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
卷二十九 針灸上 (1)
1. 卷二十九 針灸上
(凡七類)
白話文:
在你提供的信息中,並沒有具體的古文中醫內容需要翻譯。"[卷二十九 針灸上]"和"(凡七類)"是章節標題,分別表示這是第二十九卷關於鍼灸的部分,以及這部分將分爲七類進行闡述。若你有具體的內容需要翻譯,請提供詳細的文字。
但你並未提供具體需要翻譯的內容,所以我無法給出具體的翻譯。如果你有具體的內容需要翻譯,歡迎隨時告訴我。
2. 明堂三人圖第一
(仰人十四門伏人十門,側人六門)
夫病源所起,本於臟腑,臟腑之脈,並出手足,循環腹背,無所不至,往來出沒,難以測量,將欲指取其穴,非圖莫可預備之要。非灸不精,故《經》曰: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則病無所逃矣。方知針灸之功,過半於湯藥矣。然去聖久遠,學徒矇昧,孔穴出入,莫測經源,濟弱扶危,臨事多惑。
余慨其不逮,聊因暇隙鳩集今古名醫《明堂》,以述針灸經一篇,用補私闕,庶依圖知穴,按經識分,則孔穴親疏,居然可見矣。舊《明堂》圖年代久遠,傳寫錯誤,不足指南。今一依甄權等新撰為定云爾。若依《明堂》正經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今半之為圖,人身長三尺八寸二分。
其孔穴相去亦皆半之。以五分為寸,其尺用夏家古尺,司馬六尺為步,即江淮吳越所用八寸小尺是也。其十二經脈,五色作之,奇經八脈以綠色為之,三人孔穴共六百五十穴,圖之於後亦睹之便令瞭然。仰人二百八十二穴,揹人一百九十四穴,側人一百七十四穴,穴名共三百四十九,單穴四十八名,雙穴三百一名。
仰人明堂圖(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內三十二穴單,一百二十五穴雙)
白話文:
[明堂三人圖第一]
(平躺者有十四處關鍵點,俯臥者有十處,側臥者有六處)
疾病的根本原因,源於臟腑的失調,而臟腑的脈絡,都從手和腳開始,循環全身,腹部背部無所不到,其往來隱現,難以準確測量,想要精準地找到穴位,沒有圖像輔助是不行的。如果不懂得如何施灸,那《經》上說:湯藥從內調,鍼灸從外治,這樣疾病就無處可逃了。這說明鍼灸的功效,甚至超過藥物的一半。然而,距離古聖先賢的時代久遠,學習者往往懵懂無知,對穴位的位置和功能,無法準確把握,遇到緊急情況時,往往感到困惑。
我感慨於此,趁着閒暇時間,收集古今著名醫師關於《明堂》的知識,撰寫了一篇關於鍼灸的經文,用來彌補個人的不足,希望依據圖像能更清楚地瞭解穴位,按照經文理解身體各部分,這樣穴位的遠近親疏,就能一目瞭然了。舊版《明堂》圖年代久遠,多次傳抄導致錯誤頻出,已經不足以作爲指導。現在依據甄權等人新編的內容爲準。若按照《明堂》中的標準人體,即七尺六寸四分的身體長度,我們現在將其縮小一半繪製成圖,人體長度爲三尺八寸二分。
相應的穴位間距也都減半。以五分爲一寸,其中的尺採用夏朝的古尺,司馬氏將六尺定爲一步,也就是江淮吳越地區常用的八寸小尺。十二經脈以五色表示,奇經八脈則以綠色表示,三人圖中共有六百五十個穴位,後面會詳細描繪出來,以便讓人一目瞭然。平躺者有二百八十二個穴位,俯臥者有一百九十四穴,側臥者有一百七十四穴,穴位名稱共有三百四十九個,其中有四十八個單穴,三百零一個雙穴。
平躺者的明堂圖(四門,一百五十七穴,其中三十二個單穴,一百二十五個雙穴)。
3. 仰人頭面三十六穴遠近法第一
頭部中行,上星,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容豆。囟會,在上星後一寸陷者中。前頂,在囟會後一寸半骨陷中。百會,在前頂後一寸半頂心中。頭第二行,五處,在頭上去上星旁一寸半。承光,在五處後一寸,不灸。(一本言:一寸半。),頭第三行,臨泣,在目上眥直上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目窗,在臨泣後一寸。正營,在目窗後一寸。正面部中行,神庭,在髮際直鼻,不刺。素髎,在鼻柱端。水溝,在鼻下人中。兌端,在唇上端。齦交,在唇內齒上齦縫。承漿,在頤前下唇之下。廉泉,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面部第二行,曲差,挾神庭旁一寸半,在髮際。
攢竹,在眉頭陷中。精明,在目內眥外。巨髎,挾鼻旁八分直瞳子。迎香,在禾髎上一寸鼻孔旁。禾髎,在鼻孔下挾水溝旁五分。面部第三行,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不灸。四白,在目下一寸。地倉,挾口旁四分。大迎,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
,面部第四行,本神,挾曲差旁一寸半,在髮際。(一云:直耳上,入髮際四分。),絲竹空,在眉後陷中,不灸。瞳子髎,在目外去眥五分,(一名太陽,一名前關。),面部第五行,頭維,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半,不灸。顴髎,在面鼽骨下下廉陷中。上關,在耳前上廉起骨開口取之。
一名客主人。下關,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空,張口則閉。頰車,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
