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六上 七竅病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七竅病上 (10)

1. 齒病第六

(論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白話文:

論一首

凡病,脈浮、虛、弱,腹痛、脹、滿,多寒飲,此宜下之。如脈實、牢、緊,腹痛、熱、硬,大小便結,此宜攻之中。

方三十八首

  • 小柴胡湯:脈浮而微弦,苔薄白,胸脅苦滿,口苦咽乾,頭痛發熱,往來寒熱,脈浮而弦細者。
  • 大柴胡湯:脈浮而洪,苔黃膩,胸脅苦滿,肋部刺痛,嘔吐噁心,脈浮而弦緩者。
  • 柴胡桂枝湯:脈浮而浮遲,苔薄白,惡風自汗,頭痛發熱,四肢酸軟,脈浮而弦遲者。
  • 桂枝湯:脈浮而洪數,苔薄白,惡寒發熱,頭痛項強,脈浮而洪大者。
  • 茵陳蒿湯:脈浮而弦滑,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黃赤,脈浮而弦滑者。
  • 黃連解毒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澀,脈浮而洪滑者。
  • 黃芩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緩者。
  • 梔子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芍藥甘草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緩者。
  • 白虎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麻黃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葛根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芍藥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銑麻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黃芩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清化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補中益氣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升麻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麻黃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丹參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知母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細辛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荊芥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生薑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石膏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芎歸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黃連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柴胡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芍藥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柏子養心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茯苓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香附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旋覆花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烏梅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桂枝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丁香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 柴胡桂枝黨參湯:脈浮而洪數,苔黃膩,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小便赤黃,脈浮而洪實者。

灸法二首

  • 神闕灸:灸神闕穴。
  • 足三里灸:灸足三里穴。

論曰:凡齒齦宣露,多是疳䘌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齦間,使滿,勿食油,不過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棗即發,所以患齒者,忌油干棗及桂心。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凡人齒齦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齒根露也,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無不愈也,神良。

白話文:

古文談論道:所有牙齦外露的情況,多半是蛀牙或月食的緣故。可以將艾草燒成灰,在晚上敷於牙齦之間,讓牙齦填滿,並避免食用油脂。不超過兩到三個晚上,即可痊癒。食用油脂和蜜餞會導致復發,因此,患有牙齒問題的人,應忌口油脂、蜜餞和肉桂。每天早上,取一小撮鹽放入嘴中,用溫水含漱,刷牙並敲擊牙齒一百次,持續進行,不間斷。不出五天,牙齒和牙齦便會堅固緊密。凡是牙齦無法食用水果蔬菜的人,通常是因為牙根外露所致。使用上述鹽水刷牙、敲齒的方法,沒有治癒不了的,真是神效卓著。

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識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時,特忌飲食,小兒亦然。

治齲齒及蟲痛方。

白話文:

凡人容易罹患牙齒疾病,大多是因著月蝕發生時,飲用飲食所導致的。有識之士應深切謹慎。所以日月蝕尚未結束時,特別禁止飲食,兒童也應如此。

治療蛀牙及牙痛的方法。

白附子知母細辛(各六銖),川芎高良薑(各十二銖)

白話文:

白附子、知母、細辛(各0.36公克),川芎、高良薑(各0.72公克)

上五味末之,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一日兩度,含之,亦治口氣。

又方,切白馬懸蹄如米許,以綿裹著痛處孔中,不過三度。

治䘌齒蟲齒,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

白話文:

將五種味道的藥末包在棉花上,敷在牙齒上,讓藥汁分泌出來,一天敷兩次,可以含服,也可以治療口臭。

另外一個方法是將白馬懸蹄切成米粒大小,包在棉花上塞進疼痛的牙洞,敷藥不超過三次。

用來治療牙齒蛀蟲,多年來無法痊癒,從年輕到老都可以使用的方法。

雀麥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葉四十枚淨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長二寸,廣一寸,厚五分,以瓠葉裹縛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釅醋浸之,至日中取兩裹納火中,炮令極熱,納口中齒外邊熨之,冷則易之,取銅器以水納中,解裹於水中洗之,得蟲長三分,老者黃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白話文:

雀麥草,又叫杜姥草,外表像牛毛草。

  • **步驟 1:**清洗苦瓠葉 40 片,在露天放置一晚。
  • **步驟 2:**天亮後,將雀麥草裁成約長 2 寸、寬 1 寸、厚 0.5 寸。
  • **步驟 3:**用苦瓠葉包裹雀麥草,共包 50-60 個小包。
  • **步驟 4:**將小包浸泡在陳醋中三年。
  • **步驟 5:**每天中午取出兩個小包。
  • **步驟 6:**將小包放進火中烤至非常熱。
  • **步驟 7:**取出小包,放入口中,放在牙齒外面熨燙。小包冷了就更換。
  • **步驟 8:**取一個銅器,倒入水。
  • **步驟 9:**將小包解開,在水中清洗。
  • **步驟 10:**會發現小蟲,長約 0.3 寸。老蟲呈黃紅色,小蟲呈白色。數量較多時可得到 30-40 只,較少時可得到 10-20 只。

