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8)

1. 雷丸浴湯

治小兒忽寒熱方。

雷丸(二十枚),大黃(四兩),黃芩(一兩),苦參,石膏(各三兩),丹參(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兒,避眼及陰,浴訖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小孩突然出現的發冷發熱的藥浴配方。

所需材料有:雷丸二十枚,大黃四兩,黃芩一兩,苦參,石膏各三兩,丹參二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兩斗的水,煮沸後再慢火熬煮至剩下一斗半的水量。然後讓小孩用這藥水洗澡,注意避免藥水進入眼睛和私密部位。洗完澡後,適量地在小孩身體上撒些痱子粉,不要穿得過多。隔一夜後,可以再進行一次藥浴。

2. 李葉浴湯

治少小身熱方。

李葉隨多少,㕮咀,以水煮,去滓,浴兒,良。

白話文:

這是在介紹一種用於降低孩童體溫的李葉浴湯方法。

取適量的李樹葉,將其切碎,然後用水煮沸。過濾掉殘渣後,使用剩下的湯水來幫小孩洗澡,效果很好。

3. 柳枝浴湯

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柳枝細切,煮取汁洗兒,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白話文:

具體做法是將柳樹枝切成細條,煮沸後取汁為嬰兒洗澡,如果嬰兒口渴,可以給他們喝些冬瓜汁。

4. 青木香浴湯

治小兒壯熱羸瘠方。

青木香(四兩),麻子仁,竹葉(各一升),虎骨(五兩),白芷(三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小兒高燒且身體瘦弱的藥浴配方。

所需材料有:青木香四兩、麻子仁一升、竹葉一升、虎骨五兩、白芷三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然後用二十公升的水煮沸,熬煮至剩十公升的藥湯。然後讓小孩慢慢浸泡在藥湯裡進行藥浴。

5. 十二物寒水石散

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方。

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黃,甘草,黃芩,防風,川芎,麻黃根

上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三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十二物寒水石散],主要用於治療兒童因體溫過高而無法服用液態藥物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黃、甘草、黃芩、防風、川芎以及麻黃根,以上藥材應取同等份量。

首先將所有藥材混合後研磨成細末,然後進行篩選,確保粉末細緻。接著,取一升的粉末與三合的藥末充分混合,再次進行篩選,使藥物混合更均勻。

最後,使用此粉末塗抹於兒童身上,一天需做三次。

6. 李根湯

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者方。

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銖),麥門冬,甘草(各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李根湯」,適用於治療小孩突然發高燒,且已持續兩三天的情況。藥方成分包含:李樹根、肉桂內心、芒硝,這三種材料各需十八銖;以及麥門冬和甘草,這兩種材料各需一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三公升的水進行熬煮,直至水分剩下一公升,然後將這劑湯藥分成五次服用。

7. 升麻湯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乃成癇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白薇,麻黃,葳蕤,柴胡,甘草(各半兩),黃芩(一兩),朴硝,大黃,鉤藤(各六銖)

上十味㕮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兒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白話文:

[升麻湯]的使用對象是治療兒童因受寒轉變為熱毒病症的情況,症狀包含身體發熱、臉色紅潤、口乾舌燥、腹部緊繃不適、大小便困難,甚至有口腔潰瘍的情況。另外,若兒童因高燒而導致四肢抽搐驚厥,進而形成癲癇疾病,出現時發作時清醒,且在清醒後仍持續高溫的狀況,此處方也能適用。

升麻湯的成分包括升麻、白薇、麻黃、葳蕤、柴胡和甘草(各半兩)、黃芩(一兩)、朴硝、大黃以及鉤藤(各六銖)。將以上十種藥材切碎,先用三公升的水煮沸麻黃,去掉浮沫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熬煮,直到剩下一公升的藥汁。對於出生30至60天的嬰兒,每次服用量為二合;60至100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量為二合半;100至200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量為三合。

以上即是該處方的詳細說明。

8. 大黃湯

治小兒肉中挾宿熱,瘦瘠,熱進退休作無時方。

大黃,甘草,芒硝(各半兩),桂心(八銖),石膏(一兩),大棗(五枚)

