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2)
卷二十四 解毒雜治方 (2)
1. 栝蔞根湯
海蛤對栝蔞,海蛤先發則手足煩熱,栝蔞先發則噤寒清涕出。宜服此方。
栝蔞根,甘草(各二兩),大黃(一兩),梔子仁(十四枚)
上四味,合煎服如解鍾乳法。
白話文:
在海蛤與栝蔞根的使用上,如果海蛤先用會導致手腳煩熱,而栝蔞根先用則可能出現打冷顫及流清鼻涕的反應。在這些情況下,適合服用這個處方。
所需藥材為栝蔞根、甘草(各60克),大黃(30克),梔子仁(14粒)。
以上四種藥材,應依照鍾乳石煎煮的方法來熬製服用。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以栝蔞根為主的湯劑配方,用於調節因不同藥物先後使用產生的不適反應。
2. 浴法
初熱先用暖水,後用冷水,浴時慎不可洗頭垂沐,可二三升灌之。凡藥宜浴便得解即佳。如不瘥,可余治之。
白話文:
[沐浴方法]
首先,當水開始溫熱時,先使用溫水沐浴,之後再使用冷水。在沐浴的時候,務必小心不要直接沖洗頭髮,可以取二三升的水來澆淋頭部。凡是藥浴,若一浸泡就能達到舒緩效果最好。如果症狀未見好轉,則需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3. 寒食散
發動者云:草藥氣力易盡,石性沉滯獨主胃中,故令數發。欲服之時,以絹袋盛散一匕,著四合酒中,塞其口一宿後,飲盡之。其酒用多少,將御節度自如舊法。
白話文:
啟用寒食散的人說:一般的草藥功效容易消逝,但因為寒食散主要成分礦物質性質穩定且持久,停留在胃中的時間較長,因此需要定期服用。在服用時,應使用絹布包裹約一小勺的寒食散,然後放入約四杯的酒中,密封浸泡一夜後,將酒全部飲盡。至於酒的用量多少,則可依個人身體狀況和以往的服用方法來自行調整。
4. 梔子豉湯
治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菜發者方。
梔子(三七枚),豉(三升),甘草(三兩)
上三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可加人參、蔥白。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食用了隔夜飯菜、腐敗或有臭味的肉類,以及放置過久的菜餚所導致身體不適的處方。
需要的材料有:梔子(大約37顆)、豆豉(3升)、甘草(3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然後用8升的水來煎煮,最後煮至剩3升的藥汁,分三次服用。此外,這個處方還可以加入人參和蔥白來增強療效。
5. 蔥白豉湯
治因失食發及飲酒過醉發者方。
蔥白(一升),豉(二升),乾薑(五兩),甘草(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解宜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因為暴飲暴食或過度飲酒所導致的不適的處方。
所需材料為:蔥白一把(約一升),豆豉兩把(約二升),乾薑五兩,甘草二兩。
將以上四種材料切碎,然後用七升的水來煎煮,直到水分熬煮剩下三升。然後將藥湯分成三次服用。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應再次服用。
6. 理中湯
人參,白朮,甘草(各三兩),乾薑(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理中湯」的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甘草(以上各三兩)以及乾薑(二兩)。將這四種藥材切碎,然後用六升的水來煎煮,最後熬煮至剩三升的藥汁,將其分成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