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八 脈法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八 脈法 (8)

1. 五臟積聚第七

人病有積有聚有穀氣(谷一作系)。夫積者,臟病,終不移也。聚者,腑病,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也。穀氣者,脅下牽痛,按之則愈,愈而復發,夫病已愈不得復發,發即為穀氣也。

諸積大法,脈來細軟附骨者,為積也。寸口結者,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結者,積在臍旁。微下關者,積在小腹。尺中結,積在氣衝。上關上,積在心下。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寸口沉而橫者,脅下及腹中有橫積痛。

,脈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脈弦緊而細微者,癥也。夫寒痹癥瘕積聚之脈狀,皆弦緊。

若在心下,即寸弦緊。在胃脘,即關弦緊。在臍下,即尺弦緊。一云:關脈長弦,有積在臍左右上下。又脈癥法。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脈頭大在上,頭小在下。又一法,橫脈見左,積在右;見右,積在左。偏得洪實而滑,亦為積。弦緊,亦為積,為寒痹,為疝痛。

,內有積不見脈,難治。見一脈相應,為易治。諸不相應,為不合治也。左手脈大,右手脈小,上病在左脅,下病在左足。右手脈大,左手脈小,上病在右脅,下病在右足。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癥不可轉也,必死不治。脈來細沉而直者,身有癰腫,腹中有伏梁。脈來沉而虛者,泄注也。

,脈來小沉實者,胃中有積聚,不可下,食即吐。

白話文:

人的疾病有種類區分,包括積、聚和穀氣。所謂的積,是臟器的問題,一旦形成就不會自己消失。聚,則是腑的毛病,它會不定期發作,疼痛的位置會變動,這類疾病是可以治療的。而穀氣,指的是脅下會有拉扯般的疼痛,按壓後疼痛會減輕,但過後又會再次出現,如果病癒後再度發作,就是穀氣了。

對於各種積的診斷原則,脈象如果細微且貼近骨頭,就可能是積。如果寸口脈結滯,表示積在胸口;如果稍微超出寸口,積可能在喉嚨。關脈結滯,積在肚臍旁邊;稍微低於關脈,積在小腹。尺脈結滯,積在氣衝位置。如果在上關脈結滯,積在心臟下方。脈象出現在左側,積也在左側;出現在右側,積就在右側。兩側都有脈象,積在身體中間,根據脈象出現的位置判斷積的位置。如果寸口脈象沉且橫向,可能脅下或腹部有橫向的積,會感到疼痛。

脈象如弦線,腹部可能緊繃且劇痛,腰背痛互相影響,腹部可能有寒疝或瘕。脈象如弦線且緊且細微,可能是癥。寒痹、癥、瘕、積聚的脈象特徵,都是弦緊。

如果積在心臟下方,寸脈就緊且像弦線。如果積在胃脘,關脈就緊且像弦線。如果積在肚臍下方,尺脈就緊且像弦線。另一說法是,關脈長且像弦線,可能在肚臍左右上下有積。另一脈象診斷方法,左手脈象橫向,積在左側;右手脈象橫向,積在右側。脈頭大在上方,脈頭小在下方。另一診斷方法,左手脈象橫向,積在右側;右手脈象橫向,積在左側。某側脈象顯著且滑順,也可能有積。脈象如弦線且緊,可能有積,可能是寒痹,可能是疝痛。

如果體內有積,但脈象卻看不見,治療難度較高。如果可以從脈象看出相對應的病症,就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象與病症不相符合,就難以治療。左手脈象大,右手脈象小,上半身的病在左脅,下半身的病在左腳。右手脈象大,左手脈象小,上半身的病在右脅,下半身的病在右腳。脈象細且沉伏,腹部可能有癥,無法移動,可能必死無疑,無法治療。脈象細且深沉且直,身體可能有膿腫,腹部可能有潛藏的腫塊。脈象深沉且虛弱,可能是瀉痢。

脈象小且深沉且實,胃部可能有積聚,不能使用瀉藥,吃東西就會嘔吐。

2. 陰陽表裡虛實第八

弦為少陽,緩為陽明,洪為太陽,三陽也。微為少陰,遲為厥陰,沉為太陰,三陰也。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經》言:如此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凡脈浮、滑、長者,陽也。

沉、澀、短者,陰也。所以言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以言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言病之逆順也。

脈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何謂也?然浮之損小,沉之實大,故云:陰盛陽虛。沉之損小,浮之實大,故曰:陽盛陰虛,是謂陰陽虛實之意也。凡脈浮、大、數、動、長、滑,陽也。沉、澀、弦、弱、短、微,陰也。陽病見陰脈者,逆也,主死。陰病見陽脈者,順也,主生。

,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數即吐,陰微即下。陽弦則頭痛,陰弦則腹痛,依陰陽察病也。又尺脈為陰,陰脈常沉而遲。寸關為陽,陽脈但浮而速。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陰絕而陽微,死不治。呼為表屬腑,吸為里屬臟。陽微不能呼,陰微不能吸。

,呼吸不足,胸中短氣。弱反在關,濡反在巔。微在其上,澀反在下。微即陽氣不足,沾熱汗出。澀即無血,厥而且寒。諸腑脈為陽,主熱。諸臟脈為陰,主寒。陽微則汗,陰浮自下。(《脈經》作陰微。),陽數,口生瘡。陰數加微,必惡寒煩擾,而不得眠。陽芤吐血(《脈經》作陽數則吐血。

