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婦人方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婦人方中 (1)

1. 桃仁湯

治從高墮下,落大木車馬間,胸腹中有血,不得氣息方。

桃仁(十四枚),大棗(二十枚),大黃,硝石,甘草(各一兩),蒲黃(一兩半)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絞去滓,適寒溫服盡之,當下,下不止,漬麻汁一杯,飲之即止。

又方,治腹中瘀血,痛在腹中不出,滿痛短氣,大小便不通方。

桃仁,䗪蟲(各三十枚),荊芥(五分),大黃,芎藭(各三兩),當歸,桂心,甘草(各二兩),蒲黃(五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治墮落瘀血方。

桃仁(五十枚),水蛭,虻蟲(各二十枚),甘草,桂心,當歸(各二兩),芒硝(三兩),大黃(四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日三。(深師方無芒硝。)

治腕折瘀血方:

桃仁(四十枚),亂髮(一握),大黃(如指節大一枚)

上三味,以布方廣四寸,以繞亂髮燒之,㕮咀桃仁、大黃,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血盡出。(《肘後方》云:仲景治墜馬及一切筋骨損方,用大黃三兩,緋帛如手大燒灰,亂髮如雞子大燒灰,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桃仁四十九枚,去皮尖熬,敗蒲席一握,長三寸切,甘草一枚如中指節,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滓分溫三服,先別銼敗蒲席半領煎湯以浴,衣被重覆,服藥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又方,桃仁(六十枚),大黃(六兩),桂心(二兩)

上三味,㕮咀,以酒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當下血瘥。

白話文:

【桃仁湯】

主治因從高處墜落,或被大型木車馬撞擊,導致胸腹部有內出血,呼吸困難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桃仁十四粒,大棗二十枚,大黃、硝石和甘草各一兩,蒲黃一兩半。

將上述六種藥材研碎,加入三公升的水煮沸,煮至剩下一公升,再將藥渣濾掉,調至適宜的溫度後全部服用。服後應會排泄,若排泄不停止,可飲用一杯浸泡過的麻汁,即可停止。

另一個方子是針對腹中有瘀血,腹部疼痛且瘀血無法排出,感到腹部飽脹疼痛、呼吸短促,以及大小便不暢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桃仁、水蛭各三十粒,荊芥五分,大黃、川芎各三兩,當歸、肉桂、甘草各二兩,蒲黃五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研碎,加入十公升的水煮沸,煮至剩三公升,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是專門針對墜落造成的瘀血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桃仁五十粒,水蛭、虻蟲各二十粒,甘草、肉桂、當歸各二兩,芒硝三兩,大黃四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碎,加入八公升的水煮沸,煮至剩三公升,將藥渣濾掉,調至適宜的溫度,每次服用一公升,每日三次。

另一方則是針對手腕骨折伴隨瘀血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桃仁四十粒,一把亂髮,大黃如手指節大的一塊。

將亂髮繞在四寸見方的布上燒燬,將桃仁和大黃研碎,加入三公升的酒煮沸,煮至剩下一公升,一次性服用,瘀血就會完全排出。

另一方為桃仁六十粒,大黃六兩,肉桂二兩。

將上述三種藥材研碎,加入六公升的酒煮沸,煮至剩三公升,分三次服用,應會排出血瘀而痊癒。

2. 蒲黃散

治從高墮下,有瘀血方。

蒲黃(八兩),附子(一兩)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增之,以意消息。

又方,治腕折瘀血方。

蒲黃(一升),當歸(二兩)

上二味,治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備急方》云:主久宿血在諸骨節及外不去者,二味等分)

又方,取菴䕡草汁飲之,子亦可服。

又方,凡被打及產後惡血,一切血皆煮續骨木汁二升飲之。

從高墮下崩中方:

當歸,大黃(各二分)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杖瘡方:

石灰(七斤),新豬血(一升)

上二味,和丸,熟燒之破,更丸,燒三遍止,為末敷上。

又方,釜月下土為細末,以油和塗訖,臥羊皮上。

又方,服小便良。

治竹木刺在皮中不出方:

羊屎燥者燒作灰,和豬脂塗刺上,若不出重塗,乃言不覺刺出時(一云用干羊屎末。)

