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十 針灸下 (9)
卷三十 針灸下 (9)
1. 奔豚病
章門,石門,陰交,主奔豚上氣。(《甲乙》云:奔豚腹腫,章門主之。奔豚氣上,腹䐜痛,莖腫,先引腰,後引小腹,腰、臗,小腹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石門主之。奔豚氣上,腹䐜堅痛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陰交主之。),關元,主奔豚寒氣入小腹。
,期門主奔豚上下。歸來,主奔豚卵上入,引莖痛。中極,主奔豚上搶心,甚則不得息。天樞,主奔豚脹疝。(《甲乙》云:氣疝,煩嘔,面腫,奔豚。),然谷,主胸中寒,脈代,時不至寸口,小腹脹,上搶心。
白話文:
【奔豚病】
治療奔豚病以及氣逆上衝的情況,主要穴位有章門、石門和陰交。根據古籍《甲乙》記載,當出現奔豚病伴隨腹部腫脹,可選擇章門穴治療。若病情轉為氣逆上衝,腹部劇痛,且男性患者可能伴有生殖器腫脹,先是腰部感到疼痛,隨後蔓延到小腹,導致腰、臀部以及小腹部位堅硬疼痛,甚至影響到下體,無法正常排尿,兩側睪丸上提,這時應選用石門穴。當氣逆上衝,腹部堅硬劇痛延伸到下體,同樣影響排尿,睪丸上提,可使用陰交穴治療。此外,關元穴可用於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小腹奔豚病。
期門穴適用於奔豚病上下衝動的情況。歸來穴用於治療奔豚病導致的生殖器上提並引起生殖器疼痛。中極穴用於治療奔豚氣上衝心臟,嚴重者甚至呼吸困難。天樞穴可用於治療奔豚病所引起的脹疝。《甲乙》記載,天樞穴還能治療氣疝、煩躁嘔吐、面部浮腫等伴隨奔豚病的症狀。然谷穴用於治療胸中寒冷、脈搏節律失常、小腹脹滿,氣衝心臟的情況。
2. 四肢第三
3. 手病
液門,主手臂痛。巨闕,主手清。肩貞,主手髍,小不舉。陰交,主手腳拘攣。少商,主手不仁。列缺,主手臂身熱。大陵,主手攣不伸。(又云:主手掣),間使,主手痛。內關,主手中風熱。曲澤,主手青逆氣。中衝,勞宮,少衝,大泉,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中痛。
,前腋,主臂里攣急,手不上舉。尺澤,主掣痛,手不可伸。養老,主手不得上下。神門少海,主手臂攣。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曲池,主手不可舉重,腕急,肘中痛,難屈伸。(又云:主手不能舉。),陽谿,主臂腕外側痛不舉。
,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
白話文:
[手部疾病]
液門穴,主要處理手臂疼痛。 巨闕穴,主要解決手部冰冷。 肩貞穴,主要治療肩膀疼痛,以及手部力量微弱,無法高舉。 陰交穴,主要處理手腳抽筋問題。 少商穴,主要針對手部感覺遲鈍。 列缺穴,主要解決手臂及身體發熱。 大陵穴,主要治療手部抽筋無法伸展。(另說:主要處理手部抽搐) 間使穴,主要處理手部疼痛。 內關穴,主要解決手部中風和發熱。 曲澤穴,主要治療手部青色及氣血不順。 中衝、勞宮、少衝、大泉、經渠、列缺穴,主要解決手掌發熱及肘部疼痛。
前腋穴,主要處理上臂內側緊繃及手部無法高舉。 尺澤穴,主要解決抽搐疼痛,手部無法伸直。 養老穴,主要治療手部無法上下活動。 神門、少海穴,主要治療手臂抽筋。 內庭穴,主要解決四肢冰冷及手腳悶痛。 腕骨、中渚穴,主要處理五指抽搐,無法彎曲或伸展。 曲池穴,主要治療手部無法舉重,手腕緊繃,肘部疼痛,難以彎曲或伸展。(另說:主要處理手部無法舉起) 陽谿穴,主要處理上臂及手腕外側疼痛,無法舉起。
心俞穴、肝俞穴,主要處理肌肉緊繃,手部不由自主拉扯。
