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2)

1. 瘭疽第六

(論一首十四條,方九十三首,灸法四首)

論曰:瘭疽者,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小者如黍粟,劇者如梅李,或赤、或黑、或青、或白,其狀不定,有根不浮腫,痛傷之應心,根深至肌,經久便四面悉腫疱,黯熟紫黑色,能爛壞筋骨。若毒散,逐脈入臟殺人。南人名為拓著毒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之,令焦如炭。

或灸百壯。或飲葵根汁,或飲藍青汁,若犀角汁及升麻汁、竹瀝黃龍湯等諸單方治,專去其熱取瘥。其病喜著十指,故與代指相似,人不識之,呼作代指,不急治,亦逐脈上入臟殺人。南方人得之,皆斬去其指。初指頭先作黯疱,後始腫赤黑黯,瘮痛入心是也。

代指者,先腫焮熱痛,色不黯,緣爪甲邊結膿。劇者,爪皆脫落。此謂之代指病也。但得一物,冷藥汁拓漬之佳。若熱盛服漏蘆湯,(方見本卷癰疽門)及拓漬之。敷升麻膏(方見本卷丹毒門)亦可。針去血,不妨洗漬塗膏也。

復有惡肉病者,身上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長,推出如牛馬乳,上如雞冠狀,不治自長出不止,亦不痛癢,此由春冬時受惡風入肌脈中,變成此疾,治之宜服漏蘆湯,外燒鐵烙之,日日為之,令焦盡,即以升麻膏敷上,積日乃瘥。

又有赤脈病者,身上忽有赤脈絡起隴聳如死蚯蚓之狀,視之如有水在脈中,長短皆逐脈所處,此由春冬受惡風入絡脈中,其血肉瘀所作也,宜五香連翹湯(方見本卷癰疽門)及竹瀝等治之。刺去其血仍敷丹參膏(方見本卷癰疽門)。亦用白雞屎塗之良。

惡核病者,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小者如豆粒,皮肉疼痛壯熱惡寒是也。與諸瘡根瘰癧結筋相似。其瘡根瘰癧因瘡而生,是緩無毒。惡核病卒然而起有毒,若不治入腹,煩悶殺人,皆由冬月受溫風,至春夏有暴寒相搏,氣結成此毒也。但服五香湯主之(方見本卷癰疽門)。

又以小豆末敷之,亦煮湯漬時時洗之,消後以丹參膏敷之,令余核盡消。凡惡核初似被射工毒無常定處,多惻惻然痛,或時不痛。人不痛者即不憂,不憂則救遲,救遲則殺人,是以宜早防之。尤忌食雞、魚、豬、牛、馬、驢等肉。其疾初如粟米,或似麻子,在肉裡而堅似疱,長甚速。

初得多惡寒,須臾即短氣,取吳茱萸半斤作末,水一升和,絞取汁,頓服,以滓敷上,須臾服此汁,令毒散止,即不入腹也。入腹即致禍矣,切慎之。

凡耑病喜發四肢,其狀赤脈起如編繩,急痛壯熱。其發於足,喜從腨起至踝,亦如編繩,故云耑病也。發於腎,喜著腋之下,皆由久勞熱氣盛為濕涼所折,氣結筋中成此病也。若不急治,其久潰膿,亦令人筋攣縮也。若不消潰,其熱氣不散,多作趺病,漏蘆湯主之。瀉後鋒針數針去惡血,氣針瀉其根,核上敷小豆末,取消為度。

白話文:

瘭疽第六

瘭疽,是皮膚肉裡突然長出像豆粒大小的點狀物,小的像黍米,大的像梅子李子,顏色不定,可能是紅色、黑色、青色或白色,有根部,不浮腫,疼痛會牽扯到心臟,根部深入肌肉。久而久之,周圍就會腫脹起泡,顏色變暗、成熟,呈紫黑色,能腐爛筋骨。如果毒素擴散,沿著經脈進入臟腑,就會致命。南方人稱之為拓著,毒素聚集在厚肉處,直接割除。也可以用燒紅的鐵烙印,烙焦如炭,或灸百壯。也可以飲用葵根汁、藍靛汁、犀角汁、升麻汁或竹瀝黃龍湯等單方治療,專門去除其熱,以求痊癒。此病喜歡發生在十指,所以與代指相似,很多人不認識,誤以為是代指,不積極治療,也會沿著經脈上行入臟腑而致命。南方人得了此病,都把手指切除。一開始指尖先出現暗色的水泡,之後才腫脹,顏色變赤黑暗,寒熱交加,疼痛入心。

