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九 腎臟方 (1)
卷十九 腎臟方 (1)
1. 增損腎瀝湯
治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燆引飲,膀胱滿急,每年三伏中常服三劑,於方中商量用之。
羊腎(一具),麥冬,骨皮,人參,石斛,栝蔞根,乾地黃,澤瀉,桑皮(一作桑寄生),五味子,遠志,生薑,甘草,當歸,桂心,茯苓(各二兩),大棗(三十枚)
上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腎,取一斗二升,去腎納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品》無石斛、栝蔞、骨皮、桑皮、茯苓。有川芎、川連、龍骨各二兩,螵蛸二十枚。
又治腎氣不足,消渴引飲,小便過多,腰背疼痛者,無石斛、栝蔞、桑皮、骨皮、甘草,有川芎二兩,黃芩、芍藥各一兩,桑螵蛸二十枚,雞胵皮一兩。崔氏治臟損虛勞,李子豫增損者,無石斛、栝蔞、骨皮、桑皮,有黃耆、黃芩、芍藥、防風各二兩。)
治左脅氣衝膈上滿,頭上有風如蟲行,手中頑痹,鼻塞,腳轉筋不能伸縮,兩目時腫痛方:
豬腎(一具),防風,川芎,橘皮,澤瀉,桂心,石斛(各一兩),半夏,茯苓,丹參,通草,生薑(各二兩),乾地黃(三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半,煮腎,減三升,去腎下藥,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適用於治療極度虛弱,小便頻繁,口乾舌燥需頻繁飲水,膀胱緊繃,可在每年的三伏天期間常服三劑,但應根據自身情況斟酌使用。
所需藥材包括:羊腎一對,麥冬,地骨皮,人參,石斛,栝樓根,乾地黃,澤瀉,桑白皮(或桑寄生),五味子,遠志,生薑,甘草,當歸,肉桂,茯苓(各二兩),大棗三十個。
將上述十七種藥材切碎,用水十五升,先煮羊腎,煮至剩十二升後取出羊腎,再加入藥材,煮至剩三升,濾掉殘渣,分三次服用。
另一種用於治療腎氣不足,口渴頻繁飲水,小便過多,腰背疼痛的處方,不包含石斛,栝樓,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但加入川芎二兩,黃芩,芍藥各一兩,桑螵蛸二十枚,雞膍胵一兩。
崔氏用於治療臟腑損傷和虛勞的處方,由李子豫修改,不包含石斛,栝樓,地骨皮,桑白皮,但加入黃耆,黃芩,芍藥,防風各二兩。
另一處方用於治療左側胸脅部氣滯,頭頂如被風吹如蟲爬行感,手部麻木,鼻塞,腳部抽筋無法自由伸縮,雙眼偶爾腫痛:
所需藥材包括:豬腎一對,防風,川芎,陳皮,澤瀉,肉桂,石斛(各一兩),半夏,茯苓,丹參,通草,生薑(各二兩),乾地黃(三兩)。
將上述十三種藥材切碎,用水十五升,先煮豬腎,煮至剩十二升後取出豬腎,再加入藥材,煮至剩二升七合,濾掉殘渣,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