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八 脈法 (3)
卷二十八 脈法 (3)
1. 三關主對法第六
諸浮、諸沉、諸弦、諸緊、諸澀、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頭部)。若在關上,胃以下病(腹部)。若在尺中,腎以下病(腰腳部)。
平寸口脈主對法:
白話文:
各種浮脈、沉脈、弦脈、緊脈、澀脈、滑脈,如果出現在寸口脈(手腕內側橈動脈靠近拇指處),表示頭部以上有病。如果出現在關上脈(手腕內側橈動脈靠近掌根處),表示腹部以下有病。如果出現在尺中脈(手腕內側橈動脈靠近小指處),表示腰腳部以下有病。
平寸口脈主對法:
-
**平和脈:**脈象平穩,和緩有力,為健康之脈。
-
**浮脈:**脈象浮於表面,按之即散,主外感風寒。
-
**沉脈:**脈象沉於深處,按之難得,主虛寒或內傷。
-
**遲脈:**脈象緩慢,每分鐘不足60次,主體虛或寒證。
-
**數脈:**脈象急促,每分鐘超過90次,主熱證或實證。
-
**弦脈:**脈象細長如弦,按之緊實,主肝氣鬱結或氣血虛。
-
**滑脈:**脈象流利滑順,按之圓滑,主痰濕或寒濕。
-
**洪脈:**脈象寬大而有力,跳動明顯,主實證或氣血充盛。
-
**細脈:**脈象細小而無力,按之若有若無,主氣血虛弱或陰虛。
-
**結脈:**脈象斷續不連,按之有阻滯感,主氣機鬱滯或血瘀。
-
**促脈:**脈象急促且短小,按之難得,主寒凝或血虛。
-
**散脈:**脈象散亂無序,按之難以捉摸,主氣血不足或虛證。
手寸口脈滑而遲,不沉不浮,不長不短,為無病,左右同法。寸口太過與不及,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中手長者,曰:足脛痛。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者,病在中。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者,曰:寒熱及疝瘕,小腹痛。
白話文:
手腕脈搏流暢且緩慢,不沉也不浮,不長也不短,表示沒有疾病,左右手脈象相同。
手腕脈象過強或過弱:
- 手腕脈象中間短的:表示頭痛。
- 手腕脈象中間長的:表示小腿疼痛。
- 手腕脈象快而急促的:表示肩背疼痛。
手腕脈象沉且堅硬的:表示疾病在身體內部。
手腕脈象浮且強盛的:表示疾病在外表。
手腕脈象沉且虛弱的:表示寒熱和疝氣,以及小腹疼痛。
(熱,一作氣,又作中。),寸口脈沉而弱,發必墮落。寸口脈沉而緊,苦心下有寒時時痛,有積邪。寸口脈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氣,面目腫,有微熱,為風水。寸口脈沉大而滑,沉即為血實,滑即為氣實,血氣相搏,入臟即死,入腑即愈。寸口脈沉,胸中短氣。寸口脈沉而喘者,寒熱。
白話文:
熱證:
- 寸口脈沉弱:頭髮易脫落。
- 寸口脈沉緊:心下有寒氣,時常疼痛,有積聚的邪氣。
- 寸口脈沉滑:胸中有水氣,臉部浮腫,有低熱,為風水。
- 寸口脈沉大滑:脈沉表示血實,脈滑表示氣實,血氣相互搏擊,入臟則亡,入腑則愈。
- 寸口脈沉:胸中氣短。
- 寸口脈沉喘:有寒熱證。
寸口脈浮而滑者,頭中痛。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滯氣宿食。寸口脈弦而緊,弦即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即惡寒水流走腸間。寸口脈緊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氣。脈緊上寸口者,中風,風頭痛亦如之。(《翼》云:亦為傷寒頭痛。),脈弦上寸口者,宿食。
