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四 婦人方下 (12)
卷四 婦人方下 (12)
1. 丹參酒
治崩中去血,及產後余疾方。
丹參,艾葉,地榆,忍冬,地黃(各五斤)
上五味銼,先洗臼熟舂,以水漬三宿,出滓,煮取汁,以黍米一斛炊飯釀酒,酒熟,榨之,初服四合,後稍稍添之。
白話文:
首先,將上述五種藥材切碎,然後在乾淨的石臼中充分搗碎。接著,將搗碎的藥材用水浸泡三天三夜,然後瀝去渣滓,煮取藥汁。再用一斛的黍米煮成飯來釀酒,待酒釀好後,進行壓榨。開始時每次服用四合,之後可逐漸增加份量。
以上就是[丹參酒]的製作和服用方法。
2. 牡丹皮湯
治崩中血盛,並服三劑即瘥方。
牡丹皮,乾地黃,斛脈(各三兩),禹餘糧,艾葉,龍骨,柏葉,厚朴,白芷,伏龍肝,青竹茹,川芎,地榆(各二兩),阿膠(一兩),芍藥(四兩)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分五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再服。
治崩中單方:
燒牛角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亦治帶下。
又方,桑耳燒令黑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治帶下。
又方,生薊根一斤半,搗取汁溫服,亦可酒煮服之。
又方,羊胰一具以醋煮,去血服之,即止,忌豬、魚、醋滑物,犯之便死。亦治帶下
治白崩方:
灸小腹橫紋當臍孔直下百壯,又灸內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壯。
論曰:治漏血不止,或新傷胎,乃產後余血不消作堅,使胞門不閉,淋漓去血,經逾日月不止者,未可以諸斷血湯,宜且與牡丹丸散等,待血堅消便停也。堅血消者,所去淋瀝便自止,亦漸變消少也。此後有餘傷毀,不復處此,乃可作諸主治耳。
婦人產乳去血多,傷胎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瘡去血多,拔牙齒去血多,未止,心中懸虛,心悶眩冒,頭重,目暗,耳聾滿,舉頭便悶欲倒,宜且煮當歸、川芎各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服即定,展轉續次合諸湯治之。
白話文:
【牡丹皮湯】 用於治療大量出血的情況,連續服用三劑就能見效。
藥材包括:牡丹皮、乾地黃、斛脈各90克;禹餘糧、艾葉、龍骨、柏葉、厚朴、白芷、伏龍肝、青竹茹、川芎、地榆各60克;阿膠30克;芍藥120克。
以上十五種藥材切碎,加水15公升,煮至剩5公升,分成五次服用,每次間隔約一個成人步行十里的時間,然後再次服用。
【治療大量出血的單方】 將燒焦的牛角磨成粉,每日三次,每次以酒送服一小匙。
另一個方法是,將桑耳燒成黑色後磨成粉,每日二次,每次以酒送服一小匙。
另一個方法是,取一斤半的新鮮薊根,搗碎取汁溫服,也可以加入酒一同煮服。
另一個方法是,取一整副羊胰,以醋煮熟,去除血液後食用,能立即止血,但需避免食用豬肉、魚類和酸性食物,否則可能致命。
【治療白帶異常的方子】 在肚臍正下方的小腹橫紋處,以及內踝上方三寸的位置,各施灸一百次。
論述說:對於持續性的出血不止,或是因新傷胎氣、產後餘血未能消散而導致的出血,不能馬上使用各種止血藥湯,應先使用牡丹丸散等藥物,等到血塊消散後再停止。血塊消散後,出血會自然停止,並且逐漸減少。之後如果還有其他損傷,再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對於產後出血過多、傷胎出血過多、崩中出血過多、金瘡出血過多、拔牙出血過多等情況,如果出血還未停止,可能會出現心臟懸空、胸悶、頭暈、頭重、視力模糊、耳鳴、抬頭就感到昏眩欲倒等症狀,這時可以煮當歸和川芎各90克,加水四公升,煮至剩兩公升,去渣後分兩次服用,即可穩定病情,再依序配合其他湯藥進行治療。
3. 白堊丸
治女人三十六疾,胞中病,漏下不絕方(又方見前)。
邯鄲白堊,禹餘糧,白芷,白石脂,乾薑,龍骨,桂心,瞿麥,大黃,石葦,白蘞,細辛,芍藥,甘草,黃連,附子,當歸,茯苓,鍾乳,川椒,黃芩(各半兩),牡蠣,烏賊骨(各十八銖)
上二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服五丸,日再服,不知加至十丸。
治女人漏下,或瘥或劇,常漏不止,身體羸瘦,飲食減少,或赤或白或黃,使人無子者方:牡蠣,伏龍肝,赤石脂,白龍骨,桂心,烏賊骨,禹餘糧(各等分)
上七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
白多者加牡蠣、龍骨、烏賊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餘糧,黃多者加伏龍肝、桂心,隨病加之。(張文仲同亦療崩中,《肘後》無白龍骨,以粥飲服)
白話文:
【白堊丸】
這帖藥方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三十六種疾病,特別是子宮相關的問題,像是長期持續性的不正常出血(原文中的「漏下不絕」)。
所需藥材如下:邯鄲產的白土(白堊)、禹餘糧、白芷、白石脂、乾薑、龍骨、肉桂粉(桂心)、瞿麥、大黃、石葦、白蘞、細辛、芍藥、甘草、黃連、附子、當歸、茯苓、鍾乳、川椒、黃芩(每樣藥材各半兩),牡蠣和烏賊骨(各十八銖)。
將以上二十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梧桐籽大小的丸狀。在空腹時,用酒送服五顆,一天服用兩次。如果效果不明顯,可逐漸增加到十顆。
另一個專門治療婦女長期不正常出血,病情時好時壞,出血不斷,導致身體消瘦,食慾減退,血色可能呈現紅、白、黃等不同顏色,影響生育能力的處方如下:
所需藥材包括:牡蠣、竈心土(伏龍肝)、赤石脂、白龍骨、肉桂粉(桂心)、烏賊骨、禹餘糧(各等量)。
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空腹時用酒送服一寸匕的量,一天服用兩次。
