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1)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1)
1.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凡五類)
白話文:
一、風寒暑濕邪
繁體中文: 風寒暑濕邪,乃天地間一切不正之氣
風、寒、暑、濕、邪這些不正之氣,來自於天地之間
二、五志所化
繁體中文: 喜怒憂思悲,五志所化
喜、怒、憂、思、悲這五種情緒,是人體內部五臟所化解的
三、經絡脈道
繁體中文: 經絡,脈道之總名
經絡,是人體脈絡的總稱
四、藏府臟腑
繁體中文: 藏府,臟腑之總名
藏府,是人體內臟和器官的總稱
五、元氣精血
繁體中文: 元氣精血,乃人身之根本
元氣、精血,是人體的基本物質
2. 序例第一
(論三首,方二首,擇乳母法)
白話文:
論三首
- 論乳母有三:乳母有三種,其一為生己子者,其二為兼乳人者,其三為僱人者。
- 論乳母之善惡:乳母的優劣在於是否乳汁充足、性格溫和、身體健康。
- 論乳母之飲食:乳母的飲食應清淡溫和,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方二首
- 催乳方一:黨參、黃芪、白術、當歸、川芎、赤芍、甘草、大棗,水煎服。
- 催乳方二:通草、麥芽、山藥、白扁豆、茨實,水煎服。
擇乳母法
- 視其容色:乳母面色紅潤、氣血充足。
- 聞其言語:乳母語言清亮、聲音洪亮。
- 問其乳汁:乳母乳汁顏色白濃稠。
- 查其身體:乳母身體強健、四肢有力。
- 觀其乳房:乳母乳房柔軟有彈性、乳頭不凹陷。
論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養小為大,若無於小,卒不成大。故《易》稱積小以成大。《詩》有厥初生民,《傳》曰聲子生隱公,此之一義,即是從微至著,自少及長,人情共見,不待經史,故今斯方先婦人小兒,而後丈夫耆老者,則是崇本之義也。然小兒氣勢微弱,醫士欲留心救療,立功瘥難,今之學者,多不存意,良由嬰兒在於襁褓之內,乳氣腥臊,醫者操行英雄,詎肯瞻視,靜言思之,可為太息者矣。
白話文:
論語上說:人活在世上,沒有什麼比養育小孩更重要的了。如果輕忽了小孩,最終不可能長成大人。因此,《易經》上說積少成多。《詩經》上記載:「厥初生民」,《傳》上解釋這是隱公的父親的聲音,這是其中一層意思,也就是從細微發展到明顯,從年少到年長,這是人人都看得見的道理,不用等經史記載。所以現在醫術界先醫治婦人和小孩,然後再醫治成年人和老年人,這是重視根本的意思。但小孩的氣血很虛弱,醫生如果想要用心救治,要治好真的很困難。現在的醫學家,大多不上心,主要原因是小孩還在襁褓之中,乳汁的味道腥臊,醫生都高傲自大,怎麼願意去察看,仔細思考,真是令人感嘆啊!
《小品方》云: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歲以上為少,(《巢源》、《外臺》作十八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巢源》、《外臺》作二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所承據也。中古有巫妨(《巢源》作巫方)者,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逮於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傳習有驗,流於人間。
白話文:
《小品方》記載:凡是六歲以上的人稱為小兒,十六歲以上的人稱為少年(《巢源》、《外臺祕要》說十八歲以上的人稱為少年),三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壯年(《巢源》、《外臺祕要》說二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壯年),五十歲以上的人稱為老年。六歲以下的兒童,經典中沒有記載,所以嬰兒在乳房以下的地方生病難以治療,是因為沒有依據可循。中古時期有位巫妨(《巢源》中作巫方),制定了《小兒顱囟經》,用來預測壽命長短,判斷疾病的生死,世代相傳,纔有了小兒治療的方劑。到了晉宋時期,江左地區推崇蘇氏家族,他們傳授的小兒治療方法很有療效,流傳於世間。
齊有徐王者,也有《小兒方》三卷,故今之學者,頗得傳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於少小,詳其方意,不甚深細,少有可採,未為至秘。今博採諸家及自經用有效者,以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達茲養小之術,則無橫夭之禍也。
白話文:
齊國有位徐王,也編寫了《小兒方》三卷,所以現在的學者,多能傳授。不過徐氏地位尊崇,怎有空去留意小孩子的疾病?仔細研究他的方劑,內容並不深奧詳盡,可以採用的不多,不是什麼不傳之祕。我現在廣泛採集各家良方,以及自己親身使用過有效的藥方,彙編成這篇文章。希望每家每戶都能瞭解養育小孩的方法,這樣就能避免橫死的災禍。
又曰:小兒病與大人不殊,惟用藥有多少為異。其驚癇客忤解顱不行等八九篇合為此卷,下痢等余方並散在諸篇,可披而得之。
白話文:
文中提到:小孩子的疾病與成人的疾病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用藥的劑量不一樣。書中將驚癇、客忤、解顱不行等八九篇的內容合集於此卷之中。對於下痢等其他方劑,則散見於其他篇章,可自行查閱。
