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四 婦人方下 (2)
卷四 婦人方下 (2)
1. 牡蠣丸
治經閉不通,不欲飲食方。
牡蠣(四兩),大黃(一斤),柴胡(五兩),乾薑(三兩),川芎,茯苓(各二兩半),川椒(十兩),葶藶子,芒硝,杏仁(各五合),水蛭,虻蟲(各半兩),桃仁(七十枚)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七丸,日三。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月經不通以及食慾不佳的情況。
所需藥材有:牡蠣四兩、大黃一斤、柴胡五兩、乾薑三兩、川芎、茯苓各二兩半、川椒十兩、葶藶子、芒硝、杏仁各五合、水蛭、虻蟲各半兩、桃仁七十枚。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大小如梧桐子的丸藥。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七粒。
2. 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論二首,方六十三首,灸法八首)
論曰:諸方說三十六疾者,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不通是也。何謂十二癥,是所下之物,一曰狀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膿痂,六曰如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卻,十二曰經度不應期也。
何謂九痛?一曰陰中痛傷,二曰陰中淋瀝痛,三曰小便即痛,四曰寒冷痛,五曰經來即腹中痛,六曰氣滿痛,七曰汁出陰中如有蟲齧痛,八曰脅下分痛,九曰腰胯痛。何謂七害?一曰竅孔痛不利,二曰中寒熱痛,三曰小腹急堅痛,四曰臟不仁,五曰子門不端引背痛,六曰月浣乍多乍少,七曰害吐。
何謂五傷?一曰兩脅支滿痛,二曰心痛引脅,三曰氣結不通,四曰邪思泄利,五曰前後痼寒。何謂三痼?一曰羸瘦不生肌膚,二曰絕產乳,三曰經水閉塞。病有異同具治之方。
白話文:
(總共有兩篇理論討論,六十三個治療方法,以及八種針灸治療法)
在各種治療方式中,提到的三十六種疾病,包含了十二種癥狀、九種疼痛、七種危害、五種傷害、以及三種長期存在的疾病。那十二種癥狀是什麼呢?指的是排出物的狀況,一種像膏狀,二種像黑色血液,三種像紫色液汁,四種像紅色肉塊,五種像膿痂,六種像豆汁,七種像葵花籽羹,八種像凝固血液,九種像清水或水樣血液,十種像米湯,十一種像月經來潮時忽前忽後,十二種是月經週期不正常。
那九種疼痛又是什麼呢?一是私處疼痛,二是私處持續滴瀝疼痛,三是小便時疼痛,四是因寒冷導致的疼痛,五是月經來潮時腹部疼痛,六是氣滯疼痛,七是私處分泌物像被蟲咬般疼痛,八是側腹部疼痛,九是腰部疼痛。那七種危害是什麼呢?一是排泄口疼痛且不暢,二是冷熱交加的疼痛,三是小腹緊繃堅硬疼痛,四是內臟功能障礙,五是私處問題導致背部疼痛,六是月經量忽多忽少,七是有嘔吐現象。
那五種傷害又是什麼呢?一是兩側脅部脹滿疼痛,二是心痛牽連到脅部,三是氣結不通,四是精神壓力導致的腹瀉,五是長期的寒症。那三種長期疾病是什麼呢?一是身體消瘦皮膚無法恢復,二是無法生育哺乳,三是月經阻塞。疾病的異同,都有對應的治療方法。
3. 白堊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方(又方見後。)
白堊,龍骨,芍藥(各十八銖),黃連,當歸,茯苓,黃芩,瞿麥,白蘞,石葦,甘草,牡蠣,細辛,附子,禹餘糧,白石脂,人參,烏賊骨,藁本,甘皮,大黃(各半兩)
上二十一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再,不知加至二十,日知,一月百病除。若十二癥,倍牡蠣、禹餘糧、烏賊骨、白石脂、龍骨。若九痛,倍黃連、白蘞、甘草、當歸。若七害,倍細辛、藁本,甘皮,加椒、茱萸各一兩。若五傷,倍大黃、石葦、瞿麥。若三痼,倍人參,加赤石脂、礬石、巴戟天各半兩。合藥時隨病增減之。
白話文: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
- 白堊、龍骨、芍藥(各十八銖)
- 黃連、當歸、茯苓、黃芩、瞿麥、白蘞、石葦、甘草、牡蠣、細辛、附子、禹餘糧、白石脂、人參、烏賊骨、藁本、甘皮、大黃(各半兩)
將上述二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應在空腹時服用,每次十粒,每日兩次。若無效,可逐漸增加至每次二十粒,直到見效。持續服用一個月,可祛除多種疾病。
對於特定病症,藥方有以下調整:
- 若有十二種癥狀,應加倍使用牡蠣、禹餘糧、烏賊骨、白石脂、龍骨。
- 若有九種疼痛,應加倍使用黃連、白蘞、甘草、當歸。
- 若有七種危害健康的情況,應加倍使用細辛、藁本、甘皮,並額外加入椒、茱萸各一兩。
- 若有五種傷害,應加倍使用大黃、石葦、瞿麥。
- 若有三種慢性疾病,應加倍使用人參,並額外加入赤石脂、礬石、巴戟天各半兩。
在配製藥物時,應根據具體病情調整藥材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