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9)

1. 調中湯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欲赤白滯起數去,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在春秋季節的清晨或傍晚突然受寒,寒氣阻滯四肢,熱氣無法散發,就會出現發燒,寒氣進入胃部,變為腹瀉,有時會出現赤白相間的糞便,腹痛脹滿,發燒劇烈,脈搏洪大,或急促數跳。服用本方後,發燒會緩解,腹瀉也會好轉。即使是發燒劇烈但沒有嘔吐或腹瀉的,也可以服用本方治療。

葛根黃芩茯苓桔梗,芍藥,白朮藁本大黃甘草(各六銖)

白話文:

葛根、黃芩、茯苓、桔梗、芍藥、白朮、藁本、大黃各 6 克 甘草 3 克

上九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法如前篇龍膽湯下,量兒大小以意服之。

白話文:

將九種藥材磨碎,加入兩升水,煎煮至五合,服用方法與前面所述的龍膽湯相同,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酌量服用。

2. 生地黃湯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方。

生地黃,桂心(各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桂心(各二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歲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研碎,加水三升熬煮,取一升藥液。一歲以下兒童服用二合(約60毫升),一歲以上兒童服用三合(約90毫升)。

另一種方子有七味藥材,包括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約15克)。

又方,治小兒傷寒發黃方。

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搗韭根汁,澄清,取如大豆許,滴兒鼻中,即出黃水,瘥。

又方,搗青麥汁服之。

白話文:

第一方,治療小兒傷寒發黃

搗碎絲瓜根,取汁三合,服用。

第二方

搗碎韭菜根,將汁澄清,取如大豆大小,滴入小兒鼻中,黃水就會排出,即可痊癒。

第三方

搗碎青麥,取汁服用。

又方,小豆(三七枚),瓜蒂(二七枚),糯米(四十枚)

白話文:

另一個方子:小豆(37粒)、瓜子(27粒)、糯米(40粒)

上三味為末,吹入鼻中。

3. 二物通汗散

治少小有熱不汗方。

粉(半斤),雷丸(四兩)

上搗為細末和下篩,以粉兒身。

白話文:

細粉(半斤),[雷丸](https://www.tcmwiki.com/wiki/%E9%9B%B7%E4%B8%B8)(四兩)

將以上兩味搗成細末,過篩,用細粉承裝。

4. 二物茯苓粉散

治少小頭汗方。

茯苓牡蠣(各四兩)

上治下篩,以粉八兩,合搗為散,有熱輒以粉,汗即止。

白話文:

茯苓、牡蠣(各兩百公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共四百公克。有熱潮時,取粉末服用,汗水就會停止。

5. 三物黃連粉散

治少小盜汗方。

黃連牡蠣,貝母(各十八銖)

上以粉一升,合搗下篩,取粉兒身,佳。

白話文:

材料:

  • 黃蓮:18 克
  • 牡蠣:18 克
  • 貝母:18 克

製作方法: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分別以一升黃豆粉與材料粉末混合攪拌,過篩後取出粉末部分,即為藥材。

6. 犀角飲子

此由心臟熱之所感,宜服此方。

白話文:

因心熱而引發,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銖),茯神(一兩),麥門冬(一兩半),甘草(半兩),白朮(六銖)

白話文:

犀牛角(18 公克),茯苓(30 克),麥門冬(45 克),甘草(15 克),白朮(1.8 公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嚼碎,加入九倍水,煎煮後取四倍的藥液,分次服用。如果添加一兩【龍齒】,效果更佳。

7. 恆山湯

治小兒溫瘧。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蜀椒黃連木香湯方:蜀椒一兩,黃連二兩,木香一兩,水煎服。

蜀椒黃連木香湯配方:花椒一兩,黃連二兩,木香一兩,加水煎服。

恆山(切一兩),小麥(三合),淡竹葉(切一升)

白話文:

恆山(一兩) 小麥(三合) 淡竹葉(一升,切碎)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量兒大小分服。

又方,鹿角末,臨發時先服一錢匕。

又方,燒鱉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時服三匕,並以火炙身。

又方,燒雞肶胵中黃皮為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又方,灸兩乳下一指,三壯。

白話文:

把三種藥材放入一升半的水中煮沸,取五合的藥汁,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分服。

第二個方子:服用鹿角末,在發作前先服一錢匙。

第三個方子:將鱉甲燒成灰,用酒送服一錢匙,發作時再服三匙,同時用火灸烤身體。

第四個方子:將雞腿裡面的黃皮燒成末,用乳汁調和服用,男孩服用公雞的,女孩服用母雞的。

第五個方子:在兩乳下方的位置下針灸,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