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六上 七竅病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上 七竅病上 (5)

1. 鼻病第二

(論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腦冷,清涕出方。

通草,辛夷(各半兩),細辛,甘遂(一作甘草),桂心,川芎,附子(各一兩)

上七味末之,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細辛,蜀椒,乾薑,川芎,吳茱萸,附子(各十八銖),桂心(一兩),皂莢屑(半兩),豬膏(一升)

上九味㕮咀,以綿裹,苦酒漬一宿,取豬膏煎,以附子色黃為度,去滓,綿裹納鼻孔中,並摩鼻上。涕出不止,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川芎,通草(各十八銖),當歸,細辛,莽草(《小品》並《翼》作薰草),辛夷(各三十銖)

上七味㕮咀,以苦酒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綿沾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三(《小品》加桂心十八銖)。

治鼻不利香膏方。

當歸,薰草(《古今錄驗》用木香),通草,細辛,蕤仁(各十八銖),川芎,白芷(各半兩),羊髓(四兩豬脂亦得)

上八味㕮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納鼻中,日二。先患熱後鼻中生赤爛瘡者,以黃芩、梔子代當歸、細辛。

治鼻窒,氣息不通方。

小薊一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瓜蒂末少許吹鼻中,亦可綿裹塞鼻中。

又方,槐葉(五升),蔥白(切一升),豉(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當道車輾過蒺藜一把,搗,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臥,使人滿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過,再度大嚏,必出一兩個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黃連等分同煎。)

治鼻齆方。

通草,細辛,附子

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

又方,甘遂,通草,細辛,附子(等分)

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膽和為丸,如棗核大,綿裹納鼻中。辛熱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肉。

又方,炙皂莢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乾薑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鐵鎖磨石,取末,以豬脂和,綿裹納之,經日,肉出瘥。

又方,以馬新屎汁,仰頭含滿口,灌鼻中。

又方,伏面臨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後以瓜蒂末,綿裹塞之。

治齆鼻有息肉,不聞香臭方。

瓜丁,細辛

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綿裹如豆大許,塞鼻中,須臾即通。

白話文:

[鼻病第二]

治療鼻子堵塞,腦部感覺寒冷,鼻涕清且不斷流出的方法:

使用通草、辛夷(各半兩),細辛、甘遂(一作甘草)、桂心、川芎、附子(各一兩)這七種藥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藥丸,用棉包裹住,塞進鼻孔中,確保完全密封,讓藥氣不會洩漏。藥丸大小應如大麻籽,如果感到稍微的痛感,可以用搗碎的薑來製作藥丸,效果會更好。若用白狗的膽汁混合,效果更佳。

治療鼻塞,鼻涕總是清且不斷流出的方法:

使用細辛、蜀椒、乾薑、川芎、吳茱萸、附子(各十八銖),桂心(一兩),皁莢屑(半兩),豬膏(一升)等九種藥材。將藥材切碎,用綿布包裹,浸泡在醋中一夜。然後取出,使用豬膏煎煮,直到附子變成黃色為止。去除殘渣,再用棉布包裹,塞進鼻孔中,同時按摩鼻子上方。如果鼻涕仍然不停止,可以對鼻孔兩側進行艾灸,每次灸七次。

治療長期鼻塞,無法嗅到香氣或臭氣,鼻涕清且不斷流出的方法:

收集被車輾過的蒺藜一把,研磨後,用水三升煎煮至熟透。先仰躺,讓人含一口約一合的藥汁,灌入鼻中,讓藥汁進入鼻腔,然後用力打噴嚏,可能會排出一兩個像紅色蠶蛹的息肉。

治療鼻塞,呼吸不順暢的方法:

使用小薊一把,用水三升煮沸,煮至剩下一升,分成兩次服用。

另一個方法是,將少量的瓜蒂粉末吹入鼻中,也可以用棉包裹住塞入鼻中。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槐葉(五升)、蔥白(切一升)、豉(一合)。將這些藥材用水五升煮沸,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溫暖服用。

