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

1. 卷二十九 針灸上

(凡七類)

白話文:

七情

  • 喜:心神愉悅,面露笑容。
  • 怒:氣血上湧,面紅耳赤。
  • 憂:心思悲傷,神情愁苦。
  • 思:思慮過度,神情恍惚。
  • 恐:心神不安,面青脣白。
  • 驚:突遇驚嚇,魂不守舍。
  • 哀:傷心欲絕,淚流不止。

六淫

  • 風邪:侵襲皮毛,引起頭痛、鼻塞、發熱。
  • 熱邪:鬱積於體內,引起發熱、口渴、煩躁。
  • 濕邪:滯留體內,引起重怠、疲乏、關節痠痛。
  • 燥邪:損傷津液,引起皮膚乾燥、口鼻燥渴。
  • 寒邪:侵襲身體,引起發冷、腹痛、手足冰冷。
  • 暑邪:侵襲體內,引起發熱、口渴、中暑。

五志

  • 肝:主怒
  • 心:主喜
  • 脾:主思
  • 肺:主憂
  • 腎:主恐

五味

  • 酸:入肝
  • 苦:入心
  • 甘:入脾
  • 辛:入肺
  • 鹹:入腎

五臟

  • 肝:藏血,主疏泄
  • 心:藏神,主血脈
  • 脾:藏意,主運化
  • 肺:藏魄,主呼吸
  • 腎:藏精,主生殖

五體

  • 肝:應目
  • 心:應舌
  • 脾:應口
  • 肺:應鼻
  • 腎:應耳

五官

  • 目:應肝
  • 舌:應心
  • 口:應脾
  • 鼻:應肺
  • 耳:應腎

2. 明堂三人圖第一

(仰人十四門伏人十門,側人六門)

白話文:

仰攻敵人有十四個要點,伏擊敵人有十個要點,側擊敵人有六個要點。

夫病源所起,本於臟腑,臟腑之脈,並出手足,循環腹背,無所不至,往來出沒,難以測量,將欲指取其穴,非圖莫可預備之要。非灸不精,故《經》曰: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然去聖久遠,學徒矇昧,孔穴出入,莫測經源,濟弱扶危,臨事多惑。

白話文:

疾病的根源主要在於臟腑,臟腑的經脈通達手足,貫穿腹背,無處不至。經脈的運行迴圈,變動無常,難以預知。因此,想要準確取穴位,必須事先做好準備,不能隨意嘗試。如果不熟練針灸,就會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黃帝內經》記載:湯藥治療內臟,針灸治療體表,這樣一來,疾病就無處可逃了。可見針灸的功效遠超湯藥。然而,由於時代久遠,許多後輩學習針灸時難以理解,對於穴位的位置和經脈的脈絡都難以掌握,在臨牀上救治病人時常常感到困惑。

余慨其不逮,聊因暇隙鳩集今古名醫《明堂》,以述針灸經一篇,用補私闕,庶依圖知穴,按經識分,則孔穴親疏,居然可見矣。舊《明堂》圖年代久遠,傳寫錯誤,不足指南。今一依甄權等新撰為定云爾。若依《明堂》正經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今半之為圖,人身長三尺八寸二分。

白話文:

我感嘆自己醫術有限,乘著閒暇時間,收集整理了歷代名醫的《明堂》,寫出一篇針灸經,用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能憑圖識穴位,按照經絡瞭解部位,就能一目瞭然地看到穴位的遠近。舊《明堂》圖流傳年代久遠,由於傳寫錯誤,不能作為指南。現在完全根據甄權等人新編纂的圖來繪製的。如果按照《明堂》正經人體比例,是一個高七尺六寸四分的成年人,現在把圖縮小一半,就變成身高三尺八寸二分的成年人了。

其孔穴相去亦皆半之。以五分為寸,其尺用夏家古尺,司馬六尺為步,即江淮吳越所用八寸小尺是也。其十二經脈,五色作之,奇經八脈以綠色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圖之於後亦睹之便令瞭然。仰人二百八十二穴,揹人一百九十四穴,側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共三百四十九,單穴四十八名,雙穴三百一名。

白話文:

這些穴位之間的距離也都是穴位的一半。每五分為一寸,所用的尺子是夏朝的古尺,司馬光六尺為一步,也就是江淮吳越地區使用的八寸小尺。十二經脈用五種顏色畫出,奇經八脈用綠色畫出,三個人的穴位總共有六百五十個,後面的圖表展示了這些穴位,一看便知。仰臥位有二百八十二個穴位,俯臥位有一百九十四個穴位,側臥位有一百七十四個穴位,穴位名稱總共有三百四十九個,單穴四十八個,雙穴三百一個。