白話文:
寸口脈浮滑 :會出現頭部疼痛。 寸口脈浮大,按壓後變澀,尺脈也微弱且澀 :說明體內有停滯的氣息和宿食。 寸口脈弦緊 :弦脈表示衛氣運行不良,衛氣運行不良就會怕冷,水液流動在腸胃間。 寸口脈緊或浮 :膈肌上有寒氣,肺部有水氣。 脈緊在上寸口 :表示中風,風頭痛的脈象也一樣(《翼》說:也可能是傷寒引發的頭痛)。 脈弦在上寸口 :是宿食的表現。
降者頭痛。寸口脈弦大,婦人半產漏下,男子亡血失精。寸口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煩;當煩不煩,與極汗出。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男子吐血,婦人下血,嘔汁出。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寸口脈緩而遲,緩即為虛,遲即為寒,虛寒相搏,則欲溫食,食冷即咽痛。
白話文:
脈沉弱,頭痛。寸口脈弦大,女性半產或漏下,男性失血或失精。寸口脈微弱,微則畏寒,弱則發熱;應發汗而不發汗,骨節疼痛;應煩躁不安而不煩躁,大汗淋漓。寸口脈微弱,氣血虛弱;男性咳血,女性下血,嘔出水樣物質。寸口脈動弱,動則受驚,弱則心悸。寸口脈緩慢遲鈍,緩則虛,遲則寒;虛寒交搏,則想吃溫熱食物,吃冷食則咽痛。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即為氣,寒氣相搏,則絞而痛。寸口脈遲而澀,遲即為寒,澀為少血。脈來過寸入魚際者,遺尿。脈出魚際,逆氣喘息。寸口脈實者,心勞。寸口脈潎潎如羹上肥,陽氣微。連連如蜘蛛絲,陰氣衰。兩手前部陽絕者,苦心下寒毒,喙中熱。
白話文:
寸口脈搏緩慢,緩慢表示寒氣,虛弱表示氣虛,寒氣和氣虛交替出現,就會導致絞痛。
寸口脈搏緩慢而澀,緩慢表示寒氣,澀則表示血虛。
脈搏到寸口再進入魚際穴位,會遺尿。
脈搏出魚際穴位,會逆氣喘息。
寸口脈搏強盛,表示心力不足。
寸口脈搏像羹湯上的浮油一樣鬆軟,陽氣不足。
脈搏細長如蜘蛛絲,陰氣衰弱。
兩手手掌陽氣全無,會導致心腹寒毒,口中發熱。
,寸口脈偏絕,則臂僻不遂,兩手俱絕者,不可治。寸口脈來暫大暫小者,陰絡也,苦陰風痹,應時自發,身洗洗也。寸口脈來暫小暫大者,陽絡也,苦皮膚病,汗出惡寒,下部不仁。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宜服桂枝、葛根湯,針風池、風府,向火炙身,摩治風膏,覆令汗出。寸口脈緊,苦頭痛,是傷寒,宜服麻黃發汗,針眉沖、顳顬,摩傷寒膏。
白話文:
寸口脈搏偏弱,則手臂彎曲麻痺,兩手脈搏都弱的,無法治癒。寸口脈搏時而大時而小,這是陰經受了損害,容易得陰風痹痛,時不時發作,身體發熱。寸口脈搏時而小時而大,這是陽經受了損害,容易得皮膚病,出汗怕冷,下半身麻木。寸口脈搏浮動,這是中風導致發熱頭疼,適合服用桂枝、葛根湯,針刺風池、風府穴,對著火烤身,用風濕膏按摩,讓身體發汗。寸口脈搏緊繃,這是因為發燒導致頭疼,適合服用麻黃湯發汗,針刺眉沖、顳顬穴,用傷寒膏按摩。
,寸口脈微,苦寒為衄,宜服五味子湯、麻黃茱萸膏,令汗出。寸口脈數,為吐,以有熱在胃脘熏胸中,宜服藥吐之,及針胃脘,服除熱湯。若傷寒七八日至十日,熱在中間煩滿而渴者,宜服知母湯。寸口脈洪大,胸脅滿,宜服生薑湯、白薇丸,亦可紫菀湯下之。針上脘、期門、章門。