治療鼻子堵塞多年,無法嗅到香氣或臭氣,鼻涕清且不斷流出的方法:

取被車輾過的蒺藜一把,研磨後,用水三升煎煮至熟透。先仰躺,讓人含一口約一合的藥汁,灌入鼻中,讓藥汁進入鼻腔,然後用力打噴嚏,可能會排出一兩個像紅色蠶蛹的息肉。

以上是治療鼻病的一些方法。

2. 通草散方

治鼻中息肉不通利。

通草(半兩),礬石(一兩),真珠(一兩)

上三味末之,捻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納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細辛各一兩,同前搗末和,使之。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礬石(六銖),藜蘆(六銖),瓜蒂(二七枚),附子(十一銖)

上四味各搗篩,合和,以小竹管吹藥如小豆許於鼻孔中,以綿絮塞鼻中,日再,以愈為度(《古今錄驗》葶藶半兩)。

治鼻中息肉方。

炙蝟皮末,綿裹塞之三日。

又方,細篩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方。

燒礬石末,以面脂和,綿裹著鼻中,數日息肉隨藥消落。

又方,末瓜丁如小豆許,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數度。

又方,細辛,釜底墨

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綿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肉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干之),白朮(四兩),蓯蓉,通草,乾薑,川芎(各二兩)

上六味末之,食後以米飲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通草(十三銖),真珠(六銖),礬石,細辛(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捻綿如棗核,沾散如小豆,並綿納鼻中,日再三。鼻中息肉,灸上星三百壯,穴在直鼻入髮際一寸。

又灸挾上星兩旁相去三寸,各一百壯。

治鼻中生瘡方。

燒祀灶飯末,以敷鼻中。

又方,燒故馬絆末,敷鼻中。

又方,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烏牛耳垢敷之。

又方,以牛鼻津敷之。

又方,搗杏仁乳敷之,亦燒核,壓取油,敷之。

又方,燒牛、狗骨灰,以臘月豬脂和,敷之。

治疳蟲蝕鼻生瘡方。

燒銅箸頭,以醋淬之數過,取酢敷之,又以人屎灰塗之,瘥。

治鼻痛方。

常以油塗鼻內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從鼻中縮入腦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頭大,納鼻中,以鼻吸取脂,須臾脂消,則物逐脂俱出也。

論曰:鼻頭微白者亡血,設令微赤非時者死,病人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時行衄不宜斷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可斷,即以龍骨末吹之。九竅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氣急,此是勞熱所致方。

生地黃(八兩),蒲黃(一升),地骨皮(五兩),黃芩,芍藥,生竹茹(各三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

凡吐血、衄血、溺血,皆臟氣虛、膈氣傷或起驚悸,治之方。

生竹皮(一升),芍藥(二兩),川芎,當歸,桂心,甘草(各一兩),黃芩(二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竹皮,減三升下藥,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衄血方。

伏龍肝(二枚如雞子大),生地黃(六兩),川芎(一兩),桂心(三兩),細辛(六銖),白芷乾薑,芍藥,吳茱萸,甘草(各三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通草散方],用於治療鼻腔內長有息肉導致呼吸不暢。

所需材料包括:通草(約12.5公克)、礬石(約25公克)、珍珠粉(約25公克)。將上述三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棉線搓成棗核狀,取一小部分藥粉附著於棉線前端,然後將其置入鼻孔內,每天需更換三次。另有一個配方中還包含了肉桂與細辛各約25公克,與前述材料一同研磨混合後使用。

另一治療鼻塞、鼻腔息肉導致呼吸困難的配方如下:

所需材料包含:礬石、藜蘆、瓜蒂(約6-7枚)、附子(約11公克)。將上述四種材料分別研磨成粉,再混合均勻。使用小竹管將藥粉如小豆般大小吹入鼻孔中,然後用棉花塞住鼻孔,每天進行兩次,直到病情改善(《古今錄驗》中有加入葶藶半兩的版本)。

