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6)

1. 水銀膏

治小兒熱瘡方。

水銀,胡粉,松脂(各三兩)

上三味以豬脂四升煎松脂,水氣盡,下二物攪令勻不見水銀以敷之。

白話文:

水銀、胡粉、松脂(各三兩)

上述三味藥材以豬脂四升煎煮松脂,水氣蒸發殆盡後,加入其他兩種藥材攪拌均勻,使水銀溶解不見,敷在患處。

2. 苦參湯

浴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方。

白話文:

浴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方

古文: 瘡初起,宜用艾煙薫之,或以醋塗之,令其自破。已破,再以醋浴,每湯更換。

瘡瘍初起時,宜用艾草煙燻烤,或用醋塗抹,使瘡口自行破開。瘡口破開後,再用醋水洗澡,每次洗澡時換用新的醋水。

苦參(八兩),地榆,川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五兩),竹葉(二升)

白話文:

苦參(400克),地榆,川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250克),竹葉(4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治三日小兒頭面瘡起,身體大熱方:

白話文:

七味黃連,加入三鬥水,煮成一斗之量,用來沐浴孩子的患處。洗完後,敷上黃連散。

治療三日內的小兒頭面生瘡,身體發高熱的方劑:

升麻,柴胡,石膏(各六銖),甘草,當歸(各十二銖),大黃,黃芩(各十八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服,日三夜一,量兒大小用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悉生瘡方:

白話文:

升麻、柴胡、石膏(各 1.2 公克) 甘草、當歸(各 2.4 公克) 大黃、黃芩(各 3.6 公克)

治療小兒頭面身體全身長瘡的方劑:

使用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四升水煮沸,剩下兩升後分次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調整用量。

榆白皮隨多少曝令燥,下篩,醋和塗綿以敷瘡上,蟲自出,亦可以豬脂和塗之。

白話文:

把榆樹皮曬得很乾,過篩,用醋和勻塗抹在紗布上,敷在傷口上,蟲子就會自己爬出來。也可以用豬脂塗抹。

3. 枳實丸

治小兒病風瘙癢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㾦㿔如麻豆粒,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手足乾枯,毛髮細黃,及肌膚不光澤,鼻氣不利,此則少時熱盛極,體當風,風熱相搏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風疾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風疹瘙癢,疼痛像疥瘡,抓撓時會出汁液,全身發出像麻豆粒一樣的疹子,每年容易發作,臉部浮腫,手腳乾枯,毛髮細小發黃,皮膚粗糙無光澤,鼻塞不暢。這是因為小時候體質過熱,又受到風寒的侵襲,風熱相搏所致。如果不早點治療,會演變成嚴重的大風疹病。

枳實(一兩半),菊花,蛇床子,防風,刺蒺藜,白薇,浮萍(各一兩),天雄,麻黃,漏蘆(各半兩)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大豆許。五歲兒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歲以上者隨意加之。兒大者可為散服。

白話文:

枳實(15 克),菊花、蛇牀子、防風、刺蒺藜、白薇、浮萍(各 15 克),天雄、麻黃、漏蘆(各 7.5 克)

將以上十味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如黃豆大小的丸子。五歲以下孩童服用十顆,逐漸增加至二十顆,每日兩次。五歲以上隨意增加劑量。年紀較大的孩童可將藥磨成散服。

治小兒風瘙癮疹方:蒴藋,防風,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參,茵芋,芫花(一云茺蔚),刺蒺藜,蛇床子,枳實,礬石(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小兒皮膚瘙癢、疹子的方子:

  • 蒴藋
  • 防風
  • 羊桃
  • 石南
  • 秦椒
  • 升麻
  • 苦參
  • 茵芋
  • 芫花(有的說茺蔚)
  • 刺蒺藜
  • 蛇牀子
  • 枳實
  • 礬石

以上各取一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漿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納礬令小沸,浴之。

又方,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瘡多年不瘥,搗末敷之,亦主骨疽癲疾瘰癧絕妙。

白話文:

十三味敷藥:使用 漿水 三鬥,煮沸取得一斗,去除渣滓,加入明礬使其稍微沸騰,然後用它來沐浴。

另有一方:將牛膝末用酒服下,每次方寸匕(約一匙)。對於多年不癒合的漏瘡,可以將牛膝末搗碎敷在患處。此方對於骨疽、癲疾、瘰癧等疾病也具有極好的治療效果。

4. 澤蘭湯

主丹及癮疹入腹殺人方。

澤蘭,川芎,附子,茵芋,藁本,莽草,細辛(各十二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與此湯,然後作余治。

白話文:

澤蘭、川芎、附子、茵芋、藁本、莽草、細辛(各 12 克)