仰人明堂圖(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內三十二穴單,一百二十五穴雙)

白話文:

仰人明堂圖(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其中單穴三十二,雙穴一百二十五)

3. 仰人頭面三十六穴遠近法第一

頭部中行,上星,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容豆。囟會,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前頂,在囟會後一寸半骨陷中。百會,在前頂後一寸半頂心中。頭第二行,五處,在頭上去上星旁一寸半。承光,在五處後一寸,不灸。(一本言:一寸半。),頭第三行,臨泣,在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白話文:

頭部第 1 行:

  • 上星:位於顱骨上方,正對著鼻樑中央,進入髮際線一寸凹陷處。
  • 囟會:在上星後方一寸的中間凹陷處。
  • 前頂:在囟會後方一寸半的骨頭凹陷處。
  • 百會:在前頂後方一寸半的頭頂中心。

頭部第 2 行,五處:

  • 五處:在上星旁邊一寸半處。

頭部第 2 行:

  • 承光:在五處後方一寸,不灸。(另有版本說是一寸半。)

頭部第 3 行:

  • 臨泣:在眼角上方直向上,進入髮際線五分凹陷處。

,目窗,在臨泣後一寸。正營,在目窗後一寸。正面部中行,神庭,在髮際直鼻,不刺。素髎,在鼻柱端。水溝,在鼻下人中。兌端,在唇上端。齦交,在唇內齒上齦縫。承漿,在頤前下唇之下。廉泉,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面部第二行,曲差,挾神庭旁一寸半,在髮際。

白話文:

第一行

  • 目窗:在眼角後一寸
  • 正營:在目窗後一寸
  • 正面部正中線
  • 神庭:在髮際正對鼻樑,不要針刺
  • 素髎:在鼻柱頂端
  • 水溝:在鼻下人中
  • 兌端:在上脣邊緣
  • 齦交:在上下脣內齒齦交接處
  • 承漿:在下脣下方,下巴前方
  • 廉泉:在下巴下方,喉結上方,舌根處

第二行

  • 曲差:在神庭旁一寸半,在髮際邊緣

攢竹,在眉頭陷中。精明,在目內眥外。巨髎,挾鼻旁八分直瞳子。迎香,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禾髎,在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面部第三行,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四白,在目下一寸。地倉,挾口旁四分。大迎,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

白話文:

**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的凹陷處。 精明穴: 位於眼睛內眼角的外側。 巨髎穴: 從鼻翼旁八分直向上到瞳孔。 迎香穴: 位於禾髎穴上方一寸,鼻孔旁。 禾髎穴: 位於鼻孔下方,水溝旁五分。 第三行:

  • **陽白穴:**位於眉毛上方一寸,直向上到瞳孔。
  • **承泣穴:**位於眼睛下方七分,直向上到瞳孔。(不可艾灸)
  • **四白穴:**位於眼睛下方一寸。
  • **地倉穴:**位於嘴角旁四分。
  • **大迎穴:**位於下巴前一寸二分,骨頭凹陷處的動脈跳動處。

,面部第四行,本神,挾曲差旁一寸半,在髮際。(一云:直耳上,入髮際四分。),絲竹空,在眉後陷中,不灸。瞳子髎,在目外去眥五分,(一名太陽,一名前關。),面部第五行,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顴髎,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上關,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之。

白話文:

面部第四行:

  • 本神:位於髮際,與「絲竹空」穴位相距一寸半。
  • 絲竹空:位於眉後的凹陷處,不灸。
  • 瞳子髎:在眼睛外側,距離眼角五分。

面部第五行:

  • 頭維:在額角髮際,與「本神」穴位相距一寸半,不灸。
  • 顴髎:位於顴骨下緣的凹陷處。
  • 上關:位於耳朵前方的上緣,骨頭突出處取穴。

一名客主人。下關,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

白話文:

** khách chủ nhân **

在客主人(下關穴)的下方,耳前動脈的下方,空隙處偏下。閉嘴時,空隙存在;張嘴時,空隙消失。

** 頰車 **

位於耳下骨頭彎曲的末端凹陷處之中。

4. 胸部中央直下七穴遠近法第二

天突,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璇璣,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華蓋,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間。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白話文:

天突:喉結(甲狀軟骨)下方五寸的凹陷處。

璇璣 :天突下一寸的凹陷處,需要仰頭取穴。

華蓋 :璇璣下一寸的凹陷處,也需要仰頭取穴。

紫宮 :華蓋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仍需仰頭取穴。

玉堂 :紫宮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

膻中 :玉堂下一寸六分,橫跨兩乳之間的凹陷處。

中庭 :膻中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

5. 胸部第二行六穴遠近法第三

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彧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靈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墟,或作牆。),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白話文:

