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十 針灸下 (10)
卷三十 針灸下 (10)
1. 腰脊病
神道,谷中,腰俞,長強,大杼,膈關,水分,脾俞,小腸俞,膀胱俞主腰脊急強。腰俞,膀胱俞,長強,氣衝,上髎,下髎,居髎,主腰痛。志室,京門,主腰痛脊急。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主腰脊疝痛。次髎,胞肓,承筋,主腰脊痛,惡寒。(又云:次髎主腰下至足不仁。
),三里,陰市,陽輔,蠡溝,主腰痛不可以顧。(又云:陽輔主腰痛如錘,居中腫痛不可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上下無常,寒熱。),束骨,飛揚,承筋,主腰痛如折。申脈,太衝,陽蹺主腰痛不能舉。崑崙,主脊強背尻骨重。陽谷,主脊內廉痛。委中,主腰痛挾脊至頭几几然。
,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痼宿疹皆立已。大鐘,主腰脊痛。附分,主背痛引頭。合陽,主腰脊痛引腹。委陽,殷門,主腰痛得俯不得仰。太白,行間,陰陵泉,主腰痛不可俯仰。扶承,主腰、脊、股、臀、尻、陰寒痛。湧泉,主腰脊相引如解。(《甲乙》云:主腰痛,大便難。
),膈關,秩邊,京骨,主背惡寒痛,脊強難以俯仰。京門石關,主脊痓反折。(《甲乙》云:京門主腰痛,不可久立。)
白話文:
[腰脊疾病]
主治腰脊僵硬的穴位有:神道穴、谷中穴、腰俞穴、長強穴、大杼穴、膈關穴、水分穴、脾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對於腰痛,可使用腰俞穴、膀胱俞穴、長強穴、氣衝穴、上髎穴、下髎穴、居髎穴。而志室穴和京門穴則對腰痛和脊柱緊張有效。
小腸俞穴、中膂俞穴和白環俞穴可以治療腰脊疝痛。次髎穴、胞肓穴、承筋穴對腰脊痛和畏寒有療效。
足三里穴、陰市穴、陽輔穴、蠡溝穴可以治療無法轉頭的腰痛。而束骨穴、飛揚穴、承筋穴對腰痛如折有幫助。
申脈穴、太沖穴、陽蹻穴對腰痛無法抬舉有療效。崑崙穴可以緩解脊椎僵硬和尾骨沉重感。陽谷穴可以治療脊椎內側疼痛。委中穴可以緩解腰痛連帶脊椎到頭部的緊繃感。
對於長期且嚴重的腰腳痛,可在此處進行放血治療,立即見效。大鐘穴對腰脊痛有療效。附分穴可以治療背部疼痛並牽扯到頭部。合陽穴對腰脊痛連帶腹部有療效。委陽穴和殷門穴可以治療只能彎腰不能抬頭的腰痛。太白穴、行間穴、陰陵泉穴可以治療不能彎腰抬頭的腰痛。扶承穴可以治療腰、脊、股、臀、尻、陰部的寒冷疼痛。湧泉穴可以治療腰脊互相牽引的疼痛。膈關穴、秩邊穴、京骨穴可以治療背部惡寒疼痛和脊椎僵硬難以彎腰抬頭。京門石關穴可以治療脊椎強硬反折。京門穴還可以治療無法長久站立的腰痛。
2. 腳病
崑崙,主腳如結,踝如別。陰陵泉,主足痹痛。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腳攣(又云:承山、承筋主腳脛酸,腳急跟痛,腳筋急痛兢兢。),浮白,主足緩不收。天柱,行間,主足不任身。(又云:行間主厥,足下熱。)然谷,主足不能安,脛酸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
,衝陽,三里,飛揚,,復溜,完骨,僕參,主足痿失履不收。(又云:僕參主足跟中,踝後痛。飛揚主腨中痛。復溜主脛寒不能自溫。又主腳後廉急不可前卻,足跗上痛。),京骨,然谷,腎俞,主足痛。太谿,次髎,膀胱俞,主足清不仁。(又云:大溪主手足寒至節。
