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七 養性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七 養性 (1)

1. 卷二十七 養性

(凡八類)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 繁體中文 | ---|---|--- 身痛徹骨 | 身痛徹骨 | 身體疼痛深入骨頭 身汗淅出 | 身汗淅出 | 身體汗水不斷流出 脈弦細速數 | 脈弦細速數 | 脈搏緊實、細小、快速、次數多 舌苔白厚膩 | 舌苔白厚膩 | 舌頭上有一層厚厚的白苔 脈沉細弱無力 | 脈沉細弱無力 | 脈搏深沉、細弱、無力 鼻塞流黃涕 | 鼻塞流黃涕 | 鼻塞,流出黃色的鼻涕 面目浮腫 | 面目浮腫 | 臉部浮腫 尿渾濁發赤 | 尿渾濁發赤 | 尿液混濁且呈紅色

2. 養性序第一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德之指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

白話文:

培養性情的人,會讓自己習慣做好的事情,性情自然變得善良,而不會有壞習慣。性情善良了,自然而然內外百病不會產生,禍患災害也無從發生,這就是養性的最高原則。善於養性的人能夠在疾病未發生的時候就加以防治,這就是養性的意義。所以養性的人,不僅僅依靠服藥或食氣,而是注重各種行為的修養,讓自己的行為舉止都能夠達到完善的境界,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夠長壽。如果德行不完善,即使服用仙丹妙藥,也不能夠延長壽命。所以老子說:善於養生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老虎犀牛,這正是道德的指引。難道要依靠服用藥物來追求長壽嗎?

聖人所以製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年而不修一行,纏疴沒齒終無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長逝,彭跗永歸,良有以也。嵇康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白話文:

聖人制定藥物,是為了拯救陷入疾病的人。然而,愚昧的人抱著病痛多年,卻不尋求醫治,纏綿病榻直到死去也不肯悔改。這就是為什麼岐伯和彭祖這樣的大醫聖早已逝去,而他們精湛的醫術卻永遠失傳了。嵇康說:養生有五種困難,名利心不去是一種困難,喜怒哀樂無法消除是一種困難,聲色娛樂難以戒除是一種困難,美味佳餚無法拒絕是一種困難,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是一種困難。如果這五種困難都存在,即使心願長生不老,口誦養生經典,吸收日月精華,也不能避免疾病纏身,早早夭折。

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義,無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亞歟。

白話文:

如果能夠做到五件事:不欺騙自己,不貪慾,不傲慢,不急躁,不嫉妒;那麼就會逐漸誠信順從,道德日益完善。不用祈求福氣,自然會有福報;不用奢求長壽,自然會延年益壽。這就是養生的根本要義。不過,如果有人信奉仁義道德,沒有什麼過度的負擔,那也可以說是養生的次要目標了。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代異耶?將人失之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則不然,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我聽說古代的人,活到百歲都還能行動自如。現在的人到了中年,就開始衰老了。是什麼原因呢?是時代不同了,還是人自己的問題?」

岐伯回答:「古代的人,懂得養生之道,順應陰陽變化,生活規律有節制。他們飲食有度,作息有常,不胡亂勞累,所以形體和精神都能保持健康,活到老年的時候身體依然強健,活到一百歲才壽終正寢。

而現在的人就不一樣了,沉迷於飲酒,放縱自己的慾望,醉酒時行房,耗損自己的精氣。他們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體,不懂得養護精神,只顧著追求一時的享樂,違背了養生的規律,生活起居沒有節制,所以到了中年就衰老了。」

夫上古聖人之教也,下皆為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其志閒而少欲,其心安而不懼,其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故其民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合於道數,故皆能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是以人之壽夭在於撙節,若消息得所,則長生不死,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

白話文:

上古聖人的教誨,大家都會遵循。他們避免邪惡之風的侵襲,保持內心平靜淡泊,虛無縹緲,從而讓真氣在體內運行。他們精神內斂,因此不會生病。所以他們的志向閒散、慾望較少,他們的心安穩、不恐懼,他們的身體雖然勞累但不會疲倦,氣息運行順暢。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他們衣食美味,服飾華美,享受習俗帶來的快樂,不羨慕也不嫉妒別人,所以他們百姓淳樸。慾望不能傷害他們的眼睛,淫邪之風不能迷惑他們的心,無論是愚笨還是聰明,賢德還是不肖都無所畏懼,他們都符合自然規律,因此都能活到一百歲,身體依然健朗。因為他們的德行圓滿,沒有任何危害。所以人的壽命長短取決於是否節制。如果懂得適可而止,就可以長生不老,如果縱情於慾望,那麼命運就會像朝露一樣短暫。