),陰芤下血(《脈經》作陰澀則下血)。無陽則厥,無陰則嘔。寸口脈浮大而疾者,名曰陽中之陽,病苦煩滿身熱,頭痛,腹中熱,,寸口脈沉細者,名曰陽中之陰,病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陰氣不通(不通一作並),臂不能舉。(《巢氏病源》作臂偏不舉。

),尺脈沉細者,名曰陰中之陰,病苦兩脛痠疼,不能久立,陰氣衰,小便餘瀝,陰下濕癢。尺脈滑而浮大者,名曰陰中之陽,病苦小腹痛滿,不能溺,溺即陰中痛,大便亦然。尺脈牢而長,關上無有,此為陰乾陽,其人苦兩脛重,小腹引腰痛。寸口壯大,尺中無有,此為陽干陰,其人苦腰背痛,陰中傷,足脛寒。

人有三虛三實者,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脈之虛實者,脈來濡者,虛。牢者,實也。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諸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也。診之虛實者,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故曰:虛實也。

白話文:

[陰陽表裏虛實第八]

弦脈代表少陽,緩脈代表陽明,洪脈代表太陽,這是三陽。微脈代表少陰,遲脈代表厥陰,沉脈代表太陰,這是三陰。脈象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這樣說來,是不是寸口會有六種脈象同時出現呢?然而,《經》說:這不是指六種脈象同時出現,而是指浮、沉、長、短、滑、澀這些特徵。一般來說,脈象浮、滑、長的,屬陽;沉、澀、短的,屬陰。所謂一陰一陽,是指脈象沉而滑;一陰二陽,是指脈象沉滑而長;一陰三陽,是指脈象浮滑而長,偶爾出現沉的現象。所謂一陽一陰,是指脈象浮而澀;一陽二陰,是指脈象長而沉澀;一陽三陰,是指脈象沉澀而短,偶爾出現浮的現象。根據這些脈象判斷疾病的發展趨勢。

脈象有陽盛陰虛,陰盛陽虛的情況,這是什麼意思?如果浮脈減弱,而沉脈增強,這就是陰盛陽虛;反之,沉脈減弱,浮脈增強,就是陽盛陰虛,這就是陰陽虛實的意思。一般來說,脈象浮、大、數、動、長、滑的,屬陽;沉、澀、弦、弱、短、微的,屬陰。陽病出現陰脈,是逆症,預示病情嚴重;陰病出現陽脈,是順症,預示病情好轉。

關前的脈象代表陽,關後的脈象代表陰。陽脈數多則可能嘔吐,陰脈微弱則可能腹瀉。陽脈弦則可能頭痛,陰脈弦則可能腹痛,可以根據陰陽來診斷疾病。此外,尺脈代表陰,通常應是沉而遲的;寸關脈代表陽,通常應是浮而速的。如果尺脈上不到關,是陰絕;寸脈下不到關,是陽絕。陰絕而陽微,是死症,無法治療。呼氣屬於表部和腑,吸氣屬於裏部和髒。如果陽氣微弱,就無法呼氣;陰氣微弱,就無法吸氣。

呼吸不足,胸中會感到氣短。弱脈出現在關部,濡脈出現在巔頂。微脈出現在上部,澀脈出現在下部。微脈表示陽氣不足,容易出汗。澀脈表示無血,可能會厥冷。各腑的脈象代表陽,主熱;各髒的脈象代表陰,主寒。陽氣微弱,則易出汗;陰氣浮,可能導致腹瀉。陽脈數,可能出現口腔潰瘍。陰脈數加微弱,可能怕冷,煩躁,無法入睡。陽脈芤,可能吐血;陰脈芤,可能下血。沒有陽氣則可能厥冷;沒有陰氣則可能嘔吐。

寸口脈浮大且快速,被稱爲陽中之陽,症狀可能包括煩悶、發熱、頭痛、腹中熱。寸口脈沉細,被稱爲陽中之陰,症狀可能包括悲傷、不喜歡聽人聲、氣息短促、時有汗出、陰氣不通、手臂不能舉起。尺脈沉細,被稱爲陰中之陰,症狀可能包括兩脛痠痛、站立困難、陰氣衰弱、小便餘瀝、陰部溼癢。尺脈滑而浮大,被稱爲陰中之陽,症狀可能包括小腹痛滿、排尿困難、排尿或排便時陰部疼痛。尺脈堅牢而長,關上無脈,這稱爲陰乾陽,症狀可能包括兩脛沉重、小腹引腰痛。寸口脈壯實,尺中無脈,這稱爲陽幹陰,症狀可能包括腰背痛、陰部受傷、足脛寒冷。

人有三虛三實,這是什麼意思?脈象的虛實,指的是脈象柔軟是虛,堅牢是實。疾病的虛實,指的是病氣外出是虛,病氣內入是實。說話者爲虛,不說話者爲實。脈象緩是虛,急是實。診斷的虛實,指的是癢是虛,痛是實。外面痛裏面舒服是外實內虛,裏面痛外面舒服是內實外虛,因此稱爲虛實。

問:什麼是虛實? 答:邪氣旺盛是實,正氣被奪是虛。 問:什麼是重實? 答:所謂的重實,是指嚴重的熱病,脈象飽滿,這就是重實。 脈象旺盛、皮膚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意識模糊,這是五實。脈象細弱、皮膚冷、氣少、腹瀉不止、飲食不進,這是五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