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
卷十九 腎臟方 (1)
1. 寒食鍾乳散
治傷損乏少氣力虛勞百病,令人力強,飲食去風冷。(方見十七卷,肺臟門)。
白話文:
這則古文的意思是:「寒食鍾乳散」能治療因傷害或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疲弱、元氣不足以及各種虛弱疾病,可使人體力增強,改善飲食,袪除體內的風寒。
該處方可在第十七卷,關於肺臟疾病的章節中找到詳細內容。
2. 地黃散
主益氣調中補絕,令人嗜飲食除熱方。
生地黃三十斤,細切曝乾,又取生者三十斤,搗汁漬之,令相得,出曝乾,復如是九番曝,搗末,食後酒服方寸匕,勿令絕。
白話文:
[地黃散]
主要功能為增強體力、調節脾胃機能、補充元氣,使人食慾增加並能清熱的藥方。
首先取用三十斤的新鮮地黃,細細切成小塊後曬乾。再取另外三十斤新鮮的地黃,搗碎取出其汁液,將此汁液浸泡先前曬乾的地黃,待其完全吸收汁液後,再拿出曬乾。這個過程需重複九次。最後將經過多次浸泡和曬乾的地黃搗成粉末。服用方式是在飯後,用酒送服一茶匙的量,持續服用不可間斷。
3. 三石散
治風勞毒冷,百治不瘥補虛方。
鍾乳,紫石英,白石英,白朮,桔梗,防風(各五分),栝蔞根,人參,川椒,乾薑,附子桂心,牡蠣,杜仲,細辛,茯苓(各十分)
上十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行十數步至五十步以上,服此大佳。少年勿用。自余補方通用,老少皆宜,冬日服之。(《翼方》名更生散,不用紫石英、川椒、杜仲、茯苓,用赤石脂,為十三味)。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治療風濕、勞損、寒毒等長期疾病,且多種療法都無效時,可用來補虛的配方。
鍾乳、紫石英、白石英、白朮、桔梗、防風,這些藥材各取五分;栝蔞根、人參、川椒、乾薑、附子、桂心、牡蠣、杜仲、細辛、茯苓,這些藥材各取十分。
將上述十六種藥材研磨後過篩,每次服用時,用酒送服一茶匙的量,一天三次。服用後可行走十數步至五十步以上,這個處方效果極佳。但年輕人不宜使用。除此之外,這個補方可以廣泛應用,適合老少,冬季服用更佳。(在《翼方》中,這個處方被稱為「更生散」,但不包含紫石英、川椒、杜仲、茯苓,而是使用赤石脂,共計十三種藥材)。
4. 石葦丸
黃帝問五勞七傷於高陽負,高陽負曰: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消,五曰囊下濕,六曰腰(一作胸)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欲行,骨熱,遠視淚出,口乾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此謂五勞。黃帝曰:何以治之?高陽負曰:石葦丸主之。
石葦,細辛,礜石,遠志,茯苓,澤瀉,菖蒲,杜仲,蛇床子,蓯蓉,桔梗,牛膝,天雄,山萸肉,柏子仁,續斷,山藥(各二兩),防風,赤石脂(各三兩)
上十九味為末,取棗膏如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三。七日愈,二十日百病除,常服良。(崔氏無礜石,茯苓、澤瀉、桔梗、山藥,有栝蔞根二兩半)。
白話文:
黃帝向高陽負詢問關於五勞七傷的問題,高陽負回答:第一是陰氣衰退,第二是精液清澈,第三是精液量少,第四是性功能衰退,第五是睪丸部位潮濕,第六是腰部(一說胸部)及脅部疼痛,第七是膝蓋冰冷痠痛,不想行走,感到骨頭發熱,遠看時會流淚,口乾舌燥,肚子裡有咕嚕聲,偶爾發熱,小便時尿道刺痛,或精液自流,有這些症狀,就是所謂的七傷。第一是精神過度消耗,第二是思慮過度,第三是心力耗損,第四是憂愁過度,第五是身體疲勞,這就是所謂的五勞。
黃帝問:如何治療呢?高陽負回答:可用石葦丸來治療。
藥方成分包括石葦、細辛、礜石、遠志、茯苓、澤瀉、菖蒲、杜仲、蛇牀子、蓯蓉、桔梗、牛膝、天雄、山萸肉、柏子仁、續斷、山藥(各二兩),防風、赤石脂(各三兩)。
將以上十九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像蜂蜜一樣濃稠的棗膏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日三次,每次以酒吞服三十粒。連續服用七日後病情會好轉,二十日後,大多數疾病都會消除,長期服用效果更佳。(崔氏的配方中沒有礜石、茯苓、澤瀉、桔梗、山藥,但有栝蔞根二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