上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又方,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方。

大黃,黃芩,甘草,麥門冬,芒硝(各半兩),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上七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歲以下小兒作五服。

白話文:

【大黃湯】

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兒童體內長期有熱毒,導致身體消瘦,且熱毒發作沒有固定時間的情況。

藥材包含:大黃、甘草、芒硝(各15克)、桂心(4克)、石膏(30克)、大棗(5個)。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三公升水煮至剩下一公升,每次服用約60毫升。

另一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兒童腹部脹大、呼吸短促,體內熱度時高時低,飲食不佳,食物不易消化的病症。

藥材包含:大黃、黃芩、甘草、麥門冬、芒硝(各15克)、石膏(30克)、桂心(4克)。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三公升水煮至剩下一公升半,分成三次服用。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則需分五次服用。

9. 蜀漆湯

治小兒潮熱方。

蜀漆,甘草,知母,龍骨,牡蠣(各半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溫服半合,日再。

白話文:

這是治療小兒發燒如潮水般時高時低的處方。

所需藥材有:蜀漆、甘草、知母、龍骨、牡蠣(每種藥材各使用半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用四升的水來煎煮,直到只剩下約一升的藥汁,然後將藥渣濾掉。對於一歲的小孩,應少量多次地溫服半合的藥汁,一天服用兩次。

10. 竹葉湯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方。

竹葉(切),小麥(各五合),柴胡,麥門冬,人參,甘草(各半兩),茯苓(十八銖),黃芩(一兩六銖)

上八味㕮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又方,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中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方。

竹葉(切一升),小麥(半升),甘草,黃芩,栝蔞根,澤瀉,茯苓,知母,白朮,大黃(各一兩),桂心(二銖),生薑(一兩半),人參,麥冬,半夏(各二兩),當歸(十八銖)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竹葉、小麥,取四升,去滓,納諸藥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方:

大黃(一兩),黃芩,栝蔞根,甘草(各十八銖),滑石(二兩),桂心,牡蠣,人參,龍骨凝水石,白石脂,硝石(各半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白話文:

這個處方是治療小孩在夏天因腹部潛藏熱氣導致的症狀,如體溫時高時低,或是出現黃色或白色的下痢,以及三焦運行不順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竹葉(切片)、小麥(各約100克)、柴胡、麥門冬、人參、甘草(各約12.5克)、茯苓(約5.4克)、黃芩(約32克)。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四公升的水,先煮竹葉和小麥,取其三公升的汁液後去掉竹葉和小麥,再將其他藥材加入繼續煮,煮至剩下一公升半的藥汁,分三次服用。如果小孩在夏天突然高燒,且有黃色的稀便,精神疲憊,脈搏跳動快而有力,可在此方基礎上加二兩的大黃,再次服用後,排便後症狀就會改善。

另一個處方是針對五六歲的小孩,有體溫升高,腹部緊繃且呼吸困難,可能有些微浮腫,身體非常虛弱,無法進食,腹部堅硬,四肢冰冷的情況。

所需藥材包括:竹葉(切片,約300毫升)、小麥(約150毫升)、甘草、黃芩、栝樓根、澤瀉、茯苓、知母、白朮、大黃(各約30克)、肉桂粉(約0.6克)、生薑(約45克)、人參、麥冬、半夏(各約60克)、當歸(約5.4克)。

將以上十六種藥材切碎,加入七公升的水,先煮竹葉和小麥,取其四公升的汁液後去掉渣滓,再將其他藥材加入繼續煮,煮至剩下一公升又三分之二的藥汁,分四次服用。

最後一個處方是治療小孩持續發燒,腸胃道堵塞,寒熱交錯,稍微有驚恐感的狀況。

所需藥材包括:大黃(約30克)、黃芩、栝樓根、甘草(各約5.4克)、滑石(約60克)、肉桂粉、牡蠣、人參、龍骨、凝水石、白石脂、硝石(各約12.5克)。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加入四公升的水,煮至剩下一公升半的藥汁,每次服用三合,一天一夜內喝完,即使會引起嘔吐也要喝下去。(有些版本的處方還會加約12.5克的紫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