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七 風毒腳氣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風毒腳氣方 (1)

1. 卷七 風毒腳氣方

(凡五類)

白話文:

第一類:

古代文字: 內傷發熱,惡寒,頭疼,身重疼痛。

內臟受到損傷而引起的發燒,畏寒,頭痛,全身沉重疼痛。

第二類:

古代文字: 表寒邪,惡風,發熱,頭痛,腰背強,四肢疼痛,咳嗽,痰多,色白。

表層受到寒邪侵襲,畏風,發燒,頭痛,腰背僵硬痠痛,四肢疼痛,咳嗽,痰多,痰液呈白色。

第三類:

古代文字: 裏熱毒,身熱,煩渴,口臭,舌紅絳,苔黃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脈數。

內部有熱毒,身體發熱,口渴,口臭,舌頭紅赤,舌苔黃而乾燥,大便乾結,小便顏色深赤,脈搏跳動快。

第四類:

古代文字: 氣滯血瘀,胸悶,心悸,疼痛,舌質紫暗,苔白膩,脈弦緊。

氣血運行不暢,胸悶,心悸,疼痛,舌頭顏色紫暗,舌苔白而膩,脈搏沉緊。

第五類:

古代文字: 濕熱蘊結,身重怠倦,舌苔黃膩,脈濡緩。

濕熱在體內鬱結,身體沉重乏力,舌苔黃而膩,脈搏濡緩。

2. 論風毒狀第一

論曰: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三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魏周之代,蓋無此病,所以姚公《集驗》殊不殷勤,徐王撰錄未以為意。

白話文:

論述說:觀察各個經方的記載,常常有記載腳部虛弱的症狀,但古代很少人患有這種疾病。自從永嘉之亂南渡以後,許多身穿士人服飾的文人雅士,經常會患上這種疾病。嶺南江東地區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人,他們都仔細研究經方,尤其擅長治療這種疾病。晉朝時他們受到看重並得以保全,都是拜這兩位老師所賜。此外,宋齊之間,有佛教的深師師道人,他整理了法存等諸家舊方,編纂成三十卷,其中治療腳部虛弱的方劑就有近百首。到了魏周時期,幾乎沒有這種疾病的記載,所以姚公的《集驗方》中對此並不怎麼重視,徐王在撰錄《集驗方》時,也沒有特別留意這方面的內容。

特以三方鼎峙,風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是以關西、河北不識此疾。自聖唐開闢,六合無外。南極之地,襟帶是重,爪牙之寄,作鎮於彼,不習水土,往者皆遭。近來,中國士大夫雖不涉江表,亦有居然而患之者,良由今代天下風氣混同,物類齊等所致之耳。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

白話文:

特別是三方鼎立,文化風氣不統一,降水不均勻,寒暑不均衡,所以關西、河北一帶的人不瞭解這種疾病。自唐朝統一以來,全國各地統一無二。南極地區,是邊陲重地,爪牙之軍駐守在那裡,不適應那裡的水土,凡是前往的人都會生病。近代,中國的官吏雖然不涉足江表,但也有人久居而患病,這大概是當今時代天下風氣混同、物種一樣所造成的。然而,這種疾病發病時,先是從腳開始,接著小腿腫脹,當時的人稱之為「腳氣」。

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深師述支法存所用永平山敷、施連、範祖耀、黃素等諸腳弱方,凡八十餘條,皆是精要;然學者尋覽,頗覺繁重,正是方集耳,猝欲救急,莫測指南。今取其所經用灼然有效者,以備倉猝,余者不復具述。

白話文:

深師說:「腳弱就是指腳無力的意思。」深師整理了支法存常用的永平山敷、施連、範祖耀、黃素等人的各種治療腳弱的方子,總共有八十多條,都是精華內容。但是學者們在查找時,會覺得內容繁瑣沉重,這就像是一本方劑彙編,如果急需用藥,很難快速找到指南。現在我挑選出一些經過使用證明確實有效的方子,以便應急使用,其他的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論何以得之於腳。問曰: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也?答曰:夫人有五臟,心肺二臟,經絡所起在手十指;肝腎與脾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腳;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微時不覺,痼滯乃知。經云:次傳、間傳是也。

白話文:

為什麼腳會得風毒

問: 風毒侵入人體,可以從任何部位侵入,為什麼發病時卻偏重於腳上?

