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1)

1. 卷五下 少小嬰孺方下

(凡四類)

白話文:

一、氣血失調

**古代文字:**氣血不足,經絡運行不暢。

身體氣血不足,導致經絡運行不順暢。

二、陰陽失衡

**古代文字:**陰盛陽衰,陽盛陰衰。

體內陰氣太盛、陽氣太弱,或陽氣太盛、陰氣太弱,導致身體失衡。

三、臟腑失調

**古代文字:**臟腑功能失調,或虛弱,或亢盛。

身體內部臟腑功能出現異常,可能虛弱或亢奮過度。

四、痰濕內阻

**古代文字:**痰濕內生,阻滯氣機運轉。

體內產生過多痰濕,阻礙氣血的運行。

2. 咳嗽第六

(方十四首)

白話文:

方十四首

一、 補中益氣湯

生黃耆五兩,當歸三兩,白朮三兩,炙甘草二兩,柴胡三兩,升麻三兩,人參三兩,黨參三兩,黃芪五兩,防風三兩,陳皮二兩,大棗十二枚。

**功能:**益氣健脾,升陽舉陷。

**主治:**氣虛脾弱,倦怠乏力,食少納呆,便溏泄瀉。

二、 四君子湯

黨參三兩,白朮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

**功能:**健脾益氣,和胃止瀉。

**主治:**氣虛脾弱,腹瀉便溏,面色萎黃,倦怠乏力。

三、 六君子湯

黨參三兩,白朮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陳皮三兩,半夏三兩。

**功能:**健脾益氣,和胃止嘔。

**主治:**氣虛脾弱,嘔吐噁心,食少納呆,腹瀉便溏。

四、 八珍湯

人參三兩,當歸三兩,白朮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川芎三兩,黨參三兩,黃芪三兩。

**功能:**益氣養血,健脾益腎。

**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心悸,倦怠乏力。

五、 十全大補湯

人參三兩,當歸三兩,白朮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川芎三兩,黨參三兩,黃芪三兩,白芍三兩,熟地黃三兩,山茱萸三兩。

**功能:**氣血雙補,扶正固本。

**主治:**氣血兩虧,面色蒼白,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肢體痠軟。

六、 歸脾湯

當歸三兩,白芍三兩,川芎三兩,熟地黃三兩,黃芪三兩,黨參三兩,炙甘草二兩,白朮三兩,茯苓三兩,大棗十二枚。

**功能:**養血健脾,調經止帶。

**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心悸,月經不調,帶下量多。

七、 四物湯

當歸三兩,白芍三兩,川芎三兩,熟地黃三兩。

**功能:**養血調經,活血化瘀。

**主治:**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面色萎黃。

八、 八味丸

當歸三兩,白芍三兩,川芎三兩,熟地黃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阿膠三兩,桂枝三兩。

**功能:**養血補氣,止血調經。

**主治:**氣血兩虛,月經量少,痛經閉經,崩漏不止。

九、 固元固本丸

熟地黃三兩,當歸三兩,白芍三兩,川芎三兩,茯苓三兩,甘草三兩,阿膠三兩,桂枝三兩,山茱萸三兩,山藥三兩,菟絲子三兩。

**功能:**滋腎固本,益氣養血。

**主治:**氣血兩虛,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遺精滑精。

十、 金匱腎氣丸

熟地黃三兩,山藥三兩,山茱萸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肉桂三兩,附子三兩,乾薑三兩。

**功能:**溫腎壯陽,利水消腫。

**主治:**腎氣不足,腰膝痠軟,小便頻數,尿少色清,畏寒肢冷。

十一、 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三兩,山藥三兩,山茱萸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

**功能:**滋腎養陰,固精斂尿。

**主治:**腎陰虧虛,腰膝痠軟,遺精滑精,口乾舌燥,午後潮熱。

十二、 左歸丸

熟地黃三兩,山藥三兩,山茱萸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桂枝三兩,附子三兩。

**功能:**溫補腎陽,益氣固腎。

**主治:**腎陽不足,腰膝痠軟,小便頻數,尿少色清,畏寒肢冷。

十三、 右歸丸

熟地黃三兩,山藥三兩,山茱萸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桂枝三兩,乾薑三兩。

**功能:**溫補腎陽,益氣固腎。

**主治:**腎陽不足,腰膝痠軟,小便頻數,尿少色清,畏寒肢冷。

十四、 濟生腎氣丸

熟地黃三兩,山藥三兩,山茱萸三兩,牡丹皮三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烏藥三兩,肉桂三兩,附子三兩,乾薑三兩。