白話文:
脈象微弱,伴有苦寒症狀,易發生鼻出血,應服用五味子湯、麻黃茱萸膏,發汗治療。脈象急促,伴有嘔吐,由於胃脘部有熱氣上衝胸中,應服藥催吐,或針刺胃脘部,並服用清熱湯藥。若傷寒已持續七八天至十天,熱氣集中在中焦,煩躁多渴,應服用知母湯。脈象洪大 ,胸脅部位脹滿,應服用生薑湯、白薇丸,也可以服用紫菀湯下瀉。並針刺上脘、期門、章門穴位。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風寒在肌肉,宜服防風湯,以藥敷熨之佳。灸諸治風穴。寸口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寸口脈弦,心下愊愊,微頭痛,心下有水氣,宜服甘遂丸,針期門瀉之。寸口脈弱,陽氣虛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湯、內補散,將適飲食消息,勿極勞,針胃脘補之。寸口脈澀,是胃氣不足,宜服乾地黃湯,自養調和飲食,針胃脘(一作三里)補之。
白話文:
寸口脈緩,皮膚不仁 脈搏緩慢,皮膚失去知覺,風寒侵襲肌肉,建議服用防風湯,配合藥膏敷貼患處。還可以在治風穴進行灸療。
寸口脈滑,陽實 脈搏滑利,陽氣旺盛,胸中憋悶,出現嘔吐,建議服用前胡湯,並針刺太陽穴和巨闕穴泄瀉熱氣。
寸口脈弦,心下愊愊 脈搏緊繃,心窩隱痛,伴有輕微頭痛,心窩有水氣,建議服用甘遂丸,並針刺期門穴泄瀉水氣。
寸口脈弱,陽氣虛弱 脈搏微弱,陽氣不足,自發出汗,建議服用茯苓湯和內補散,適當調養飲食,避免過度勞累,並針刺胃脘穴補氣。
寸口脈澀,胃氣不足 脈搏澀滯,胃氣不足,建議服用乾地黃湯,自行調理飲食,並針刺胃脘穴(或三里穴)補氣。
,寸口脈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虛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湯、黃土湯,灸膻中。寸口脈伏,胸中逆氣,噎塞,是諸氣上衝胸中,宜服前胡湯、大三建丸,針巨闕瀉之。寸口脈沉,胸中引脅痛,胸中有水氣,宜服澤漆湯,針巨闕瀉之。寸口脈軟弱,自汗出,是虛損病,宜服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粉身,針太衝補之。
白話文:
寸口脈跳動,吐血。稍微跳動,流鼻血。這是因為身體空虛,失血過多所致。應服用竹皮湯、黃土湯,並灸膻中穴。
寸口脈隱藏 ,胸中逆氣,噎塞,這是因為各種氣上沖胸中所致。應服用前胡湯、大三建丸,並針灸巨闕穴放氣。
寸口脈沉伏 ,胸中引發脅痛,胸中有水氣。應服用澤漆湯,並針灸巨闕穴放氣。
寸口脈軟弱 ,自汗不止,這是虛弱的病症。應服用乾地黃湯、薯蕷丸、內補散、牡蠣散,並研磨成粉末,針灸太衝穴補氣。
,寸口脈遲,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湯、生薑湯、茱萸丸,調和飲食以暖之。寸口脈實,即生熱在脾肺,嘔逆氣塞。虛則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熱宜服竹葉湯、葛根湯,寒宜服茱萸丸、生薑湯。寸口脈細,發熱嘔吐,宜服黃芩龍膽湯。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湯,及灸中府。
平關脈主對法:
白話文:
寸口脈遲
- 上焦有寒,出現心痛、咽喉發酸、吐酸水的症狀。
- 建議服用附子湯、生薑湯或茱萸丸,並調整飲食以溫暖身體。
寸口脈實
- 脾肺有熱,出現嘔吐、氣塞的症狀。
