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5)

1. 五香連翹湯

治小兒風熱毒腫,腫色白,或有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

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風熱毒引起的腫脹,腫脹顏色發白,或有惡核、瘰癧、附骨癰疽,關節解脫不能活動,白丹。

遍佈全身,白色疹子,瘙癢劇烈而難以止息。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六銖),大黃(二兩),麝香(三銖),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半兩),竹瀝(三合)

白話文: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 0.3 克) 大黃(12 克) 麝香(0.15 克) 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 2.5 克) 竹瀝(50 毫升)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四升煮藥減半納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歲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黃。)

白話文: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四升水煮沸並熬煮至剩一半,再加入竹瀝繼續煮沸,取一升二合的藥液。嬰兒出生後滿百日開始,每天服用三合;滿二百日後,每天服用五合。(另一種藥方不使用麻黃。)

2. 連翹丸

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脅腹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小兒無故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脅腹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方。

治療小兒不明原因的寒熱,身體強壯如常,但身體頸項出現結核瘰癧,或心窩、胸脅、腹部、背部出現堅硬的腫塊而不疼痛,稱為結風氣腫。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海藻(半兩)

白話文: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兩) 海藻(半兩)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

治丹毒大赤腫,身壯熱,百治不折方:

白話文:

治療丹毒大面積發紅腫脹,全身發熱,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的良方:

材料:十一種中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

  • 三歲以下兒童服用五丸。
  • 三歲以上兒童隨著年齡增加而酌量添加藥丸數量。
  • 五歲以上兒童可酌情增加服用數量。

寒水石(十六銖),石膏(十三銖),藍青(十二銖,冬用乾者),犀角,柴胡,杏仁(各八銖),知母(十銖),甘草(五銖),羚羊角(六銖),芍藥,黃芩(各七銖),梔子(十一銖),竹瀝(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蜜(二斤),

白話文:

寒水石(16克),石膏(13克),藍青(12克,冬季使用乾燥的),犀牛角,柴胡,杏仁(每種8克),知母(10克),甘草(5克),羚羊角(6克),芍藥,黃芩(每種7克),梔子(11克),竹瀝(1公升),新鮮葛汁(400毫升,澄清),蜂蜜(2斤)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五升並竹瀝煮,取三升三合,去滓,納杏仁脂、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歲兒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五味藥材搗碎,加入五公升水和竹瀝一起煮,取三公升三合的分量,去除藥渣,加入杏仁油和葛根蜜用小火煎煮,取二公升的藥汁。一到兩歲的兒童服用二合(約30毫升),年紀較大的兒童視情況酌量增加用量。

3. 麻黃湯

治小兒丹腫及風毒風疹方。

白話文:

治小兒丹腫及風毒風疹方

金銀花一斤,荊芥一兩,防風一兩,牛蒡子二錢,甘草半兩,紫草一兩,地膚子半兩,荊芥穗二錢,大黃一兩,車前子半兩,紫蘇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麻黃(一兩半),獨活,射干,甘草,桂心,青木香,石膏,黃芩(各一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歲兒分為四服,日再。

又方,治小兒惡毒丹及風疹方。

白話文:

麻黃(45克),獨活(30克),射干(30克),甘草(30克),桂心(30克),青木香(30克),石膏(30克),黃芩(30克)

中藥八味,煎煮成水四升,濃縮成一升,三歲的小孩分為四次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另外一個方劑,用於治療小兒瘡毒和風疹。

麻黃,升麻,葛根(各一兩),射干,雞舌香,甘草(各半兩),石膏(半合)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歲兒分三服,日三。

白話文:

麻黃:1兩 升麻:1兩 葛根:1兩 射干:半兩 雞舌香:半兩 甘草:半兩 石膏:半合

七味藥材共同研磨,加入三升水煮沸,取一升藥液,三歲兒童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

4. 拓湯

治小兒數十種丹方。

白話文:

小兒數十種丹方

平厄丹 治小兒急驚風、口噤牙關、四肢抽搐、熱極發斑、投水驚悸。

保元丹 治小兒元氣不足、啼哭夜驚、虛驚盜汗。

痄腮丹 治小兒痄腮腫痛、咽喉腫痛。

回魂丹 治小兒久病不愈、面黃發枯、驚悸失眠。

百壽丹 治小兒疳積腹脹、面黃體瘦、四肢浮腫。

益壽丹 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

安神丹 治小兒夜啼不安、驚悸失眠。

六神丹 治小兒咳嗽氣喘、痰多咳喘。

保嬰丹 治小兒發育遲緩、面黃肌瘦。

潤肺丹 治小兒咳嗽氣喘、肺熱傷津。

驅蟲丹 治小兒腹痛腹脹、咬牙磨牙。

安胎丹 治小兒胎動不安、氣血不足。

益腦丹 治小兒智力低下、記憶力差。

養心丹 治小兒心脾兩虛、失眠健忘。

益氣丹 治小兒氣虛體弱、面色蒼白。

補腎丹 治小兒腎氣不足、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祛風丹 治小兒風熱感冒、發燒頭痛。

