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三十 針灸下 (1)
卷三十 針灸下 (1)
1. 卷三十 針灸下
(凡八類)
白話文:
[卷三十 鍼灸下]
(總共有八個分類)
然而,上述的古文並沒有具體的內容來進行翻譯,它只是描述了該章節的主題(針灸下)和章節內包含的項目數量(八類)。如果需要更詳細的翻譯,請提供具體的段落或句子。
2. 孔穴主對法第八
論曰:凡云孔穴主對者,穴名在上,病狀在下,或一病有數十穴,或數病共一穴,皆臨時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須針者,即針刺以補瀉之,不宜針者,直爾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與針無忌,即下白針若溫針訖,乃灸之,此為良醫。其腳氣一病,最宜針之。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也。
針灸而藥,藥不針灸,亦非良醫也,但恨下里間知針者鮮耳,所以學者深須解用針,燔針、白針皆須妙解,知針、知藥固是良醫。
白話文:
內容如下:
討論到所謂的「孔穴主對」,指的是穴位的名稱位於上方,而其對應的病症描述則位於下方。有的病症可能有多達數十個相關穴位,有的多種病症卻共享同一個穴位,這些都需要在治療時靈活判斷選擇使用。
如果確定需要使用針刺治療,便採用針刺來調節體內能量;若是不適合針刺,則可直接進行灸療。然而,在灸療的基本原則中,只要確定該穴位適合針灸,完成針刺或溫針後,便可進行灸療,這樣的醫生才稱得上是優秀的醫生。像腳氣這種病症,就非常適合使用針刺治療。若只是單純針刺卻不進行灸療,或是隻灸療不針刺,都不是一個好的醫生。
同樣地,如果在針灸和藥物治療之間只選其一,而不結合兩者,也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可惜的是,在鄉間地區,懂得針灸的人實在太少。因此,學習針灸的人必須深入理解其應用,無論是燒針、白針,都必須熟練掌握。能同時精通針灸和藥物治療,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醫生。
3. 頭面第一
4. 頭病
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崑崙,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里,主頭眩痛。竅陰,強間,主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腦戶,通天,腦空,主頭重痛。消濼,主寒熱痹頭痛。攢竹,承光,腎俞,絲竹空,瘛脈,和髎主風頭痛。
(又云:瘛脈主風頭耳後痛。),上星,主風頭眩顏清。(又云:上星主風頭引頷痛。),囟會,主風頭眩,頭痛,顏清。天牖,風門,崑崙,關元,關衝,主風眩頭痛。合谷,五處,主風頭熱。前頂,後頂,頷厭,主風眩偏頭痛。玉枕主頭半寒痛(《甲乙》云:頭眩目痛,頭半寒。
),天柱,陶道,大杼(一作本神),孔最,後谿,主頭痛。目窗,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白話文:
[頭部疾病]
- 神庭穴與水溝穴主要用於治療因寒熱引起的頭痛、喘息口渴、視力模糊。
- 頭維穴和大陵穴適用於劇烈頭痛,感覺頭部好像要破裂,眼睛疼痛到像是要脫離。
- 崑崙穴、曲泉穴、飛揚穴、前谷穴、少澤穴、通裏穴主要用於治療頭暈和頭痛。
- 竄陰穴適用於寒熱型的風濕性頭痛。
- 攢竹穴、承光穴、腎俞穴、絲竹空穴、竄脈穴、和髎穴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痛。
另外有記載:
- 竄脈穴也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後部疼痛。
