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風毒腳氣方 (3)

1. 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

獨活(四兩),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耆乾薑附子(各二兩),大豆(二升)

白話文:

獨活(120 克),茯苓,甘草(各 90 克),升麻(45 克),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耆,乾薑,附子(各 60 克),大豆(480 克)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白話文:

將十三味藥材磨碎,用九升水和三升清酒混合煮沸,煎煮至剩三升半,分成四份服用,每次服用間隔相當於走二十里路的時間後再服用。

2. 防風湯

治腳痹,並治毒氣上衝心胸,嘔逆宿癖,積氣疝氣,一病相當即服此方。

白話文:

治足痺

方劑:

  • 麻黃一兩
  • 附子一枚(去皮臍)
  • 人參三錢
  • 甘草三錢
  • 芍藥三錢
  • 生薑一兩
  • 大棗十二枚

煎服法:

上藥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功效:

治毒氣上衝心胸,嘔吐宿疾,積聚氣脹,疝氣。此方一服即效。

防風麻黃川芎人參,芍藥,當歸茯苓半夏甘草橘皮(各一兩),鱉甲生薑,桂心(各二兩),杏仁(一兩半),赤小豆(一升),貝子烏梅(各五枚),大棗(二十枚),吳茱萸(五合),犀角羚羊角(各半兩),薤白(十四枚)

白話文:

防風、麻黃、川芎、人參、芍藥、當歸、茯苓、半夏、甘草、橘皮(各50克) 鱉甲、生薑、桂心(各100克) 杏仁(75克) 赤小豆(500克) 貝母、烏梅(各25顆) 大棗(100顆) 吳茱萸(25克) 犀角、羚羊角(各25克) 薤白(70個)

上二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盡。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間食糜。一方半夏三兩,隨時用。

白話文:

將上述 22 味藥材搗碎,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完,一天內服用完。

另一種方法是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在服用藥液時搭配稀飯食用。

還有一種方法是單獨服用半夏,每次服用三兩。

3. 獨活湯

治腳痹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古代文字):

  • 茯苓一兩,木瓜一兩,芡實半兩,山藥半兩
  • 白朮半兩,薏苡仁半兩,澤瀉半兩,山茱萸半兩
  • 桑寄生半兩,續斷半兩,杜仲半兩,牛膝半兩
  • 當歸三錢,川芎三錢,桂枝二錢,防風二錢
  • 麻黃一錢

治療腳氣的方劑:

  • 茯苓 1 兩
  • 木瓜 1 兩
  • 芡實 0.5 兩
  • 山藥 0.5 兩
  • 白朮 0.5 兩
  • 薏苡仁 0.5 兩
  • 澤瀉 0.5 兩
  • 山茱萸 0.5 兩
  • 桑寄生 0.5 兩
  • 續斷 0.5 兩
  • 杜仲 0.5 兩
  • 牛膝 0.5 兩
  • 當歸 3 錢
  • 川芎 3 錢
  • 桂枝 2 錢
  • 防風 2 錢
  • 麻黃 1 錢

獨活(四兩),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各二兩),大豆(二升),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白話文:

獨活(240 克),當歸(120 克),防風(120 克),茯苓(120 克),芍藥(120 克),黃耆(120 克),葛根(120 克),人參(120 克),甘草(120 克),大豆(1.2 公斤),附子(1 個),乾薑(180 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十二種藥材,用水一斗、清酒二升混合,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分成三次服用。

4. 越婢湯

治風痹腳弱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風痹腳弱方

蒼術、防風、獨活、羌活、川芎、赤芍、歸尾、蜜灸、人參、黃芪、桂附、乾薑、生薑、附子、紅花、肉桂

治療風寒濕痺導致腳部虛弱的方劑:

蒼朮、防風、獨活、羌活、川芎、赤芍藥、熟地黃、當歸、人參、黃芪、肉桂、乾薑、生薑、附子、紅花、桂枝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白朮(四兩),大附子(一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麻黃:六兩(240克) 石膏:八兩(320克) 白朮:四兩(160克) 附子:一枚(10-15克) 生薑:三兩(120克) 甘草:二兩(80克) 大棗:十五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掠去沫,入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多痰水者加白朮四兩)。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搗碎,用七升水先煮麻黃,再次沸騰時撇去浮沫,放入其他藥材煮沸,取三升藥湯,分為三份服下,然後蓋上被子發汗。