4. 臂肘病
尺澤,關衝,外關,竅陰,主臂不及頭。前谷,後谿,陽谿,主臂重痛,肘攣。臑會,支溝,曲池,腕骨肘髎,主肘節痹,臂酸重,腋急痛,肘難屈伸。中膂俞譩譆,主腋攣。腕骨,前谷,曲池,陽谷,主臂腕急,腕外側痛脫如拔。天井,外關,曲池主臂痿不仁。大泉,經渠,主臂內廉痛。
,間使,主肘內廉痛。巨骨,前谷,主臂不舉。肩髎,天宗,陽谷,主臂痛。曲池,關衝,三里,中渚,陽谷,尺澤,主肘痛時寒。(又云:關衝主肘疼不能自帶衣。),魚際,靈道,主肘攣柱滿。大陵,主肘攣腋腫。陽輔申脈,委陽,天池,臨泣,地五會,主腋下腫。
白話文:
[手臂與手肘疾病]
-
尺澤穴、關衝穴、外關穴、竅陰穴,主要治療手臂無法高舉至頭部的問題。
-
前谷穴、後谿穴、陽谿穴,主要針對手臂沉重及疼痛,以及手肘抽筋的症狀。
-
臑會穴、支溝穴、曲池穴、腕骨穴、肘髎穴,用來緩解手肘關節僵硬、手臂酸重、腋下緊急疼痛,以及手肘難以屈伸的情況。
-
中膂俞穴和譩譆穴,主要用於腋下抽筋的治療。
-
腕骨穴、前谷穴、曲池穴、陽谷穴,對於手臂和手腕緊急,以及手腕外側疼痛脫落感有療效。
-
天井穴、外關穴、曲池穴,主要治療手臂無力或感覺麻木。
-
大泉穴、經渠穴,主要治療手臂內側的疼痛。
-
間使穴,專門治療手肘內側的疼痛。
-
巨骨穴、前谷穴,用來處理手臂無法抬起的問題。
-
肩髎穴、天宗穴、陽谷穴,主要用來治療手臂疼痛。
-
曲池穴、關衝穴、三里穴、中渚穴、陽谷穴、尺澤穴,可以緩解手肘疼痛並伴有寒冷感(另一種說法是,關衝穴主要治療手肘疼痛到無法自己穿衣)。
-
魚際穴、靈道穴,主要治療手肘抽筋和胸部脹滿。
-
大陵穴,主要治療手肘抽筋和腋下腫脹。
-
陽輔穴、申脈穴、委陽穴、天池穴、臨泣穴、地五會穴,主要用來治療腋下腫脹。
5. 肩背病
氣舍,主肩腫不能顧。湧泉,主肩背頸項痛。曲池,天髎,主肩重痛不舉。腕骨,主肩臂痛。天井主肩痛痿痹不仁,不可屈伸,肉麻木。肩貞,關衝,肩髃,主肩中熱,頭不可以顧。巨骨,主肩中痛,不能動搖。後谿,主肩臑痛。支溝,關衝,主肩臂酸重。天宗,主肩重臂痛。
,陽谷,清冷淵,主肩不舉,不能帶衣。肩外俞,主肩胛痛而寒至肘。曲垣,主肩胛周痹。養老,天柱,主肩痛欲折,,天牖,缺盆,神道,大杼天突,水道,巨骨,主肩背痛。前腋,主肩腋前痛與胸相引。膈俞譩譆,京門,尺澤,主肩背寒痙,肩胛內廉痛。列缺,主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
凡實則肩背熱,背汗出,四肢暴腫。虛則肩背寒慄,氣不足以息。
白話文:
[肩背疾病]
氣舍穴,主要處理肩部腫脹、無法轉動的問題。
湧泉穴,針對肩背、頸項疼痛。
曲池穴和天髎穴,專治肩部沉重疼痛、難以舉起的狀況。
腕骨穴,用於緩解肩臂疼痛。
天井穴,能治療肩部疼痛、萎縮無力、無法彎曲伸展、肌肉麻木等症狀。
肩貞穴、關衝穴、肩髃穴,能處理肩部發熱、頭部難以轉動的情況。
巨骨穴,針對肩部疼痛、行動困難的問題。
後谿穴,能改善肩臂疼痛。
支溝穴、關衝穴,專治肩臂酸重。
天宗穴,可緩解肩重臂痛。
陽谷穴、清冷淵穴,針對肩部無法舉起、穿衣困難的問題。
肩外俞穴,能治療肩胛疼痛,且寒意直達肘部。
曲垣穴,用於處理肩胛周圍的麻痺。
養老穴、天柱穴,可治療肩部疼痛到像要斷裂一樣的感覺。
天牖穴、缺盆穴、神道穴、大杼穴、天突穴、水道穴、巨骨穴,皆可用來治療肩背疼痛。
前腋穴,針對肩腋前部疼痛,且與胸部有牽引感。
膈俞穴、譩譆穴、京門穴、尺澤穴,專治肩背寒冷、緊繃,以及肩胛內側邊緣疼痛。
列缺穴,能改善肩背寒冷、戰慄、呼吸短淺、手腳冰冷、雙手交握而頭暈的狀況。
總結來說,如果實證(即邪氣過盛)會出現肩背發熱、背部出汗、四肢突然腫脹的症狀;若為虛證(即正氣不足),則會有肩背寒冷、戰慄,呼吸困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