止瀉丹 治小兒腹瀉嘔吐、水樣便。

安神丸 治小兒夜啼不安、驚悸失眠。

益氣丸 治小兒氣虛體弱、食慾不振。

健脾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

潤肺丸 治小兒咳嗽氣喘、肺熱傷津。

驅蟲丸 治小兒腹痛腹脹、咬牙磨牙。

化痰丸 治小兒咳嗽氣喘、痰多咳喘。

消食丸 治小兒食積腹脹、消化不良。

止瀉丸 治小兒腹瀉嘔吐、水樣便。

益腎丸 治小兒腎氣不足、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補血丸 治小兒貧血虛弱、面色蒼白。

健脾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

驅蟲丸 治小兒腹痛腹脹、咬牙磨牙。

化痰丸 治小兒咳嗽氣喘、痰多咳喘。

消食丸 治小兒食積腹脹、消化不良。

止瀉丸 治小兒腹瀉嘔吐、水樣便。

益腎丸 治小兒腎氣不足、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補血丸 治小兒貧血虛弱、面色蒼白。

健脾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

驅蟲丸 治小兒腹痛腹脹、咬牙磨牙。

化痰丸 治小兒咳嗽氣喘、痰多咳喘。

消食丸 治小兒食積腹脹、消化不良。

止瀉丸 治小兒腹瀉嘔吐、水樣便。

益腎丸 治小兒腎氣不足、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補血丸 治小兒貧血虛弱、面色蒼白。

健脾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嘔吐。

驅蟲丸 治小兒腹痛腹脹、咬牙磨牙。

化痰丸 治小兒咳嗽氣喘、痰多咳喘。

消食丸 治小兒食積腹脹、消化不良。

止瀉丸 治小兒腹瀉嘔吐、水樣便。

益腎丸 治小兒腎氣不足、腰膝酸軟、小便頻數。

補血丸 治小兒貧血虛弱、面色蒼白。

大黃,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獨活,黃芩,芍藥,升麻,沉香,青木香,木蘭皮(各一兩),芒硝(三兩)

白話文:

大黃、甘草、當歸、川芎、白芷、獨活、黃芩、芍藥、升麻、沉香、青木香、木蘭皮(各50克) 芒硝(150克)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芒硝,以綿搵湯中,適寒溫拓之,干則易之,取瘥止。

治小兒溺灶丹,初從兩股及臍間起,走入陰頭,皆赤方:

桑根皮切一斗,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洗浴之。

治小兒丹毒方:

搗慎火草,絞取汁塗之,良。其丹毒方具在別卷(第二十二卷)。

治小兒赤遊腫,若遍身,入心腹,即能殺人方:

搗伏龍肝為末,以雞子白和敷,干易之。

又方,白豆末水和敷之,勿令乾。

白話文:

十三味煎劑 以水一斗二升,煎煮十三味藥材,取煎液四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用棉球蘸取藥液,適應寒溫,輕敷患處。藥液乾了就換新的,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小兒溺竈丹 一開始從兩股和臍間開始發作,蔓延至陰莖,呈紅色方塊狀:

  • 桑根皮切碎一斗,用二斗水煮至剩一斗,用藥液清洗患處。

治療小兒丹毒

  • 搗碎慎火草,擠出汁液塗抹患處,效果很好。詳細的丹毒方劑記載在其他卷中(第22卷)。

治療小兒赤遊腫,若遍及全身,進入心腹,就會致命

  • 搗碎伏龍肝成粉末,與雞蛋清混合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

另一種治療方法

  • 白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不要讓藥液乾掉。

治療小兒半身發紅發赤,逐漸蔓延

  • 牛膝、甘草

以上兩味藥材搗碎,合得五升,用八升水煎煮三沸,濾去藥渣,加入伏龍肝末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身赤腫起的

  • 將米粉熬製成黑色,用唾液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治療方法

  • 伏龍肝、亂髮灰(燒焦的頭髮)

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膏狀物調和後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猝腹皮青黑

  • 用酒調和胡粉敷在患處,如果不緊急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另外

  • 灸臍上下左右,距離臍半寸,以及鳩尾骨下一寸,共五個部位,每個部位灸三壯。

治小兒半身皆紅赤,漸漸長引者方:

牛膝,甘草

上二味㕮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龍肝末敷之。

治小兒身赤腫起者方:

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

又方,伏龍肝,亂髮灰

上二味為末,以膏和敷之。

治小兒猝腹皮青黑方:

以酒和胡粉敷上,若不急治,須臾便死。

又,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三壯。

白話文:

十三味煎劑 以水一斗二升,煎煮十三味藥材,取煎液四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用棉球蘸取藥液,適應寒溫,輕敷患處。藥液乾了就換新的,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小兒溺竈丹 一開始從兩股和臍間開始發作,蔓延至陰莖,呈紅色方塊狀:

  • 桑根皮切碎一斗,用二斗水煮至剩一斗,用藥液清洗患處。

治療小兒丹毒

  • 搗碎慎火草,擠出汁液塗抹患處,效果很好。詳細的丹毒方劑記載在其他卷中(第22卷)。

治療小兒赤遊腫,若遍及全身,進入心腹,就會致命

  • 搗碎伏龍肝成粉末,與雞蛋清混合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

另一種治療方法

  • 白豆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不要讓藥液乾掉。

治療小兒半身發紅發赤,逐漸蔓延

  • 牛膝、甘草

以上兩味藥材搗碎,合得五升,用八升水煎煮三沸,濾去藥渣,加入伏龍肝末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身赤腫起的

  • 將米粉熬製成黑色,用唾液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治療方法

  • 伏龍肝、亂髮灰(燒焦的頭髮)

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膏狀物調和後敷在患處。

治療小兒猝腹皮青黑

  • 用酒調和胡粉敷在患處,如果不緊急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另外

  • 灸臍上下左右,距離臍半寸,以及鳩尾骨下一寸,共五個部位,每個部位灸三壯。

5. 五香枳實湯

治小兒著風熱,㾦㿔堅如麻豆粒,瘡癢搔之,皮剝汁出,或遍身頭面,常常發者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

治小兒著風熱,㾦㿔堅如麻豆粒,瘡癢搔之,皮剝汁出,或遍身頭面,常常發者方。

治療小兒因風熱導致的皮膚問題,特徵為皮膚上出現像麻豆粒一樣堅硬的小顆粒,伴有瘙癢,搔抓後皮膚破損滲出液體,可能遍佈全身頭面,經常發作。

青木香(九銖),麝香(六銖),雞舌香,薰陸香,沉香,防風,秦艽,漏蘆(各半兩),升麻,黃芩,白蘞,麻黃(各一兩),枳實(一兩半),大黃(一兩十八銖)

白話文:

青木香(9克),麝香(6克),雞舌香,薰陸香,沉香,防風,秦艽,漏蘆(各25克),升麻,黃芩,白蘞,麻黃(各50克),枳實(75克),大黃(90克)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兒五六歲者一服四五合,七八歲者一服六合,十歲至十四五者加大黃半兩,足水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小兒火灼瘡,一身盡有如麻豆,或有膿汁,乍痛乍癢方:

白話文:

將上述 14 種藥材搗碎,加水 5 公升煮沸,煮至剩餘 1.8 公升。兒童 5-6 歲者,服用 4-5 兩。7-8 歲者,服用 6 兩。10-14 歲者,加用大黃半兩,加足水至 10 公升,煮至剩餘 2.5 公升,分為 3 次服用。

治療小兒燙傷,全身布滿如麻豆般的傷口,甚至有膿汁,忽痛忽癢。

甘草,白芍,白蘞,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各半兩)

上七味為末,以蜜和敷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湯洗之。

治小兒上下遍身生瘡方:

白話文:

甘草、白芍、白術、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各半兩)

以七味藥材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混合敷在患處,每天兩次,每隔一天一次。也可將藥粉加水煎煮成湯液,用於清洗患處。

治療小兒身上到處長瘡的方子:

芍藥,川連,黃芩(各三兩),苦參(八兩),大黃(二兩),蛇床子(一升),黃柏(五兩),菝葜(一斤)

上八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兒洗浴。

治小兒瘡初起,熛漿似火,瘡名熛瘡,亦名爛瘡方:

白話文:

芍藥、川連、黃芩(各 150 克),苦參(400 克),大黃(100 克),蛇牀子(500 克),黃柏(250 克),菝葜(500 克)

用八味藥材研成粉末,加兩鬥水煮取一斗,用來給嬰兒洗浴。

治療小兒瘡剛發作時,像漿糊一樣火熱的膿瘡,又稱熛瘡或爛瘡。

桃仁熟搗,以面脂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腫起。

又方,馬骨燒灰敷之。

白話文:

把桃仁搗爛,把它和麵粉、豬油混合敷在患處,還能治療全身發紅腫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