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七 肺臟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七 肺臟方 (2)

1. 酥蜜膏酒

治肺氣虛寒,癘風所傷,語聲嘶塞,氣息喘憊咳唾,止氣嗽通聲方。

酥,崖蜜,飴糖,生薑汁,生百部汁,棗肉,杏仁(各一升研),甘皮(五具末)

上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攪三上三下約一炊久,取薑汁等各減半止,溫酒一升,服方寸匕,細細嚥之,日二夜一。

又方,豬胰(三具),大棗(百枚)

上二味,以酒五升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絞去滓,七日服盡,二七日忌鹽。羊胰亦得。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喘上氣,尤良(《肘後方》治久咳上氣,二十年諸治不痊者。)

治肺寒損傷氣嗽及涕唾鼻塞方:

棗肉(二斤研作脂),杏仁(一升熬研為脂),酥,生薑汁,白糖,白蜜,生百部汁(各一升)

上七味合和,微火煎常攪約一炊久,下之細細溫清酒服二合,日二。

又方,專取豬胰滌除痰垢,大棗通行津液,漬酒治證如前或易羊胰入肺,尤捷。

又方,即酥蜜膏酒,倍用棗肉、杏仁之通津,而去甘皮之耗氣。

白話文:

【酥蜜膏酒】

這是一個治療肺氣虛弱和寒冷,因風邪侵襲而受損,導致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咳嗽且口吐痰涎,能止住氣喘咳嗽並幫助聲音恢復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酥油、巖蜂蜜、麥芽糖、生薑汁、生百部汁、棗泥、杏仁(各一公升,需研磨)、甘草皮(五個,需磨成粉末)。

將上述八種材料混合,以小火慢慢熬煮,期間要不斷攪拌,使其上下熱度均勻,大約像煮一頓飯的時間,待薑汁等材料縮減至一半時即可。每次服用時,取溫酒一升,加入方寸大小的一塊藥膏,細嚼慢嚥,每天服用兩次,晚上再服用一次。

另一個處方,使用豬胰臟(三個)和大棗(一百顆)。將這兩種材料,以五升的酒浸泡,冬天和秋天需浸泡七天,春天和夏天則需五天,然後過濾去除殘渣,七天內需將藥酒服完,期間需避免攝取鹽分,若無豬胰臟,羊胰臟也能替代。這個處方對於治療長久咳嗽,胸部脹滿,呼吸困難,特別有效。

另外一個治療肺部寒冷導致氣喘咳嗽,以及鼻塞流涕的處方:

棗泥(兩公斤,需研磨成油脂狀)、杏仁(一公升,需烘烤後研磨成油脂狀)、酥油、生薑汁、白糖、蜂蜜、生百部汁(各一公升)。將這些材料混合後,以小火慢慢熬煮,持續攪拌,大約煮一頓飯的時間,服用時,取兩杯的藥膏,加入少量的清酒溫熱後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另一個處方,專門使用豬胰臟來清除痰垢,大棗能促進津液流通,浸泡在酒中,對於前面提到的病症有治療效果,或者也可以用羊胰臟代替,對肺部有更直接的效果。

另一個處方,即為酥蜜膏酒,增加棗泥和杏仁的份量以促進津液流通,並去除會消耗元氣的甘草皮。

2. 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兩),乾薑,桂心,款冬花(各二兩),麥冬(一升),桑根白皮(一斤),大棗(一百枚),粳米(一合)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黃耆(五兩),甘草,鍾乳,人參(各二兩),乾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厚朴,乾薑,紫菀,橘皮,當歸,五味子,遠志,麥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上十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蘇子(一升),桑白皮(五兩),半夏(六兩),紫菀,人參,甘草,五味子,杏仁(各二兩),款冬花,射干(各一兩),麻黃,乾薑,桂心(各三兩),細辛(一兩半)

上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治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聲音而渴,舌本乾燥方。

五味子,蘇子(各一升),白石英,鍾乳(各三兩),款冬花,竹葉,橘皮,桂心,桑白皮,茯苓,紫菀(各二兩),麥冬(四兩),生薑(五兩),杏仁(五十枚),粳米(二合),大棗(十枚)

上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棗,以米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喘逆上氣唾膿血,胸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乾嘔心煩,耳中聞風雨聲,面色白方。

款冬花,桂心(各二兩),桑白皮(一斤),生薑,五味子,鍾乳(各三兩),麥冬(四兩),粳米(五合),大棗(十枚)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棗令熟,去滓納藥,煎取二升,分三服,溫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兩(《廣濟》有紫菀,人參各二兩,名紫菀湯。)

白話文:

【補肺湯】

這帖藥方適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導致氣逆上衝,咽喉感到悶塞,呼吸困難,感覺背部發冷,口中有冰冷感,嚴重時甚至會失聲或吐血。

藥方成分為:五味子三兩,乾薑、桂心、款冬花各二兩,麥門冬一升,桑白皮一斤,大棗一百枚,粳米一合。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先煮桑白皮至水滾五次後,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為:黃耆五兩,甘草、鍾乳、人參各二兩,乾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厚樸、乾薑、紫苑、陳皮、當歸、五味子、遠志、麥門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一斗四升水,煮至剩四升,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二次。

另一個藥方適用於治療肺氣不足,咳嗽氣逆,需坐著喘息,口吐泡沫或血,無法進食。藥方成分為:蘇子一升,桑白皮五兩,半夏六兩,紫苑、人參、甘草、五味子、杏仁各二兩,款冬花、射干各一兩,麻黃、乾薑、桂心各三兩,細辛一兩半。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水,煮至剩三升半,分五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二次。

另一個藥方適用於治療肺氣不足,咳嗽氣逆,呼吸困難,感覺背部發冷,口中有冰冷感,說話無力且口渴,舌頭乾燥。藥方成分為:五味子、蘇子各一升,白石英、鍾乳各三兩,款冬花、竹葉、陳皮、桂心、桑白皮、茯苓、紫苑各二兩,麥門冬四兩,生薑五兩,杏仁五十枚,粳米二合,大棗十枚。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三升水,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棗,待米熟後去除渣滓,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五升,分六次服用,白天三次。

另一個藥方適用於治療肺氣不足,心腹部脹滿,咳嗽氣逆,吐膿血,胸背疼痛,手腳煩熱,皮膚毛髮立起,情緒不穩,乾嘔心煩,耳朵聽到風雨聲,臉色蒼白。藥方成分為:款冬花、桂心各二兩,桑白皮一斤,生薑、五味子、鍾乳各三兩,麥門冬四兩,粳米五合,大棗十枚。將這些藥材切碎,加入一斗二升水,先煮粳米、棗至熟,去除渣滓後放入藥材,煮至剩二升,分三次服用,溫服。另有一方使用白石英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