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3)

1. 芒硝紫丸

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方。

治療小兒積食、消化不良、痰液過多,反覆出現寒熱交替,食慾不振,導致消瘦的方劑。

芒硝大黃(各四兩),半夏甘遂(各二兩),代赭(一兩),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

白話文:

芒硝和大黃,各四兩; 半夏和甘遂,各二兩; 代赭一兩; 巴豆二百枚; 杏仁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為末,別搗巴豆杏仁治如膏,旋納藥末搗三千杵,令相和合,強者納少蜜。百日兒服如胡豆一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節度,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白話文:

將以上七味藥材磨成細末,巴豆和杏仁另研磨成膏狀。然後,將藥末加入膏狀物中,一起研磨三千次,使之充分混合。體質強壯的兒童可適當加入少量蜂蜜。100天以下的兒童服用如胡豆大小的一丸,100天至一歲的兒童服用兩丸。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度調整劑量。服藥後,應觀察兒童大便中是否排出藥物,若無排出,可繼續服用同樣劑量。

治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方:

白話文:

藥方:

大黃(酒浸)二錢,甘草二錢,黃連二錢,芒硝四錢,瓜蒂一錢。

加味:

  • 八歲以上:生石膏三錢,滑石三錢。

炮製:

大黃打碎,酒浸二日。

煎服法:

水煎服,日二次,食後服。

功效:

治療八歲以上小兒,熱結痰實,不能進食,伴有腹瀉。

白芍梔子知母,大黃(各二兩),柴胡(一兩六銖),升麻黃連黃芩(各二兩半),竹葉(切一升半),桔梗(一兩半),細辛(十五銖)

白話文:

白芍藥、梔子、知母、大黃(各 80 克) 柴胡(53 克) 升麻、黃蓮、黃芩(各 100 克) 竹葉(切碎 600 克) 桔梗(60 克) 細辛(6 克)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歲兒為三服。一本有枳實、杏仁各一兩半,無桔梗、黃連。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加入六升水煎煮,取一升八合藥汁,去掉渣滓,分為四次服用,十歲以下兒童服三次。另有一種藥方中,加入枳實和杏仁各半兩,沒有桔梗和黃連。

治十五以下兒熱結多痰,食飲減,自下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十五以下兒熱結多痰,食飲減,自下方。

治療十五歲以下兒童發熱、痰多,飲食減少,自行腹瀉。

治療十五歲以下發熱、痰多、食量下降、自行腹瀉的兒童。

大黃,柴胡,黃芩,枳實(各一兩十八銖),升麻,白芍,知母,梔子(各二兩半),生薑(十八銖),杏仁(二兩),竹葉(切,一升半)

白話文:

大黃 18 克 柴胡 18 克 黃芩 18 克 枳實 18 克 升麻 25 克 白芍 25 克 知母 25 克 梔子 25 克 生薑 18 克 杏仁 20 克 竹葉(切碎)150 克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歲至十五者分三服。

白話文:

將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倒入六升半水,煮沸取二升藥汁,十歲到十五歲者,分三次服用。

2. 牛黃雙丸

治小兒結實,乳食不消,心腹痛方。

白話文:

對於小兒大便結實、乳汁或食物消化不良、心腹疼痛的方劑: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真珠(六銖),杏仁,芍藥,黃芩(各一兩),巴豆(十八銖)

白話文: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 真珠(6克) 杏仁、芍藥、黃芩(各一兩) 巴豆(2.7克)

上七味為末蜜丸,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但隨大小加減之。

白話文:

將七種中藥研磨成細粉,製成蜂蜜丸。一歲大的嬰兒服用兩丸,類似麻子的大小。根據年齡增長情形酌量增減服用丸數。

3. 牛黃鱉甲丸

治少小癖實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白話文:

治小兒癖實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方:

處方:

  • 炮薑一錢
  • 炙甘草半錢
  • 半夏半錢
  • 茯苓半錢
  • 陳皮半錢
  • 山楂半錢
  • 神曲半錢
  • 六神曲半錢

用法:

  • 上藥為末,每服半錢,蜜湯下。

功效:

  • 此方能溫下破積,理氣和胃,消食化滯。適用於小兒積食、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後中惡忤氣等症。

牛黃厚朴茯苓,桂心,白芍乾薑(各半兩),麥曲,柴胡大黃鱉甲枳實川芎(各一兩)

白話文:

牛黃、厚朴、茯苓、桂心、白芍、乾薑(各 12 克) 麥曲、柴胡、大黃、鱉甲、枳實、川芎(各 24 克)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以意量之。

白話文:

將這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劑,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的用量以自己當下的身體狀況來決定。

