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六 食治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六 食治方 (1)

1. 卷二十六 食治方

(凡五類)

白話文:

一、陽證

  • 陽證:由外感邪氣導致,發熱、頭身疼痛、煩躁、口渴、脈浮數有力。

二、陰證

  • 陰證:由內傷或遺傳因素導致,寒戰、畏寒、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脈沉細無力。

三、氣證

  • 氣證:氣機升降失常導致,如氣滯、氣虛、氣逆等,表現為疼痛、脹滿、氣喘、咳喘等。

四、血證

  • 血證:血虛或血瘀導致,如貧血、出血、瘀血等,表現為頭暈、面色蒼白、血小板減少、經血異常等。

五、濕證

  • 濕證:濕氣侵襲導致,如水腫、泄瀉、舌苔白膩、脈濡緩。

2. 序論第一

仲景曰:人體平和,唯須好將養,勿妄服藥。藥勢偏有所助,令人臟氣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氣之類,未有不資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余慨其如此。聊因筆墨之暇,撰五味損益食治篇,以啟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響耳。

白話文:

仲景說:人體如果健康平衡,只要好好調理保養,不要隨便吃藥。藥性偏頗,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導致臟腑氣血不調,容易受到外邪侵襲。所有會呼吸的生物,都必須依靠飲食才能生存,但人們卻不知道食物有補益和損害之分。民眾每天食用食物,卻不瞭解它的好壞,水火明明近在咫尺,卻很難被人們辨別。我對這種情況感到遺憾。於是趁著寫字作畫的空閒時間,寫了《五味損益食治篇》,希望以此啟發年幼者,只要勤加練習,必定能像影子隨形一樣熟練。

《河東衛汛記》曰:扁鵲云;人之所依者,形也。亂於和氣者,病也。理於煩毒者,藥也。濟命撫危者,醫也。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

白話文:

《河東衛汛記》記載:扁鵲說,人賴以生存的是身體。如果身體健康平和,就是健康的;如果身體混亂、有毒氣,就是生病的;治療疾病需要用藥物;救死扶傷需要醫生。保全生命的基礎在於飲食,快速治癒疾病依靠藥物。不懂得飲食禁忌的人,不足以養生;不瞭解藥物忌諱的人,不能治病。因此,飲食能夠祛除邪氣,安定臟腑,使精神愉快,增強氣血。如果能夠運用飲食來平息疾病,化解鬱結,治療疾病,就可以稱得上是醫術精湛了。

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術也。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藥性剛烈,猶若御兵。兵之猛暴,豈容妄發,發用乖宜,損傷處眾。藥之投疾,殃濫亦然。高平王熙稱:食不欲雜,雜則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傷,或當時雖無災苦,積久為人作患。又食啖鮭餚,務令簡少。

白話文:

長期服用奇特的食療方法,是非常養生的方法。作為一位醫生,必須先深入瞭解疾病的來源,知道患者的病因,然後用食物來治療。如果食療無法治癒,才開立藥物。藥物就像軍隊,性情剛烈。軍隊的猛烈威力,豈能輕易發動?如果運用不當,就會造成羣體損傷。藥物用於治療疾病,也會有類似的後果。高平王熙說:飲食不要雜亂,雜亂就可能會觸犯禁忌。觸犯禁忌就會受到傷害。雖然當時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長期下來就會變成禍患。此外,食用鮭魚等魚類料理,必須適可而止,不要過量。

魚肉果實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膨脹短氣,或至暴疾,仍為霍亂。又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須慎肥膩餅臛酥油之屬,此物與酒漿、瓜果理極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因春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又魚鱠諸腥冷之物,多損於人,斷之益善。

白話文:

可以滋補身體的魚肉和水果應該適量食用。平時的飲食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圖美味而暴飲暴食。如果飯後腹脹氣短,甚至引發疾病,就會導致霍亂。

另外,從夏至到秋分期間,要小心食用油膩的食品,如餅乾、酥油等。這些食物與酒、瓜果等性質相剋。

身體多病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和夏天過度貪涼,飲食又不節製造成的。此外,魚膾等生冷腥羶的食物對身體傷害很大,最好禁止食用。