答: 人體有五臟,其中心和肺的經絡從十隻手指開始;肝、腎和脾的經絡從十隻腳趾開始。風毒之氣都起源於地面。地面的寒、熱、風、濕等氣候變化會產生蒸氣,由於腳經常接觸地面,所以風毒侵入人體時,一定會先從腳開始。

如果風毒長期沒有得到治療,就會蔓延到四肢、腹部、後背和頭頸部。在風毒症狀較輕微時,我們可能感覺不到,但如果病情長期拖延,就會發現風毒已經根深蒂固。

醫書中所說的「次傳」、「間傳」,指的是風毒這種情況。

論得已便令人覺不。凡腳氣病,皆由感風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會因它病,一度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不起,方乃覺之。諸小庸醫,皆不識此疾,漫作余病治之,莫不盡斃,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始起甚微,食飲嬉戲,氣力如故。惟猝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黃帝云:緩風濕痹是也。

白話文:

得了這種病,患者一般不會馬上察覺。常常因為其他疾病而暫時掩蓋。或者突然間胸悶氣短,經過兩三天也沒有好轉,這時患者才會意識到自己得了腳氣病。許多庸醫不認識這種疾病,把它隨便當成其他病來治療,導致病人紛紛死亡,所以這種病很少有人能認識。初期症狀非常輕微,患者仍然可以正常飲食和玩耍,力氣也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異常就是突然間腳彎曲無力,無法行走。黃帝說,這就是緩慢的風濕痹症。

論風毒相貌。夫有腳未覺異,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有諸處皆悉未知,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又風毒之中人也,或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痢,或大小便秘澀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憒,或喜迷忘、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酷冷疼煩,或覺轉筋,或腫不腫,或䏶腿頑痹,或時緩縱不隨,或復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亦云風毒腳氣之候也。其候難知,當須細意察之,不爾必失其機要。

白話文:

論述風毒的表現

腳氣病徵不明顯,但頭部和四肢可能已經受到影響。有時不知具體症狀,但內臟已經受到損害。

風毒入侵人體,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食慾異常:**噁心嘔吐、聞到食物氣味就討厭
  • **腹瀉:**腹痛、腹瀉
  • **大便異常:**便祕或腹瀉不通
  • **心悸:**胸悶心悸,怕光
  • **精神異常:**昏迷、健忘、語言錯亂
  • **發燒:**頭痛發燒
  • **身體異常:**身體發冷、疼痛
  • **痙攣:**抽筋
  • **腫脹:**腫脹或不腫脹
  • **麻痺:**下肢無力或麻痺
  • **四肢僵硬:**關節僵硬或痙攣
  • **下腹麻木:**小腹感覺麻木

這些都是腳氣的表現,也可以說是風毒腳氣的徵兆。風毒腳氣的徵兆難以發現,需要仔細觀察,否則容易錯失治療良機。

一朝病成,難可以理,婦人亦爾。又有婦人產後,春夏取涼,多中此毒,宜深慎之。其悶熱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又但覺臍下冷痞,愊愊然不快,兼小便淋瀝,不同生平,即是腳氣之候。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

白話文:

一旦疾病形成,很難治療,女性也是如此。還有婦女在產後,在春天和夏天取涼,很多人都感染了這種疾病,應該特別注意。悶熱抽搐、驚悸心煩、嘔吐氣逆,都是這種疾病的症狀。另外,只覺得臍下冷痛,悶悶不樂,同時小便淋漓不暢,與平日不同,這就是腳氣的症狀。緩慢的叫做緩風,疼痛的是濕痹。

論得之所由。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濕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靴、襪當風取涼,皆成腳氣。若暑月久坐、久立濕地者,則濕熱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四肢痠痛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地者,則冷濕之氣上入經絡,病發則四體酷冷轉筋。若當風取涼得之者,病發則皮肉頑痹,諸處瞤動,漸漸向頭。

白話文:

