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 婦人方中 (24)
卷三 婦人方中 (24)
1. 黑散
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方。
麻黃,杏仁(各半兩),大黃(六銖)
上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仁如脂,乃細細納散,又搗,令調和納密器中。一月兒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
白話文:
這份處方名為「黑散」,是用來治療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夾雜流行性熱病的情況,或是不在生長發育期卻感染了流行性疾病的情形。
藥方成分如下:麻黃與杏仁各半兩,大黃六銖。
首先,將麻黃和大黃研磨成粉末,然後把杏仁單獨研磨成糊狀。接著,將杏仁糊一點點加入麻黃和大黃的粉末中,再一起研磨,直至混合均勻後,放入密封容器保存。
對於一個月大的嬰兒,應服用如小豆大小的一粒藥,用母乳調和後服用,並讓嬰兒出汗,出汗後用溫暖的粉撲在身上,避免吹風。對於一百天大的嬰兒,則可服用如棗核大小的藥量,具體用量應根據嬰兒的年齡和體重調整。
2. 擇乳母法
凡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是血氣所生也。其乳兒者,皆宜慎於喜怒。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求備。但取不胡臭、癭瘻、氣嗽、瘑疥、癡癃、白禿、癧瘍、沈唇、耳聾、齆鼻、癲癇,無此等疾者,便可飲兒也。師見其故灸瘢,便知其先疾之源也。
白話文:
【選擇乳母的方法】
凡是作為乳母的人,她們的血液與氣質轉化成了乳汁。人的情緒好壞,全都是由血液和氣質產生的。對於餵養嬰兒的乳母來說,都應該在情緒上有所控制,避免過度的喜悅或憤怒。
乳母的外貌特徵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不能要求她們全部完美無缺。只要她們沒有狐臭、甲狀腺腫大、咳嗽、皮膚病、癡呆、禿頭、流膿的傷口、厚脣、聽力障礙、鼻塞、癲癇等疾病,就可以讓她們來哺育嬰兒了。有經驗的人看到她們身上的舊疤痕,就能推斷出她們過去的健康問題。
這段文字主要在講述選擇乳母時應考量的因素,包括她們的健康狀況和情緒管理能力。
3. 初生出腹第二
(論二首,凡十二事,相兒壽夭法)
論曰:小兒初生,先以綿裹指,拭兒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為之玉衡。(一作銜。)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疾矣。
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當啼。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可取兒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
兒已生即當舉之,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內雷鳴,乃先浴之,然後斷臍,不得以刀割之,須令人隔單衣物咬斷,兼以暖氣呵七遍,然後纏結。所留臍帶,令至兒足趺上,短則中寒,令兒腹中不調,常下痢。若先斷臍,然後浴者,臍中水,臍中水則發腹痛。其臍斷訖,連臍帶中多有蟲,宜急剔撥去之,不爾入兒腹成疾。
斷兒臍者,當令長六寸,長則傷肌,短則傷臟,不以時斷。若挼汁不盡,則暖氣漸微,自生寒,令兒臍風。
生男宜用其父舊衣裹之,生女宜用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為善,不可令衣過厚,令兒傷皮膚,害血脈,發雜瘡而黃,兒衣綿帛特忌厚熱,慎之慎之。凡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則令肌膚脆軟,便宜中傷,皆當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綿也。
凡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幃帳之中,重衣溫暖,譬猶陰地之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堪風寒也。
凡裹臍法,椎治白練令柔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帛等合之,調其緩急,急則令兒吐哯。兒生二十日,乃解視臍。若十許日兒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臍燥,還刺其腹,當解之易衣更裹。裹臍時閉戶下帳,燃火令帳中溫暖,換衣亦然,仍以溫粉粉之,此謂冬時寒也。若不愈,燒絳帛末粉之。
若過一月臍有汁不愈,燒蝦蟆灰粉之,日三四次。若臍中水及中冷,則令兒腹絞痛,夭糾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過,當炙粉絮以熨之,不時治護。臍至腫者當隨輕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壯,輕者臍不大腫,但出汁。時時啼呼者,搗當歸末和胡粉敷之,炙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為候。
若兒糞青者冷也,與臍中水同。
兒洗浴斷臍竟䙀抱畢,未可與朱蜜,宜與甘草湯。以甘草如手中指一節許,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連吮汁,計得一蜆殼入腹止,兒當快吐,吐去心胸中惡汁也。如得吐,余藥更不須與。若不得吐,可消息計如飢渴,須臾更與之若前。所服及更與並不得吐者,但稍稍與之,令盡此一合止。
如得吐去惡汁,令兒心神智慧無病也。飲一合盡都不吐者,是兒不含惡血耳,勿復與甘草湯,乃可與朱蜜以鎮心神,安魂魄也。
兒新生三日中,與朱蜜者不宜多,多則冷兒,脾胃冷腹脹,喜陰癇,氣急變噤痙而死。新生與朱蜜法,以飛煉硃砂如大豆許,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纏箸頭沾取,與兒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盡此一豆許,可三日與之,則用三豆許也,勿過此,則傷兒也。與朱蜜竟,可與牛黃如朱蜜多少也,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辟惡氣,除小兒百病也。
