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1)

1. 蒺藜子湯

治虛熱、石藥發熱,當露臥冷濕傷肌,熱聚在裡變成熱,及水病腫滿,腹大氣急,大小便不利,腫如皮紙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莖堅腫,為瘡水出,此皆腎熱虛損,強取風陰,濕傷脾胃故也,治之之法,內宜依方服諸利小便藥,外以此湯洗四肢竟,以蔥白膏敷之,別以豬蹄湯洗莖上方。

蒺藜子,蔥心青皮,赤小豆(各一升),菘菜子(二升),蒴藋(五升),巴豆(一枚,連皮殼)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八升,以淋洗腫處。

白話文:

[蒺藜子湯]用於治療虛弱導致的發熱,或是因服用礦物質藥物後產生的熱性反應,以及長時間裸露於寒冷潮濕環境下導致肌肉受損,進而使熱量在體內聚集的情況。此外,對於水腫病症,如腹部膨脹、呼吸急促、大小便不順暢,以及身體浮腫到像被水浸透的薄紙般晃動,皮膚呈現老蠶般的顏色,甚至出現生殖器硬腫並有液體滲出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腎臟過熱和虛弱所導致的損傷,以及身體過度消耗陰風濕氣,對脾胃造成傷害的結果。治療的方法是,內部應按照處方服用有利於排尿的藥物,外部則使用此湯藥清洗四肢,然後塗抹蔥白膏,另以豬蹄湯清洗生殖器上方。

所需材料包括:蒺藜子、蔥心綠皮、紅小豆(各一升)、菘菜子(二升)、蒴藋(五升)、巴豆(一枚,連同外皮)。將以上六種材料切碎,加入兩鬥水煮沸,取其八升汁液,用來淋洗腫脹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