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 脾臟方 (2)

1. 熱痢第七

下痢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下痢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下痢脈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痢脈大浮弦,下當已。

下痢舌黃,燥而不渴,胸中實,下不止者死。

下痢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不溫者死。生死之決,此之謂也。

下痢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

凡六腑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腳縮。五臟氣絕於內者,下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也。細尋取之,萬不失一,下病體略例如此耳。

《素問》曰:春傷於風,夏為膿血。凡下多滯下也。夏傷於風,秋必洞泄,秋多下水也,患是冷也,夫積冷積熱及水穀實而下者,以大黃湯下之,強人勿過兩劑,皆消息五六日更進一劑,其補澀湯不效者,三兩日可進一劑。

白話文:

痢疾伴隨輕微發熱且口渴,脈搏微弱者,通常會自行痊癒。

痢疾脈搏頻數,伴隨輕微發熱和出汗者,通常會自行痊癒。如果脈搏緊弦,則表示病情尚未解除。

痢疾脈搏弦細,發熱並出汗者,通常會自行痊癒。

痢疾脈搏洪大浮滑而弦細,病情應該已經好轉。

痢疾舌苔黃厚乾燥,但不口渴,胸部脹滿,腹瀉不止者,將會死亡。

痢疾後脈搏消失,手腳冰冷,到滿月時脈搏恢復,手腳溫暖者,則能活下來;如果脈搏沒有恢復,手腳也不溫暖,則會死亡。生死在此就可判斷。

痢疾伴隨手腳冰冷,沒有脈搏者,即使灸療後也不溫暖,如果脈搏沒有恢復,反而出現輕微喘息,則會死亡。少陰經虛弱而足陽明經盛者,是正常的現象。

凡是六腑之氣衰竭於外者,會出現手腳冰冷、呼吸急促、腳趾蜷縮的症狀。五臟之氣衰竭於內者,則會出現腹瀉不止的症狀。腹瀉嚴重者,手腳會失去知覺。仔細觀察這些徵兆,診斷幾乎不會出錯。下痢疾病的症狀大致如此。

《素問》說:春季受風寒侵害,夏季會出現膿血下痢。凡是腹瀉大多是因為腸道積滯。夏季受風寒侵害,秋季必然會腹瀉不止,秋季腹瀉多為寒濕之邪所致,這屬於寒證。對於積聚寒邪、熱邪以及水谷停滯導致的腹瀉,可用大黃湯瀉下治療,體質強健者不宜超過兩劑,一般服用五六日後再服用一劑。若補澀藥物無效,則可在三兩日後服用一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