白話文:
[仰人頭面三十六穴遠近法第一]
在頭部中央線上,上星穴位於頭顱上方,正對鼻子中央,從髮際線進入約一吋的地方,凹陷處可容納一粒豆子。囟會穴在上星穴後方一吋的凹陷中。前頂穴在囟會穴後方一寸半,位於頭骨凹陷處。百會穴在前頂穴後方一寸半,位於頭頂中心。
頭部第二行,五處穴在頭部上方向上星穴旁邊一寸半的位置。承光穴在五處穴後方一寸,不適合針灸。(另一版本說是一寸半)。
頭部第三行,臨泣穴在眼睛上方,沿著眉毛直上進入髮際線五分的凹陷中。目窗穴在臨泣穴後方一寸。正營穴在目窗穴後方一寸。
在面部中央線上,神庭穴位於髮際線,正對鼻子,不適合針刺。素髎穴在鼻尖。水溝穴在鼻子下方,人中的位置。兌端穴在上嘴脣的最上方。齦交穴在上嘴脣內部,牙齒上方的牙齦縫隙。承漿穴在下脣下方,頤部前方。廉泉穴在下巴下方,喉結上方,舌根部。
面部第二行,曲差穴在神庭穴旁邊一寸半的位置,位於髮際線。攢竹穴在眉毛開始的位置,凹陷處。精明穴在內眼角外側。巨髎穴在鼻翼兩側,與瞳孔垂直對齊。迎香穴在鼻孔旁邊,位於禾髎穴上方一寸。禾髎穴在鼻孔下方,位於水溝穴旁邊五分。
面部第三行,陽白穴在眉毛上方一寸,與瞳孔垂直對齊。承泣穴在眼睛下方七分,與瞳孔垂直對齊,不適合針灸。四白穴在眼睛下方一寸。地倉穴在嘴角兩側四分。大迎穴在下頜前方一寸二分的骨凹陷處,可觸摸到動脈。
面部第四行,本神穴在曲差穴旁邊一寸半,位於髮際線。(另一說法是正對耳朵上方,進入髮際線四分)。絲竹空穴在眉毛後方的凹陷中,不適合針灸。瞳子髎穴在眼睛外側,距離眼角五分,又稱為太陽穴或前關穴。
面部第五行,頭維穴在額角髮際線,本神穴旁邊一寸半,不適合針灸。顴髎穴在臉頰骨下方,凹陷處。上關穴在耳朵前方上方,開口時可以找到的突起骨頭。又稱為客主人穴。下關穴在客主人穴下方,耳朵前方動脈下方的凹陷處,閉嘴時可找到空隙,張嘴時則閉合。頰車穴在耳朵下方,曲頰末端的凹陷處。
4. 胸部中央直下七穴遠近法第二
天突,在頸結喉下五寸宛宛中。璇璣,在天突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華蓋,在璇璣下一寸陷中,仰而取之。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橫直兩乳間。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白話文:
[胸膛正中直列七個穴位的定位方式第二]
天突穴,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大約五寸的凹陷處。
璇璣穴,位於天突穴下方一寸的凹陷中,需仰頭才能找到位置。
華蓋穴,位於璇璣穴下方一寸的凹陷中,同樣需仰頭找尋。
紫宮穴,位於華蓋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一樣需仰頭找尋。
玉堂穴,位於紫宮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
膻中穴,位於玉堂穴下方一寸六分,大約在兩乳之間的水平線上。
中庭穴,位於膻中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
5. 胸部第二行六穴遠近法第三
俞府,在巨骨下去璇璣旁各二寸陷者中,仰而取之。彧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神藏,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靈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臥取之。(墟,或作牆。),神封,在靈墟下一寸六分。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白話文:
[胸膛上第二排六個穴位的定位方法]
俞府穴:位於鎖骨下,靠近璇璣穴的兩側各二寸深處凹陷中,需仰躺著才能找到。
彧中穴:在俞府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仰躺時可找到。
神藏穴:位於彧中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同樣需仰躺著找尋。
靈墟穴:在神藏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仰躺時可找到。(「墟」字有些版本寫為「牆」)
神封穴:位於靈墟穴下方一寸六分處。
步廊穴:在神封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需仰躺著找尋。
6. 胸部第三行六穴遠近法第四
氣戶,在巨骨下挾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屋翳,在庫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乳中,禁不灸刺。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白話文:
[胸部第三行六穴位置與取穴方法]
氣戶穴:位於巨骨穴下方,俞府穴兩側各兩寸的凹陷處,需仰臥取穴。
庫房穴:在氣戶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處,需仰臥取穴。