**功能:**溫補腎陽,益氣固腎。

**主治:**腎陽不足,腰膝痠軟,小便頻數,尿少色清,畏寒肢冷。

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護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二十過發,四肢縮動,背脊⿰身夭䠷,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甦,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後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得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約兩百多天,頭部和身體出現小瘡,經治療後稍微康復,但又復發。五月中旬時突然出現輕微咳嗽,用溫和的藥物治療,卻因此轉變為癲癇。癲癇發作一天達二十多次,四肢抽搐,背部弓起,頭部後仰,眼睛向上翻,很快呼吸停止,經過一段時間才蘇醒。接著按照一般的癲癇治療方法給藥,導致嘔吐和腹瀉,整日不停。之後只給他服用竹瀝汁,情況逐漸好轉。一天一夜中他總共服用了約一升竹瀝汁,癲癇發作時症狀略有減輕。第二天再服竹瀝湯,導致嘔吐和腹瀉,癲癇發作的次數大幅減少。在此期間,仍會適時給他服用一些竹瀝汁。

3. 竹瀝湯方

竹瀝(五合),黃芩(三十銖),木防己,羚羊角,白朮(各六銖,一作白蘚),大黃(二兩),茵芋(三銖),麻黃,白薇,桑寄生,萆薢(一方無),甘草(各半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藥減半,納竹瀝,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進一服。

白話文:

竹瀝 500 毫升 黃芩 6 克 木防己 6 克 羚羊角 6 克 白朮(或白蘚)6 克 大黃 10 克 茵芋 0.5 克 麻黃 10 克 白薇 10 克 桑寄生 10 克 萆薢(部分方劑中無) 甘草 10 克

十二味藥材,用二升半的水煎煮,煮到藥量減半時,加入竹瀝,繼續煎煮至取出一升藥液,分兩次服用,每次服用兩合,兩次服用的間隔為一餐飯的時間。接著再服用一服藥。

4. 紫菀湯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方。

白話文:

可用於治療小兒中風受寒以及傷寒引起的劇烈咳嗽,或上氣、咽喉鳴響、氣息逆亂,或鼻塞流清水等病症。

紫菀,杏仁,黃芩,當歸,甘草,橘皮,青木香,麻黃,桂心(各六銖),大黃(一兩)

上十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白話文:

紫菀、杏仁、黃芩、當歸、甘草、橘皮、青木香、麻黃、桂心(各 3.6 克),大黃(60 克)

十味湯劑,以三升水煎煮,取九合,濾去渣滓,六十天到一百天大的嬰兒一次服二合半,一百天到二百天大的嬰兒一次服三合。

5. 五味子湯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小兒因風寒入侵肺部,導致上氣不順、呼吸急促,臉色發青,喘息困難,咳嗽不止,晝夜不息。飲食後會嘔吐,大便不通暢。

五味子,當歸(各半兩),麻黃,乾薑,桂心,人參,紫菀,甘草(各一兩),款冬花,細辛(各三銖)大黃(一兩半),

白話文:

五味子、當歸(各 15 克),麻黃、乾薑、桂心、人參、紫菀、甘草(各 30 克),款冬花、細辛(各 4.5 克),大黃(45 克)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白話文: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加入二升半的水,煮沸後取九合的藥汁,濾去渣滓。兒童出生後 60-100 天服用二合半的藥汁,100-200 天服用三合的藥汁。大黃需要單獨浸泡一個通宵後再服用。

(另一種配方中不包含款冬花和大黃,而是含有三顆大棗。)

治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組成:

  • 麻黃
  • 荊芥
  • 防風
  • 桔梗
  • 甘草
  • 生薑
  • 大棗

功效:

  • 發散風寒
  • 平喘止咳
  • 化痰止逆

用法:

將上述藥材共研為細末,每次取 3-5 克,加水煎服。

適應症:

小兒或成人出現以下症狀:

  • 咳嗽、氣喘短促
  • 胸中發緊,有吸氣聲
  • 呵出的氣息中有涕唾
  • 咳出有臭味的膿痰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小兒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一升,亦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白話文:

把淡竹瀝燒開,煮沸二十次。小兒一次服一湯匙,一天服五次。大人一次服一杯,一天也服五次。服藥期間可以進食,哺乳期也可以服用。

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乾地黃(四兩),麥冬,五味子,蜜(各半斤),大黃,硝石(各一兩)

白話文:

治療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乳癖,若吐不欲食方:

材料:

  • 乾地黃(四兩)
  • 麥冬、五味子、蜂蜜(各半斤)
  • 大黃、硝石(各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

白話文:

將六味材料磨碎,放入三升水中煮沸,煮至剩下約一升液體,過濾後加入硝石和蜂蜜,繼續煮沸。每次服用兩合(約60毫升),一天三次。服用後胸中將會排出約一升殘留的乳汁。如果症狀嚴重,可服用五合(約150毫升)。

6. 射干湯

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白話文:

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組成:

  • 百部
  • 訶子
  • 蘇葉
  • 桔梗

用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一錢,用薑湯調服,一日二次。

射干,麻黃,紫菀,甘草,生薑(各一兩),半夏(五枚),桂心(五寸),大棗(二十枚)

上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納蜜五合,煎一沸,分溫服二合,日三。

白話文:

射干一兩、麻黃一兩、紫菀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半夏五枚、桂心五寸、大棗二十枚

取八味藥材,研成細末。加入七升水,煮沸後熬至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加入五合蜂蜜,再煮沸一次。分為溫熱的兩合服用,一日三次。

又方,半夏(四兩),紫菀,桂心,生薑,細辛,阿膠,甘草(各二兩),蜜(一合),款冬花(二合)

白話文:

另一種藥方:半夏(240 公克),紫菀、桂心、生薑、細辛、阿膠、甘草(各 120 公克),蜂蜜(600 毫升),款冬花(120 公克)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五歲兒服一升,二歲兒服六合,量兒大小多少加減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九種草藥搗碎,用一斗水與半夏一起煮,煮到剩六升,去掉渣滓,將剩下的藥材煮到只剩二升五合。五歲孩童服用一升,兩歲孩童服用六合,可以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7. 杏仁丸

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白話文:

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組成:

  • 半夏半升
  • 子乾薑七枚
  • 細辛三兩
  • 川芎三兩
  • 炙甘草三兩
  • 石膏八兩
  • 白礬三兩
  • 杏仁三兩
  • 紫苑三兩
  • 麥門冬三兩
  • 白前三兩
  • 款冬花三兩
  • 石菖蒲三兩
  • 荊芥三兩
  • 防風三兩
  • 川貝母三兩
  • 訶子肉三兩
  • 蘇子三兩
  • 五味子三兩
  • 大棗十二枚
  • 生薑三兩

製法: 將所有藥材搗成粉末,用大棗湯送服,每日三次。

功效: 治療大人小兒咳嗽、嘔逆、上氣喘促等症狀。

杏三升,熟搗如膏,蜜一升為三份,以一份納杏仁搗,令強,更納一份搗之如膏,又納一份搗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過半方寸匕,則利。

白話文:

杏仁三升,搗爛成膏狀。

蜂蜜一升,分成三份。

第一份蜂蜜,加入杏仁膏中搗勻。

再加入第二份蜂蜜,繼續搗勻成膏狀。

最後加入第三份蜂蜜,再搗勻至成熟。

服用時,先含在嘴裡等它融化,每次服用量不要超過半方寸匕的量,這樣就可以通利。

又方,半夏(二斤去皮,河水洗六七度完用),甘草(四兩),白礬(一斤研末),丁香,縮砂,草蔻,川升麻(各四兩)

白話文:

另一種藥方:半夏(兩斤,去皮並在河水中清洗六七次),甘草(四兩),白礬(一斤,研磨成粉末),丁香、縮砂、草蔻、川升麻(各四兩)

上七味,以好酒一斗與半夏拌,和勻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風吹乾,每服一粒,嚼破,用薑湯下,或干吃,候六十日乾方得服。(疑非孫思邈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七種藥材放入一大斗的好酒中,與半夏混合均勻,浸泡在一起。春天和冬天浸泡三天至七天,夏天和秋天浸泡七天。浸泡完成後將口密封,每天取出一次,用冷水快速清洗後風乾。每次服用一粒,嚼碎後用薑湯送服,或直接乾吃。等待六十天變乾後才能服用。(懷疑這不是孫思邈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