根據不同的出血顏色,可以適當地增加某些藥材的份量。若出血色白,可增加牡蠣、龍骨、烏賊骨;若出血色紅,則應增加赤石脂、禹餘糧;若出血色黃,則應增加竈心土、肉桂粉。按病情需要調整配方。
(此方出自張文仲,同樣適用於崩漏的治療,《肘後方》版本中沒有白龍骨,而改用粥湯送服。)
4. 鹿茸散
治婦人漏下不止方。
鹿茸,阿膠(各三兩),烏賊骨,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兩)
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治女人產後漏下,及痔病下血方:
礬石(一兩),附子(一枚)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丸,日三,稍加至五丸,數日瘥,能百日服之,永斷。
白話文:
【鹿茸散】
這是治療婦女月經不停止的處方。
藥材包含:鹿茸、阿膠(各約90公克),烏賊骨、當歸(各約60公克),蒲黃(約30公克)。
將上述五種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後,於空腹時用酒送服一茶匙量的藥粉,一天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
以下是治療產後出血不止,以及痔瘡出血的處方:
藥材包含:礬石(約30公克),附子(一顆)。
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酒吞服兩粒,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到五粒,幾天後病情會好轉,如果能持續服用一百天,此症狀可望永遠不再發作。
5. 芎藭湯
治帶下漏血不止方。
芎藭,乾地黃,黃耆,芍藥,吳茱萸,甘草(各二兩),當歸,乾薑(各三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月經後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黃、吳茱萸,加杜仲、人參各二兩。
治漏下去血不止方:
取水蛭治下篩,酒服一錢許,日二,惡血消即能愈。
治漏下神方:
取槐子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立瘥。
治漏下去黑方:
乾漆,麻蕢(舊本作麻黃),細辛,桂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五味治下篩,以指撮著米飲中服之。
治漏下去赤方:
白朮(二兩),白薇(半兩),黃柏(二兩半)
上三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黃方:
黃連,大黃,桂心(各半兩),黃芩,䗪蟲,乾地黃(各六銖)
上六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青方:
大黃,黃芩,白薇(各半兩),桂心,牡蠣(各六銖)
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漏下去白方:
鹿茸(一兩),白蘞(十八銖),狗脊(半兩)
上三味治下篩,空心米飲服方寸匕,日三。
治女子漏下,積年不斷困篤方:
取鵲重巢柴,燒灰作末,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愈,甚良。重巢者,去年在巢中產,今年又在上作重巢產者是也。
白話文:
【芎藭湯】
這是用於治療婦女白帶或陰道出血不止的處方。
藥材:芎藭、乾地黃、黃耆、芍藥、吳茱萸、甘草(各約60克)、當歸、乾薑(各約90克)。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十公升的水煮至剩三公升,分成三次服用。如果月經結束後仍有持續性的赤白帶下不止,則需去掉乾地黃和吳茱萸,改加杜仲、人參(各約60克)。
【治漏下去血不止方】
取水蛭磨成粉末,每次以酒送服約3克,每日兩次,待惡血消失即可痊癒。
【治漏下神方】
取槐樹籽燒成灰末,每次以酒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可迅速見效。
【治漏下去黑方】
乾漆、麻蕢(原版誤為麻黃)、細辛、桂心(各約30克)、甘草(約15克)。
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用手指取少量混入粥中服用。
【治漏下去赤方】
白朮(約60克)、白薇(約15克)、黃柏(約75克)。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酒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
【治漏下去黃方】
黃連、大黃、桂心(各約15克)、黃芩、䗪蟲、乾地黃(各約2.26克)。
以上六種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酒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
【治漏下去青方】
大黃、黃芩、白薇(各約15克)、桂心、牡蠣(各約2.26克)。
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酒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
【治漏下去白方】
鹿茸(約30克)、白蘞(約5.94克)、狗脊(約15克)。
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空腹時以粥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
【治女子漏下,積年不斷困篤方】
取喜鵲的雙層巢穴燒成灰,每次以酒送服約2.83克,每日三次,連續服用三十天即可痊癒,效果極佳。所謂的雙層巢穴指的是去年在巢中產卵,今年在同一位置又造了一個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