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風毒腳氣方 (3)

1. 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

獨活(四兩),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芍藥,當歸,黃耆,乾薑,附子(各二兩),大豆(二升)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

白話文:

[第四帖風引獨活湯兼補方]

藥方包含:獨活四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二兩、桂心二兩、防風二兩、芍藥二兩、當歸二兩、黃耆二兩、乾薑二兩、附子二兩,以及大豆二升。

以上十三種藥材需先進行切碎處理,然後與九升的水和三升的清酒混合一起煮沸,煮至剩下三升半的藥汁。此藥汁需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間隔約為步行二十里的時間,再繼續下一次的服用。

2. 防風湯

治腳痹,並治毒氣上衝心胸,嘔逆宿癖,積氣疝氣,一病相當即服此方。

防風,麻黃,川芎,人參,芍藥,當歸,茯苓,半夏,甘草,橘皮(各一兩),鱉甲,生薑,桂心(各二兩),杏仁(一兩半),赤小豆(一升),貝子,烏梅(各五枚),大棗(二十枚),吳茱萸(五合),犀角,羚羊角(各半兩),薤白(十四枚)

上二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盡。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間食糜。一方半夏三兩,隨時用。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腳部麻木無力,同時也能處理因毒素上衝導致的心胸不適、噁心嘔吐、長期的消化不良、腹部脹氣及疝氣等問題,一旦出現這些病症,可以服用此方進行調理。

所需藥材如下:防風、麻黃、川芎、人參、芍藥、當歸、茯苓、半夏、甘草、橘皮(各約30克),鱉甲、生薑、桂心(各約60克),杏仁(約45克),赤小豆(約1000克),貝母、烏梅(各約5個),大棗(約20個),吳茱萸(約150毫升),犀角、羚羊角(各約15克),薤白(約14根)。

以上二十二種藥材研磨後,加入約10公升的水煎煮,最後濃縮至約3公升,分三次服用,一天內需全部喝完。另一種做法是加入約12公升的水,配合飲食服用。另有一種版本是半夏使用量為90克,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量。

3. 獨活湯

治腳痹方。

獨活(四兩),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各二兩),大豆(二升),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腳部麻痺的。

所需藥材如下:獨活四兩,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各二兩,大豆二升,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用水十公升加上兩公升的清酒一起煮,煮到只剩下三公升的藥汁,然後分三次服用。

4. 越婢湯

治風痹腳弱方。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白朮(四兩),大附子(一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掠去沫,入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多痰水者加白朮四兩)。

治腳弱神驗方:

防己,川椒,細辛,桂心,麻黃,石膏,獨活,防風,黃芩,茵芋,葛根,川芎,芍藥甘草(各一兩),生薑,茯苓(各三兩),烏頭(二枚)

上十七味㕮咀,以竹瀝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有人腳弱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後覺得力。又云脈沉細快,風在內者作此湯也。

白話文:

這是治療風濕引起的腳部無力的處方,名為[越婢湯]。

所需藥材如下: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白朮四兩,大附子一枚,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

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先用七升水煮麻黃,煮沸後去除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後應覆被發汗。(胡洽的處方只有五味,如患者畏風可加附子一枚,若有多痰水的症狀則加白朮四兩)。

另外,這是一個據說對腳弱非常有效的處方:

所需藥材有:防己、川椒、細辛、桂心、麻黃、石膏、獨活、防風、黃芩、茵芋、葛根、川芎、芍藥、甘草各一兩,生薑、茯苓各三兩,烏頭二枚。

以上十七種藥材切碎,用竹瀝一斗煮至剩下四升,分六次服用,讓患者在一天一夜內服完。在此期間,可以持續喝赤小豆飲。有人腳弱,先服用常用的竹瀝湯四劑,未見明顯效果,改用這個處方後,感覺到明顯改善。另據說,如果脈象沉細且快,表示風邪在內,應該使用此湯。

5. 風引湯

治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方。

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二兩),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川芎,防己,甘草(各一兩),乾薑(一兩半),白朮(三兩),杏仁(六十枚)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白話文:

[風引湯]這個處方用於治療雙腳疼痛、麻木腫脹,或是有僵硬緊繃感,導致彎曲困難,行走不便的情況。

藥材包含:麻黃、石膏、獨活、茯苓(各60公克),吳茱萸、附子、秦艽、細辛、肉桂、人參、防風、川芎、防己、甘草(各30公克),乾薑(45公克),白朮(90公克),杏仁(約60粒)。

將上述十七種藥材切碎,然後加入16公升的水進行煎煮,最後熬製至剩餘3公升的藥液,分成三次服用,目的是讓患者發汗。

6. 大鱉甲湯

治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

鱉甲(二兩),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川芎,杏仁,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一兩),羚羊角(六銖),大黃(一兩半),犀角,青木香,雄黃(各半兩),大棗(二十枚),貝齒,烏頭(各七枚),生薑(三兩),薤白(十四枚),麝香(三銖),赤小豆(三合),吳茱萸(五合)

上三十一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黃半兩,畏下可只用六銖。一方用羚羊角半兩,毒盛可用十八銖(胡洽有山茱萸半升為三十二味。千金翼無知母升麻橘皮川芎人參當歸玉竹)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針對腳部虛弱、風濕毒邪導致的抽筋和麻痹症狀,以及感冒怕風、溫熱病毒、山間水邊的瘴氣熱毒,造成四肢疲弱的情況。

藥材包括:鱉甲二兩,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川芎、杏仁、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葳蕤、甘草、麥門冬各一兩,羚羊角六銖,大黃一兩半,犀角、青木香、雄黃各半兩,大棗二十枚,貝齒、烏頭各七枚,生薑三兩,薤白十四枚,麝香三銖,赤小豆三合,吳茱萸五合。

將上述三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二斗水熬煮,直至剩餘四升,分六次服用,每次間隔約十里路程的時間。如果服後有排便,即可停止服用。另外,有一個版本的處方使用半兩的大黃,若擔心會引起腹瀉,則可以減少到只用六銖。另一版本則使用半兩的羚羊角,若毒邪較重,可增加至十八銖。(胡洽的版本裡有半升的山茱萸,成為三十二種藥材。《千金翼》版本裡沒有知母、升麻、橘皮、川芎、人參、當歸、玉竹等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