代指,一開始腫脹、發熱疼痛,顏色不暗,膿液沿著指甲邊緣聚集。嚴重的,指甲都會脫落。這就是代指病。只需用一種冷藥汁浸濕敷貼就好。如果熱盛,服用漏蘆湯(方劑見本書癰疽門),並浸濕敷貼。敷用升麻膏(方劑見本書丹毒門)也可以。用針放血,不妨礙清洗浸濕塗抹藥膏。

還有一種惡肉病,身上突然出現像赤豆粒大小的肉芽,突出後增長,長得像牛馬的乳頭,頂端像雞冠一樣。不治療會自行長大不止,也不痛不癢。這是春冬季節受寒風侵襲,寒邪入肌膚經脈所致。治療應服用漏蘆湯,外用燒紅的鐵烙印烙焦,每天都如此操作,直到烙焦為止,然後敷上升麻膏,久之即可痊癒。

還有一種赤脈病,身上突然出現紅色脈絡隆起,像死蚯蚓一樣,看起來像脈絡中有水,長短都依據脈絡的走向。這是春冬季節受寒風侵襲,寒邪入絡脈,導致血肉瘀滯所致。宜用五香連翹湯(方劑見本書癰疽門)和竹瀝等藥物治療。刺破放血,再敷上丹參膏(方劑見本書癰疽門)。用白雞屎塗抹也很好。

惡核病,肉裡突然出現許多像梅子李子核一樣的硬塊,小的像豆粒,皮膚疼痛,發熱惡寒。與其他瘡瘍的根部、瘰癧、結節相似。瘡瘍的根部、瘰癧是因瘡瘍而生,病程緩慢,無毒。惡核病突然發生,有毒,如果不治療,會侵入腹部,導致煩悶,甚至致命。這是冬天受溫風吹襲,到春夏又遇到暴寒,氣血凝結而成毒。只要服用五香湯(方劑見本書癰疽門)即可。

也可以用小豆粉末敷貼,或煮藥湯浸泡,經常清洗,消腫後敷上丹參膏,使餘下的硬塊完全消散。凡是惡核病,初期症狀像被射傷一樣,位置不定,多有隱隱作痛的感覺,有時不痛。人不感到痛就不擔心,不擔心則治療延誤,治療延誤則會致命,所以應該早防治。尤其忌食雞、魚、豬、牛、馬、驢等肉。此病初期像小米粒,或像麻子,在肉裡堅硬像水泡,長得很快。

初期會發熱惡寒,很快就會呼吸困難。取吳茱萸半斤磨成粉末,加水一升混合,絞取汁液,一次服下,用藥渣敷在患處。很快服用此汁液,使毒素散去,就不會入腹。入腹就會造成禍患,務必謹慎。

凡是臁瘡,喜歡發生在四肢,症狀是紅色脈絡隆起像編織的繩索一樣,急劇疼痛,發熱。發生在腳上,喜歡從腳踝向上蔓延到腳踝,也像編織的繩索一樣,所以叫做臁瘡。發生在腎臟部位,喜歡長在腋下。都是因為長期勞累,熱氣盛,被寒濕所傷,氣血凝結在筋絡中形成此病。如果不積極治療,久而久之會潰爛流膿,也會導致筋絡攣縮。如果不消退潰爛,熱氣不散,多會發展成趺病,漏蘆湯可以治療。瀉下之後,用鋒利的針刺幾針去除瘀血,用氣針瀉其根,患處敷上小豆粉末,直到消腫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