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治諸風方 (1)

1. 乾地黃丸

凡壯熱人能長服之,終身不患癰疽,令人肥悅耐勞苦方。

乾地黃(五兩),芍藥,甘草,桂心,黃耆,黃芩,遠志(各二兩),石斛,當歸,大黃(各三兩),巴戟天,栝蔞根,人參(各一兩),天門冬,蓯蓉(各四兩)

上十五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治虛熱消瘡癤方。

乾地黃(四兩),大黃(六兩),芍藥,王不留行,茯苓,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各三兩),桂心(六兩)

上十二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久服令人肥健。

一方有枳實三兩(《外臺》無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

又方,治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經年不除方。

乾地黃(四兩),黃耆,黃芩,大黃,黃連,澤瀉,細辛(各三兩),甘草,桂心,芍藥,茯苓,乾漆(各二兩),人參(一兩),天冬(五兩)

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久服延年,終身不發癰疽。凡方中用大黃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乾用之,熱多倍大黃。(《要籍喻義》不用澤瀉)。

白話文:

【乾地黃丸】

任何體質偏熱的人若能長期服用此藥,可終生避免長疔瘡,且能使身體強健,耐得住勞苦的配方。

使用五兩的乾地黃,以及各二兩的芍藥、甘草、桂心、黃耆、黃芩、遠志,還有各三兩的石斛、當歸、大黃,以及各一兩的巴戟天、栝蔞根、人參,最後再加入各四兩的天門冬和蓯蓉。

以上十五種藥材研磨成粉後,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顆,漸漸可增加到二十顆。

另一個配方,是治療虛熱導致的瘡瘍。

使用四兩的乾地黃,六兩的大黃,以及各三兩的芍藥、王不留行、茯苓、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最後再加入六兩的桂心。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粉後,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的藥丸,每日三次,每次服用十顆,漸漸可增加到二十顆。長期服用,可以讓人體魄強健。

另一配方中,有三兩的枳實。(此配方未包含甘草、遠志、麥門冬、人參、升麻、黃芩)

另一個配方,專治虛弱勞累及偶爾發作的疔瘡,多年無法痊癒。

使用四兩的乾地黃,以及各三兩的黃耆、黃芩、大黃、黃連、澤瀉、細辛,再加入各二兩的甘草、桂心、芍藥、茯苓、乾漆,一兩的人參,最後加入五兩的天冬。

以上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粉後,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的藥丸,每日三次,夜晚一次,每次服用十顆,漸漸可增加到二十顆。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終生不會長疔瘡。在製作藥丸時,大黃需切成薄片,放在五升米下蒸熟,曬乾後再使用。(但根據《要籍喻義》,此配方不需使用澤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