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 小腸腑方 (2)

1. 薯蕷煎

薯蕷(二十分),甘草(十四分),澤瀉,人參,黃芩(各四分),當歸,白蘞,桂心,防風(各三分),麥門冬,山茱萸,桔梗,芍藥,紫菀,大豆黃卷,乾地黃,白朮,川芎,乾薑,蜀椒(各二分,以上二十味並用搗篩),生地黃(十八斤搗絞取汁,煎令余半),獐鹿髓,鹿角膠(各半斤),麻子仁(研),蜜(各三升),大棗(八十枚),桑根白皮(五升,忌岡上自出土者大毒,大忌近籬屋垣牆下,溝瀆邊者,皆不中用也。)

上二十七味,以清酒二斗四升煮桑白皮麻子仁大棗得一斗,去滓,次下地黃汁鹿膠髓蜜煎減半,納諸末並煎令可丸如雞子黃大,飲服一枚,日三,稍加至三丸。

白話文:

【薯蕷煎】

使用薯蕷二十分、甘草十四分、澤瀉、人參、黃芩各四分、當歸、白蘞、桂心、防風各三分、麥門冬、山茱萸、桔梗、芍藥、紫菀、大豆黃卷、乾地黃、白朮、川芎、乾薑、蜀椒各二分(以上二十種材料需先研磨篩選),再加入生地黃十八斤搗絞取汁,煮至剩下一半,然後加入獐鹿髓和鹿角膠各半斤,麻子仁研碎、蜂蜜各三升,以及大棗八十枚,桑根白皮五升(但要注意,岡上自出土的桑根白皮毒性大,絕對不能使用,靠近籬笆、屋牆、溝渠旁的也不適合使用)。

將上述二十七種材料,以二斗四升的清酒煮桑白皮、麻子仁、大棗,煮至剩下一斗,然後濾掉渣滓,再加入生地黃汁、鹿膠、鹿髓和蜂蜜,煮到汁液減半,再加入其他研磨好的藥材一起煮,直到可以揉成丸狀,丸子大小如雞蛋黃。服用方法為每日三次,每次一丸,逐漸增加到每次三丸。

2. 天雄散

治頭目眩暈屋轉旋倒方。

天雄,防風,川芎,人參,獨活,桂心,葛根(各三分),莽草(四分),白朮,遠志,薯蕷,茯神,山茱萸(各六分)

上十三味治,下篩,先食以菊花酒服方寸匕,日三,漸加至三匕,以知為度。(菊花酒法,九月九日取甘菊花曝乾作末,於米饙中蒸作酒。)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來治療頭暈眼花、視線旋轉的狀況,就像是房間在旋轉一樣。配方如下:

天雄、防風、川芎、人參、獨活、桂心、葛根(各佔比例3/13)、莽草(佔比例4/13)、白朮、遠志、薯蕷、茯神、山茱萸(各佔比例6/13)。

將以上十三種藥材混合後研磨細緻,過篩備用。應在飯前服用,每次服用時,用菊花酒送服一匙藥粉,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到三匙,以身體能接受的程度為限。

至於菊花酒的製法,是在九月九日這天採集甜菊花,曬乾後研成粉末,再放入米餾酒中蒸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