- 上星穴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部眩暈和臉色蒼白。
- 囟會穴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部眩暈、頭痛和臉色蒼白。
- 天牖穴、風門穴、崑崙穴、關元穴、關衝穴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部眩暈和頭痛。
- 合谷穴和五處穴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頭部發熱。
- 前頂穴、後頂穴、頷厭穴主要用於治療風濕引起的偏頭痛。
- 玉枕穴用於治療頭部一半寒冷的疼痛。
- 天柱穴、陶道穴、大杼穴、孔最穴、後谿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
- 目窗穴、中渚穴、完骨穴、命門穴、豐隆穴、太白穴、外丘穴、通谷穴、京骨穴、臨泣穴、小海穴、承筋穴、陽陵泉穴主要用於治療頭痛伴隨寒熱,出汗但不畏寒。
5. 項病
少澤,前谷,後谿,陽谷,完骨,小海,崑崙,攢竹,主項強急痛不可以顧。消濼,本神,通天,強間,風府,喑門,天柱,風池,齦交,天衝,陶道,外丘,通谷,玉枕,主項如拔,不可左右顧。天容,前谷,角孫,腕骨,支正,主頸腫項痛,不可顧。(又云:天容主頸項癰。不能言。角孫主頸頷柱滿。),飛揚,湧泉,頷厭,後頂,主頸項疼,歷節汗出。
白話文:
[病症: 頸部疾病]
以下穴位可以治療頸部僵硬、疼痛或轉頭困難:少澤穴、前谷穴、後谿穴、陽谷穴、完骨穴、小海穴、崑崙穴、攢竹穴。
以下穴位可用於治療頸部感覺被拉扯,無法左右轉頭:消濼穴、本神穴、通天穴、強間穴、風府穴、喑門穴、天柱穴、風池穴、齦交穴、天衝穴、陶道穴、外丘穴、通谷穴、玉枕穴。
以下穴位用於治療頸部腫脹和疼痛,無法轉頭:天容穴、前谷穴、角孫穴、腕骨穴、支正穴。(另外有說法認為,天容穴可治療頸部的膿腫和失語症;角孫穴可治療頸部和下顎骨的腫脹。)
以下穴位可用於治療頸部疼痛和關節疼痛,並伴有出汗:飛揚穴、湧泉穴、頷厭穴、後頂穴。
6. 面病
攢竹,齦交,玉枕,主面赤,頰中痛。上星,囟會,前頂,腦戶,風池,主面赤腫。巨髎,主面惡風寒,頰腫痛。天突,天窗,主麵皮熱。(又云:天窗主頰腫痛。),腎俞,內關,主面赤熱。行間,主面蒼黑。太衝,主面塵黑。中渚,主顳顬痛,頷顱熱痛,面赤。懸釐主麵皮赤痛。
白話文:
[面部疾病]
處理眉毛間疼痛、牙齦交界處疼痛、後腦勺疼痛,主要用於治療面部泛紅及臉頰中部疼痛。額頭正上方、頭頂前部、頭頂、後腦部位、風池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紅腫。眼眶下方的穴位,主要用於治療面部對風寒敏感,以及臉頰腫痛。天突穴和天窗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皮膚過熱。(另有一說:天窗穴主要用於治療臉頰腫痛。)腎俞穴和內關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泛紅發熱。行間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顏色偏暗沉。太沖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出現灰塵色或黑色。中渚穴,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穴周圍疼痛,以及顴骨熱痛,面部泛紅。懸釐穴主要用於治療面部皮膚泛紅且疼痛。
7. 目病
大敦,主目不欲視,太息。大都主目眩。承漿,前頂,天柱,腦空,目窗,主目眩瞑。天柱,陶道,崑崙,主目眩,又目不明,目如脫。腎俞,內關,心俞,復溜,大泉,腕骨,中渚,攢竹,精明,百會,委中,崑崙,天柱,本神,大杼,頷厭,通谷,曲泉,後頂,胃俞,絲竹空,主目䀮䀮不明,惡風寒。陽白,主目瞳子痛癢,遠視䀮䀮,(昏夜無所見。