將七味藥材搗碎,加入三升水煮沸,煎煮至水量剩下半升,分成四次服用。先服用此湯劑,然後再進行其他治療。

論曰:小兒頭生小瘡,浸淫疽癢,黃膏出不生痂,連年不瘥者,亦名妒頭瘡,以赤龍皮湯及天麻湯洗之,內服漏蘆湯,外宜敷飛烏膏散,及黃連胡粉、水銀膏散,(方具見別卷。)

白話文:

古文的意思是:

討論說:小孩子的頭上生了小瘡,逐漸變成膿瘡,而且奇癢難忍,黃色的膿液不斷流出,久治不愈,久而久之形成痂,這種病也被稱為「妒頭瘡」。可以使用赤龍皮湯和天麻湯來清洗患處,內服漏蘆湯,外敷飛烏膏散和黃連胡粉、水銀膏散。(具體的藥方請參考其他卷。)

5. 藜蘆膏

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方。

白話文:

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方

【藥材】

  • 兒茶五分
  • 黃連五分
  • 雄黃五分
  • 百部五分
  • 白芷三分
  • 靈芝三分
  • 麝香少許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於塗抹患處。

【用法】

取藥粉適量,敷於頭瘡部位,每日更換一次。

【適用症狀】

適用於小兒頭瘡,包括久治不癒、化膿、瘙癢、結痂困難等情況。

藜蘆,黃連,雄黃,黃芩,松脂(各二兩),礬石(五兩),豬脂(半斤)

白話文:

  • 藜蘆:60 克
  • 黃連:60 克
  • 雄黃:60 克
  • 黃芩:60 克
  • 松脂:60 克
  • 礬石:150 克
  • 豬油:250 克

上七味為末,煎令調和,先以赤龍皮天麻湯洗訖敷之。(赤龍皮即槲皮。)

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瘥方: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磨成細粉。用赤龍皮(槲皮)煎湯後塗抹於患處,等藥液乾了再敷上這些藥粉。

古代中醫文:

丹砂(一兩)、輕粉(二錢)、硃砂(一兩)、乳香(二錢)、沒藥(二錢)、血竭(二錢)為末,用豬膽汁調勻,每於晚寢塗瘡上。

將丹砂(60克)、輕粉(12克)、硃砂(60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血竭(12克)研成細末,用豬膽汁調勻。每晚臨睡前,將此藥膏塗抹於頭瘡患處。

松脂,苦參,黃連(各一兩半),大黃,胡粉(各一兩),黃芩,水銀(各一兩六銖),礬石(半兩),蛇床子(十八銖)

白話文:

松脂一兩半 苦參一兩半 黃連一兩半 大黃一兩 胡粉一兩 黃芩一兩六銖 水銀一兩六銖 礬石半兩 蛇牀子十八銖

上九味為末,以臘月豬脂和研,水銀不見敷之。

又方,取屋塵末和油瓶下滓,以皂莢湯洗敷之。

又方,發中生瘡頂白者,皆以熊白敷之。

小兒頭瘡方:

胡粉(一兩),川連(二兩)

上二味為末,洗瘡去痂拭乾敷之即瘥,更發如前敷之。

又方,胡粉,連翹(各一兩),水銀(半兩)

上三味,以水煎連翹,納胡粉、水銀和調敷之。

又方,白松脂,胡粉(各二兩),水銀(一兩),豬脂(四兩)

上四味合煎,去滓,納水銀粉調敷之,大人患同。

白話文:

古代中文字: 上九味為末,以臘月豬脂和研,水銀不見敷之。

又方,取屋塵末和油瓶下滓,以皁莢湯洗敷之。

又方,發中生瘡頂白者,皆以熊白敷之。

小兒頭瘡方:

胡粉(一兩),川連(二兩)

上二味為末,洗瘡去痂拭乾敷之即瘥,更發如前敷之。

又方,胡粉,連翹(各一兩),水銀(半兩)

上三味,以水煎連翹,納胡粉、水銀和調敷之。

又方,白松脂,胡粉(各二兩),水銀(一兩),豬脂(四兩)

上四味合煎,去滓,納水銀粉調敷之,大人患同。

將前面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臘月初的豬油混合研磨,看不見水銀時就敷於患處。

另一種方法,收集屋內的灰塵與油燈底部的沉渣,用皁莢湯清洗患處後敷藥。

還有一種方法,頭髮中長出頭瘡,頂部發白,可使用熊白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頭瘡的方法:

胡粉(一兩)、川連(二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清洗傷口並去除痂皮後拭乾,敷上藥粉即可痊癒,若再次發作,則重複上述步驟敷藥。

另一種方法,胡粉、連翹(各一兩)、水銀(半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以水煎煮連翹,加入胡粉和水銀攪拌後敷於患處。

還有一種方法,白松脂、胡粉(各二兩)、水銀(一兩)、豬脂(四兩)

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煎煮,濾去渣滓,加入水銀粉攪拌後敷於患處,大人得病也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