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八 治諸風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治諸風方 (1)

1. 黃耆湯

治虛勞不足,四肢煩疼,不欲食,食即脹,汗出方。

黃耆,麥冬,桂心,白芍(各三兩),人參,當歸,細辛,甘草,五味子(各一兩),前胡(六兩),茯苓(四兩),半夏,生薑(各八兩),大棗(二十枚)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日二服。(深師治虛乏,四肢沉重,或口乾吸吸少氣,小便利,諸不足,無麥門冬、五味子、細辛、前胡,有桑螵蛸二十枚。治丈夫虛勞,風冷少損,或大病後未平復而早牽勞,腰背強直,腳中疼弱,補諸不足者,無五味子、細辛,有遠志、橘皮各二兩,蜀椒一兩,烏頭三枚。

《小品》治虛勞少氣,小便過多者,無五味子、細辛、人參、前胡、茯苓、半夏,有黃芩一兩,地黃二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治虛勞胸中客氣寒冷癖痞,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食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䀮䀮忽忽,去來躁熱,臥不得安,小腹急,小便赤,餘瀝,臨事不起,陰下濕或小便白濁傷多者,無麥門冬、五味子、細辛、當歸、前胡、茯苓、半夏,有厚朴二兩。胡洽治五臟內傷者,無麥門冬、五味子、當歸、細辛、前胡、茯苓,名大黃耆湯。

《延年秘錄》主補虛損,強腎氣者,無麥門冬、五味子、細辛、前胡、有防風、川芎各三兩。

白話文:

黃耆湯用於治療身體虛弱疲憊,四肢感到疲倦疼痛,沒有食慾,吃東西後腹部會脹滿,並且容易出汗。

所需藥材如下:黃耆、麥門冬、桂心、白芍各三兩;人參、當歸、細辛、甘草、五味子各一兩;前胡六兩;茯苓四兩;半夏、生薑各八兩;大棗二十枚。

將以上十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十四碗水煎煮,煮至剩三碗,每次服用八合,每日服用兩次。

不同版本的黃耆湯配方稍有差異,如深師版的黃耆湯用於治療虛弱乏力,四肢沉重,口乾舌燥,呼吸短促,小便頻繁等症狀,但沒有麥門冬、五味子、細辛、前胡,而是加入了桑螵蛸二十枚。

另一版本的黃耆湯用於治療男性因虛弱勞累、風寒侵襲、大病初癒或過度勞累導致的腰部僵硬、腳部酸軟等症狀,此方無五味子、細辛,而加入了遠志、橘皮各二兩,蜀椒一兩,烏頭三枚。

《小品》中的黃耆湯用於治療虛弱少氣、小便過多,此方無五味子、細辛、人參、前胡、茯苓、半夏,而加入了黃芩一兩,地黃二兩,用水九升煮至剩三升。

另有一方,用於治療虛弱勞累、胸中寒冷、消化不良、脹氣、脅痛、水腫、食慾不振、頭痛、頭重腳輕、視力模糊、焦躁易怒、睡眠不佳、小腹緊繃、小便赤紅、性功能障礙、陰部潮濕或小便混濁等症狀,此方無麥門冬、五味子、細辛、當歸、前胡、茯苓、半夏,而加入了厚朴二兩。

胡洽版的黃耆湯用於治療五臟受損,此方無麥門冬、五味子、當歸、細辛、前胡、茯苓,名為大黃耆湯。

《延年祕錄》中的黃耆湯用於補充虛弱損耗、強化腎氣,此方無麥門冬、五味子、細辛、前胡,而加入了防風、川芎各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