岐伯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力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名異,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強健,年老復壯,壯者益理。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味,能縱欲快志,得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白話文:

岐伯說:人到了四十歲,陰氣開始減半,身體機能開始衰退。到了五十歲,身體笨重,耳朵和眼睛不靈光了。到了六十歲,陽氣衰弱,力氣大減,九竅不通,上面虛火旺盛,下面氣血不足,所以會同時流涕和流淚。因此,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能保持健康強壯;不懂這個道理的人,就會衰老。所以,從相同的現象中,有人能看出相同點,有人卻只能看出不同點。見識淺薄的人,只能看到表面;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事物本質。有智慧的人,身體健康強壯,到了老年還能恢復年輕時的體力,年輕人也能更加健壯。

聖人無所作為,安享清淡,縱情享樂,追求無為之境,故得以長命百歲,與天地共存。這就是聖人養生的方法。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為變,則奉長者少。

白話文:

春天是生長發育的季節,天地萬物都開始生長,萬物生機勃勃。這個時候,應早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披散頭髮,舒展形體,讓精神生發。生長而不要扼殺,給予而不去奪取,賞識而不處罰,這符合春季的氣機,也是養生的方法。違背這些原則,就會損傷肝臟。如果在夏季出現寒冷變化的異常現象,那麼生長發育的就會受阻。

夏三月此為蕃莠,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毋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則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白話文:

夏季這三個月是萬物生長繁茂的季節,天地之氣交融,各種動植物都繁花似錦,果實纍纍。此時宜早睡早起,不要迷戀於日光,讓心情平靜不怒,使萬物欣欣向榮,讓氣機得以舒暢。如果情志外放,這是順應夏季生氣的養生之道。違背這一養生之道就會傷及心臟。秋季容易患瘧疾,如果過於放縱收斂,到了冬天就會患上重病。

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毋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則奉藏者少。

白話文:

在秋季的第三個月,稱為「容平」,這個時候天氣急促,地氣明亮。應該早睡早起,跟著雞鳴而起,讓心情平靜,以緩解秋季對身體的傷害。收斂精神,讓秋季的氣息平和,不要過度思慮,以保持肺氣清澈。這是順應秋季氣候,養生收斂的方法。違背這個原則則會損傷肺氣。到了冬天,如果出現腹瀉,就表示收藏的能量太少了。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毋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則奉生者少。

白話文:

在冬天的三個月份,萬物閉藏,河水結冰,地面開裂。此時不要打擾陽氣,應該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牀。要讓自己的心志像隱藏起來一樣,彷彿有什麼祕密,又好像已經有所得。避開寒冷,靠近溫暖,不要使皮膚暴露在外,以免元氣大量流失。這是順應冬氣,滋養收藏的養生之道。違背這個道理就會傷及腎臟。如果春天出現痿厥的症狀,說明生機不足。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故喜怒不節,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依時攝養,故得免其夭枉也。

白話文:

天地間有四季和五行,它們按照生長收藏的規律,表現為寒熱乾燥潮濕的氣候。人體有五臟,它們化生為五種氣,表現為喜怒悲憂恐等情緒。所以喜怒會損傷氣,寒暑會損傷形體,暴怒會損傷陰氣,暴喜會損傷陽氣。因此,如果喜怒過度,寒暑不調,生命就會受到損害。如果人能順應時節,注意養生,就能避免這些損傷和夭折。

仲長統曰: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輸其血氣,耳聽淫聲,目樂邪色,宴內不出,遊外不返。王公得之於上,豪傑馳之於下,及至生產不時,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氣,或疾病而構精,精氣薄惡,血脈不充,既出胞臟,養護無法,又蒸之以綿纊,爍之以五味,胎傷孩病而脆,未得堅剛,復縱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國無良醫,醫無審術,奸佐其間,過謬常有,會有一疾,莫能自免。當今少百歲之人者,豈非所習不純正也。

白話文:

仲長統說:國王的宮中,美女成千。官員的家中,侍妾上百。白天用醇酒浸潤身體骨髓,夜晚在房中耗光血氣精華,耳朵聆聽淫靡的聲音,眼睛沉迷邪惡的色相,在內宴飲作樂不出門,外出遊玩不歸家。國王公侯從上面得到這樣的享受,有權有勢的人在下面爭相效仿。等到孕產不正常,孩子出生過早,有的兒童早熟而早衰,有的因生病而耗損精氣,精氣單薄虛弱,血脈不充足,嬰兒剛出母腹,撫養看護不當,又用棉絮熱敷,用五味香料燻烤,胎中受傷,孩子生病虛弱,還沒有長成健壯體格,又縱情慾望,導致惡習不斷加重,疾病層出不窮,國家沒有良醫,醫術也不精湛,奸詐小人從中牟利,錯誤過失時常發生,一旦生病,就沒有辦法自我救治。當今百歲老人很少,難道不是因為他們養生方式不正確嗎?

