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1)

1. 生麥門冬湯方

(《外臺》此方治礜石發)

生麥門冬,蔥白(各半斤),甘草(三兩),人參(一兩),豉(二升)

上五味,合服如上法,溫床暖覆,床下著火,口中嚼物使身稍汗一日便解。若心有餘熱,更服參桂湯。

白話文:

(此處的方子用於治療礜石導致的病症)

所需藥材有:生麥門冬、蔥白(兩者各要半斤),甘草(需三兩),人參(一兩),以及豆豉(二升)。

將以上五種藥材依照上述方法混合服用。在服用期間,應保持牀鋪溫暖,可在牀下置放火源以保暖,並咀嚼東西以促進口腔活動,使身體微微出汗,通常一天後症狀就會緩解。如果心臟部位仍有過剩的熱感,可以再服用參桂湯來調理。

這樣應該符合您的需求囉!

2. 參桂湯方

人參,防風,甘草(各三兩),桂心(二兩),白朮,生薑(各一兩)

上六味,合服如上法。

白話文:

這份處方被稱為「參桂湯方」,所需的藥材有:人參、防風、甘草,這三種藥材每種都需要三兩;桂心則需要二兩;白朮和生薑,這兩種藥材各需一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依照上述的方法合併製成藥湯服用。

3. 大麥麨湯

赤石脂對桔梗,其治主心通主胸背。桔梗動石脂,心痛寒噤,手足逆冷,心中煩悶。赤石脂動桔梗,則頭痛目赤,身體壯熱。始覺發宜溫清酒飲之,隨能否,須酒勢行則解,亦可服此方。

大麥熬令汗出燥止,勿令大焦,舂去皮,細搗絹篩,以冷水和服之。(《翼方》云:炒去皮,淘淨蒸令熟,曝乾,熬令香為末)。

白話文:

【大麥麨湯】

使用赤石脂與桔梗,主要用於治療心臟相關的疾病,以及胸部和背部的問題。桔梗會引動赤石脂的效果,可能導致心痛、寒顫,甚至手腳冰冷,以及心中感到煩悶。反之,若赤石脂引動桔梗,可能會造成頭痛、眼睛紅腫,以及全身高熱的情況。一旦發現有以上症狀,應適時地喝些溫熱的清酒,根據自己的酒量來調整,等到酒力散發後,症狀就會緩解,當然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

首先,將大麥炒至出汗,但要保持乾燥,不能炒得太焦。然後去掉大麥的皮,再用細布袋搗碎過篩。最後,用冷水調勻服用。(另據《翼方》記載:應先去皮,再用水淘洗乾淨,接著蒸煮至熟透,曬乾後再炒至香氣四溢,最後磨成粉末。)

4. 蔥白豉湯

礜石無所偏對,其治主胃,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節節生瘡。始覺發即服此方。(《外臺》云:服麥門冬湯)。

蔥白(半斤),豉(二升),甘草(二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若散發身體卒生瘡,宜服後方。

白話文:

【蔥白豉湯】

礜石的影響並無特定部位,主要影響胃部。一旦發作,會使人感到心慌、口閉不開、全身骨節疼痛僵硬,甚至在各個關節處長出瘡疹。一發現有發病跡象,就應服用這個藥方。(《外臺》提及:可以服用麥門冬湯)

所需材料為:蔥白(半斤)、豆豉(二升)、甘草(二兩)。

將上述三種材料,用六升的水煮至剩二升半,然後分成三次服用。如果突然全身散發長出瘡疹,應服用下述的藥方。

5. 生麥門冬湯方

生麥門冬(五兩),甘草(三兩),桂心(二兩),人參(一兩半),蔥白(半斤),豉(二升)

上六味,服如解鍾乳湯法。

術對鍾乳,術發則頭痛目疼,或舉身壯熱,解如鍾乳法。

附子對白石英,亦對赤石脂。附子發則嘔逆手腳疼,體強骨節痛,或項強面目滿腫。發則飲酒服麨自愈。若不愈,與白石英同解。

白話文:

【生麥門冬湯方】

這帖藥方包含:生麥門冬五兩,甘草三兩,桂心二兩,人參一兩半,蔥白半斤,豆豉二升。

以上六種藥材,服用方法如同解鍾乳湯的用法。

如果麥門冬和鍾乳一同使用,一旦麥門冬的藥效過強,可能會引起頭痛、眼痛,或全身發熱,解決方式應依照解鍾乳的方法進行。

如果附子與白石英,或是赤石脂一同使用。一旦附子的藥效過強,則可能產生嘔吐、手腳疼痛,身體僵硬、關節疼痛,甚至頸部僵硬、面部腫脹。一旦出現這些反應,可以通過飲酒或服用麨來緩解。如果這樣還不能痊癒,那麼就需與白石英一同來調和解毒。

6. 大黃黃芩湯

桔梗對赤石脂,又對牡蠣,又對茯苓。桔梗發則頭痛目赤,身體壯熱。牡蠣發則四肢壯熱,心腹煩悶極渴。解法並與赤石脂同。茯苓發則壯熱煩悶,宜服此方。

大黃,黃芩,梔子仁(各三兩),蔥白(切),豉(各一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白話文:

在使用桔梗時,需注意它與赤石脂、牡蠣及茯苓的搭配。單獨使用桔梗會導致頭痛和眼睛紅腫,以及全身高燒。若單用牡蠣,可能會引起四肢高燒及心臟和腹部的極度煩悶口渴。對於這些副作用的解決方法,都是與赤石脂一同使用。而單獨使用茯苓,則可能引發高燒和煩悶,這種情況下,適合服用「大黃黃芩湯」。

「大黃黃芩湯」的成分為:大黃、黃芩、梔子仁(各三兩)、蔥白(切成小段)、豆豉(各一升)。將以上五種材料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沸,直至剩餘二升半的藥汁,然後分成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