新生三日後,應開腸胃,助穀神,可研米作厚飲,如乳酪厚薄,以豆大與兒咽之,頻咽三豆許止,日三與之,滿七日可與哺也。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若乳汁少,不得從此法,當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兒無疾。兒哺早者,兒不勝穀氣,令生病,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令兒尪弱難養。
三十日後雖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強與之,強與之不消,復生疾病。哺乳不進者,腹中皆有痰癖也,當以四物紫丸微下,節哺乳,數日便自愈。小兒微寒熱,亦當爾利之,要當下之,然後乃瘥。
凡乳兒不欲太飽,飽則嘔吐,每候兒吐者,乳太飽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兒若臍未愈,乳兒太飽,令風中臍也。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咳痢。母新房以乳兒,令兒羸瘦,交脛不能行。母有熱以乳兒,令變黃不能食。母怒以乳兒,令喜驚發氣疝,又令上氣疝癲狂。
母新吐下以乳兒,令虛羸。母醉以乳兒,令身熱腹滿。凡新生小兒,一月內常飲豬乳,大佳。
凡乳母乳兒,當先極挼,散其熱氣,勿令汁奔出,令兒噎,輒奪其乳,令得息,息已,復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視兒飢飽,節度,知一日中幾乳而足,以為常。又常捉去宿乳。兒若臥,乳母當以臂枕之,令乳與兒頭平乃乳之,令兒不噎。母欲寐則奪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飢飽也。浴兒法:
凡浴小兒湯極須令冷熱調和,冷熱失所,令兒驚,亦致五臟之疾也。凡兒冬不可久浴,浴久則傷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則傷熱。數浴背冷,則發癇。若不浴,又令兒毛落。新生浴兒者,以豬膽一枚,取汁投湯中以浴兒,終身不患瘡疥。勿以雜水浴之。
兒生三日,宜用桃根湯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兩,枝亦得,㕮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兒,良,去不祥,令兒終身無瘡疥。
治小兒驚,辟惡氣,以艾虎湯浴,艾一斤,虎頭骨一枚,以水三斗煮為湯浴,但須浴則煮用之。
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兒在胞胎中受穀氣盛故也,或妊娠時嗜糯米使之然。治之之法以發纏箸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脫去,如不脫,可煮慄荴汁,令濃,以綿纏箸頭拭之。若春夏無慄荴,可煮慄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後喜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可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發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小兒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裡清淨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
有著頰裡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齦上者,名重齦。皆刺去血汁也。
小兒生輒死,治之法:
當候視兒口中懸雍前上齶有泡者,以指摘取頭決,令潰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殺兒,急急慎之。小兒初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沮敗不成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與龍膽湯也。(方出本卷驚癇篇。)
相兒壽夭法:
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
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
啼聲散,不成人。
啼聲深,不成人。
臍中無血者,好。
臍小者,不壽。
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壽。
鮮白長大者,壽。
自開目者,不成人。
目視不正數動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壽。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頭四破,不成人。
常搖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齒、早語,皆惡性,非佳人。
頭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發稀少者強,不聽人(一作不聰)。
額上有旋毛,早貴,妨父母。
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魚口者,死。
股間無生肉者,死。
頤下破者,死。
陰不起者,死。
陰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縫通達黑者,壽。
論曰:兒三歲以上,十歲以下,視其性氣高下,即可知其夭壽大略。兒小時識悟通敏過人者,多夭,大則頂託、顏回之流是也。小兒骨法成就威儀迴轉遲舒稍費人精神鵰琢者,壽。其預知人意迴旋敏速者,亦夭。即楊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觀之,夭壽大略可知也,亦猶梅花早發不睹歲寒,甘菊晚成終於年事,是知晚成者,壽之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