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五 脾臟方 (3)
卷十五 脾臟方 (3)
1. 陟釐丸
治百病下痢及傷寒身熱,頭痛目赤,四肢煩疼不解,協熱下利:或醫已吐下之,腹內虛煩,欲得冷飲,不能消,腹中急痛,溫食則吐,乍熱乍冷,狀如溫瘧;或小便不利,氣滿嘔逆,下痢不止方。
水中陟釐(五兩),紫石英(三兩),漢中木防己(六兩),隴西當歸(四兩),厚朴(一兩),黃連(二兩),上好豉(三升),三歲醇苦酒(五升)
上八味以苦酒二升漬防己極令潤,出之切,以板瓦覆著炭火上,以厚紙藉瓦上令色槁燥有餘,苦酒復漬之,更出熬盡苦酒止,勿令火猛,徐徐熬令極燥,各搗為末。又以余苦酒三升浸豉一宿,明旦以瓦盆盛,以一盆覆蒸五升,土下須二氣通流,出之,研絞取濃汁,和藥搗為丸如雞頭子大,懸令陰乾,勿見風塵。此藥以三丸為一劑。
平旦服一劑,晝服一劑,暮服一劑,皆以水服之。若病重藥力未行者,但益服之,日可四五劑。令腹中有藥力,飲食消是其效也。新服藥未安調,當稀糜助藥力,心中瞭然,後可作羹臛,微冷食之。若有時不喜冷食,正是藥力盡耳。若欲不復藥者,但稍溫食,藥力自盡矣。服藥不必強多飲水,禁熱食生魚豬肉蒜生菜酒及辛物肥膩。
若有風病加防風一兩,人虛羸加石斛一兩。若宿有下痢,腸胃損弱者,加太一餘糧二兩半,取石中黃軟香者。若婦人產後疾,加石硫黃一兩,小便黃赤不利,加蒲黃一兩。依方消息之無不得效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名為「陟釐丸」的藥方,用來治療各種下痢症狀、以及像傷寒導致的身體發熱、頭痛眼紅、四肢疼痛難耐、因體熱而引起的下痢:或是經由其他醫生用過催吐或瀉下療法後,腹部虛弱且心煩,想喝冷飲卻無法消化,腹部緊繃劇痛,吃溫熱食物就嘔吐,時冷時熱,症狀類似溫熱型的瘧疾;或是小便不通暢,腹部脹氣嘔吐,下痢持續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括水中陟釐五兩,紫石英三兩,漢中木防己六兩,隴西當歸四兩,厚朴一兩,黃連二兩,上等豆豉三升,三年陳釀苦酒五升。
首先,使用兩升苦酒浸泡木防己直到完全濕潤,然後取出切成片狀,放在炭火上的板瓦上,瓦上鋪上厚紙,讓木防己表面乾燥,再浸泡苦酒,反覆烘烤直至苦酒完全吸收,注意不要讓火勢過猛,慢慢烘烤至極度乾燥,然後各自磨成粉末。另外,剩餘的三升苦酒浸泡豆豉一夜,次日早晨,用瓦盆裝起,蓋上另一個盆,底部要能讓蒸汽流通,蒸煮五升,取出後研磨絞取濃稠汁液,與藥粉混合攪拌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掛起來陰涼處晾乾,避免風塵。
此藥每次服用三顆。
清晨、中午、傍晚各服用一次,都用水送服。如果病情嚴重,藥效不足,可以增加服用次數,一天可服用四到五次。讓腹部有藥效,飲食消化正常就是效果的表現。剛開始服藥可能不適,應吃些稀粥幫助藥效,感覺心情舒暢,之後可以吃些湯品,稍微冷一些食用。如果某段時間不喜歡冷食,表示藥效已經耗盡。如果不想再服藥,只要逐漸恢復溫食,藥效自然會消失。服用藥物時不需要刻意多喝水,忌食熱食、生魚、豬肉、大蒜、生菜、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如果有風濕病,可加入防風一兩;體虛的人,可加入石斛一兩;如果長期有下痢問題,腸胃功能較弱,可加入太一餘糧二兩半,選擇石中黃色柔軟且香的;如果產後婦女有病痛,可加入石硫磺一兩;小便呈現黃色或排尿不順,可加入蒲黃一兩。根據情況調整配方,都能有效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