4. 芫花丸

治小兒心下痞,痰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方。

白話文:

治小兒心下痞,痰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方:

方劑:

  • 枳實(炒)一錢
  • 茯苓一錢
  • 半夏一錢
  • 甘草(炙)五分
  • 人參(去蘆)五分
  • 生薑(切)三片
  • 大棗(劈)二枚

用法:

  • 上藥七味,以水二盞,先煮枳實、茯苓、半夏,得一盞半,去滓,納餘藥,再煮至一盞,去滓,稍溫服。
  • 一日兩服,早午各一服。

適用證狀:

  • 小兒心下痞悶,痰癖結聚,腹部脹大,身體發熱,不肯吃奶。

芫花黃芩(各一兩),大黃雄黃(各二兩半)

白話文:

芫花、黃芩,各一兩;大黃、雄黃,各二兩半

上四味為末,蜜和更搗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納兒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和勻,再搗一千次。三歲到一歲以下的小孩服用如同米粒大小的一丸。服用時將藥丸塞入小孩喉嚨,讓母親餵奶。如果長期服用以改善疾病,應根據小孩的狀況調整藥量,與餵奶時間避開。

5. 真珠丸

治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竹瀝湯方:竹瀝五合,水二合,童便三合,同煮取汁,分作三服,溫服。

竹瀝湯

  • 竹瀝:5 兩
  • 水:2 兩
  • 童便:3 兩

將以上材料一同煮沸,取其汁液,分為 3 次服用,趁溫熱時服下。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痰多結聚,積食消化不良,不能進食的症狀。

真珠(半兩),麥冬(一兩),蕤仁(二百枚),巴豆(四十枚)

白話文:

半兩珍珠,一兩麥冬,200 枚蕤仁,40 枚巴豆

上四味為末蜜丸,期歲兒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下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使小兒肥白,甚驗。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磨成細粉,加蜂蜜製成丸劑。週歲的孩子服用兩丸,大小如小豆;200 日大的孩子服用兩丸,大小如芝麻。逐漸增加,直到知道用量即可。服藥期間不要間斷,直到病徵如紅、黃、白、黑、葵汁等症狀消失。長期服用可以使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療效顯著。

6. 鱉甲丸

治少小腹中結堅,脅下有疹,手足煩熱方。

白話文:

古文:

治少小腹中結堅,脅下有疹,手足煩熱方。

治療少腹中結成堅硬的腫塊,肋骨下方有疹子,手腳發熱的方劑。

鱉甲白芍大黃(各三十銖),茯苓柴胡乾薑(各二十四銖),桂心(六銖),䗪蟲,蠐螬(各二十枚)

白話文:

鱉甲 30 克 白芍 30 克 大黃 30 克 茯苓 24 克 柴胡 24 克 乾薑 24 克 桂心 6 克 僵蠶 20 枚 螻蛄 20 枚

上九味以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漸漸加之,以知為度。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研成細末,以蜂蜜混合製成藥丸,每服七丸,如梧桐子大小,逐漸增加服用的數量,以身體狀況為準。

7. 鱉頭丸

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方。

白話文:

原文:

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方

治療小兒腹脹腹痛,脅下和腹部有積聚腫塊疼痛的方法

鱉頭(一枚),甘皮(半兩),虻蟲,䗪蟲,桃仁(各十八銖)

白話文:

鱉頭(一個) 甘皮(15克) 虻蟲、䗪蟲、桃仁(各6克)

上五味為末蜜丸,服如小豆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黃十八銖,以知為度。

治小兒羸瘦惙惙,宜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兩為末蜜丸,一歲兒如小豆十丸,日三,服盡即更合。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治小兒羸瘦惙惙,宜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兩為末,蜜丸。一歲兒如小豆十丸,日三,服盡即更合。

治療小孩消瘦虛弱的藥方,可以長期服用,不影響哺乳:

將甘草五兩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一歲的小孩一次吃十丸,一天三次。吃完後再製作新的丸子服用。

附註:

內容中提到如果大便不順暢,可以加入大黃十八銖,服用的數量以個人狀況而定。

8. 桂心橘皮湯

治小兒五六日不食,氣逆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小兒五六日不食,氣逆方。

對於患兒五六天沒有吃東西,且出現氣喘的狀況,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

桂心,人參(各半兩),橘皮(三兩),黍米(五合),成籜薤(五兩)

白話文:

桂心、人參(各25克),橘皮(75克),黍米(250克),醃漬薤白(125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藥,煎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藥成,稍稍服之。

白話文:

將五味藥物咀嚼後,以七升水先煮藥物,煎煮至剩餘兩升,再加入薤米,等到米煮熟,藥物煎煮完成,可以少量的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