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膽干,肌體潤澤。卒多食之,亦令臚脹泄利,漸漸自已。

白話文:

常食乳酪酥,能增加筋骨力氣,膽量變大,皮膚潤澤。如果突然大量食用,也會導致腹部脹氣、拉肚子,但會逐漸自行恢復。

黃帝曰:五味入於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不知何以然?少俞曰:酸入胃也,其氣澀以收也。上走兩焦,兩焦之氣澀,不能出入,不出即流於胃中,胃中和溫,即下注膀胱,膀胱走胞,胞薄以軟,得酸則縮卷,約而不通,水道不利,故癃也。陰者積(一作精)筋之所終聚也。故酸入胃,走於筋也。

白話文:

黃帝問:五種味道進入口中,各有所歸,也各有所害。酸味會影響筋,過量食用酸味會導致小便不通暢,不知道為什麼?

少俞回答:酸味進入胃中,它的氣質收斂。它會上行到兩焦,兩焦的氣質收斂,無法出入。不外出就會流到胃中,胃中溫和,就會下注到膀胱。膀胱連著子宮,子宮薄而柔軟,遇到酸味就會收縮捲曲,閉塞不通,水道不暢,所以會導致小便不通暢。陰脈積聚筋脈終點的地方。所以酸味進入胃中,就會影響筋脈。

咸走血,多食鹹令人渴,何也?答曰:鹹入胃也,其氣走中焦,注於諸脈。脈者血之所走也,與咸相得即血凝,凝則胃中汁泣,汁泣則胃中乾渴。(《甲乙》云: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渴則咽路焦,焦故舌乾喜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胃走於血。(皇甫士安云:腎合三焦之脈,雖屬肝心,而為中焦之道,故鹹入而走血也。)

白話文:

鹹味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但吃太多鹹的東西會口渴。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鹹味會進入胃中,它的氣會流動到中焦,散佈到各個脈絡。脈絡是血液流動的通道,當鹹味與血液相遇時,就會導致血液凝固。凝固後,胃中會分泌出液體,液體分泌後,胃中就會變得乾燥口渴。(《甲乙經》中說:凝固後,胃中的液體就會流入,流入後,胃中就會耗竭。)口渴時,咽喉會感到灼熱,灼熱後,舌頭就會乾燥並感到口渴。

血脈是中焦的通路。因此,鹹味進入胃後,會流動到血液中。(皇甫士安說:腎臟與三焦的脈絡相連,雖然屬於肝和心,但它是中焦的通路,所以鹹味進入後,會流動到血液中。)

辛走氣,多食辛令人慍心,何也?答曰:辛入胃也。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使諸氣,而榮諸陽者也。姜韭之氣熏至榮衛,不時受之,卻溜於心下,故慍慍痛也。辛味與氣俱行,故辛入胃而走氣,與氣俱出,故氣盛也。

白話文:

辛辣食物能散發氣味,吃多了辛辣食物會讓人心情煩躁,為什麼呢?

回答說,因為辛辣食物會進入胃裡,它的氣味會向上走,到達上焦,而上焦是掌控其他氣味的部位,能滋養陽氣。姜和韭菜的氣味會燻到榮衛之氣,如果不能及時吸收,就會流到心臟下方,所以會覺得悶悶疼痛。

辛辣的味道會和氣味一起排出,因此辛辣食物進入胃裡就會散發氣味,也會隨著氣味一起排出,所以身體的氣會很盛。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變嘔,何也?答曰:苦入胃也,其氣燥而湧泄,五穀之氣皆不勝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道,皆閉則不通,不通故氣變嘔也。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復出。齒必黧疏。(皇甫士安云:水火相濟,故骨氣通於心。)

白話文:

苦味走於骨頭,經常吃苦味的東西會讓人嘔吐,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

  • 苦味進入胃中,其性質乾燥而升騰,導致胃中的五穀之氣被苦味所壓制。
  • 苦味進入下脘(胃的上部),而下脘是三焦的通道,如果閉塞不通,氣機就會升騰而嘔吐。
  • 牙齒是骨頭的一部分,所以苦味進入胃中後會走於骨頭,進入後又會出來。因此,牙齒必定會發黑疏鬆。(皇甫士安認為,水火相濟,所以骨氣會通於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噁心,何也?答曰:甘入胃也,甘氣弱劣,不能上進於上焦,而與谷俱留於胃中,甘入則柔緩,柔緩則蛔動,蛔動則令人噁心。甘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則肉多粟起而胝。(皇甫士安云:其氣外通於皮,故曰甘入走皮矣。皮者肉之蓋,皮雖屬肺,與肉連體,故甘潤肌肉並於皮也。)