論引起腳氣的原因

四季之中,都不應該長時間站立或坐臥在潮濕寒冷的地方。也不宜因酒後出汗,脫衣、脫鞋、脫襪子在風中吹涼,這些都會導致腳氣。

如果在炎熱的夏季,長時間坐或站立在潮濕的地方,濕熱之氣會蒸入經絡,病發時必定會發熱,四肢痠痛煩悶。

如果在寒冷的冬季,長時間坐或站立在潮濕寒冷的地方,寒濕之氣會上侵經絡,病發時四肢會極度寒冷,筋脈僵硬。

如果在風中吹涼而導致腳氣,病發時皮膚和肌肉會僵硬麻木,身體各處會抽搐,逐漸向上半身蔓延。

凡常之日,忽然暴熱,人皆不能忍得者,當於此時必不得頓取於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復不得受之,皆生病也。世有勤功力學之士,一心注意於事,久坐行立於濕地,不時動轉,冷風來擊,入於經絡,不覺成病也。故風毒中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開,腠理疏通,風如急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以下腨脛表裡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覺即灸所覺處二三十壯,因此即愈,不復發也。

白話文:

平時突然出現劇烈發熱,很多人難以忍受,此時千萬不要急於用寒涼之物來緩解,隨後突然出現劇烈發冷時也不可強行禦寒,這些都容易生病。世上有勤奮好學之人,一心專注於學業,久坐或站立在潮濕之地,不時變換姿勢,這時冷風襲來,侵入經絡,不自覺就生病了。所以風毒侵襲人體,有的先侵襲手足十指,因為汗毛孔張開,腠理疏通,風寒如急箭射入;有的先侵襲足心;有的先侵襲足趺;有的先侵襲膝蓋以下腨脛表的內外側。如果不想讓人生病,初期感覺到異常就要在患處灸二三十壯,這樣就能痊癒,不會復發。

黃帝云:當風取涼,醉已入房,能成此疾。

白話文:

黃帝說:在有風的地方乘涼,喝醉後就進入室內,就會導致這種疾病。

論冷熱不同。問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熱?答曰:足有三陰三陽,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裡冷熱不同。熱者治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以意消息之。脾受陽毒即熱頑,腎受陰濕即寒痹。

白話文:

討論冷熱的不同。有人問:為什麼患病時有冷有熱?

回答:人體有足三陰和足三陽。在陽氣旺盛的時節(寒季)感受寒氣,患病必定會冷;在陰氣旺盛的時節(暑季)感受濕氣,患病必定會熱,所以疾病在表裡會有冷熱的區別。

發熱的病症,用寒涼的藥物治療;發冷的病症,用溫熱的藥物治療。治療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用藥。

脾臟受到陽毒侵襲就會化熱頑痹;腎臟受到陰濕侵襲就會化寒痹。

論因腳氣續生諸病。雖患腳氣,不妨乳石動發,皆須服壓石藥療之。夫因患腳氣續生諸病者,則以諸藥對之。或小便不利,則以豬苓茯苓及諸利小便藥治之;大便極堅者,則以五柔麻仁丸等治之;遍體腫滿成水病者,則取治水方中諸治水之藥治之。余皆效此,更無拘忌。

白話文:

如果因為腳氣而引發其他疾病,雖然有腳氣,但不妨礙服用乳石來發汗,都需要服用壓制身體中的熱毒或毒素的藥物來治療。因為腳氣而引發其他疾病,可以選用相應的藥物治療。如果小便不利,可以用豬苓、茯苓和其他利尿的藥物治療;如果大便極其乾燥,可以用五柔麻仁丸等治療;如果全身腫脹形成水腫,可以用利尿消腫的藥方中的利尿消腫藥物治療。其他情況也按照這種方法治療,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

論須療緩急。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勿緩。傷緩氣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治也。但看心下急氣喘不停,或自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不止者皆死。

白話文:

對於需要緊急治療的疾病,一定要高度重視,果斷採取急救措施,不能拖延。

如果輕微的疾病出現異常徵兆,就要高度警惕,果斷地進行急救治療,以免拖延導致病情加重。

如果氣從胸腹向上走,可能導致腫脹或不腫脹,胸腔和肋側脹滿,氣流衝上肩部使人喘息,緊急情況下很快就會死亡,寬鬆的情況下也會在幾天內死亡,不可不急救。

只要觀察到心下急喘不停,或自發出汗,或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脈搏急促短小而頻繁,嘔吐不止,都是死亡的徵兆。