),液門,前谷,後谿,腕骨,神庭,百會,天柱,風池,天牖,心俞,主目泣出。(又云:天牖主目不明,耳不聰。),至陰,主目翳。後谿,主眥爛有翳。丘墟,主視不精了,目翳,瞳子不見。前谷,京骨,主目中白翳。(又云:京骨主目反白,白翳從內眥始。
)精明,齦交,承泣,四白,風池,巨髎,上星,肝俞,瞳子髎,主目淚出多眵䁾,內眥赤痛癢,生白膚翳。照海,主目痛視如見星。肝俞,主熱病瘥後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陽白,上星,本神,大都,曲泉,俠谿,三間,前谷,攢竹,玉枕,主目系急目上插。絲竹空,前頂,主目上插,憎風寒。
,承泣,主目瞤動,與項口相引。(《甲乙經》云: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見,目瞤動與項口參相引,喎僻口不能言,),三間,前谷,主目急痛。申脈,主目反上視,若赤痛從內眥始。陽谿,陽谷,主目赤痛。曲泉主目赤腫痛。陽谷,太衝,崑崙主目急痛赤腫。
(又云:太衝主下眥痛。),束骨,主眥爛赤。液門,主目澀暴變。顴髎內關,主目赤黃。二間,主眥傷。商陽,巨髎,上關,承光,瞳子髎,絡卻,主青盲無所見。期門,主目青而嘔。風池,腦戶,玉枕,風府,上星,主目痛不能視,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大泉,主目中白睛青。俠谿,主外眥赤痛逆寒,泣出目癢。
白話文:
[眼睛疾病]
大敦穴,主治眼睛看不清事物,及嘆氣症狀。大都穴主理眼前發黑。承漿穴、前頂穴、天柱穴、腦空穴、目窗穴,主治頭暈眼花、視力模糊。天柱穴、陶道穴、崑崙穴,主治頭暈眼花、視力不清、感覺眼睛快要脫出。腎俞穴、內關穴、心俞穴、復溜穴、大泉穴、腕骨穴、中渚穴、攢竹穴、精明穴、百會穴、委中穴、崑崙穴、天柱穴、本神穴、大杼穴、頷厭穴、通谷穴、曲泉穴、後頂穴、胃俞穴、絲竹空穴,主治視力模糊、畏風寒。
陽白穴,主治眼珠疼痛、瘙癢,遠視時視力模糊,(夜晚看不清東西。)液門穴、前谷穴、後溪穴、腕骨穴、神庭穴、百會穴、天柱穴、風池穴、天牖穴、心俞穴,主治流淚。(另外有說:天牖穴主治視力不清,聽力下降。)至陰穴,主治眼睛有異物感。後溪穴,主治眼角爛、有異物感。丘墟穴,主治視力模糊、眼睛有異物感、無法看清眼珠。前谷穴、京骨穴,主治眼中出現白色異物。(另外有說:京骨穴主治眼珠反白,白色異物從內眼角開始。)
精明穴、齦交穴、承泣穴、四白穴、風池穴、巨髎穴、上星穴、肝俞穴、瞳子髎穴,主治淚流不止、眼屎多、內眼角紅腫瘙癢、長白色斑塊。照海穴,主治眼睛疼痛,視物如見星點。肝俞穴,主治熱病痊癒後食用辛辣食物,常感視力模糊如夜盲症。陽白穴、上星穴、本神穴、大都穴、曲泉穴、俠溪穴、三間穴、前谷穴、攢竹穴、玉枕穴,主治眼睛神經緊張,視線向上斜視,畏風寒。
承泣穴,主治眼皮跳動,與頸部、口腔相互牽引。(《甲乙經》記載:視力模糊、流淚、頭暈眼花、眼珠瘙癢、遠視時視力模糊、夜晚看不清東西、眼皮跳動與頸部、口腔相互牽引、面部歪斜無法言語。)三間穴、前谷穴,主治眼睛劇痛。申脈穴,主治眼睛斜視、或紅腫疼痛從內眼角開始。陽溪穴、陽谷穴,主治眼睛紅腫疼痛。曲泉穴主治眼睛紅腫疼痛。陽谷穴、太沖穴、崑崙穴主治眼睛劇痛紅腫。
(另外有說:太沖穴主治下眼角疼痛。)束骨穴,主治眼角紅腫。液門穴,主治眼睛乾澀突變。顴髎穴、內關穴,主治眼睛紅黃。二間穴,主治眼角受傷。商陽穴、巨髎穴、上關穴、承光穴、瞳子髎穴、絡卻穴,主治青光眼視力喪失。期門穴,主治眼球顏色發青並伴有嘔吐。風池穴、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主治眼睛疼痛無法視物,先取譩譆穴,後取天牖穴、風池穴。
大泉穴,主治眼白顏色發青。俠溪穴,主治外眼角紅腫疼痛,畏寒、流淚、眼癢。
8. 鼻病