白話文:

原古文: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噁心,何也?答曰:甘入胃也,甘氣弱劣,不能上進於上焦,而與谷俱留於胃中,甘入則柔緩,柔緩則蛔動,蛔動則令人噁心。甘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則肉多粟起而胝。(皇甫士安雲:其氣外通於皮,故曰甘入走皮矣。皮者肉之蓋,皮雖屬肺,與肉連體,故甘潤肌肉並於皮也。)

甜味會進入肌肉,如果吃太多甜的東西,人就會噁心。為什麼呢?甘味會進入胃,甘味性氣微弱,不能上升到胸腹以上,而是與食物一起滯留在胃中。甘味進入後會讓胃氣變緩和,胃氣緩和了,寄生蟲就會活躍起來,寄生蟲活躍了就會讓人噁心。甘味性氣外達於肌肉,所以甜味會進入肌肉,肌肉就會長出很多小肉粒和硬皮。(皇甫士安說:甘味性氣又外達於皮膚,所以說甘味會進入皮膚。皮膚是肌肉的表層,雖然皮膚屬於肺,但與肌肉相連,所以滋潤肌肉的甘味也能到達皮膚。)

黃帝問曰:谷之五味所主,可得聞乎?伯高對曰:夫食風者則有靈而輕舉,食氣者則和靜而延壽,食谷者則有智而勞神,食草者則愚癡而多力,食肉者則勇猛而多嗔。是以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黃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腎水黑色宜咸。內為五臟,外主五行,色配五方。

白話文:

原文:

黃帝問道:「穀物的五種味道各自主宰哪些機能,可以告訴我嗎?」

黃帝問:「穀物中的五種味道分別主導哪些機能,可以讓我瞭解一下嗎?」

原文:

伯高回答道:「食用風者,會有靈動而輕盈的感覺;食用氣者,會變得平和安靜且延年益壽;食用穀物者,會有智慧但會勞心費神;食用草木者,會愚鈍但力氣很大;食用肉類者,會勇猛但容易嗔怒。」

伯高回答道:「吃風的人,會變得靈活輕盈;吃氣的人,會變得平和安靜,並且長壽;吃穀物的人,會變得聰明,但會耗費心神;吃草木的人,會變得愚笨,但是力氣大;吃肉的人,會變得勇敢,但是容易發怒。」

原文:

「因此,肝屬木,顏色青色,宜酸味;心屬火,顏色赤色,宜苦味;脾屬土,顏色黃色,宜甘味;肺屬金,顏色白色,宜辛味;腎屬水,顏色黑色,宜鹹味。內為五臟,外主五行,顏色與五方相配。」

「所以,肝臟五行屬木,顏色是青色,應該吃酸味的食品;心臟五行屬火,顏色是紅色,應該吃苦味的食品;脾臟五行屬土,顏色是黃色,應該吃甜味的食品;肺臟五行屬金,顏色是白色,應該吃辣味的食品;腎臟五行屬水,顏色是黑色,應該吃鹹味的食品。這些味道分別作用於內在的五臟,在外則主宰五行,並且顏色與五方相配。」

五臟所合法:肝合筋,其榮爪。心合脈,其榮色。脾合肉,其榮唇。肺合皮,其榮毛。腎合骨,其榮發。

白話文:

肝臟與筋脈相合,筋脈的榮盛反映在指甲上。

心臟與脈搏相合,脈搏的榮盛反映在面色上。

脾臟與肌肉相合,肌肉的榮盛反映在嘴脣上。

肺臟與皮膚相合,皮膚的榮盛反映在體毛上。

腎臟與骨骼相合,骨骼的榮盛反映在頭髮上。

五臟不可食忌法:多食酸則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則筋縮而爪枯,多食甘則骨痛也發落,多食辛則肉胝而唇寒,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