- 若脈象虛弱,則脾胃有寒,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 熱證建議服用竹葉湯或葛根湯,寒證建議服用茱萸丸或生薑湯。
寸口脈細
- 發熱嘔吐的症狀。
- 建議服用黃芩龍膽湯。
- 若嘔吐不止,可服用橘皮桔梗湯,並灸中府穴位。
關脈主對法
脈息沉穩,如魚之沉於水,主病者正氣充足,邪氣未能深入。
脈息浮動,如萍浮於水,主病者正氣不足,邪氣已入淺表。
脈息緩慢,如水之緩流,主病者氣血運行緩慢,邪氣已入裏。
脈息急促,如水之奔流,主病者氣血運行過快,邪氣已入氣分。
脈息有力,如石之沉重,主病者正氣強盛,邪氣難以入侵。
脈息無力,如綿之柔軟,主病者正氣衰弱,邪氣已入營分。
脈息規律,如珠之連貫,主病者氣血運行調和,邪氣難以侵犯。
脈息紊亂,如浪之起伏,主病者氣血運行失常,邪氣已入臟腑。
關上脈浮而大,風在胃中,張口肩息,心下澹澹,食欲嘔。關上脈微浮,積熱在胃中,嘔吐蛔蟲,心健忘。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均,必吐逆,是為病方欲來,不出一二日復欲發動,其人慾多飲,飲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關上脈緊而滑者,蛔動。關上脈弦而長(《翼》作大),有痛如刀刺之狀,在臍左右上下。
白話文:
關上脈浮而大:風在胃中,患者張口喘息,心下空虛,食慾不振,容易嘔吐。
關上脈微浮 :積熱在胃中,患者會嘔吐蛔蟲,心智健忘。
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均 :必定會嘔吐,這是疾病即將發作的徵兆,不會超過一兩天就會再次發作,患者會想要喝很多水,但喝完後就會腹瀉。如果腹瀉停止,患者就會康復;如果腹瀉持續,患者就會死亡。
關上脈緊而滑 :蛔蟲在蠕動。
關上脈弦而長 :患者感覺到如刀刺般的疼痛,疼痛的位置在肚臍左右或上下。
(《脈經》云:有積在臍左右上下。),關上脈澀而堅,大而實,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在脾肺氣塞,實熱在胃中。關上脈襜襜大,而尺寸細者,其人必心腹冷積,癥瘕結聚,欲熱飲食。關上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者,胃中寒熱羸劣,不欲飲食,如瘧狀。
白話文:
(《脈經》說:邪氣積存在肚臍左右上下)。關上的脈搏緊澀而有力,又大又實,按下去不減輕有力,這是中焦實熱。脾肺氣塞,實熱在胃中。關上的脈搏沉緩而有力,尺寸脈很細,這種人必定有心腹寒氣積聚,癥瘕凝結,喜歡熱的食物。關上的脈搏時有時無,時大時小,時疏時數,這是胃中寒熱交錯,食慾不振,像瘧疾一樣。
,關上脈浮,腹滿不欲食,浮為虛滿,宜服平胃丸、茯苓湯、生薑前胡湯,針胃脘,先瀉後補之。關上脈緊,心下苦滿痛,為實,宜服茱萸當歸湯,加大黃二兩佳。(《脈經》云:又大黃湯兩治之佳。)針巨闕,下脘瀉之。關上脈微,為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巨闕補之。
白話文:
脈浮:脈搏浮起,伴有腹部脹滿、食慾不振。這是虛脹的表現,應服用平胃丸、茯苓湯、生薑前胡湯。針灸胃脘部,先瀉後補。
脈緊 :脈搏緊實,伴有心窩苦悶、脹痛。這是實證,應服用茱萸當歸湯,加加大黃二兩效果更佳。(《脈經》記載:大黃湯也可治療這兩種情況。)針灸巨闕穴,下脘部瀉血。
脈微 :脈搏微弱,伴有胃中寒冷、心窩拘急。這是胃中虛寒的表現,應服用附子湯、生薑湯、附子丸。針灸巨闕穴,補氣。