論虛實可服藥不可服藥。凡腳氣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腳氣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終不得畏虛,故預止湯不服也,如此者皆死不治也。

白話文:

關於虛實體質,應否服藥的討論。凡是得了腳氣病的人,都是因為氣太實而死的,從來沒有一個人是服藥虛弱而死的。所以腳氣病患者,都不能大補,也不能大瀉,始終不能畏懼虛弱,所以都不服預止湯。這樣的人都會死。

論看病問疾人。世間大有病人親朋故舊交遊來問疾,其人曾不經一事,未讀一方,自騁了了,詐作明能談說異端。或言是虛,或道是實;或云是風,或云是蠱;或道是水,或云是痰,紛紜謬說,種種不同。破壞病人心意,不知孰是;遷延未定,時不待人;欻然致禍,各自散走。

白話文:

談論看病詢問病情的醫生。世間上有許多病人的親朋好友故舊前來探病,而這些人往往沒有任何醫學知識和經驗,也沒讀過任何醫書,卻裝作胸有成竹,冒充醫術高明,胡亂地談論疾病。有些人說:『是虛症。』有些人說:『是實症。』有些人說:『是風邪。』有些人說:『是蠱毒。』有些人說:『是水腫。』還有些人說:『是痰濕。』各種說法紛紜雜亂,莫衷一是。他們的話語擾亂了病人的心意,使病人不知該相信誰好;耽誤了治療時機,時不我待;突然發生意外,各人自顧逃散。

是故大須好人及好名醫,識病深淺,探賾方書,博覽古今,是事明解者。看病不爾,大誤人事,竊悲其如此者眾,故一一顯析,具述病之由狀,令來世病者讀之以自防備也。但有一狀相應,則須依方急治,勿取外人言議,自貽憂悔;但詳方意,人死不難莫信他言,以自誤也。余嘗為人撰門冬煎。

白話文:

因此,急需有知識的人和優秀的醫生,深入瞭解疾病的嚴重程度,研讀醫書,廣泛汲取古今知識,才能明白理解醫學。看病如果不這樣做,會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我暗自為如此做法的人感到悲哀。所以逐條詳細說明,全面敘述疾病的成因和症狀,讓後世得病的人可以閱讀這本書,自己預防疾病。只要有一條症狀相符,就必須按照方劑緊急治療,不要聽信外人的議論,自己惹來憂慮和後悔。只要仔細理解方劑的含義,人要死並不困難,千萬不要輕信別人的話,而誤了自己。我曾經為人寫過門冬湯劑。

(方見十二卷膽腑門,名天門冬煎。)此方治腳氣大有驗,病者須用之。

白話文:

如見十二卷中膽腑篇,方名【天門冬煎】。此方治療腳氣極為有效,患者必須使用。

論脈候法。凡腳氣雖復,診候多塗,而三部之脈,要須不違四時者為吉,其逆四時者勿治。余如脈經所說,此中不復具載。其人本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白不耐風;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疾至深,難愈也。

白話文:

論脈象診斷法

凡是患有腳氣病的人,雖然病症復發,但診斷方法卻不盡相同。然而,三部脈象(寸口脈、關脈、尺脈)必須要符合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這纔是吉兆。如果脈象逆於四時,就不要治療。

其餘的脈象診斷方法,如脈經中所述,在此就不再重複詳述。患腳氣病的人,如果本來就比較黑瘦,容易治療;如果肥胖、肉厚、皮膚赤白,則難以治癒。膚色黑的人耐受風濕,膚色赤白的人不耐受風濕;瘦的人肌肉堅硬,肥胖的人肌肉鬆軟;肌肉鬆軟的人受病較深,難以治癒。

論腫不腫。凡人久患腳氣不自知別,於後因有他疾發動,治之得瘥後,直患嘔吐而復腳弱,余診之,乃告為腳氣。病者曰:某平生不患腳腫,何因名為腳氣。不肯服湯。余醫以為石發,狐疑之間,不過一旬而死。故腳氣不得一向以腫為候,亦有腫者,有不腫者。其以小腹頑痹不仁者,腳多不腫。

白話文:

