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婦人方上 (1)

1. 半夏湯

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瀉熱方。

半夏,宿姜(各三兩),黃芩(一兩),生地黃(五兩),遠志,茯苓(各二兩),秫米(一升),酸棗仁(五合)

上八味㕮咀,以千里長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千餘遍,澄清,取九升煮藥,取三升半分三服。(《集驗方》治虛煩悶不得眠,無地黃、遠志,有麥門冬、桂心各三兩,甘草、人參各二兩。)

膽虛寒

左手關上脈陽虛者,足少陽經也。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搖躄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䀮䀮,名曰膽虛寒也。

白話文:

這是用於治療膽腑實熱導致精神無法集中,以及清熱的處方。

所需藥材包括:半夏、老薑(各90克),黃芩(30克),生地黃(150克),遠志、茯苓(各60克),秫米(200克),酸棗仁(約75克)。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先用大量清水(約80公升)煮秫米,待水沸騰時不斷攪拌上千次,然後讓水澄清,取其中9公升來煎煮藥材,最後得到3.5公升的藥汁,分三次服用。

另外,《集驗方》中針對虛煩不能入眠的狀況,處方中沒有生地黃和遠志,但有麥門冬、桂心各90克,甘草、人參各60克。

膽虛寒的描述

如果左手脈搏的關上部位出現陽氣虛弱的情況,這代表足少陽經出了問題。患者可能會感到頭暈、腳部無力,腳趾無法活動,甚至全身僵硬倒下,眼睛泛黃,精神萎靡,這被稱為膽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