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6)

1. 水銀膏

治小兒熱瘡方。

水銀,胡粉,松脂(各三兩)

上三味以豬脂四升煎松脂,水氣盡,下二物攪令勻不見水銀以敷之。

白話文:

這是治療小朋友熱疹的藥膏配方。

所需材料有:水銀、胡粉、松脂,這三種材料各需三兩。

首先,用四升的豬油去熬煮松脂,直到水分完全蒸發,接著再加入水銀和胡粉,持續攪拌直到材料混合均勻且看不到水銀的存在,然後就可以用這個藥膏來塗抹患部了。

2. 苦參湯

浴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方。

苦參(八兩),地榆,川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五兩),竹葉(二升)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兒瘡上,浴訖敷黃連散。

治三日小兒頭面瘡起,身體大熱方:

升麻,柴胡,石膏(各六銖),甘草,當歸(各十二銖),大黃,黃芩(各十八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服,日三夜一,量兒大小用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悉生瘡方:

榆白皮隨多少曝令燥,下篩,醋和塗綿以敷瘡上,蟲自出,亦可以豬脂和塗之。

白話文:

【苦參湯】

這是一個用於沐浴以治療嬰幼兒全身各種久治不愈之瘡的藥方。

藥材包含:苦參八兩、地榆、黃連、王不留行、獨活、艾葉各五兩,以及竹葉二升。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三鬥水煮沸,濃縮至一斗後,用來沐浴患兒的瘡患處。洗完澡後,再敷上黃連散。

另有一個用於治療三日大的嬰兒,其頭面部出現瘡癤且身體發高燒的藥方:

藥材包括:升麻、柴胡、石膏各六銖,甘草、當歸各十二銖,大黃、黃芩各十八銖。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四升水煮沸,濃縮至二升後分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根據嬰兒的年齡及體重調整劑量。

再者,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嬰兒頭面部乃至全身長瘡的藥方:

取適量的榆樹白皮曬乾後磨成粉,與醋混合後塗在棉花上,然後敷在瘡患處,瘡中的蟲子會自行爬出,也可以選擇用豬油混合塗抹。

3. 枳實丸

治小兒病風瘙癢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㾦㿔如麻豆粒,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手足乾枯,毛髮細黃,及肌膚不光澤,鼻氣不利,此則少時熱盛極,體當風,風熱相搏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風疾方。

枳實(一兩半),菊花,蛇床子,防風,刺蒺藜,白薇,浮萍(各一兩),天雄,麻黃,漏蘆(各半兩)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大豆許。五歲兒飲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歲以上者隨意加之。兒大者可為散服。

治小兒風瘙癮疹方:蒴藋,防風,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參,茵芋,芫花(一云茺蔚),刺蒺藜,蛇床子,枳實,礬石(各一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漿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納礬令小沸,浴之。

又方,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瘡多年不瘥,搗末敷之,亦主骨疽癲疾瘰癧絕妙。

白話文:

[枳實丸]

這款藥丸用於治療兒童因風邪引發的皮膚病,症狀包括劇烈的搔癢與疼痛,類似疥癬,抓撓後會有液體滲出,全身出現如麻豆大小的紅疹,此病每年都會復發,患者臉部看似虛胖,但手腳卻乾瘦無力,頭髮細黃,肌膚缺乏光澤,鼻子通氣不順。這是因為患者在小時候熱氣過重,又受到風邪侵襲,風熱相互作用所導致的。若不及早治療,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風濕病。

藥方成分如下:枳實(一兩半)、菊花、蛇牀子、防風、刺蒺藜、白薇、浮萍(各一兩)、天雄、麻黃、漏蘆(各半兩)。

將上述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揉成大豆大小的丸狀。五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十顆,可逐漸增加到二十顆,一天服用兩次。五歲以上的兒童可根據其年齡和體質適量增減藥量。對於較大的孩子,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粉狀直接服用。

另一個用於治療兒童風邪引發的皮膚病和疹子的藥方:蒴藋、防風、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參、茵芋、芫花(一說是茺蔚)、刺蒺藜、蛇牀子、枳實、礬石(各一兩)。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切碎,用三鬥漿水煎煮,直到剩下一斗,濾掉藥渣,加入礬石讓水稍微沸騰,然後用此水洗澡。