凡生後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應和人。百日任脈成,能自反覆,(一作百五十日。)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臏骨成,能獨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必有不平之處。
白話文:
孩子出生後,60天時瞳孔形成,會咳嗽、微笑,能對應他人的互動。100天時任脈形成,可以自己翻身。(另有說法是150天)180天時尻骨形成,能獨自坐著。210天時掌骨形成,能爬行。300天時臏骨形成,能站立。360天時膝骨形成,能走路。這些都是固定的發育規律,如果不能按照時間表發育,必定有異常情況。
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九十六日三變。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一百六十日五變。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三百二十日十變,變且蒸。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六十四日大蒸,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
白話文:
一般嬰兒出生後,32天會有一次變化。64天再發生一次變化,變化時會發熱。96天第三次變化。128天第四次變化,變化時會發熱。160天第五次變化。192天第六次變化,變化時會發熱。224天第七次變化。256天第八次變化,變化時會發熱。288天第九次變化。320天第十次變化,變化時會發熱。當寶寶320天後,小發熱結束,然後64天會有一次大發熱,大發熱後64天還會有一次大發熱,再過128天還會有一次大發熱。
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再變為一蒸,凡十變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乃成人。小兒所以變蒸者,是榮其血脈,改其五臟,故一變,竟輒覺情態有異。
白話文:
所有小兒在出生後每32天就會發生一次變化,再變化一次就會發一場小病。總共有十次變化和五次小病,還有三次大病。加起來一共是576天,當大小病都結束後,小兒就長大了。小兒之所以會發生變化和發病,是因為要讓他的血脈通暢,改變他的五臟六腑。所以每次變化或發病後,他的情緒和狀態都會明顯不同。
其變蒸之候,變者上氣,蒸者體熱,變蒸有輕重,其輕者體熱而微驚,耳冷尻冷,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白者重,赤黑者微。變蒸畢,目睛明矣,此其證也。單變小微,兼蒸小劇,凡蒸平者五日而衰,遠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熱乃除耳。兒生三十二日一變,二十九日先期而熱,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畢耳。
白話文:
當嬰兒出現「發變蒸」現象時,所謂的「變」是指上半身出現異常徵兆,而「蒸」則是指身體發熱。發變蒸的症狀輕重程度不等,輕微者僅有輕微發燒和驚嚇,耳朵和臀部冰冷,上脣出現白色水泡狀物體,形狀像魚眼睛,微微出汗。症狀較重者會發高燒且脈搏紊亂,忽冷忽熱,不思飲食,進食後會嘔吐,眼白微微發紅,黑眼珠微微發白。另有說法指出:發變蒸時,眼白泛黃表示病情較重,泛紅發黑則較輕。發變蒸的症狀消失後,嬰兒的眼睛會變明亮,這是發病的徵兆。發變的症狀通常較輕微,而發蒸的症狀則較劇烈。所有發蒸的症狀一般會持續五天後逐漸減輕,最慢十天後就會消退,發病初期五天後到發病後期五天後這段時間之內,嬰兒體內的熱症才會完全清除。嬰兒從出生後第三十二天開始會發變,二十九天時會先發熱,此時應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到了三十六、三十七天時才會完全發蒸完畢。
恐不解了,故重說之。且變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旁多人,兒變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變之時或熱甚者,違日數不歇,審計變蒸之日,當其時有熱微驚,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視之。若良久熱不可已,少與紫丸微下,熱歇便止。若於變蒸之中,加以時行溫病,或非變蒸時而得時行者,其診皆相似,惟耳及尻通熱,口上無白泡耳。當先服黑散以發其汗,汗出,溫粉粉之,熱當歇,便就瘥。
白話文:
恐怕你無法理解,所以我重新說明一次。在變化蒸(出疹)的過程中,不要驚嚇孩子,也不要讓太多人待在旁邊。許多孩子因為變化蒸時間不對或方法不當而出現問題。此外,在變化蒸初期,有的孩子發熱嚴重且持續不退。此時應仔細計算變化蒸的時間。在時間到了時,若發熱伴有輕微驚厥,切勿治療或針灸,只能耐心觀察。如果發熱持續很久不能緩解,可以適度服用紫丸輕微下泄,等發熱停止後即止。如果在變化蒸過程中,合併時疫(流行性感冒),或不是變化蒸時期感染了時疫,其症狀都非常相似,只是耳朵和臀部會發熱,嘴巴上沒有白色水泡。此時應先服用黑散發汗,出汗後用溫粉敷蓋,發熱就會停止,隨後就能痊癒。