俞府:位於巨骨下方,璇璣旁,向下兩寸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彧中:位於俞府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臥取穴。 神藏:位於彧中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臥取穴。 靈墟:位於神藏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臥取穴。(有的文獻中記載為靈牆) 神封:位於靈墟下,一寸六分處。 步廊:位於神封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6. 胸部第三行六穴遠近法第四

氣戶,在巨骨下挾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乳中,禁不灸刺。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白話文:

**氣戶:**在鎖骨下,兩邊俞府穴旁各兩寸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庫房: 在氣戶穴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屋翳: 在庫房穴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膺窗: 在屋翳穴下一寸六分。

乳中: 胸部正中間,禁止針灸。

乳根: 在乳房下一寸六分的凹陷處,仰頭取穴。

7. 胸部第四行六穴遠近法第五

雲門,在巨骨下挾氣戶兩旁各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中府,在雲門下一寸。(又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天溪,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食竇,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舉臂取之。

白話文:

**雲門:**在大骨下,挾著氣戶穴,兩邊各二寸,深陷處有動脈,手臂舉起時取穴。

中府: 在雲門穴下一寸。(另一種說法:一寸六分。)在乳頭上方,第三根肋骨間的動脈,手臂舉起時,深陷處取穴。

周榮: 在中府穴下一寸六分,深陷處,仰著身子取穴。

胸鄉: 在周榮穴下一寸六分,深陷處,仰著身子取穴。

天溪: 在胸鄉穴下一寸六分,深陷處,仰著身子取穴。

食竇: 在天溪穴下一寸六分,深陷處,舉起手臂取穴。

8. 腹中第一行十四穴遠近法第六

鳩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可灸刺。巨闕,在鳩尾下一寸。上脘,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中脘,在上脘下一寸。建里,在中脘下一寸。下脘,在建里下一寸。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臍中,禁刺。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

白話文:

**鳩尾:**位於胸骨下緣五分,不可鍼灸。

巨闕: 位於鳩尾下一寸。

上脘: 位於巨闕下一寸,距胸骨三寸。

中脘: 在上脘下一寸。

建裏: 在中脘下一寸。

下脘: 在建裏下一寸。

水分: 在下脘下一寸,肚臍上一寸。

臍中: 不可針刺。

陰交: 在肚臍下一寸。

氣海: 在肚臍下一寸半。

,石門,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關元,在臍下三寸。中極,在臍下四寸。曲骨,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

白話文:

石門:位於肚臍下方兩寸,女性不宜灸。

關元:位於肚臍下方三寸。

中極:位於肚臍下方四寸。

曲骨:在橫骨上方,中極下方一寸,毛髮邊緣的凹陷處。

9. 腹第二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七

幽門,在巨闕旁半寸陷中。(又心臟捲雲:挾巨闕兩邊相去各一寸。),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石關,在陰都下一寸,(一名石闕。),商曲,在石關下一寸,(一名高曲。),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臍旁各五分。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四滿,在中注下一寸。

白話文:

**幽門:**位於食道與胃交接處,在巨闕穴旁半寸,凹陷的地方。(另一說法是幽門在心臟旁,距離巨闕穴兩邊各一寸)

通谷: 位於幽門下方一寸。

陰都: 位於通谷下方一寸。

石關: 位於陰都下方一寸。(又稱石闕)

商曲: 位於石關下方一寸。(又稱高曲)

肓俞: 位於商曲下方一寸,正對肚臍旁五分。

中注: 位於肓俞下方五分。

四滿: 位於中注下方一寸。

(肺臟捲雲:挾丹田。),氣穴,在四滿下一寸。(《婦人方》上捲雲:在關元左邊二寸是。右邊二寸,名子戶。),大赫,在氣穴下一寸。(腎臟捲雲:在屈骨端三寸。),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腎臟捲雲:名屈骨,在陰上橫骨中央宛曲,和卻月中央是。)

白話文:

肺臟捲雲: 靠近丹田。

氣穴: 在四滿穴下1寸。(《婦人方》上捲雲:在關元穴左邊2寸處。右邊2寸,名子戶穴。)

大赫: 在氣穴下1寸。

腎臟捲雲: 在屈骨端下3寸。

橫骨: 在大赫下1寸。(腎臟捲雲:名屈骨,在陰戶上橫骨中央彎曲,和缺月中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