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2)
卷十 傷寒方下 (2)
1.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第十三
(論一首,方三首)
論曰:狐惑之病,其氣如傷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閉,起臥不安。其毒在咽喉為惑病,在陰肛為狐病,狐惑之病並惡飲食聞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於上者則聲喝也(喝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則乾嚥也,此由溫毒氣所為。食於上者瀉心湯主之,食於下者苦參湯淹洗之,食於肛外者熏之,並用雄黃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燒,向肛熏之並服湯也。
治狐惑湯方:
黃連(四兩),薰草(四兩)
上二味㕮咀,白酢漿一斗漬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
白話文:
【傷寒未妥善治療轉變為狐惑病的討論,附帶三個治療方式】
討論如下:狐惑這種疾病,病徵類似傷寒,患者會感到精神沉鬱,想睡覺但眼睛卻無法閉合,起牀或躺下都會感到不安。如果這種毒素影響到咽喉部位,就會被稱為惑病;若影響到私密部位或肛門,則被稱為狐病。患有狐惑病的人會對食物失去胃口,聞到食物的味道也會感到不舒服。病人的臉色可能時而紅潤、時而蒼白、時而暗黑。如果毒素影響到喉嚨,病人可能會聲音沙啞;如果毒素影響到下身,可能會有乾燥和吞嚥困難的症狀。這些都是由溫熱的毒素導致的。如果毒素影響上半身,可以使用瀉心湯來治療;如果影響下半身,則可用苦參湯進行清洗;如果毒素影響到肛門外部,則需要進行燻蒸治療。燻蒸的方法是使用三塊雄黃,放置在瓦瓶中,然後用炭火燒烤,將瓶子靠近肛門進行燻蒸,同時服用藥湯。
以下是治療狐惑病的藥方:
黃連(四兩),薰草(四兩)
將以上兩種藥材切碎,浸泡在一斗的白醋漿中一個晚上,然後煮至剩下兩升,分成三次服用。
2. 赤小豆當歸散
其人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得之七八日其四眥黃黑,能食者膿已成也,治之之方。
以赤小豆三升漬之,令生牙足,乃復干之,加當歸三兩為末,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白話文:
這個人的脈搏頻率高,但並無發燒,只是有些輕微的煩躁,沉默不語只想躺著,且有出汗的情況。在剛開始的三、四天裡,眼睛會紅得像鴿子的眼睛,到了七、八天後,眼白四周可能出現黃黑色。如果此時還能進食,表示已經形成了膿包。以下是治療的處方:
首先取三升的赤小豆浸泡,等到長出芽來,再將其晾乾,然後加上三兩的當歸一起磨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用米漿水服用一平方寸大小的藥粉,持續服用,病狀就會得到改善。
(此處的"漿水"是指米漿水,古時常用作送服藥物的介質)
3. 瀉心湯
其病形不可攻,不可灸。因火為邪,血散脈中,傷脈尚可,傷臟則劇,井輸益腫黃汁出,經合外爛,肉腐為癰膿,此為火疽,醫所傷也。夫脈數者不可灸,因火為邪,即為煩,因虛逐實血走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應在瀉心。瀉心湯兼治下痢不止,腹中愊堅而嘔吐,腸鳴者方。
半夏(半升),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服一升,日三。
白話文:
這種病症的型態不能進行攻法治療,也不能使用灸法。因為火氣是致病的原因,血液在脈管中散開,傷到脈管還好,若傷到臟腑就非常嚴重了。當井輸穴位置腫脹且有黃色液體滲出,經絡和肌膚外部開始腐爛,肌肉腐敗形成膿瘍,這就是由火氣引起的瘍疽,是由醫生的錯誤治療導致的。對於脈搏頻率過快的人不可以進行灸法,因為火氣本身就是病因,會讓人感到煩躁,再加上體虛導致實血流入脈中,即使火氣不大,但其對體內的侵蝕力卻強大,容易導致骨頭燒焦、筋絡受損,血液難以恢復,這種情況應該用瀉心湯來治療。
瀉心湯也能治療下痢不止,腹部有硬塊且伴有嘔吐,腸道鳴響的情況,以下是藥方:
半夏(半升),黃芩,人參,乾薑(各三兩),黃連(一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
以上七種藥材切碎,用十公升的水煮至剩六公升,每次服用一公升,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