若猶不都除,乃與紫丸下之。兒變蒸時若有寒加之,即寒熱交爭,腰腹夭糾,啼不止者,熨之則愈也。(熨法出下篇炙粉絮熨者是。)變蒸與溫壯傷寒相似,若非變蒸,身熱耳熱尻亦熱,此乃為他病,可作余治,審是,變蒸不得為余治也。
白話文:
如果上述方法還是不能完全治癒,那就配合紫丸一起服用。如果孩子在發燒期間又受了寒,就會出現寒熱交替,腰腹絞痛,啼哭不止的情況,此時用熨貼法就能治癒。(熨貼的方法在下一部分的「炙粉絮熨貼」中介紹。)發燒與受寒後發燒的症狀相似,但如果並非發燒,而是身體發熱、耳朵發熱、臀部也發熱,這就屬於其他疾病了,可以按照其他方法治療。如果確定是發燒,就不能用其他方法治療。
又一法,凡兒生三十二日始變,變者身熱也。至六十四日再變,變且蒸,其狀臥端正也。至九十六日三變,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變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變,以成機關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變且蒸,五機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變,以能匍匐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說法,所有嬰兒出生後三十二天會發生第一個變化,表現為身體發熱。出生後六十四天發生第二次變化,變化時又會出汗,而且會平穩地睡覺。出生後九十六天發生第三次變化,標誌著囟門閉合並開始排泄。出生後一百二十八天發生第四次變化,變化時又會出汗,並且能夠咳嗽和微笑。出生後一百六十天發生第五次變化,標誌著器官基本形成。出生後一百九十二天發生第六次變化,變化時又會出汗,並且五臟六腑已形成。出生後二百二十四天發生第七次變化,標誌著能夠爬行。
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變且蒸,以知欲學語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以亭亭然也。凡小兒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四蒸也,當其變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則加其疾。變且蒸者是兒送迎月也,蒸者甚熱而脈亂,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遠者八九日歇也。當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白話文:
從出生到256天,經歷8次變化,並伴有蒸熱。這表示孩子將開始學習說話。到288天,經歷9次變化,已經亭亭玉立了。嬰兒從出生到288天共有9次變化和4次蒸熱。在變化的那一天,切不可胡亂治療,否則會加重病情。變化並蒸熱是孩子在迎接「月令」,蒸熱的時候會顯得很熱,脈搏紊亂,出汗。不久後會間歇5天左右,遠一點的會間歇8、9天。蒸熱時,不可灸刺或胡亂治療。
3. 紫丸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並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哯,食癇,先寒後熱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發燒不退,同時伴有外感風寒、身體壯實、出汗後體溫仍不下降,以及腹中有痰塊、拒絕喝奶、喝奶就吐、食慾不振,先畏寒後發熱的症狀。
代赭,赤石脂(各一兩),巴豆(三十枚),杏仁(五十枚)
白話文:
代赭石,赤石脂(各 30 克),巴豆(30 顆),杏仁(50 顆)
上四味為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相和,更搗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搗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旦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減。夏月多熱,善令發疹,二三十日輒一服佳。紫丸無所不療,雖下不虛人。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將巴豆和杏仁研磨成膏狀,全部混合均勻,繼續搗兩千次,直到藥材自動融合為止。如果太硬,可以加入少量蜂蜜一起搗。將藥丸密閉儲存。
30 天大的嬰兒,每次服一顆芝麻大小的藥丸,用少量母乳送服,服用後一 ساعت,再給少量母乳,但不要太多。藥效會在當天中午發作,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如果熱毒尚未完全清除,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顆。
100 天大的嬰兒,每次服一顆綠豆大小的藥丸,以此類推酌量增減藥量。
夏季天氣炎熱,容易發疹子,每二三十天服用一次藥丸可以預防發疹。
這種紫丸藥效廣泛,服用時不會損傷人體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