治蟲齒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五靈脂 末之,蜜和 作丸。

將五靈脂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調和,做成藥丸。

莨菪子三合,如無,蔥子、韭子並得,以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罌子令可口含得者,將錢納罌子中,取一撮許莨菪子安錢上,令炮炮聲,仍與半合許水淋,令氣上,從罌出,將口含罌口,令氣莫出,用熏齒,冷復更作,取三合藥盡為劑。非止蟲齒得瘥,或風齒、齲齒、齒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白話文:

莨菪子三兩,如果沒有,蔥子、韭子都可以。用七枚青銅錢燒紅,取一個小口瓷瓶,大小以可以含在嘴裡為宜。將銅錢放入瓷瓶中,取一撮莨菪子放在錢上,然後加熱,聽到噼啪作響的聲音,再加入半合水,使藥氣上升,從瓷瓶口冒出。將嘴含住瓷瓶口,不要讓藥氣外洩,用來燻治牙齒。等冷卻後再重複加熱,直到三兩藥全部用完為止。不僅能治蟲牙,對風牙、齲齒以及其他牙齒疾病都有療效。如果口中產生過多涎液,就吐出來。

又方,白楊葉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立出。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白楊葉一升,水三升,煮沸取一升,含在口中。

另一種方法: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在口中,蟲就會自己出來。

又方,取桃仁少許,以釵頭穿向燈上燒之,煙出,經少時吹滅,即納入口安蟲齒上咬之,不過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是,取少許桃仁,用髮簪穿過,在燈火上燒。當冒出輕煙後,過一會兒把火吹熄,然後將桃仁放入口中,輕咬在患處的牙齒上,重複這個動作不超過五到六次。(另一種方法是用胡桃仁代替桃仁。)

治疳蟲蝕齒根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牙疳根蝕方

甘菊三錢,黃柏二錢,大黃一錢,羌活一錢,焙乾草一錢,生甘草一錢半,車前子一錢,砂仁一錢,木香一錢,青黛一錢,巴豆仁一錢,生大黃一錢半,研末,水一碗半,煎至八分,去渣,以蜜少許調和。

治療蟲牙蝕牙根方

甘菊 3 錢、黃柏 2 錢、大黃 1 錢、羌活 1 錢、焙乾草 1 錢、生甘草 1.5 錢、車前子 1 錢、砂仁 1 錢、木香 1 錢、青黛 1 錢、巴豆仁 1 錢、生大黃 1.5 錢(研成細末)。

將上述藥材放入一碗半水煎煮,煮至水量剩八分,濾除渣滓,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即可。

地龍置石上,著一撮鹽,須臾化為水,以面展取,卻待凝厚,取以納病上,又以皂莢去皮塗上,蟲即出。

白話文:

把地龍放在石頭上,放一撮鹽在上面,不久就會化成水,用麵粉攤開來取用。等它稍微凝固一點,取下敷在患處上。再用皁莢去皮塗抹在患處,蟲就會出來。

又方,純麻子燭燼研,以井花水塗之。

白話文:

藥方:有方。 使用方法:將純麻子榨出的油脂,燃燒後的燈芯灰研磨成粉末,然後用井水調和,塗抹於患處。

又方,黑羖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燒鐵鋤斧銎令赤,納其中,煙出,以布單覆頭,令煙氣入口熏之。

白話文:

另外一種方法:取等量的黑山羊油脂和莨菪子,先用鐵鋤頭或斧頭的柄燒紅,放入混合物中,產生煙霧後,用布單蓋住頭部,讓煙薰到口中。

治齒齦腫痛,及蟲痛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齒齦腫痛方: 赤芍藥一兩,生甘草一兩,川貝母一兩,白芥子一錢,耗蘆一錢,石膏二兩,麥冬一兩,甘菊花三錢,黃連一兩

蟲痛方: 撫芎一兩,活血丹一兩,元明粉一兩,大黃二兩,梗薑一兩,川椒一兩,草豆蔻一兩

治齒齦腫痛方:

紅芍藥 60 克,生甘草 60 克,川貝母 60 克,白芥子 15 克,耗蘆 15 克,石膏 120 克,麥冬 60 克,甘菊花 18 克,黃連 60 克

蟲痛方:

撫芎 60 克,活血丹 60 克,元明粉 60 克,大黃 120 克,梗薑 60 克,川椒 60 克,草豆蔻 60 克

黃芩甘草,桂心,當歸,細辛,蛇床子(各一兩)

白話文:

黃芩、甘草、桂心、當歸、細辛、蛇牀子(各 50 克)