關於腳氣腫脹與否

一般來說,人們患上腳氣很長時間,自己卻不知道是什麼病。後來因為患上了其他疾病發作,治療後康復,卻經常嘔吐並再次出現腳部虛弱。我診斷後,告訴他這是腳氣。病人說:我平時沒有腳腫,為什麼說是腳氣呢?不肯服藥。我懷疑是腎結石,猶豫之間,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因此,腳氣不能只以腳腫作為依據,有的人腳會腫,有的不會腫。小腹頑固麻木不仁的人,腳往往不會腫。

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者,名腳氣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腳氣到心難治,以其腎水克心火故也。

白話文:

當小腹部(即丹田)脹滿疼痛超過三、五天,而且引發嘔吐時,稱之為「腳氣入心」,若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命在旦夕。一旦腳氣病症蔓延到心臟,就難以醫治。這是因為腎臟屬水,水能剋制心臟屬火的緣故。

論須慎不慎。凡腳氣之病,極須慎房室,羊肉牛肉,魚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面酥油乳糜,豬雞鵝鴨。有方用鯉魚頭,此等並切禁,不得犯之。並忌大怒。惟得食粳粱粟米,醬豉蔥韭薤椒姜橘皮,又不得食諸生果子酸醋之食,犯者皆不可瘥。又大宜生牛乳栗子矣。

白話文:

論「節慾」的重要性。

凡是患腳氣病的,一定要節制房事,不可縱慾。羊肉、牛肉、魚、蒜、蕺菜、菘菜、蔓菁、瓠子、酒、麵、酥油、乳糜、豬、雞、鵝、鴨等食物,都要禁止食用。

如有藥方中使用鯉魚頭,也要嚴格禁止。另外,不可大怒。

只可食用粳米、粱米、粟米,以及醬油、豉油、蔥、韭、薤、椒、姜、橘皮等食物。

切記不要食用各種生鮮水果、酸醋等食物,否則會導致病情難以痊癒。

此外,生牛乳和生栗子對病情大有益處。

論善能治者幾日可瘥。凡腳氣病,枉死者眾。略而言之,有三種:一覺之傷晚,二驕狠恣傲,三狐疑不決,此三種正當枉死之色。故世間誠無良醫,雖有良醫,而病人有性靈堪受入者,更復鮮少,故雖有騏驥而不遇伯樂,雖有尼父而人莫之師,其為枉橫亦猶此也。今有病者,有受入性依法,使余治之,不過十日,可得永瘥矣;若無受入性者,亦不須為治,縱令治之,恐無瘥日也。非但腳氣,諸病皆然。

白話文:

論述好的醫生能於幾天內將患者治癒。凡是腳氣病,死於錯誤治療的很多。簡單來說,有三種情況:一是治療延遲導致病情加重,二是患者態度傲慢不配合治療,三是醫師猶豫不決。這三種情況都容易導致治療失敗而死亡。所以世間上真正的好醫師很少,即使有好的醫師,能領受並配合治療的患者也極為少見。因此,即使有千里馬也難遇伯樂,即使有孔子這樣的聖人卻無人拜師求教,他們的遭遇也跟這些情況類似。現在如果有病患,能夠依法接受治療,讓我進行治療,不用十天就能完全康復;要是無法接受治療,也不必進行治療,即使治療,恐怕也不會有康復的一天。不僅是腳氣病,其他疾病也都是如此。

良藥善言,觸目可致,不可使人必服;法為信者施,不為疑者說。

白話文:

良藥與善言,一目瞭然,不要強迫他人服用;醫術只傳授給信賴的人,不向懷疑的人解釋。

論灸法。凡腳氣,初得腳弱便速灸之,並服竹瀝湯。灸訖可服八風散,無不瘥者。惟急速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灸,如此者半瘥半死。雖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復更發動。覺得便依此法速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輕者登時雖不即惡,治之不當,根源不除,久久期於殺人,不可不精以為意。

白話文:

論灸法

凡是腳氣病,得到後馬上腳部無力,就趕快灸治,同時服用竹瀝湯。灸完後可以服用八風散,沒有治不好的。只有及時治癒,如果只灸不服用散藥,或者服用散藥不灸,這樣的人有一半好一半死。即使治好的人,可能等一兩年又會復發。發現後就依據這個方法馬上灸治,並且服用散藥,治癒率是百分之百。這個病症輕微的話,當時雖然不會馬上變嚴重,但如果治療不當,根源未除,久而久之會致命,不可不慎重對待。

