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十 針灸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十 針灸下 (11)

1. 膝病

風市,主兩膝攣痛,引脅拘急,軃躄或青、或枯、或黧如腐木。大沖,主膝內踝前痛。中封,主少氣,身重濕,膝腫,內踝前痛。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犢鼻,主膝中痛,不仁。(又云:主膝不仁,難跪。),解谿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胻酸轉筋。

,合陽,主膝股重。上廉,主風水膝腫。陰市,主膝中寒。伏兔,主膝中寒。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髀關,主膝寒不仁,痿痹不得屈伸。光明,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膝關,主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

凡犢鼻腫,可灸,不可刺。若其上堅勿攻,攻之即死。

白話文:

[膝部疾病]

風市穴主要治療兩腿膝蓋收縮疼痛,牽引脅部拘緊,腿部可能出現青色、枯萎或是顏色暗沉像腐朽的木頭一樣。

大沖穴主要治療膝蓋內側腳踝前方的疼痛。

中封穴主要治療呼吸短促,身體沉重且濕氣重,膝蓋腫脹,以及膝蓋內側腳踝前方的疼痛。

梁丘穴、曲泉穴和陽關穴主要治療肌肉抽搐,膝蓋無法正常彎曲或伸展,影響行走。

犢鼻穴主要治療膝蓋中部疼痛,麻木(另一種說法是,主要治療膝蓋麻木,跪姿困難)。

解谿穴、條口穴、丘墟穴和太白穴主要治療膝蓋大腿部腫脹,小腿痠痛,轉筋。

合陽穴主要治療膝蓋大腿部沉重。

上廉穴主要治療風水引起的膝蓋腫脹。

陰市穴和伏兔穴主要治療膝蓋中部寒冷。

俠谿穴和陽關穴主要治療膝蓋外側邊緣疼痛。

髀關穴主要治療膝蓋寒冷麻木,肌肉萎縮,膝蓋不能正常彎曲或伸展。

光明穴主要治療膝蓋疼痛,小腿熱痛,以致無法行走,手腳有偏小的問題。

膝關穴主要治療膝蓋內側邊緣疼痛,牽引至腳背,膝蓋不能正常彎曲或伸展,並連帶引起腹部及咽喉疼痛。

對於犢鼻穴部位的腫脹,可以採用灸法,但不宜針刺。如果該部位堅硬,不應進行任何治療,否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2. 四肢病

章門,主四肢懈惰,喜怒。

列缺,主四肢厥,喜笑。曲泉,付陽,天池支溝,大巨,小海,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照海,主四肢淫濼。五里,三間,天井,厲兌,三陽絡,主嗜臥,四肢不欲動搖。復溜,豐隆,大都主風逆四肢腫。

白話文:

[四肢疾病]

章門穴,主要處理四肢無力,情緒容易波動的問題。

列缺穴,主要針對四肢冰冷,以及常無緣由地大笑的症狀。

曲泉穴,加上陽穴、天池穴、支溝穴、大巨穴、小海穴、絕骨穴、前谷穴,主要用於治療四肢無法舉起的狀況。

照海穴,主要解決四肢過度出汗的問題。

五里穴、三間穴、天井穴、厲兌穴、三陽絡穴,主要用於改善過度嗜睡,四肢不想活動的情況。

復溜穴、豐隆穴、大都穴主要針對因風邪引起的四肢腫脹問題。

3. 風痹第四

4. 風病

率谷,主酒醉風熱發,兩目眩痛。(《甲乙》云:不能飲食,煩滿嘔吐。),完骨,主風頭,耳後痛,煩心。(《甲乙》云:主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瘛痛,牙車急。),天柱,主風眩。絕骨,主風勞身重。天府,曲池,列缺,百會,主惡風邪氣,泣出喜忘。陽谷,主風眩驚手卷泄風汗出,腰項急。

(《甲乙》云:手卷作手腕痛。),陰蹺,主風暴不知人,偏枯不能行。解谿,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崑崙,主狂易大風。臨泣,主大風目痛。(《甲乙》云:目外眥痛。),付陽,主痿厥,風頭重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巨闕,照海主瘛瘲引臍腹,短氣。(又云:照海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

),間使,主頭身風熱。商陽,主耳中風生。關衝,主面黑渴風。天井,神道,心俞,主悲愁恍惚,悲傷不樂。(又云:天井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命門,主瘛瘲裡急,腰腹相引。上關,主瘛瘲沫出,寒熱痓引骨痛。後谿,主風身寒。液門,主風寒熱。

,長強,腎俞,中膂俞,主寒熱痓反折。脾俞,膀胱俞,主熱痓引骨痛。肝俞,主筋寒熱痓筋急手相引。通里,主不能言。魚際,主痓上失氣喑不能言。

白話文:

