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二 膽腑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膽腑方 (1)

1. 卷十二 膽腑方

(凡七類)

2. 膽腑脈論第一

(論一首)

論曰:膽腑者主肝也,肝合氣於膽。膽者中清之腑也。(《難經》云膽者清淨之腑。《甲乙》雲中精之腑。)號將軍,決曹吏。重三兩三銖,長三寸三分。在肝短葉間下,貯水、精汁二合(《難經》作三合)。能怒能喜,能剛能柔,目下窠大,其膽乃橫。凡腦、膽、髓、骨、脈、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

若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甲乙》作神)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左手關上陽絕者,無膽脈也。苦膝疼,口中苦、眯目善畏如見鬼,多驚少力,刺足厥陰治陰,在足大趾間,或刺三毛中。左手關上陽實者,膽實也。若腹中不安,身軀習習也,刺足少陽治陽,在足上第二趾本節後一寸是。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將捕之,咽中介介然,數唾候。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見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刺陽陵泉。若善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刺三里以下,胃氣逆,刺足少陽血絡以閉膽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也。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苦太息。

肝前受病移於膽,肝咳不已則嘔膽汁。

厥氣客於膽則夢鬥訟。(《甲乙》雲夢鬥訟自刳。)

肝應筋。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軟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敗者膽結。

扁鵲云:足厥陰與少陽為表裡,表清裡濁,其病若實。極則傷熱,熱則驚動精神而不守,臥起不定。若虛則傷寒,寒則恐畏頭眩不能獨臥。發於玄水,其根在膽,先從頭面起,腫至足。(方見治水篇中。)

膽有病則眉為之傾,病人眉系傾者七日死。

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面微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胻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盛者,則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其經脈經筋支別已具第十一卷肝臟部中。)

白話文:

【膽腑脈論第一】

討論如下:

膽腑是肝臟的主要配合器官,肝臟與膽腑共同作用。膽腑被稱為中清之腑(在《難經》中描述為清淨之腑,《甲乙》則稱之為中精之腑),又號稱將軍,負責判斷和處理身體的事務。它的重量是三兩三銖,長度為三寸三分,位於肝臟短葉下方,能儲存水和精汁二合(《難經》記載為三合)。它能表現出怒和喜的情緒,具有剛強和柔和的特性。如果眼睛下方的眼窩很大,說明膽腑可能橫置。通常,腦、膽、髓、骨、脈以及女性的子宮,這六種器官,是由地氣生成的,都屬於陰性,象徵著大地,因此它們只負責儲藏,不負責排泄,被稱為奇恆之腑。

另一方面,胃、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這五種器官,是由天氣生成的,它們的運作方式類似天空,因此只負責排泄,不負責儲藏。這些器官主要接收來自五臟的濁氣,因此被稱為傳化之腑,不能長期保留物質,只能負責輸送和排泄。五臟負責儲存精氣(在《甲乙》中描述為神氣)而不負責排泄,因此它們總是充滿而不能完全實滿。六腑負責轉化物質而不負責儲藏,因此它們總是實滿而不能完全充滿。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當我們進食時,食物進入胃中,使得胃實滿而腸道空虛;當食物向下移動到腸道,腸道實滿而胃空虛。因此,我們可以說,六腑實滿但不完全充滿,五臟充滿但不完全實滿。

左手腕脈的陽脈消失,表示膽腑脈不通。這可能會導致膝蓋疼痛,口中有苦味,眼睛眯著,容易感到害怕,好像見到了鬼魂,常感到驚嚇且體力不足。治療方法是在腳的大拇指之間或腳的三毛中區塊進行針刺,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如果左手腕脈的陽脈過於充實,表示膽腑內的氣血過多。如果腹部感到不適,身體感到疲倦,可以在腳的第二趾節後一寸處進行針刺,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

膽腑疾病患者常常嘆息,感到口苦,並嘔吐前一天吃的食物,心中有恐懼感,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樣,喉嚨有異物感,經常吐口水。這種情況可以在足少陽膽經的本末穴,即足臨泣穴和足竅陰穴進行針刺或灸法。對於膽腑寒熱交錯的情況,可以針刺陽陵泉穴。如果患者常常嘔吐,嘔吐物帶有苦味,並且長時間嘆息,心中有恐懼感,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樣,這可能是膽腑有邪氣,胃氣逆亂導致的。治療方法是在足三里穴下針刺,以調節胃氣,再在足少陽膽經的血絡穴進行針刺,以調節膽腑的虛實,去除邪氣。

膽腑脹大時,患者會感到脅下疼痛和脹滿,口苦,頻繁嘆息。

當肝臟受到感染,疾病可能轉移到膽腑,如果肝咳不止,可能會嘔吐膽汁。

當厥氣影響膽腑,患者可能會夢見爭吵或訴訟。

肝臟與筋肉相關。如果指甲厚且呈黃色,表示膽腑較厚;指甲薄且呈紅色,表示膽腑較薄;指甲堅硬且呈青色,表示膽腑緊張;指甲柔軟且呈紅色,表示膽腑放鬆;指甲直且呈白色,沒有褶皺,表示膽腑直線;指甲脆弱且呈黑色,表示膽腑結石。

扁鵲指出,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互為表裡,肝經清潔,膽經混濁,當膽腑功能失調,會影響肝臟,造成肝氣鬱結,極度失調會產生熱氣,使人精神驚慌,無法安睡。虛弱時則易受寒氣侵襲,感到害怕,頭暈,無法獨自睡覺。這種疾病的根源在膽腑,最初可能從頭面部開始,然後腫脹至腳部。

膽腑有病,眉毛可能會傾斜,如果患者的眉毛傾斜,預示著七天後可能會死亡。

足少陽膽經的脈搏異常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口苦,頻繁嘆息,心臟和脅下疼痛,不能翻身,嚴重時臉色蒼白,皮膚乾燥,腳背外側發熱,這就是陽厥。這個經脈主要影響骨骼,可能引發頭痛,頜骨痛,眼睛疼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脹,出汗,寒戰,瘧疾,胸部和脅下疼痛,大腿外側至小腿外側,外踝前以及各個關節疼痛,小趾和次趾無法活動。當脈搏旺盛時,人迎穴的脈搏比寸口穴大一倍;當脈搏虛弱時,人迎穴的脈搏反而比寸口穴小。

以上就是膽腑和其相關脈絡的討論。

3. 膽虛實第二

(脈二首,方九首,灸法二首)

膽實熱

左手關上脈陽實者,足少陽經也。病苦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乾頭痛,洒洒惡寒,脅痛,名曰膽實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