上六味㕮咀,以醋漿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齒有孔不得食、面腫方。

莽草(十葉),豬椒附根皮(長四寸者七枚)

上二味㕮咀,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滿口含,倦即吐卻,日二三度。

治齒根腫方。

松葉(一把切),鹽(一合)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齒根動欲脫落方

白話文:

六味散

用醋漿水七升,煮成三升,去掉渣滓,每天早晚含服三次。

治療牙齒有洞無法進食及面腫

莽草(十片),豬椒附根皮(長四寸的七片)

以上兩種藥材搗碎,用漿水二升,煮取一升,滿口含著,含累了就吐掉,每天含兩三次。

治療牙根腫痛

松葉(一把切碎),鹽(一合)

以上兩種藥材用酒三升,煮取一升,含在口中。

治療牙根鬆動欲脫落

生地黃綿裹著齒上,咋之,又㕮咀,以汁漬齒根,日四、五著之,並咽汁,十日大佳。

白話文:

用綿紙包裹生生地黃,細咬它,再用它咀嚼,將汁液浸潤牙根,每天使用四五次,連同汁液一起吞下,十天後效果會非常顯著。

治齒根動痛方。

生地黃,獨活(各三兩)

上二味㕮咀,以酒一升漬一宿,以含之。

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

竹茹二兩,醋煮含之。

又方,細辛(二兩),甘草(一兩)

上二味㕮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後不用朽人牙根,齒落不用之可也。

治齒間血出方。

苦竹葉濃煮之,與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溫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齒出血不止方。

白話文:

治齒根動痛方

生地黃,獨活(各三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末,用一升酒浸泡一晚,含在口中。

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兩,用醋煮,含在口中。

又方

細辛(二兩),甘草(一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末,用兩升醋煎煮,取一升藥汁,早晚輪流含在口中。

又方

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藥汁,先將血擦拭乾淨,再含在口中,此後可防牙根腐爛脫落,脫落後也不必再用。

治齒間血出方

用苦竹葉濃鬱地煎煮,加入少量鹽,溫熱適宜,含在口中,變冷後吐出。

又方

取半升溫熱的童子小便,取三合含在口中,血即可止。

治齒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兩,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噀其背上三過。仍取竹茹濃煮汁,勿與鹽,適寒溫含嗽之,竟日為度。

白話文:

取兩錢新鮮竹皮,用苦酒浸泡。讓病人脫去上衣坐下,再讓另一個人把浸泡過的竹皮含在嘴裡,向病人的背上呵三口氣。然後取竹茹熬煮成濃汁,不要放鹽,適當溫熱後含在嘴裡漱口,持續一天即可。

治酒醉、牙齒湧血出方。

當歸(二兩),桂心,細辛,甘草(各一兩),礬石(六銖)

上五味㕮咀。以漿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燒釘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頭面風,口齒疼痛不可忍方。

白話文:

當歸(二兩),桂心,細辛,甘草(各一兩),礬石(六銖)

上五味㕮咀。以漿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另有方劑,將釘子燒紅,將其刺入出血的牙孔中,即可止血。

治療頭面風,口齒疼痛不可忍的方劑:

蜀椒(二合),莽草(十葉),雀李根,獨活(各二兩),細辛,川芎,防風(各一兩)

白話文:

蜀椒(4 克),莽草(10 片葉子),雀李根,獨活(各 40 克),細辛,川芎,防風(各 20 克)

上七味㕮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張文仲有白朮二兩)

白話文:

將上述七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二升半的酒煮沸三次到五次,去渣後含在口中,待冷後吐出,再含入,不要吞下汁液。(張文仲的藥方中還包含二兩白朮)

又方,雞屎白燒灰,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

又方,雞屎白以醋漬煮,稍稍含之。

又方,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生地黃(一節),蒜(一瓣)。上二味熟搗綿裹著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為之,瘥止。

又方,含驢尿,須臾止。

風齒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三壯。

又以線量手中指至掌後橫紋,折為四分,量橫紋後當臂中灸二壯愈,隨左右。

白話文:

偏方一: 將雞屎白燒成灰燼,用棉花包裹,置於牙痛處,咬緊。

偏方二: 將雞屎白用醋醃漬後煮沸,稍稍含在口中。

偏方三: 煮枸杞汁含在口中。

偏方四: 取生地黃一節,大蒜一瓣。將兩味藥搗爛,用棉花包裹,敷在疼痛處,咬住,不要吞嚥滲出的汁液,吐出即可。每天重複此法,直到疼痛止息。

偏方五: 含驢尿,片刻可止痛。

風齒疼痛: 艾灸外踝上高起的骨頭,在前交脈處艾灸三壯。

偏方六: 用線量度中指到手掌後面的橫紋,折成四等分,在橫紋後臂中穴處艾灸兩壯,可癒,左右手都可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