,關上脈數,胃中有客熱,宜服知母湯(一作丸)、除熱湯,針巨闕、上脘瀉之。關上脈緩,不欲食,此脾胃氣不足,宜服平胃丸、補脾湯,及針章門補之。關上脈滑,胃中有熱,滑為熱實氣滿,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朴硝麻黃湯、平胃丸,(一作紫菀湯、人參大平胃丸。)針胃脘瀉之。
白話文:
關上脈數: 如果脈搏跳動快,表明胃裡有熱症,應該服用知母湯(也有人做成丸劑)或除熱湯。針灸巨闕穴和上脘穴,瀉熱。
關上脈緩: 如果脈搏跳動慢,不想進食,這是脾胃氣虛所致,應該服用平胃丸或補脾湯。也可以針灸章門穴,補虛。
關上脈滑: 如果脈搏滑利,表明胃裡有熱,滑利代表熱氣實盛,氣滿胃中,所以不想進食,進食後會吐逆。應該服用朴硝麻黃湯或平胃丸(也有人用紫菀湯或人參大平胃丸)。針灸胃脘穴,瀉熱。
關上脈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脈弦胃氣虛,宜服茱萸湯,溫調飲食,針胃脘補之。關上脈弱,胃氣虛,胃中有客熱。脈弱為虛熱作病,且說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即寒起,宜服竹葉湯,及針胃脘補之。關上脈虛細,腹滿,宜服生薑湯、茱萸蜀椒湯、白薇丸,針灸三脘。
白話文:
關上脈弦
手關脈弦緊而有力的話,說明胃中有寒氣,心窩以下部位有氣逆。這是因為脈弦表示胃氣虛弱所致。應服用茱萸湯,並溫熱食物來調理飲食。同時,應針灸胃脘穴位來補益胃氣。
關上脈弱
手關脈弱無力的話,表示胃氣虛弱,胃中有客熱(外來的熱邪)。這是因為脈弱代表有虛熱所致。俗話說:「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即寒起。」所以不能過分攻伐驅除熱邪,否則熱邪一去,就會引起寒邪發作。應服用竹葉湯,並針灸胃脘穴位來補益胃氣。
關上脈虛細
手關脈虛弱細小,伴有腹滿,應服用生薑湯、茱萸蜀椒湯、白薇丸,並針灸三脘穴位(上、中、下脘穴)。
,關上脈澀,血氣逆冷。脈澀為血虛,宜服乾地黃湯、四補散,針足太衝上補之。關上脈芤,大便去血,宜服生地黃並生竹皮湯,灸膈俞。若重下去血,針關元,甚者服龍骨丸。(關元一作巨闕。),關上脈伏,有水氣溏泄,宜服水銀丸,針關元,利小便,止溏泄便止。關上脈洪,胃中熱,必煩滿,宜服平胃丸,針胃脘,先瀉後補之。
白話文:
如果手腕上的關脈摸起來澀,代表血氣逆流而寒冷。脈澀表示血虛,應該服用生地黃湯或四補散,並用針灸足太衝穴來補氣。
如果關脈摸起來空虛,且大便帶血,應該服用生地黃與生竹皮的湯劑,並灸炙膈俞穴。如果出血嚴重,則要針灸關元穴,情況嚴重者則需服用龍骨丸。(關元穴有時也被稱為巨闕穴。)
如果關脈摸起來微弱,伴隨水氣、溏瀉,應該服用水銀丸,針灸關元穴,利尿排泄,止瀉。
如果關脈摸起來浮腫,胃中發熱,一定會感到煩躁、滿悶,應該服用平胃丸,針灸胃脘穴,先瀉後補。
,關上脈沉,心下有冷氣,苦滿吞酸,宜服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湯,針胃脘補之。關上脈軟,苦虛冷,脾虛氣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湯、女萎丸,針關元補之。關上脈遲,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湯,針胃脘補之。關上脈實,胃中痛,宜服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胃脘補之。