還有一個藥方,使用牛膝研磨成末,用酒送服一立方厘米的份量,可用於治療多年未癒的漏瘡,將藥末敷在患處,也可用於治療骨疽、癲癇和瘰癧,效果極佳。

4. 澤蘭湯

主丹及癮疹入腹殺人方。

澤蘭,川芎,附子,茵芋,藁本,莽草,細辛(各十二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與此湯,然後作余治。

論曰:小兒頭生小瘡,浸淫疽癢,黃膏出不生痂,連年不瘥者,亦名妒頭瘡,以赤龍皮湯及天麻湯洗之,內服漏蘆湯,外宜敷飛烏膏散,及黃連胡粉、水銀膏散,(方具見別卷。)

白話文:

【澤蘭湯】

主治丹毒和嚴重到進入腹部有生命危險的疹子的藥方。

藥材:澤蘭,川芎,附子,茵芋,藁本,莽草,細辛(每一種藥材各約4.3公克)

將上述七種藥材切碎,用水六百毫升煮至剩三百毫升,分成四次服用。首先服用這個湯劑,然後再進行其他治療。

討論部分:小兒在頭部生出的小瘡,蔓延感染導致癢痛,流出黃色膿液且無法結痂,長年未見好轉的情況,也被稱為妒頭瘡。可以使用赤龍皮湯和天麻湯來清洗患處,內服則宜用漏蘆湯,外敷應選擇飛烏膏散,以及黃連胡粉、水銀膏散。(詳細配方請參閱其它卷冊。)

5. 藜蘆膏

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方。

藜蘆,黃連,雄黃,黃芩,松脂(各二兩),礬石(五兩),豬脂(半斤)

上七味為末,煎令調和,先以赤龍皮天麻湯洗訖敷之。(赤龍皮即槲皮。)

治小兒頭瘡,經年不瘥方:

松脂,苦參,黃連(各一兩半),大黃,胡粉(各一兩),黃芩,水銀(各一兩六銖),礬石(半兩),蛇床子(十八銖)

上九味為末,以臘月豬脂和研,水銀不見敷之。

又方,取屋塵末和油瓶下滓,以皂莢湯洗敷之。

又方,發中生瘡頂白者,皆以熊白敷之。

小兒頭瘡方:

胡粉(一兩),川連(二兩)

上二味為末,洗瘡去痂拭乾敷之即瘥,更發如前敷之。

又方,胡粉,連翹(各一兩),水銀(半兩)

上三味,以水煎連翹,納胡粉、水銀和調敷之。

又方,白松脂,胡粉(各二兩),水銀(一兩),豬脂(四兩)

上四味合煎,去滓,納水銀粉調敷之,大人患同。

白話文:

[藜蘆膏]的配方與使用方法如下:

用於治療兒童所有類型的頭部傷口,即使傷口長期不癒合,甚至開始化膿或發癢,新皮無法生成的情況。

所需材料包括:藜蘆、黃連、雄黃、黃芩、松脂(以上各需二兩)、礬石(五兩)、豬脂(半斤)。

將上述七種材料磨成細末,再煎煮使其混合均勻,首先以赤龍皮(即槲皮)與天麻熬製的湯液清洗患處後,再將藥膏敷上。

另外,對於長期未痊癒的兒童頭部傷口,有另一個配方:

所需材料包括:松脂、苦參、黃連(以上各需一兩半)、大黃、胡粉(以上各需一兩)、黃芩、水銀(各需一兩六銖)、礬石(半兩)、蛇牀子(十八銖)。

將上述九種材料磨成細末,並在臘月時與豬脂混合,直到水銀完全溶解於其中,再將藥膏敷於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可將屋頂灰塵與油瓶底部的殘渣混合,再以皁莢湯清洗患處後,將藥膏敷上。

對於頭髮中長出的、頂端呈白色的傷口,可以使用熊白來敷。

對於兒童頭部傷口的治療:

所需材料包括:胡粉(一兩)、川連(二兩)。

將這兩種材料磨成細末,清洗傷口,去除痂皮並擦乾後,將藥膏敷上,傷口即可痊癒,若再次復發,可依同樣的方法敷藥。

另一個配方是,胡粉、連翹(各需一兩)、水銀(半兩)。

將連翹用水煎煮,加入胡粉和水銀,調和後敷於患處。

還有一個配方是,白松脂、胡粉(各需二兩)、水銀(一兩)、豬脂(四兩)。

將這四種材料混合煎煮,去除雜質,再加入水銀粉末,調和後敷於患處,成人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