[風病]

率谷穴,主要治療因酒醉後風熱發作,導致的兩眼眩暈疼痛。(另記載:無法進食,胸悶嘔吐。)

完骨穴,主要治療頭風,耳後疼痛,心情煩躁。(另記載:腳力無力,走路不穩,嘴角歪斜,頸部搖晃抽搐疼痛,牙關緊閉。)

天柱穴,主要治療頭風眩暈。

絕骨穴,主要治療因風濕勞損導致的身體沉重。

天府、曲池、列缺、百會穴,主要治療受風邪氣影響,流淚不止,容易忘記事情。

陽谷穴,主要治療頭風眩暈、驚嚇、手捲縮、風汗出,腰頸僵硬。

(另記載:手捲縮為手腕疼痛。)

陰蹻穴,主要治療突然的風邪入侵,造成半身不遂,行走困難。

解溪穴,主要治療風邪從頭到腳,臉色紅赤。

崑崙穴,主要治療精神失常,大風病。

臨泣穴,主要治療大風引起的目痛。(另記載:眼角痛。)

跗陽穴,主要治療腳力無力,頭風重痛。

湧泉穴,主要治療風邪進入腹部。

巨闕、照海穴,主要治療抽搐連帶肚臍和腹部,呼吸短促。(另記載:照海穴,主要治療大風邪氣默默不知所痛,視物模糊像看到星星。)

間使穴,主要治療頭身風熱。

商陽穴,主要治療耳中風邪。

關沖穴,主要治療面色黑暗,口渴,風邪。

天井、神道、心俞穴,主要治療悲傷憂鬱,心情低落。(另記載:天井穴,主要治療大風邪氣默默不知所痛,悲傷心情低落。)

命門穴,主要治療抽搐,腸胃緊繃,腰部和腹部互相牽扯。

上關穴,主要治療抽搐泡沫,寒熱交錯,骨痛。

後溪穴,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身體寒冷。

液門穴,主要治療風寒熱症。

長強、腎俞、中膂俞穴,主要治療寒熱交錯,脊椎反折。

脾俞、膀胱俞穴,主要治療熱邪引起骨痛。

肝俞穴,主要治療筋絡寒熱,抽搐,筋急手互相拉扯。

通裏穴,主要治療無法說話。

魚際穴,主要治療抽搐,上氣不足,聲音嘶啞無法說話。

5. 濕痹病

曲池,列缺,主身浸淫時時寒。風市,主緩縱痿痹,腨腸疼冷不仁。中瀆,主寒氣在分肉間痛苦痹不仁。陽關,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懸鐘,主濕痹流腫,髀筋急瘛,脛痛。曲泉,主卒痹病引臏下節。豐隆,主身濕。陽陵泉,主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

,絕骨,主髀樞痛,膝脛骨搖,酸痹不仁,筋縮諸節酸折。漏谷,主久濕痹不能行。商丘,主骨痹煩滿。臨泣,主身痹洗淅振寒。中封,主⿸疒鼓厥身體不仁,少氣身濕重。

凡身體不仁,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皆瀉之。

白話文:

[濕性關節炎]

  • 曲池穴和列缺穴,主要處理因濕邪入侵導致的皮膚濕疹及時常感到的寒冷。

  • 風市穴,主要用於治療肌肉鬆弛無力、關節炎,以及小腿肚疼痛、冰冷麻木。

  • 中瀆穴,主要治療肌腠間的寒氣所引起的疼痛,麻木無知覺的關節炎。

  • 陽關穴,主要針對膝蓋外側疼痛,無法彎曲伸展,小腿麻痹無知覺。

  • 懸鐘穴,主要處理濕性關節炎導致的浮腫,大腿肌肉緊張抽搐,小腿疼痛。

  • 曲泉穴,主要針對突然發生的關節炎,引起膝蓋下方的疼痛。

  • 豐隆穴,主要處理全身濕氣過重的問題。

  • 陽陵泉穴,主要針對大腿關節炎,引起膝蓋外側及大腿疼痛麻木,肌肉緊繃。

  • 絕骨穴,主要處理大腿根部疼痛,膝蓋和小腿骨頭搖晃,痠痛麻木,肌肉收縮及各關節痠痛。

  • 漏谷穴,主要處理長期濕性關節炎導致行走困難。

  • 商丘穴,主要處理骨質關節炎引起的煩躁和脹滿感。

  • 臨泣穴,主要處理全身關節炎,身體像被水沖刷般寒冷顫抖。

  • 中封穴,主要處理一種名為"⿸疒鼓厥"的疾病,身體麻木無知覺,氣短,身體濕重。

對於身體麻木無知覺的情況,首先應取用京骨穴進行治療,然後再使用中封穴和絕骨穴,都採取排泄的方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