白話文:
脈沉:關上脈象沉伏,表示氣血虛弱。 心下有冷氣 :心窩處感到寒冷。 苦滿吞酸 :嘴裡發苦,感到胃部脹滿、反酸。 治療 :服用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湯,針刺胃脘穴位以補氣。
脈軟 :關上脈象軟弱,表示氣血虛弱。 苦虛冷 :嘴裡發苦,身體虛弱怕冷。 脾虛氣弱 :脾胃虛弱,氣血不足。 重下病 :容易出現腹瀉、脫肛等下焦疾病。 治療 :服用赤石脂湯、女萎丸,針刺關元穴位以補氣。
脈遲 :關上脈象遲緩,表示胃中寒氣。 胃中寒 :胃部感到寒冷。 治療 :服用桂枝丸、茱萸湯,針刺胃脘穴位以溫中散寒。
脈實 :關上脈象有力,表示胃中疼痛。 胃中痛 :胃部疼痛。 治療 :服用梔子湯、茱萸烏頭丸,針刺胃脘穴位以止痛。
,關上脈牢,脾胃氣塞,盛熱,即腹滿響響,宜服紫菀丸、瀉脾丸,針灸胃脘瀉之。
平尺脈主對法:
白話文:
脈象深沉而緩,脾胃氣血不通暢,發熱,就會出現腹脹有響聲的症狀。宜服用紫菀丸、瀉脾丸,並針灸胃脘部位以疏通氣血。
平尺脈主證對法
平脈
- 脈形平直,不浮不沉,不遲不數。
- 主證:身體虛弱,元氣不足,脾胃功能虛弱。
尺脈沉取
- 尺部脈位深沉,按壓時難以感受到。
- 主證:腎氣不足,腎陽虛弱,畏寒肢冷,腰膝痠軟。
尺脈浮取
- 尺部脈位浮淺,按壓時容易感受到。
- 主證:脾胃虛寒,腹瀉腹痛,四肢不溫。
尺脈遲取
- 尺部脈搏緩慢,按壓時難以計數。
- 主證:氣血運轉遲緩,陽氣不足,畏寒怕冷,四肢無力。
尺脈數取
- 尺部脈搏快速,按壓時難以計數。
- 主證:陰虛火旺,失眠多夢,盜汗,心煩易怒。
尺脈浮者,客陽在下焦。尺脈弱者,下焦冷,無陽氣,上熱沖頭面。尺脈弱寸強,胃絡脈傷。尺脈偏滑疾,面赤如醉,外熱則病。尺脈細微,溏泄冷利。(《素問》云:尺寒脈細,謂之後泄。),尺脈虛小,足脛寒,痿痹腳疼。尺脈澀,下血不利多汗。(《素問》云,尺澀脈滑,謂之多汗。
白話文:
尺脈浮:陽氣滯留在下焦。 尺脈弱 :下焦寒冷,缺乏陽氣,導致上半身發熱頭面紅。 尺脈弱,寸脈強 :胃氣受損。 尺脈偏滑疾 :面部發紅如醉,外熱會導致疾病。 尺脈細微 :大便稀溏,身體發冷。 尺脈虛小 :足脛寒冷,下肢痿痹疼痛。 尺脈澀 :大便出血、小便不利、多汗。
),尺脈沉而滑者,寸白蟲。尺脈細而急者,筋攣痹,不能行。尺脈大者,熱在脬中,小便赤痛。尺脈粗而熱者,謂之熱中,腰胯疼,小便赤熱。尺脈按之不絕,婦人血閉。與關相應和滑者,男子氣血實。婦人即為妊娠。尺脈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婦人月水不利。
白話文:
尺脈沉穩而滑順,表示寸白蟲。
尺脈細小而急促,表示筋攣痹痛,無法行動。
尺脈大,表示熱氣在膀胱中,小便赤痛。
尺脈粗糙而發熱,稱為熱中,會腰胯疼痛,小便赤熱。
尺脈按壓時不消失,表示女性血閉。
尺脈與關脈相應且滑順,表示男性氣血充足。女性則表示懷孕。
尺脈出現後突然中斷,表示男性小腹有滯氣,女性月經不順。
,尺寸俱軟弱,內慍熱,手足逆冷,汗出。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苦心下喘。尺寸俱沉,關上若有,苦寒心下痛,陰中冷,腳痹。尺寸俱微,少心力,不欲言,氣血不足,其人腳弱短氣。尺寸俱數,手足頭面有熱。俱遲,有寒,手足頭面有冷風。尺脈浮,下熱風,小便難。
白話文:
尺寸俱軟弱:脈搏虛弱無力。內慍熱:體內有鬱熱。手足逆冷:手腳發冷。汗出:出汗。
尺寸俱沉,關上無有者:脈搏沉弱,關脈沒有。苦心下喘 :胸悶氣短,心悸。