治療鼻腔息肉的其他方法包括:將炙燒過的刺蝟皮磨成粉,包裹於棉布中塞入鼻腔內三天;或是將鍋底的墨粉細細篩選,用水吞服三至五天;或用燒燬的礬石粉與面霜混合,包裹於棉布中塞入鼻腔內,幾天後息肉會隨著藥效而消失;或將瓜蒂末如小豆般大小吹入鼻腔內,反覆多次即可消除息肉。

此外,還有使用羊肺散的配方:羊肺(一具,需先乾燥處理)、白朮(約60公克)、蓯蓉、通草、乾薑、川芎(各約30公克)。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飯後服用約五分之一茶匙,可逐漸增加至一茶匙。

另有一個配方為:通草(約13公克)、珍珠粉、礬石、細辛(各約25公克)。將上述四種材料研磨成粉末,搓成棗核狀,沾取藥粉如小豆般大小,然後將其置入鼻孔內,每天需更換三次。對於鼻腔息肉,還可以進行針灸治療,在「上星穴」(位於鼻子正上方的髮際處約一寸)施以三百針,或是在該穴位兩側各三寸的位置施以一百針。

至於治療鼻腔生瘡的方法,可用燒燬的祭祀竈飯粉末敷於鼻腔內;或使用燒燬的舊馬絆末敷於鼻腔內;或使用偷來的孝子帽子擦拭鼻腔;或使用烏牛的耳朵分泌物敷於鼻腔內;或使用牛鼻的分泌物敷於鼻腔內;或將杏仁搗碎成泥敷於鼻腔內,也可將杏仁燒燬、壓榨取油後敷於鼻腔內;或將牛骨、狗骨燒燬後的灰粉與臘月豬油混合敷於鼻腔內。

對於鼻腔因蟲蝕而生瘡的情況,可將銅筷子的前端燒燬後,以醋淬火數次,然後將醋液敷於患處,再塗上人糞灰,直至痊癒。

對於鼻痛的治療,可經常將油脂塗抹於鼻腔內外,酥油也可使用。

對於食物意外吸入鼻腔導致頭痛且無法排出的情況,可將牛脂或羊脂如手指頭大小置入鼻腔內,透過鼻腔吸氣使脂肪融化,不久後食物會隨脂肪一起排出。

根據理論,鼻尖呈現微白色代表失血,若鼻尖呈現異常紅色則可能代表死亡。病患臉色蒼白通常表示失血。對於流行性鼻血,不應立即止血,除非出血量超過一、兩升,纔可考慮止血,並以龍骨粉吹入鼻腔內。對於九竅出血的情況,皆可使用吹入龍骨粉的方式治療。

對於大便出血、口鼻出血,以及血壓上升至胸心、呼吸困難的情況,可能是由勞累或體熱所引起。所需材料包括:生地黃(約240公克)、蒲黃(約300公克)、地骨皮(約150公克)、黃芩、芍葯、生竹茹(各約90公克)。將所有材料切碎,以8升水煮沸,再煎煮至剩餘2.7升,分三次溫服。

對於吐血、鼻血、尿血的情況,可能是臟器氣虛、膈膜受傷或因驚嚇所導致。所需材料包括:生竹皮(約300公克)、芍葯(約60公克)、川芎、當歸、肉桂、甘草(各約30公克)、黃芩(約60公克)。將所有材料切碎,以10升水煮沸竹皮,待水量減少三升後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剩餘2升,分三次服用。

對於鼻血的情況,所需材料包括:伏龍肝(約兩個雞蛋大小)、生地黃(約180公克)、川芎(約30公克)、肉桂(約90公克)、細辛(約1.8公克)、白芷、乾薑、芍葯、吳茱萸、甘草(各約90公克)。將所有材料切碎,以3升水、7升酒混合煮沸,再煎煮至剩餘3升,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