初灸風市,次灸伏兔,次灸犢鼻,次灸膝兩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絕骨。凡灸八處,第一風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兩臂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當手中央指頭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壯,多亦任人。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勿令頓灸,三報之佳。

白話文:

一開始灸風市穴,然後灸伏兔穴,再灸犢鼻穴,接著灸膝蓋兩側的眼穴,然後灸三里穴,再灸上廉穴,接著灸下廉穴,最後灸絕骨穴。總共灸八個穴位,第一個是風市穴,灸完後病人可以站起來,身體直立。雙手垂下,手指伸直,蓋住大腿,然後在與手指中央相對的內收肌上點燃,灸一百次,或者根據個人情況增減。輕微的情況不能少於一百次,嚴重的可以每個穴位灸五六百次。不要一次灸完,隔三次回灸較好。

第二伏兔穴,令病人累夫端坐,以病人手夫掩橫膝上,夫下旁與曲膝頭齊上旁側夫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骨邊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則是。一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壯,可至百壯。第四膝眼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

白話文:

第二伏兔穴

讓患者坐端正,用手掌按住患者腿橫跨膝蓋,手掌下方與彎曲的膝蓋頂端齊平,手掌外緣對準膝蓋中央,灸100針,也可以灸50針。

第三犢鼻穴

在膝蓋骨上緣的外側骨邊平整的地方,用手按壓找到有節點的地方就是。另一種說法是在膝蓋骨下方靠近外側的3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動一下腳,用手按壓找到有凹陷的地方就是,灸50針,可以增加到100針。

第四膝眼穴

在膝蓋骨下方兩邊的凹陷處中央。

第五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一夫附脛骨外是,一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長短大小當以病人手夫度取,灸之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一云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八絕骨穴,在腳外踝上一夫,亦云四寸是。

白話文:

第五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緣外側一個拇指寬的脛骨處。另一種說法是在膝蓋骨下緣三寸處。具體位置可依患者的手掌寬度測量。灸壯一百次。

第六上廉穴 ,在三里穴下一拇指寬,也位於脛骨外側。灸壯一百次。

第七下廉穴 ,在上廉穴下一拇指寬,一種說法也位於脛骨外側。灸壯一百次。

第八絕骨穴 ,位於腳踝外側上緣一拇指寬處。另一種說法是四寸處。

凡此諸穴,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則灸兩腳,凡腳弱病皆多兩腳。又一方云如覺腳惡,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者,合四處灸之,多少隨病輕重。大要雖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

白話文:

所有這些穴道,灼灸不必一次就燒到足壯數,可以每天重複灼灸。在三天內,灼灸到足壯數為佳。如果只有一隻腳有病,就灼灸這一隻腳;如果兩隻腳都有病,就灼灸兩隻腳。所有腿腳無力的病症,通常都會出現在兩隻腳上。還有一種方法說,如果覺得腳不舒服,就灼灸足三里和絕骨各一個穴位。如果兩隻腳都不舒服,就灼灸四個穴位,灼灸的次數需根據病情輕重而定。總的來說,即使病情較輕,也不可少於一百壯灼灸;如果沒有康復,就繼續灼灸,灼灸次數越多越好。

一說灸絕骨最要。人有患此腳弱不即治,及入腹,腹腫大上氣,於是乃須大法灸,隨諸輸及諸管開節腹背盡灸之,並服八風散,往往得瘥。諸管輸節解法,並在第二十九卷中。覺病入腹,若病人不堪痛,不能盡作大灸,但灸胸心腹諸穴,及兩腳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並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上橫過為一夫。

白話文:

有人說,灸治骨髓炎最關鍵。如果有人患有骨髓炎,卻不立即治療,等到病情蔓延到腹腔時,就會導致腹脹大,伴有上氣,這時就需要採用大面積灸法。順著各種經絡和管道,在背部和腹部進行徹底灸治,同時服用八風散。這種方法經常能使患者痊癒。關於管道和關節的解法,詳見第 29 卷。如果覺得病情已經蔓延到腹腔,但患者無法承受劇痛,無法進行大面積灸法,也可以只對胸、心、腹部的穴位以及雙腳的穴位進行灸治,也有一定的治癒效果。測量「一夫」的方法是:將手覆蓋在另一隻手上,伸開四指,將四指的中節以上的部分橫向對齊,其長度稱為「一夫」。