又方,薔薇灰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十日刺出。

又方,酸棗核燒末服之。

又方,鑿柄燒灰酒服,二寸匕。

又方,頭垢塗之即出。

治刺在肉中不出方:煮山瞿麥汁飲之,日三瘥止。

又方,用牛膝根莖生者並搗,以敷之即出。瘡已合,猶出也。

又方,白茅根燒末,以膏和塗之,亦治瘡因風致腫者。

又方,鹿角燒末,以水和塗之立出,久者不過一夕。

又方,嚼白梅以塗之。(《肘後方》用烏梅。)

又方,嚼豉塗之。

又方,溫小便漬之。

治久刺不出方:

服王不留行即出,兼取根為末貼之。

治惡刺方:

苦瓠開口,納小兒尿,煮兩三沸浸病上。

又方,莨菪根水煮浸之,冷復易,神方也。

又方,李葉、棗葉合搗,絞取汁點上即效。

又方,濃煮大豆汁漬,取瘥。

治惡刺,並狐尿刺方:

以烏父驢尿漬之。

又方,溫白馬尿漬之。

治因瘡腫痛劇者,數日死或中風寒,或中水,或中狐尿刺主之方:

燒黍穰,牛馬屎,生桑條,取得多煙之物燒熏,汁出愈。

又方,熱蠟納瘡中,新瘡亦善。

又方,以鳧公英草摘取根莖白汁塗之,多塗為佳,瘥止。

治瘡中水腫方:

胡粉,炭,白灰,(各等分)

上二味,脂和塗瘡孔上,水出痛止。

治手足卒中刺,中水毒方:

搗韭及藍青置上以火炙,熱徹即愈。

治瘡因風致腫方:

櫟木根皮一斤濃煮,納鹽一把漬之。

治破傷風腫方:

厚塗杏仁膏,燃麻燭遙灸之。

治因瘡腫痛者,皆中水及中風寒所作腫,入腹則殺人方:

溫桑灰汁漬,冷復溫之,當令熱,神秘。

治刺傷中風水方:

服黑牛熱尿,一服二升,三服即止。

又方,蠟一兩熱炙熨,薄裹上,令水出愈。

又方,魚目燒灰敷之。

又方,熱煮韭拓之。

又方,刮箭羽下漆塗之。

治瘡犯露腫方(凡八月九月中刺,手足犯惡露腫,殺人不可輕):

白話文:

[蒲黃散]

主治從高處跌落,體內有瘀血的情況。

配方爲蒲黃(約320克)、附子(約40克)。將上述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勺量,每日三次,根據病情調整劑量。

另一方,用於手腕骨折伴隨瘀血。

配方爲蒲黃(約400克)、當歸(約80克)。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餐前用酒送服一小勺量,每日三次。

另一方,使用虻蟲(約20只)、牡丹皮(約40克)。將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勺量,瘀血會逐漸消失。(《備急方》記載:適用於長期積存在骨骼關節或其他部位不易排出的陳舊性瘀血,兩種藥材等量混合)

另一方,飲用庵䕡草的汁液,也可以服用其種子。

另一方,對於被打傷或產後惡血,所有血液相關問題,都可以煮續骨木的汁液飲用兩升。

從高處跌落導致內出血的方子:

配方爲當歸、大黃(各約6.7克)。將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勺量,每日三次。

治療杖傷的方子:

配方爲石灰(約3500克)、新鮮豬血(約400毫升)。將兩種材料混合成丸狀,充分燒製後搗碎,再重新制成丸狀並燒製,重複三次,最後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

另一方,取鍋底下的土磨成細末,與油混合塗抹,然後躺在羊皮上休息。

另一方,服用小便有良好的效果。

治療竹木刺扎入皮膚無法取出的情況:

將乾燥的羊糞燒成灰,與豬油混合塗抹在刺上,如果刺未出來可以再次塗抹,直到不知不覺間刺被排出。

另一方,服用薔薇灰水,每日三次,連續服用十天,刺會自行排出。

另一方,將酸棗核燒成灰末服用。

另一方,將鑿柄燒成灰,用酒送服兩勺量。

另一方,將頭皮屑塗抹在刺上即可使其排出。

治療刺扎入肌肉無法取出的情況:飲用瞿麥的汁液,每日三次直至痊癒。

另一方,使用新鮮的牛膝根莖搗爛,敷在傷口上即可使刺排出。即使傷口已經癒合,刺仍然可以被取出。

另一方,將白茅根燒成灰末,與藥膏混合塗抹,也可治療因風引起的腫脹。

另一方,將鹿角燒成灰末,用水調和塗抹,立即可以將刺取出,即使時間較長,也不會超過一夜。

另一方,咀嚼白梅塗抹在刺上。

另一方,咀嚼豆豉塗抹在刺上。

另一方,用溫熱的小便浸泡刺處。

長久扎入的刺無法排出的治療方法:

服用王不留行,同時取其根部研磨成末貼在傷口上。

治療惡刺的方法:

將葫蘆剖開,倒入小兒尿液,煮沸兩三次後浸泡患處。

另一方,將莨菪根用水煮沸後浸泡,冷卻後更換,這是非常有效的祕方。

另一方,將李樹葉和棗樹葉混合搗碎,擠出汁液點塗在患處即可見效。

另一方,將大豆濃煮後浸泡,直到痊癒爲止。

治療惡刺以及狐狸尿液引起的刺扎情況:

使用烏驢的尿液浸泡。

另一方,使用白馬的溫熱尿液浸泡。

對於瘡腫疼痛劇烈,幾天內可能死亡,或是受到風寒、水中毒、狐狸尿液引起的刺扎的治療方法:

燃燒稻草、牛馬糞便、新鮮桑樹枝等能產生大量煙霧的物品進行燻烤,直到流出膿液則癒合。

另一方,將熱蠟注入傷口中,對新傷口也有益。

另一方,取鳧公英草的根莖白色汁液塗抹在傷口上,多次塗抹效果更佳,直到痊癒爲止。

治療傷口中水分過多腫脹的情況:

配方爲鉛粉、木炭、石灰(各等份)。將上述三種材料與油脂混合塗抹在瘡口上,水分排出後疼痛停止。

治療手腳突然中刺或水中毒的情況:

將韭菜和藍青搗碎後置於傷口上方,用火加熱,熱度穿透後即愈。

治療因風引起的瘡腫:

將櫟木根皮一斤濃煮,加入一大把鹽後浸泡。

治療破傷風腫的情況:

厚塗杏仁膏,點燃麻燭遠距離進行艾灸。

治療因瘡腫痛,包括水中毒和受風寒引起的腫脹,一旦進入腹部則可能致命的情況:

使用溫熱的桑樹灰汁浸泡,冷卻後再加溫,保持溫度,這是神奇的方法。

治療刺傷後中風和水中毒的情況:

服用熱牛尿,一次兩升,服用三次即停。

另一方,使用一兩蠟熱敷,薄薄包裹在傷口上,讓水分排出即可治癒。

另一方,將魚眼燒成灰後敷在傷口上。

另一方,將熱煮的韭菜覆蓋在傷口上。

另一方,刮下箭羽下的漆塗抹在傷口上。

治療傷口遇露水後腫脹的情況(一般發生在八月和九月中的刺傷,手足接觸惡劣露水後腫脹,非常危險,不可輕視):

取三根新鮮桑樹枝,在炭灰中推拉使其極度加熱,砍斷後將樹枝頭直接對着瘡口,熱度耗盡後更換,使用完三根樹枝後瘡口會自行潰爛。接着取薤白搗碎,用棉布包裹放入熱灰中,使其極度加熱,去掉棉布後將薤白敷在瘡口上,並用布料緊緊包紮。如有腫脹,應立即處理,使用薤白效果最佳。

治療漆瘡:

取三斤新鮮柳葉細切,用十五升水煮至剩餘七升,調整至適宜的溫度後清洗患處,每日三次。(《肘後方》記載:使用老柳樹皮效果更佳)

另一方,將磨石下方的渣滓泥土塗抹在患處,直到痊癒爲止,效果顯著。

另一方,將鼠查葉濃煮後清洗患處,也可以將葉子搗碎取汁塗抹。

另一方,將七姑草搗爛封住患處。(《救急方》建議將七姑草與芒硝混合塗抹)

另一方,取豬油塗抹在患處。

另一方,將貫衆研磨成末塗抹在患處,乾燥後用油調和即可癒合。

另一方,取一斤乾燥的蓮葉,用十升水煮至剩餘五升,清洗患處,每日兩次。

另一方,塗抹羊奶汁。

另一方,將礬石放入熱水中溶解後清洗患處。

另一方,將五兩芒硝溶於熱水中清洗患處。

另一方,食用豬肉並咀嚼穄谷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