抱朴子曰:或問所謂傷之者,豈色欲之間乎?答曰:亦何獨斯哉。然長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若年當少壯,而知還陰丹以補腦,採七益於長俗。(一作谷)者,不服藥物,不失一二百歲也,但不得仙耳。

白話文:

抱朴子說:有人問,什麼是能傷人的東西,難道是情慾嗎?我回答說:哪隻有這個而已。然而長生的關鍵,就在於房中術,上等人知道它,可以延年去病,其次的人不依靠房中術來炫耀自己。如果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懂得用還丹術來補充腦髓,採取七情(或七寶)等養生之道,即使不服用藥物,也能活到一百二、三百歲,只是不能得道成仙罷了。

不得其術者,古人方之於凌杯以盛湯,羽苞之蓄火,又且才所不逮而強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深憂重恚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度傷也,汲汲所欲傷也,慼慼所患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積傷至盡,盡則早亡,盡則非道也。

白話文:

不懂得養生之法的人,就像拿個杯子盛熱湯,用羽毛扇扇火,能力不足卻勉強思考而受傷,體力不足卻勉強舉重而受傷,憂慮重恚傷身,哀傷憔悴傷身,喜樂過度傷身,急切追求慾望傷身,憂愁煩惱傷身,長時間說話、大笑傷身,睡眠和休息的時間不規律傷身,拉弓射箭傷身,沉醉嘔吐傷身,飽食後立即躺下睡覺傷身,跳躍奔跑後氣喘乏力傷身,歡呼或哭泣傷身。要是陰陽不調和傷身,積累的傷達到極限,就會早早死亡,就會背離養生之道。

故養性之士,唾不至遠,行不疾走,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不欲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得冒之。

白話文:

因此,養生之道在於:

  • 口水不要吐得太遠。
  • 走路不要太快。
  • 耳朵不要聽太久。
  • 眼睛不要看太仔細。
  • 坐著不要時間太長。
  • 站著不要站到太累。
  • 睡覺不要睡得太沉。
  • 天冷時要及時加衣,天熱時要適時脫衣。
  • 不要等到太餓才吃飯,吃飯不要吃得太飽。
  • 不要等到太渴才喝水,喝水不要喝太多。
  • 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在風中飲酒。
  • 不要頻繁洗澡,不要有太多志向和願望。
  • 不要追求稀奇古怪的技藝。
  • 冬天不要太暖和,夏天不要太冷。
  • 不要在野外睡覺,不要在睡覺時用扇子。
  • 極寒、極熱、大風、大霧天氣都要避免外出。

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咸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亦不即覺也,謂久則損壽耳。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俯仰之方,祛疾閒邪有吐納之術,流行營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逸有與奪之要。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

然後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後服金丹以定無窮,養性之理盡於此矣。

白話文:

五種味道不要過度食用,因為:

  • 酸味太多會傷脾
  • 苦味太多會傷肺
  • 辛味太多會傷肝
  • 鹹味太多會傷心
  • 甜味太多會傷腎

這五種味道會克傷五臟,這是自然法則。所謂的「傷」,並非立即發覺,而是長期下來會損害壽命。

因此,注重養生的人,起居作息要合乎四時規律;衣食住行要保持和諧;調養筋骨有俯仰之術;祛除疾病和雜邪有吐納之術;調節氣血有補瀉之法;適當安排勞逸有度;抑制怒氣以保全陰氣,壓抑喜悅以滋養陽氣。

先服草藥以補救不足,後服用金丹以永保健康,養生的道理盡在於此。

夫欲快意任懷,自謂達識知命,不泥異端,極情肆力,不勞持久者,聞此言也,雖風之過耳,電之經目,不足喻也。雖身枯於留連之中,氣絕於綺紈之際,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養性之事哉,非唯不納,乃謂妖訛也,而望彼信之,所謂以明鑑給矇瞽,以絲竹娛聾夫者也。

白話文:

那些自以為見識廣博,瞭解命運,不拘泥於奇怪的學說,放縱自己的慾望,追求快樂而不求長久的人,聽到這些話時,就像風吹過耳朵、電光閃過眼前一樣,根本不會放在心上。他們即使在聲色犬馬中耗盡精力,在華麗的衣飾中斷氣,也心甘情願,又怎麼能告訴他們養生的方法呢?他們不僅不會接受,還會把這當成妖言惑眾,指望他們相信,就如同給一個盲人鏡子,給一個聾子演奏音樂一樣。

魏武與皇甫隆令曰: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若有可傳,想可密示封內。隆上疏對曰:臣聞天地之性,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貴於生。唐荒無始,劫運無窮。人生其間,忽如電過,每一思此,罔然心熱,生不再來,逝不可追,何不抑情養性以自保。

白話文:

魏武帝(曹操)與皇甫隆令說道:聽說您年過百歲,但身體強健不衰弱,耳聰目明,氣色紅潤,真是難得。您服用什麼飲食,進行哪些養生導引術?可否與我們分享?如果有可傳授之法,希望能不藏私地告訴我們。皇甫隆令上疏答道:我聽說天地間最可貴的是人。人之可貴,最可貴的是生命。天地初開以來,浩劫不斷,劫運無窮。人生在這期間,快如電光石火。每每想到這些,不由得心中焦急。人生只有一次,逝去便無法回來,為何不抑制情慾,養護身心以保命呢?

惜今四海垂定,太平之際又當須展才布德當由萬年。萬年無窮,當由修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臣嘗聞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人當朝朝服食玉泉、琢齒,使人丁壯有顏色,去三蟲而堅齒。玉泉,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乃吞之,琢齒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練精。

白話文:

嵇康說:豐收的年份疾病多,飢荒的年份疾病少,這話一點都不假。因此關中地區的土地,當地人普遍崇尚儉樸,飲食餐點,最多不過是醃菜醬料而已,那裡的人很少生病,而且長壽。江南嶺表地區,那裡物產豐富,海陸珍饈,應有盡有,當地人多疾病,而且英年早逝。北方官員到那裡出差,遇到當地的豐腴富足,以為是福氣庇佑。 嵇康曰:穰歲多病,饑年少疾,信哉不虛。是以關中土地,俗好儉嗇,廚膳餚饈,不過菹醬而已,其人少病而壽。江南嶺表,其處饒足,海陸鮭餚,無所不備,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北方仕子游官至彼,遇其豐贍,以為福佑所臻。

是以尊卑長幼恣口食啖,夜常醉飽,四體熱悶,赤露眠臥,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或患霍亂腳氣脹滿,或寒熱瘧痢惡核疔腫,或癰疽痔漏,或偏風猥退,不知醫療以至於死。凡如此者,比肩皆是,唯云不習水土,都不知病之所由。靜言思之,可為太息者也。學者先須識此,以自誡慎。

白話文:

因此,不分尊卑長幼就放縱飲食,往往夜晚酗酒暴飲,導致身體燥熱不適,赤身裸體地睡覺,食物不能消化,不到一個月,無論大小都會生病。有的患上霍亂腳氣腹脹,有的患上寒熱瘧疾痢疾惡瘡疔腫,有的患上癰疽痔漏,有的偏癱行動不便。他們都不知道如何就醫,最終導致死亡。像這樣的人,隨處可見,他們只會說水土不服,卻不知道疾病的根源。靜心思考,不禁令人嘆息。學習中醫的人,首先要了解這些病症,以警醒自己,謹慎行事。

抱朴子曰:人之一身,猶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宮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惜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是以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白話文:

《抱朴子》說: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國家一樣。胸腹的位置,猶如宮殿。四肢的分佈,就像郊區和邊境。骨骼和關節的區分,就像各個官府。精神就像君王,血液就像臣子,氣血就像百姓。懂得治理身體,就能治理國家。愛惜百姓,才能安穩國家。珍惜氣血,才能保全身體。百姓散失,國家就滅亡;氣血耗盡,身體就會死亡。死去的人無法復活,滅亡的國家無法存在。因此,有智慧的人會消除未發生的疾病,治療未出現的病症。

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夫人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濁也,故能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精神守焉,百病卻焉,年壽延焉。

白話文:

醫學在病人出現症狀之前,就要預防疾病,而不是在症狀發生後才急著治療。人的身體容易生病而難以保持健康,人的氣血容易混濁而難以清淨。因此,如果能明察政令與道德能保佑國家社稷,捨棄嗜好與慾望能固守氣血,那麼真正的元氣就能保存,精神就能守住,各種疾病就能消除,壽命就能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