),地倉,大泉,主足痿痹不能行。光明,主痿痹坐不能起。風府,腰俞,主足不仁。條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熱,不能久立。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樞腳痛。陽輔,陽交,陽陵泉,主髀樞膝骨痹不仁。環跳,束骨,交信,陰交,陰舍,主髀樞中痛不可舉。
,臨泣,三陰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申脈,隱白,行間,主脛中寒熱。太衝,湧泉,主脛酸。付陽,主腨外廉骨痛。至陰,主風寒從足小趾起,脈痹上下。至陽,主脛疼,四肢重,少氣難言。厲兌,條口,三陰交,主脛寒不得臥。內庭,環跳,主脛痛不可屈伸。
,陽間,環跳,承筋,主脛痹不仁。湧泉,然谷,主五趾盡痛,足不踐地。
凡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月生死為息數,立已。
白話文:
[腳部疾病]
崑崙穴主要處理腳部像是有結塊的問題,以及踝關節僵硬的狀況。陰陵泉穴專門解決腳部麻木疼痛的問題。京骨、承山、承筋、商丘穴可以治療腳部肌肉緊繃的情況(另有說法是承山和承筋穴主要處理小腿痠痛、腳後跟疼痛及腳部筋絡急痛等問題)。浮白穴專治腳部鬆弛無法收縮的症狀。天柱、行間穴則用於改善腳部無法承受身體重量的問題(另有說法是行間穴還能處理腳底發熱的問題)。然谷穴主要解決腳部無法安定、小腿痠痛、無法長時間站立的問題。中都穴則用來處理腳底發熱、小腿寒冷、無法長時間站立及濕氣導致的腳部麻痺,行走困難的問題。
衝陽、三里、飛揚、復溜、完骨、僕參穴主要用來治療腳部萎縮、失去力量無法行走的問題(另有說法是僕參穴能處理腳後跟疼痛及踝關節後方疼痛的問題;飛揚穴處理小腿肚疼痛;復溜穴處理小腿寒冷無法自行保暖的問題。還能處理腳後側緊繃無法前後移動及腳背疼痛的問題)。京骨、然谷、腎俞穴主要用於解決腳部疼痛。太谿、次髎、膀胱俞穴則用於處理腳部冰冷無感的問題(另有說法是大溪穴能處理手腳冰冷至關節的問題)。地倉、大泉穴主要處理腳部萎縮麻痺無法行走的問題。光明穴用於治療腳部萎縮麻痺,無法坐起的問題。風府、腰俞穴用於治療腳部無感的問題。條口、三里、承山、承筋穴則用於處理腳底發熱,無法長時間站立的問題。丘墟穴主要解決手腕無法收縮,坐著時無法站起,大腿根部腳痛的問題。陽輔、陽交、陽陵泉穴主要處理大腿根部膝蓋骨麻痺無感的問題。環跳、束骨、交信、陰交、陰舍穴則用於治療大腿根部劇烈疼痛無法抬腿的問題。
臨泣、三陰交穴主要處理大腿內側疼痛,行走困難,腳外側皮膚疼痛的問題。申脈、隱白、行間穴主要處理小腿冷熱不均的問題。太衝、湧泉穴則用於處理小腿痠痛。付陽穴主要處理小腿外側骨頭疼痛的問題。至陰穴則用於處理風寒從腳的小指開始,導致經脈麻痺,全身上下都受影響的問題。至陽穴主要處理小腿疼痛,四肢沉重,氣短難言的問題。厲兌、條口、三陰交穴則用於處理小腿寒冷,無法入睡的問題。內庭、環跳穴主要處理小腿疼痛,無法彎曲或伸直的問題。
陽間、環跳、承筋穴主要處理小腿麻痺無感的問題。湧泉、然谷穴則用於處理五個腳趾頭全部疼痛,無法踩地的問題。
對於大腿根部劇烈疼痛無法抬腿的問題,應使用細針進行針灸並保留一段時間,針灸次數應根據月圓月缺來決定,病情會立即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