屋翳穴:位於庫房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處,需仰臥取穴。
膺窗穴:在屋翳穴下方一寸六分處。
乳中穴:禁止進行灸刺。
乳根穴:位於乳頭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處,需仰臥取穴。
7. 胸部第四行六穴遠近法第五
雲門,在巨骨下挾氣戶兩旁各二寸陷中動脈,應手舉臂取之。中府,在雲門下一寸。(又云:一寸六分。)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陷中。周榮,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天溪,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食竇,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舉臂取之。
白話文:
雲門穴,位於巨骨穴下方,氣戶穴兩側各兩寸的凹陷中,可以摸到動脈,當手臂抬起時便能找到此穴。
中府穴,位於雲門穴下方一寸的位置。(另有一說為一寸六分。)在乳頭上方三根肋骨之間的動脈,位於凹陷之中。
周榮穴,位於中府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人需躺平來取此穴。
胸鄉穴,位於周榮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人需躺平來取此穴。
天溪穴,位於胸鄉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人需躺平來取此穴。
食竇穴,位於天溪穴下方一寸六分的凹陷中,當手臂抬起時便能找到此穴。
8. 腹中第一行十四穴遠近法第六
鳩尾,在臆前蔽骨下五分,不可灸刺。巨闕,在鳩尾下一寸。上脘,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中脘,在上脘下一寸。建里,在中脘下一寸。下脘,在建里下一寸。水分,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臍中,禁刺。陰交,在臍下一寸。氣海,在臍下一寸半。
,石門,在臍下二寸,女子不灸。關元,在臍下三寸。中極,在臍下四寸。曲骨,在橫骨之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
白話文:
[腹部穴位與其間距的說明]
鳩尾穴,位於胸骨下方約0.5寸處,不適合進行灸法或針刺。
巨闕穴,位於鳩尾穴下方1寸的位置。
上脘穴,位於巨闕穴下方1寸,離胸骨約3寸的地方。
中脘穴,位於上脘穴下方1寸的位置。
建裏穴,位於中脘穴下方1寸的位置。
下脘穴,位於建裏穴下方1寸的位置。
水分穴,位於下脘穴下方1寸,也就是肚臍上方1寸的位置。
肚臍中心,禁止針刺。
陰交穴,位於肚臘下方1寸的位置。
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1.5寸的位置。
石門穴,位於肚臍下方2寸,但女性不宜進行灸法。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3寸的位置。
中極穴,位於肚臍下方4寸的位置。
曲骨穴,位於恥骨上方,中極穴下方1寸,位於毛髮邊緣凹陷處。
9. 腹第二行十一穴遠近法第七
幽門,在巨闕旁半寸陷中。(又心臟捲雲:挾巨闕兩邊相去各一寸。),通谷,在幽門下一寸。陰都,在通谷下一寸。石關,在陰都下一寸,(一名石闕。),商曲,在石關下一寸,(一名高曲。),肓俞,在商曲下一寸直臍旁各五分。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四滿,在中注下一寸。
(肺臟捲雲:挾丹田。),氣穴,在四滿下一寸。(《婦人方》上捲雲:在關元左邊二寸是。右邊二寸,名子戶。),大赫,在氣穴下一寸。(腎臟捲雲:在屈骨端三寸。),橫骨,在大赫下一寸。(腎臟捲雲:名屈骨,在陰上橫骨中央宛曲,和卻月中央是。)
白話文:
【腹部第二行十一穴的遠近排列法】
幽門穴,位於巨闕穴旁邊半寸深處的凹陷中。(另據心臟卷記載:是在巨闕兩側,各自相距一寸的位置。)
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方一寸處。
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方一寸處。
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方一寸處,(又稱為石闕穴。)
商曲穴,位於石關穴下方一寸處,(又稱為高曲穴。)
肓俞穴,位於商曲穴下方一寸,正對著肚臍兩側各五分的位置。
中注穴,位於肓俞穴下方五分處。
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方一寸處。
(肺臟卷記載:在丹田兩側。)
氣穴,位於四滿穴下方一寸處。(《婦人方》上卷記載:在關元穴左邊二寸位置。右邊二寸,則稱為子戶穴。)
大赫穴,位於氣穴下方一寸處。(腎臟卷記載:在恥骨上方三寸處。)
橫骨穴,位於大赫穴下方一寸處。(腎臟卷記載:又名屈骨穴,位於私處上方橫骨中間彎曲之處,即為卻月穴中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