(胡洽方的方劑只有五種藥材。如果怕著風,可以加入一枚附子。如果痰水過多,可以加入四兩白朮。)

治腳弱神驗方:

白話文:

繁體白話文:

治腳弱神驗方

材料:

  • 千金草一兩
  • 當歸三錢
  • 白芍三錢
  • 川芎二錢五分
  • 木瓜五錢
  • 北耆五錢
  • 杞子二錢五分
  • 紅棗五顆
  • 桂枝三錢
  • 附子二錢

做法:

  • 將材料放入瓦罐中。
  • 加水一碗,煮滾後轉小火慢燉三小時。
  • 過濾取湯汁服用。

功效: 此方可補血益氣,強筋壯骨,改善腳部虛弱無力之症。

防己,川椒,細辛,桂心,麻黃,石膏,獨活防風黃芩茵芋葛根川芎,芍藥甘草(各一兩),生薑,茯苓(各三兩),烏頭(二枚)

白話文:

防己、花椒、細辛、桂心、麻黃、石膏、獨活、防風、黃芩、蒼耳、葛根、川芎、芍藥、甘草(各 60 克),生薑、茯苓(各 90 克),烏頭(2 枚)

上十七味㕮咀,以竹瀝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有人腳弱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後覺得力。又云脈沉細快,風在內者作此湯也。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十七種藥材搗碎後,用一斗竹瀝煮沸,取四升湯汁。分六次服用,一天一夜內喝完。在這段時間,可以經常喝赤小豆水。如果有人腳部虛弱,可以先服用四劑竹瀝湯,如果沒有明顯效果,再服用這個方子。又說,如果脈搏沉細而快速,說明體內有風邪,需要服用這個湯液。

5. 風引湯

治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

白話文:

原文:

治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

治療雙腳疼痛麻痺腫脹,或失去知覺、僵直緊繃,無法彎曲行走的方法。

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二兩),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川芎防己甘草(各一兩),乾薑(一兩半),白朮(三兩),杏仁(六十枚)

白話文:

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 90 公克) 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川芎、防己、甘草(各 45 公克) 乾薑(67.5 公克) 白朮(135 公克) 杏仁(60 粒)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白話文:

十七味溫熱藥物研成末,加入一斗六升的水,煎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服用,以發汗治療。

6. 大鱉甲湯

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

白話文:

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

組成:

  • 天麻
  • 川烏
  • 草烏
  • 木瓜
  • 天南星
  • 杜仲
  • 牛膝
  • 羌活
  • 防風
  • 川芎
  • 白芷
  • 細辛
  • 秦艽
  • 甘草
  • 陳皮
  • 千金草

用法:

將以上藥材共研細末,製成丸劑,每丸重三錢。每服二丸,日服一次,用米湯送服。

適用症狀:

  • 下肢虛弱,風毒侵襲
  • 筋骨攣縮,氣血凝滯
  • 傷寒惡寒
  • 溫熱毒邪所致疾病
  • 山水瘴氣引發的熱毒
  • 四肢痹弱

鱉甲(二兩),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川芎杏仁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一兩),羚羊角(六銖),大黃(一兩半),犀角,青木香雄黃(各半兩),大棗(二十枚),貝齒,烏頭(各七枚),生薑(三兩),薤白(十四枚),麝香(三銖),赤小豆(三合),吳茱萸(五合)

白話文:

鱉甲(90克),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川芎、杏仁、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45克),羚羊角(2.7克),大黃(67.5克),犀角、青木香、雄黃(各22.5克),大棗(100枚),貝齒、烏頭(各31.5克),生薑(135克),薤白(63枚),麝香(1.35克),赤小豆(150克),吳茱萸(250克)

上三十一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黃半兩,畏下可只用六銖。一方用羚羊角半兩,毒盛可用十八銖(胡洽有山茱萸半升為三十二味。千金翼無知母升麻橘皮川芎人參當歸玉竹

白話文:

將上方的 31 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鬥水煮沸,取四升的藥液,分成六份,相隔約十華裏遠的地方喝一碗,就可以止瀉。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半兩的大黃,如果怕腹瀉,可以用六銖。

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半兩的羚羊角,如果中毒嚴重,可以用 18 銖。(胡洽認為應加入半升的山茱萸,則共有 32 種藥材。而《千金翼》中沒有「知母」、「升麻」、「橘皮」、「川芎」、「人參」、「當歸」和「玉竹」這幾味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