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5)
卷二十二 癰腫毒方 (5)
1. 癰疽第二
(脈七首,論一首,方八十七首禁法二首,灸法三首)
脈數身無熱即有內癰。
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洗洗惡寒,若有痛處,當結為癰。
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處,其人當發癰腫。
脈微而遲必發熱,脈弱而數,此為振寒,當發癰腫。
凡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即為營,數即為衛。營衛相逢,即結為癰。熱之所過,即為癰膿。身有痛處,時時苦有瘡。
問曰:寸口脈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當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器所傷,亡血之故也。
趺陽脈滑而數,法當下重少陰。脈滑而數,婦人陰中生瘡。
論曰:夫癰疽初發至微,人皆不以為急,此實奇患,惟宜速治。稍遲緩即病成。以此致禍者不一。但發背,外皮薄為癰。外皮厚者,為疽,宜急治之。
凡癰疽始發,或似小癤,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如米粒大白膿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見有小異,即須大驚忙,急為攻治及斷口味,速服諸湯,下去熱毒。若無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數灸不必多也。復敷以冷藥種種救療,必速瘥也。
凡用藥貼,法皆當瘡頭處開孔,令瀉熱氣。亦當頭以火針針入四分即瘥。
凡癰疽、瘤、石癰、結筋、瘰癧,皆不可就針角。針角者,少用不致禍也。
凡癰,無問大小,已覺即取膠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軟,看大小當頭上開一孔如錢眼大,貼腫上令相當,須臾乾急。若未有膿者,即定不長。已作膿者,當自出。若以鋒針當孔上刺出膿,大好,至瘥乃洗去膠。
凡腫,根廣一寸以下名癤,一寸以上名小癰,如豆粒大者名疱子,皆始作。急服五香連翹湯下之,數劑取瘥乃止。
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攻之。但以竹葉黃耆湯申其氣耳。肉正平為無膿也,癰卒痛,以八味黃耆散敷之。大癰七日,小癰五日。其自有堅強者,寧生破,髮乳。若熱手不可近者,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宜令極熟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宜針之,針法要得著膿,以意消息,胸背不過一寸。斟量不得膿,即與食肉膏散著銳頭,納癰口中,如體氣熱歇,即服木占斯散。
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風塞散。
凡癰,破之後便綿惙欲死,內寒外熱(缺文),腫有似癰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乃是風毒耳,勿針之。但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針之。務令極熱,熱便不痛。破後敗壞不瘥者,作豬蹄湯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湯半劑亦可。
凡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去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淨後,敷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好肉速生。當斷絕房室,忌風冷,勿自勞煩,俟筋脈平復,乃可任意耳。緣新肉易傷,傷則里潰,潰則重發,發則難救,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白話文:
癰疽第二
脈象頻數,身體卻不發熱,就可能有內部的癰疽。
脈象浮而數,本應發熱,卻反而出現惡寒,如果還有疼痛的部位,就會形成癰疽。
脈象浮而數,身體不發熱,症狀不明顯,胃部略微乾燥,不知疼痛的部位在哪裡,此人將要發癰腫。
脈象微弱而遲緩,必定會發熱;脈象弱而數,這是寒戰的表現,將要發癰腫。
凡是脈象滑利而頻數,滑利代表實證,頻數代表熱證。滑利屬於營氣,頻數屬於衛氣。營衛之氣相交,就會形成癰疽。熱邪經過的地方,就會形成癰疽膿腫。身體有疼痛的地方,經常感到有瘡瘍。
有人問道:寸口脈象微弱而澀滯,應當是失血或出汗。如果不出汗,該怎麼辦?回答說:如果身體有瘡瘍,是被刀器所傷造成的失血。
趺陽脈(足背動脈)脈象滑利而頻數,應當是下焦少陰經的病變。脈象滑利而頻數,婦女陰部會生瘡。
論述:癰疽初期發病很微小,人們都不認為很緊急,這其實是很嚴重的疾病,必須及時治療。稍有延誤,病情就會加重,因此造成禍患的例子不勝枚舉。僅發於背部,外皮薄者為癰;外皮厚者為疽,都應及時治療。
凡是癰疽初發,有的像小膿瘡,有的疼痛劇烈,有的疼痛輕微,有的像米粒大小的白膿皰,這些都是輕微的徵兆,應當仔細觀察。一旦發現稍有異常,就要立即驚覺,急忙進行攻治,並戒斷口味,迅速服用湯藥,以消除熱毒。如果沒有藥物,就灸百壯於患處正上方。病情嚴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三百壯,灸刺次數不必太多。再敷以各種清涼的藥物救治,一定會很快痊癒。
凡是用藥膏貼敷,方法都應該在瘡頭處開個孔,讓熱氣排出。也可以用火針刺入約四分,就能痊癒。
凡是癰疽、瘤、石癰、結筋、瘰癧,都不應該用針挑。針挑,少用則不至於造成禍患。
凡是癰,無論大小,一旦發現就取膠布如手掌大小,用溫水浸軟,根據癰的大小在瘡頭正上方開一個如錢幣大小的孔,貼在腫脹處,使之緊貼,片刻就會乾燥收縮。如果沒有化膿,就不會繼續長大;已經化膿的,膿液就會自行排出。如果用鋒利的針在孔上刺出膿液,效果更好,痊癒後再洗去膠布。
凡是腫脹,根部寬度在一寸以下的叫做癤,一寸以上的叫做小癰,像豆粒大小的叫做疱子,這些都是初期表現。應當立即服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服用幾劑痊癒後即可停止。
凡是癰,高聳而光亮,不大發熱,其肉平坦無尖,顏色發紫的,不必攻治。只需用竹葉黃耆湯來宣通其氣即可。肉體平坦表示沒有膿液。癰疽突然疼痛,用八味黃耆散來敷貼。大癰七天,小癰五天即可痊癒。如果腫塊堅硬,寧可自行潰破,流出膿液。如果熱得手不能靠近,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敷發背膏。如果背上潰破沒有疼痛,位於乳房部位的,應當等到腫塊成熟,用手按壓,隨手即起,表示瘡瘍成熟,應當用針刺破,針刺方法要刺到膿液,憑感覺操作,胸背部不宜超過一寸。如果不能抽出膿液,就用食肉膏散,用尖銳的工具送入癰疽的中心。如果體氣發熱停止,就服用木占斯散。
五天后癰疽將要結痂,就服用排膿風塞散。
凡是癰疽破潰後,病人就虛弱得幾乎要死,內寒外熱(原文缺失),腫脹類似癰疽卻不是癰疽的,應當用手按壓腫脹處,沒有相互牽連,這是風毒,不要針刺。只需服用升麻湯,外敷膏藥。破潰的癰疽口,應當上面留三分,下面留一分針刺。務必使之極熱,熱了就不痛。破潰後敗壞不癒的,用豬蹄湯清洗,一天兩次。夏天用兩天,冬天用六七天。用半劑湯藥也可以。
凡是癰疽破潰後有腐肉的,應當用豬蹄湯洗去污物,然後敷上食肉膏散,腐肉淨後,敷上生肌膏散,並按摩四週,使好肉迅速生長。應當禁止房事,忌諱風寒,不要勞累,等到筋脈恢復正常,才能隨意活動。因為新生的肉容易受傷,受傷就會潰爛,潰爛就會再次發作,再次發作就難以治療,應當謹慎小心,白色痂皮最應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