尺寸俱沉,關上若有:脈搏沉弱,關脈微弱。苦寒心下痛:心絞痛,腹部寒冷,陰部發冷。腳痹 :腳部麻木痠痛。
尺寸俱微:脈搏細微。少心力:心氣不足。不欲言:不想說話。氣血不足:氣血虛弱。其人腳弱短氣 :體質虛弱,腳步無力,氣息短促。
尺寸俱數:脈搏快速有力。手足頭面有熱 :手腳頭面發熱。
俱遲:脈搏緩慢。有寒:體內有寒氣。手足頭面有冷風 :手腳頭面發冷。
尺脈浮:尺脈浮起。下熱風:下腹有熱氣。小便難 :排尿困難。
宜服瞿麥湯、滑石散,針橫骨、關元瀉之。尺脈緊,臍下痛,宜服當歸湯,灸天樞,針關元補之。尺脈微,厥逆,小腹中拘急,有寒氣,宜服小建中湯,針氣海。尺脈數,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宜服雞子湯,白魚散,針橫骨瀉之。尺脈緩,腳弱下腫(一本無此四字),小便難,有餘瀝,宜服滑石湯、瞿麥散,針橫骨瀉之。尺脈滑,氣血實,經脈不利,宜服朴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白話文:
適合服用的藥方:
- 脈象沉遲:瞿麥湯、滑石散
- 脈象沉緊:當歸湯
- 脈象沉微:小建中湯
- 脈象沉數:雞子湯、白魚散
- 脈象沉緩:滑石湯、瞿麥散
- 脈象滑利:朴硝煎大黃湯
針灸治療:
- 橫骨:瀉之
- 關元:補之或瀉之
- 氣海:瀉之
注意事項:
- 脈象沉緊,伴隨臍下疼痛:灸天樞
- 脈象沉微,伴隨厥逆、小腹拘急:有寒氣,需灸氣海
- 脈象沉數,伴隨惡寒、臍下熱痛:小便赤黃,需瀉橫骨
- 脈象沉緩,伴隨腳弱、下腫:小便難,有餘瀝,需瀉橫骨
- 脈象滑利:氣血實,經脈不利,需瀉關元
,尺脈弦,小腹疼,小腹及腳中拘急,宜服建中湯、當歸湯,針氣海瀉之。尺脈弱,氣少發熱骨煩,宜服前胡湯、乾地黃茯苓湯,針關元補之。尺脈澀,足脛逆冷,小便赤,宜服附子四逆湯,針足太衝補之。尺脈芤,下焦虛,小便去血,宜服竹皮生地黃湯,灸丹田、關元。
白話文:
尺脈弦緊:小腹疼痛,小腹和腳部抽搐,應服用建中湯、當歸湯,針灸氣海穴瀉火。
尺脈微弱:氣血不足,發熱骨頭疼痛,應服用前胡湯、乾地黃茯苓湯,針灸關元穴補氣。
尺脈澀滯:足脛冰涼,小便發紅,應服用附子四逆湯,針灸足太衝穴補氣。
尺脈浮大:下焦虛弱,小便帶血,應服用竹皮生地黃湯,艾灸丹田穴、關元穴。
,尺脈伏,小腹痛癥疝,水穀不化,宜服大平胃丸、桔梗丸,針關元補之。尺脈沉,腰背痛,宜服腎氣丸,針京門補之。尺脈軟,腳不收,風痹(一本無此五字),小便難,宜服瞿麥湯、白魚散,針關元瀉之。尺脈牢,腹滿陰中急,宜服葶藶茱萸丸,針丹田、關元、中極。
白話文:
尺脈微弱、隱藏,小腹疼痛、疝氣,食物難以消化,適合服用大平胃丸、桔梗丸,並針灸關元穴以補強。
尺脈深沉、低弱,腰背疼痛,適合服用腎氣丸,並針灸京門穴以補強。
尺脈柔軟、虛弱,腳部不能自我控制(部分版本沒有這句話),小便困難,適合服用瞿麥湯、白魚散,並針灸關元穴以瀉熱。
尺脈堅固、強盛,腹脹、陰中急迫,適合服用葶藶茱萸丸,並針灸丹田、關元、中極等穴位。
,尺脈遲,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針氣海、關元瀉之。尺脈實,小腹痛,小便不禁,宜服當歸湯加大黃一兩,利其大便,針關元補之。
白話文:
尺脈脈搏緩慢,表示下焦(腎臟、膀胱所在區域)有寒氣,建議服用桂枝丸,針灸氣海穴、關元穴以瀉熱。
尺脈脈搏實而有力,小腹疼痛,小便失禁,建議服用當歸湯,並加入大黃一兩,通利大便,針灸關元穴以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