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2)
卷十七 肺臟方 (2)
1. 小建中湯
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乏氣,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大棗(十二枚),生薑,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飴糖八兩,煮三沸,分三服(《肘後》用黃耆、人參各二兩,名黃耆建中湯。)
白話文:
[小建中湯]適用於治療肺部和大腸功能都虛弱的情況,症狀包括身體虛寒、氣力不足、小腹部緊繃不適、腰痛以及身體瘦弱等多種疾病。
所需藥材如下:大棗十二枚,生薑、桂心各三兩,甘草二兩,芍藥六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煎煮,最後煮剩三升的藥汁,然後濾掉藥渣。接著加入八兩的飴糖,再次煮至沸騰三次,然後分成三次服用。(在《肘後》一書中,有添加黃耆、人參各二兩的配方,被稱為黃耆建中湯。)
2. 肺勞第三
(論一首,方三首,灸法一首)
論曰:凡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旺則感於肺矣。人逆秋氣,則手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關格,病則生矣。
白話文:
(包含一篇討論,三個藥方,以及一種灸療方法)
討論指出:對於患有肺勞病症的人,應通過補充腎氣來增強身體,當腎氣旺盛時,自然能滋養肺部。如果人們違反了秋季的自然規律,就會導致手太陰經脈功能失調,進而使肺部氣血過於旺盛,甚至產生燥熱,順應自然規律則可維持健康,違背則會招致疾病,甚至死亡。順應自然則能保持健康,違背則會引發混亂,將原本應順應的規律轉變為違背,這種情況被稱為「關格」,一旦出現,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3. 麻黃引氣湯
治肺勞實氣喘鼻張,面目苦腫方。
麻黃,杏仁,生薑,半夏(各五分),紫蘇(四分),白前,細辛,桂心(各三分),橘皮(二分),石膏(八兩),竹葉(切一升)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肺部勞損、呼吸困難、鼻子脹大,以及面部水腫的處方。
藥材包括:麻黃、杏仁、生薑、半夏(各自使用五分),紫蘇(使用四分),白前、細辛、桂心(各自使用三分),橘皮(使用二分),石膏(使用八兩),竹葉(切成一升的量)。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切碎,用一斗的水來煎煮,最後取得三升的藥汁,去掉藥渣,將藥汁分成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