神庭,攢竹,迎香,風門,合谷,至陰,通谷,主鼻鼽清涕出。曲差,上星,迎香,素髎,水溝,齦交,通谷,禾髎,風府,主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僻多涕,鼽衄有瘡。水溝,天牖,主鼻不收涕,不知香臭。(《甲乙》云:鼻鼽不能息,及衄不止。)齦交,主鼻中息肉不利,鼻頭額頞中痛,鼻中有蝕瘡。
,承靈,風池,風門,譩譆後谿,主鼻衄窒,喘息不通。腦空,竅陰,主鼻管疽發為癘鼻。風門,五處,主時時嚏不已。肝俞,主鼻中酸。中脘,三間,偏歷,厲兌,承筋,京骨,崑崙,承山,飛揚,隱白,主頭熱鼻衄。(又云:中脘主鼻間焦臭。),天柱,主不知香臭。
復溜,主涎出鼻孔中痛。京骨,申脈,主鼻中衄血不止淋濼。厲兌,京骨,前谷,主鼻中不利,涕黃。
白話文:
[鼻病]
主治鼻子過敏、流清鼻涕的穴位有:神庭穴、攢竹穴、迎香穴、風門穴、合谷穴、至陰穴和通谷穴。
主治鼻子阻塞、呼吸困難、鼻子歪斜、多鼻涕、鼻子出血、鼻子內有瘡的穴位有:曲差穴、上星穴、迎香穴、素髎穴、水溝穴、齦交穴、通谷穴、禾髎穴、風府穴。
主治鼻涕收不住、嗅覺喪失的穴位有:水溝穴、天牖穴。
《甲乙經》記載:鼻鼽無法正常呼吸,以及鼻血止不住的情況,可刺激齦交穴。
主治鼻腔內長息肉、鼻頭額部疼痛、鼻內有侵蝕性瘡的穴位有:齦交穴、承靈穴、風池穴、風門穴、譩譆後谿穴。
主治鼻血阻塞、呼吸不暢的穴位有:承靈穴、風池穴、風門穴、譩譆後谿穴。
主治鼻管生瘡、鼻變型的穴位有:腦空穴、竅陰穴。
主治頻繁打噴嚏的穴位有:風門穴、五處穴。
主治鼻子酸的穴位有:肝俞穴。
主治頭部發熱、鼻血的穴位有:中脘穴、三間穴、偏歷穴、厲兌穴、承筋穴、京骨穴、崑崙穴、承山穴、飛揚穴、隱白穴。
《甲乙經》另記載:中脘穴主治鼻子聞到焦臭味。
主治嗅覺喪失的穴位有:天柱穴。
主治口水從鼻孔流出、鼻孔痛的穴位有:復溜穴。
主治鼻血不止的穴位有:京骨穴、申脈穴。
主治鼻腔不暢、黃鼻涕的穴位有:厲兌穴、京骨穴、前谷穴。
9. 耳病
上關,下關,四白,百會,顱息,翳風,耳門,頷厭,天窗,陽谿,關衝,液門,中渚,主耳痛鳴聲。天容,聽會,聽宮,中渚,主聾嘈嘈若蟬鳴。天牖,四瀆,主暴聾。少商,主耳前痛。曲池,主耳痛。外關,會宗,主耳渾渾淳淳,聾無所聞。前谷,後谿,主耳鳴,仍取偏歷、大陵。
,腕骨,陽谷,肩貞,竅陰,俠谿,主頷痛,引耳嘈嘈,耳鳴,無所聞。商陽,主耳中風聾鳴,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
白話文:
[耳部疾病]
對於耳痛和耳鳴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上關穴、下關穴、四白穴、百會穴、顱息穴、翳風穴、耳門穴、頷厭穴、天窗穴、陽谿穴、關衝穴、液門穴、中渚穴。
對於耳聾或像蟬鳴般嗡嗡作響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天容穴、聽會穴、聽宮穴、中渚穴。
對於突然性耳聾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天牖穴、四瀆穴。
對於耳前方疼痛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少商穴。
對於耳痛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曲池穴。
對於耳內嗡嗡作響、耳聾聽不清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外關穴、會宗穴。
對於耳鳴的症狀,除了上述的穴位外,還可以加上偏歷穴、大陵穴,以及前谷穴、後谿穴。
對於頷部疼痛,牽引耳鳴且聽力下降的症狀,可以考慮的穴位有:腕骨穴、陽谷穴、肩貞穴、竅陰穴、俠谿穴。
對於因風邪引起的耳聾和耳鳴,可以考慮的穴位有:商陽穴,針刺時深度約一分,保持一個呼吸的時間,再進行艾灸三次,左耳問題取右側穴位,右耳問題取左側穴位,治療時間大約為吃飯的時間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