白話文:

五臟的飲食禁忌:

  • 過量食用酸味食物會導致皮膚粗糙,頭髮早白。
  • 過量食用苦味食物會導致筋縮,指甲枯黃。
  • 過量食用甜味食物會導致骨頭疼痛,頭髮脫落。
  • 過量食用辛辣食物會導致肌肉萎縮,嘴脣發寒。
  • 過量食用鹹味食物會導致脈絡凝滯,面色改變。

五臟所宜食法:肝病則食麻、犬肉、李、韭。心病宜食麥、羊肉、杏、薤。脾病宜食稗米牛肉、棗、葵。肺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腎病宜食大豆黃卷、豕肉、慄、藿。(《素問》云: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白話文:

五臟適宜食用的食物:

  • **肝臟疾病:**芝麻、狗肉、李子、韭菜
  • **心臟疾病:**小麥、羊肉、杏仁、薤白
  • **脾臟疾病:**小米、牛肉、棗子、葵菜
  • **肺臟疾病:**黃黍、雞肉、桃子、蔥
  • **腎臟疾病:**黃豆、豬肉、栗子、藿香

(《素問》中提到:

  • 肝臟屬青,宜食甘味,糯米、牛肉、棗子、葵菜皆為甘味。
  • 心臟屬赤,宜食酸味,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皆為酸味。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咸。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白話文:

肺部顏色發白,適合吃苦味食物,像是小麥、羊肉、杏仁、薤白這些都是苦味食物。

脾臟顏色發黃,適合吃鹹味食物,像是大豆、豬肉、栗子、藿香這些都是鹹味食物。

腎臟顏色發黑,適合吃辛辣食物,像是黃米、雞肉、桃子、蔥這些都是辛辣食物。

五味動病法: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咸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白話文:

五味對疾病的影響:

  • 酸味會影響筋脈,患有筋脈疾病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
  • 苦味會影響骨骼,患有骨骼疾病的人不宜多吃苦味食物。
  • 甘味會影響肌肉,患有肌肉疾病的人不宜多吃甘味食物。
  • 辛味會影響氣血,患有氣血疾病的人不宜多吃辛味食物。
  • 鹹味會影響血液,患有血液疾病的人不宜多吃鹹味食物。

五味所配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味鹹勝苦,苦寒酸溫,辛甘發散為陽,酸寒收引為陰。

繁體中文翻譯

鹹勝過苦,苦寒酸溫,辛甘發散屬陽,酸寒收斂屬陰。

鹹味比苦味更勝一籌,苦味寒冷,酸味溫和,辛味甘味發散屬陽性,酸味寒冷收斂屬陰性。

米飯甘(《素問》云:粳米甘),麻酸(《素問》云:小豆酸),大豆咸,麥苦,桃辛,棗甘,李酸,慄咸,杏苦,黃黍辛,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牛甘,犬酸,豕咸,羊苦,雞辛。

白話文:

米飯是甘味的(《素問》說:粳米是甘味的) 麻子是酸味的(《素問》說:小豆是酸味的) 大豆是鹹味的 小麥是苦味的 桃子是辛辣味的 棗子是甘味的 李子是酸味的 栗子是鹹味的 杏子是苦味的 黃小米是辛辣味的 葵菜是甘味的 韭菜是酸味的 藿香是鹹味的 薤白是苦味的 蔥是辛辣味的 牛肉是甘味的 狗肉是酸味的 豬肉是鹹味的 羊肉是苦味的 雞肉是辛辣味的

五臟病五味對治法: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瀉之,禁當風。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甘瀉之,禁溫食、厚衣。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禁溫食飽食,濕地濡衣。肺苦氣上逆息者,急食苦以瀉之。

白話文:

五臟疾病的五味對治法:

肝臟:

  • 肝氣過旺,導致急躁:可用甘味食物緩解,如:蜂蜜、甘草。
  • 肝氣鬱結:可用辛味食物疏散,如:蔥、薑。
  • 肝熱過盛:可用酸味食物瀉火,如:烏梅、山楂。
  • 避免接觸風寒。

心臟:

  • 心氣過旺,導致緩慢:可用酸味食物收斂,如:醋、檸檬。
  • 心臟柔軟不足:可用鹹味食物軟化,如:鹽、海帶。
  • 對於溫熱食物和厚重衣物應避免。

脾臟:

  • 脾臟過於濕潤:可用苦味食物燥濕,如:黃連、苦瓜。
  • 脾氣過於急躁:可用甘味食物緩解,如:大棗、山藥。
  • 避免溫熱的食物和過飽的飲食,以及潮濕的環境和濕衣服。

肺臟:

  • 肺氣上逆,導致呼吸短促:可用苦味食物瀉肺氣,如:杏仁、杏仁霜。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瀉之,禁無寒飲食、寒衣。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潤致津液通氣也。腎欲堅,急食苦以結之,用鹹瀉之,無犯焠㶼,無熱衣、溫食。是以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肉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

白話文:

肺部需要收斂:

  • 趕緊吃酸味食物以收斂肺氣。
  • 使用辛味瀉藥以祛除肺熱。
  • 禁止食用寒涼食物和穿著保暖衣物。

腎臟怕乾燥:

  • 趕緊吃辛味食物以滋潤腎臟。
  • 疏通毛孔,使津液通暢。
  • 腎臟需要強健:
  • 趕緊吃苦味食物以收斂腎臟。
  • 使用鹹味瀉藥以祛除腎熱。
  • 避免接觸灼熱之物,不穿過熱的衣服,不吃溫熱的食物。

因此:

  • 有毒藥物可以去除病邪。
  • 五穀可以滋養身體。
  • 五肉可以補充營養。
  • 五果可以輔助養生。
  • 五菜可以充實身體。
  • 精華通過食物滋養氣血,氣血滋養精華以煥發容光。
  • 身體通過食物獲得營養,營養滋養身體以產生活力。

此之謂也。神藏有五,五五二十五種。形藏有四方、四時、四季、四肢。共為五九四十五,以此輔神,可長生、久視也。精順五氣以為靈也,若食氣相惡,則傷精也。形受味以成也,若食味不調,則損形也。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製藥以防命也。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氣味溫補以存形精。

白話文:

這就是所謂的「五神藏」和「五形藏」。

五神藏:有五種,再乘以五種就得到二十五種。

五形藏:有四個方向、四個季節、四肢,總共是五九四十五種。

用這些形藏來輔助神藏,可以長壽健康。

靈性是順應五氣產生的,如果飲食與五氣相剋,就會損傷靈性。

身體是靠味道來滋養的,如果飲食不均衡,就會損傷身體。

所以聖人先用飲食禁令來維持生命,再用藥物來預防疾病。

如果身體不足,就用氣來溫補;如果靈性不足,就用味道來滋養。氣味溫補,可以維持身體和靈性。

岐伯曰: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味薄者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氣薄者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流。氣薄則發泄,厚則閉塞。

白話文:

岐伯說:陽氣表現為運行,陰氣表現為物質。物質屬於形體,形體屬於氣,氣屬於精,精屬於變化的動力。精以氣為食物,形體以物質為食物。變化的動力產生精,氣產生形體。物質損傷形體,氣損傷精。精變化成氣,氣被物質損傷。陰性物質從下竅排出,陽氣從上竅排出。物質濃重的是陰,物質稀薄的是陰中的陽。氣濃重的為陽,氣稀薄的是陽中的陰。物質濃重就會泄瀉,稀薄就會暢通。氣稀薄就會發泄,濃重就會閉塞。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陰陽調和,則平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養心氣,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養腎氣。

白話文:

強盛的陽氣衰弱,虛弱的陰氣強盛。陽氣消耗陰氣,陰氣消耗陽氣。陽氣使陰氣消散,陰氣滋長陽氣。辛味和甘味發散,屬陽;酸味和苦味收斂,屬陰。陰氣過盛則會產生陽證,陽氣過盛則會產生陰證。陰陽調和,則身體健康。春天72天減少酸味,增加甘味,以養脾氣。夏天72天減少苦味,增加辛味,以養肺氣。秋天72天減少辛味,增加酸味,以養肝氣。冬天72天減少鹹味,增加苦味,以養心氣。四季的最後一個月,各18天,減少甘味,增加鹹味,以養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