夫有二種,有三指為一夫者,此腳弱灸以四指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舊法。梁丘、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谿、太衝、陽陵泉、絕骨、昆倉、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陰、復溜、然谷、湧泉、承山、束骨等,此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風府。五臟六腑俞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上,所以不取其法。

白話文:

這種灸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三根手指為一穴位,而另一種是以四根手指為一穴位,主要針對腳部虛弱者。灸法依然按照傳統的方法來施行。

傳統方法中會灸的穴道包括梁丘、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谿、太衝、陽陵泉、絕骨、昆倉、陰陵泉、三陰交、足太陰、復溜、然谷、湧泉、承山、束骨等十八個穴位。而過去也常會灸百會和風府兩個穴位。

然而,現代的灸法練習者發現,對五臟六腑俞穴的灸法,會讓氣向上走,因此不再使用這種方法。

氣不上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須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兩足凡八穴,曹氏乃曰八沖,極下氣有效。其足十趾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並大神要。其八沖可日灸七壯。氣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為人灸之。慎之。凡灸八沖艾炷須小作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氣不上升的情況可以使用灸法治療。對於病情已經嚴重,可能無法救治的,都必須進行灸療。從腳趾尖取血,距離腳趾尖一分的部位,雙腳共八個穴位,曹氏稱之為八沖,對於氣往下走特別有效。腳趾尖稱為氣端,每天灸三壯,並請有經驗的人治療。八沖穴可以每天灸七壯,氣往下走時即可停止灸療。如果不是對患者病情非常瞭解,請謹慎為人灸治。注意,灸八沖穴時艾炷要小。

論服湯藥色目。風毒之氣入人體中,脈有三品,內外證候相似,但脈有異耳。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應瘥。若風盛宜作越婢湯白朮四兩。若脈浮大緊轉快,宜作竹瀝湯。若病人脈微而弱,宜服風引湯,此人脈多是因虛而得之。若大虛短氣力乏,可其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

白話文:

論服用湯藥的顏色表徵。風毒之氣進入人體,脈象有三種,內外症狀相似,但脈象有不同。

如果脈象浮大而緩慢,適合服用續命湯兩劑,應該可以痊癒。如果風盛,適合服用越婢湯,並加白朮四兩。如果脈象浮大緊繃且轉快,適合服用竹瀝湯。如果患者脈象微弱,適合服用風引湯,這種脈象通常是因為虛弱所致。如果虛弱明顯,氣短力乏,可以在治療期間服用補湯,根據病情寒熱而使用。

若未愈,更服竹瀝湯。若病人脈浮大而緊快,此是三品之中最惡脈也。或沉細而快者,此脈正與浮大而緊者同是惡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內,治亦不異,當消息以意耳。其形尚可,而手腳未容至弱,數日之中,氣上即便命終。如此之脈,往往有人得之,無一存者。急服竹瀝湯,日服一劑。

白話文:

如果仍然沒有好轉,就繼續服用竹瀝湯。如果病人的脈搏浮大而且緊快,這是三種脈象中最不好的脈象。或者沉細而快速者,這個脈象和浮大緊脈一樣不好,浮大者表示病在外面,沉細者表示病在裡面,治療方法相同,要根據情況調整用藥。如果脈象狀況還算可以,但手腳很虛弱,數天內氣息上浮就會死亡。遇到這種脈象的人,通常都活不下來。緊急服用竹瀝湯,每天服用一劑。

切要湯勢常令相及,勿令半日之中空無湯也。此湯竹汁多,服之若不極熱,輒停在胸心,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若已服三劑竹瀝湯,病及脈勢未折而苦脹滿,可以大鱉甲湯下之;湯勢盡而不得下,可以丸藥助湯令下,下後更服竹瀝湯,趣令脈勢折氣息料理便停服。三十二物八風散佳。

白話文:

煎藥時湯液要保持持續,不要讓半天的時間裡沒有湯藥。這個藥方中竹汁比較多,如果喝的時候不夠熱,容易停留在胸腔,反而令人不適,每次服用時一定要非常熱。如果服用竹瀝湯能瀉下,肯定是好的。如果已經服用三劑竹瀝湯,病情和脈象還沒好轉,而且腹脹,可以用大鱉甲湯來瀉下;如果湯藥喝完後還不能瀉下,可以用丸藥輔助湯藥瀉下,瀉下後再服用竹瀝湯,促使脈象好轉,氣息平順後就停藥。三十二味八風散也很有效。

凡初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頑痹腳弱都愈乃止。若服竹瀝湯脈勢折如未病時,氣力轉勝腳,故未能行,體力充足,然後漸微行步。病重者瘥,後半年始能扶人行耳。既覺脈及體內瘥,但當勤服八風散,勿以腳未能行,輕加余治,未必全得益,更生諸惡失此諸治也。猥人邊亦勿行野葛膏。

白話文:

任何新發作的疾病,只要立即使用野葛膏摩擦,每天使用兩次,即使是頑固的麻痹、腳部無力,都會痊癒。如果服用竹瀝湯,脈象就像沒有生病時那樣平穩,氣力明顯比腳部強壯,所以還不能行走,但身體機能已經恢復,然後才能逐漸下牀走路。病情嚴重的人康復後,半年後才能扶著他人行走。當你感覺脈象和身體都已經康復,只應勤奮地服用八風散,不要因為腳還沒辦法行走,就輕易嘗試其他療法,否則不僅不會完全康復,還會產生新的問題,錯失這些療法的效果。一般人也不適合使用野葛膏。

有人聞竹瀝湯云,恐傷腰腳者,即勿與治。宜知此法,此皆人無受入性,不可與醫故也,不為疑者說此之謂也。竹瀝湯有三首,輕者服前方,重者以次第後方。此風毒乃相注易病人,宜將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許塗鼻孔耳門,病困人及新亡人喜易人強健人,宜將服之。亦以塗耳鼻乃可臨近亡人及視疾者,絳囊帶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上,此散毒宜從少為始。

白話文:

有人聽說服用竹瀝湯,擔心會傷了腰腳,因此不敢服用。應該知道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因為這些人本身並不虛弱,不能承受這種治療方法,所以不適合服用,而不是因為竹瀝湯有傷腰腳之虞。

竹瀝湯有三個方子,病情較輕的服用前面的方子,病情較重的依序服用後面的方子。這類風毒易於傳染,病人宜服小金牙散,並塗抹少量於鼻孔和耳門。病況沉重者、新亡者以及健康強壯者皆宜服用。同樣地,塗抹於耳鼻也有效果,接近亡者或接觸過死者的人,應將絳囊中的一方寸匕藥袋攜帶在身,男性掛在左臂,女性掛在右臂。這種藥散具有解毒功效,宜從少量開始使用。

金牙散方在十四卷膽腑門)。病人惟宜飲赤小豆散,冬服側子金牙酒續命湯。治風毒,病初得,似時行毒病,而脈浮緩,終不變快,此不治。或數日而死,或十日而死,或得便不識人,或發黃,或發斑,或目赤,或下部穿爛者,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續命湯一劑,須服葛根湯麻黃湯下之。

白話文:

金牙散的配方記載在《十四卷膽腑門》中。病人宜服用赤小豆湯,冬季服用葛根湯、金牙酒和續命湯來延續生命。

治療風毒,以下症狀:

  • 發病早期,類似時令流行的毒症。
  • 脈搏浮緩,始終不會變快。
  • 此類患者無法治癒。
  • 可能在幾天或十天內死亡。
  • 部分患者會失去意識。
  • 部分患者會發黃或出現斑點。
  • 部分患者會眼睛發紅或下身潰爛。

緊急處理:

  • 立即服用一劑續命湯。
  • 然後服用葛根湯和麻黃湯來促進排泄。

若此不折,更與續命湯兩三劑必瘥。此病大急常令湯勢相接,不可使半日缺湯即便殺人。(續命湯方見十卷諸風門。)

白話文:

如果這個方法不行,再配合喝兩三劑續命湯就能治癒。這種病症來得又急又快,要一直保持湯藥不斷,不能停了半天的湯藥,否則就會致命。(續命湯的方子請見第十卷「諸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