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膽腑方 (1)

1. 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大便黑、面黃,消瘀血方。

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

治五臟熱結吐血、衄血方:

伏龍肝(雞子大一枚),生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芎藭,甘草(各二兩),生地黃(一斤)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竹茹,減三升,下諸藥取二升,分三服。(《翼方》有桂心。)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

用途:用於治療因感冒或熱病應出汗而未出,導致血液在體內凝結,以及鼻出血、吐血不止,體內殘留瘀血,造成大便色黑、面色黃的症狀。這是消除體內瘀血的處方。

配方: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煎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如果患者表現出精神混亂、如癲如狂的狀態,則需再加入大黃二兩,黃芩三兩。若患者脈搏雖大但跳動緩慢,腹部並無脹滿感卻自述脹滿,這表明體內無熱象,只需按照原方配藥,不必額外增加其他成分。

另一個處方,用於治療五臟熱結所導致的吐血、鼻出血:

配方:伏龍肝(雞蛋大小一枚),生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川芎、甘草各二兩,生地黃一斤

製作方法: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先用水一斗三升煮生竹茹,待水量減少三升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兩升,分三次服用。(《翼方》中記載有加桂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