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
卷十九 腎臟方 (1)
1. 增損腎瀝湯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腎(一具),遠志,人參,澤瀉,桂心,當歸,茯苓,龍骨,乾地黃,黃芩,甘草,川芎(各二兩),麥門冬(一升),五味子(半升),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上十六味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腎,取一斗二升,次下諸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虛熱,上注脾胃,從脾胃上注於肺,好渴利方:
竹葉(切三升),甘草(三兩),栝蔞根,生薑(各五兩),麥門冬,茯苓(各四兩),大棗(三十枚),小麥,地骨白皮(各一升)
上九味㕮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藥,取三升,為三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
竹葉(切,二升),地骨皮(切,一升),生地黃(切,一升),生麥冬(一升半),栝蔞根,石膏(各八兩),茯神(一作茯苓),葳蕤,知母,生薑(各四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白話文:
【增損腎瀝湯】用來治療腎氣不足,口渴頻尿,腰痛的情況。
所需材料有:一整副羊腎、遠志、人參、澤瀉、桂心、當歸、茯苓、龍骨、乾地黃、黃芩、甘草、川芎各二兩,麥門冬一升,五味子半升,生薑六兩,大棗二十枚。
將上述十六種材料用水十五升,先煮羊腎,煮至剩十二升時,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
另外,對於下焦虛熱,影響脾胃,導致脾胃濕熱上行至肺部,造成口渴頻尿的情況,可使用以下處方:
所需材料有:切好的竹葉三升、甘草三兩、栝蔞根、生薑各五兩、麥門冬、茯苓各四兩、大棗三十枚、小麥、地骨白皮各一升。
將上述九種材料先以三十升水煮小麥,取十升去渣澄清,再取八升,去掉浮沫,取七升煮藥,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
最後,對於口渴頻尿,虛熱不退,引發不斷喝水,用以消除熱氣、止渴的情況,可用以下處方:
所需材料有:切好的竹葉二升、地骨皮一升、生地黃一升、生麥冬一升半、栝蔞根、石膏各八兩、茯神或茯苓、葳蕤、知母、生薑各四兩、大棗三十枚。
將上述十一種材料以十二升水煮,煮至剩四升,分成四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