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三 心臟方 (3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心臟方 (33)

1. 犀角丸

治蠱毒百病,腹暴痛飛屍惡氣腫方。

犀角(屑),鬼臼(屑),桂心(末),羚羊角屑(各四錢匕),天雄,莽草,真珠(即丹砂),雄黃(各一兩),貝子(五枚,燒),蜈蚣(五節),巴豆(五十枚),麝香,射罔(各如雞子黃大,一枚)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小豆,服一丸,日二,含咽,不知少增之。卒得腹滿蜚屍,服如大豆許二丸。若惡氣腫,以苦酒和塗上,絳囊盛藥系左臂,闢不祥鬼疰蠱毒。可以備急。

治蠱毒方:

茜根,蘘荷根(各三兩)

上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肘後》云:治中蠱吐血,或下血如爛肝者,自知蠱主姓名)。

又方,蝟皮灰,亂髮灰(各一方寸匕),生麻子汁(五升),桃根皮(向陽者),槲樹背陰白皮(各五兩)

上五味,先煮桃根、槲皮取濃汁一升,和麻子汁、發灰等令勻,患人宿少食,旦服一大升,須臾著盆中,以雞翎擿吐水中如牛涎犢胎,及諸蟲並出。

又方,槲樹背陰白皮一大握長五寸,水三升,煮取一升,空腹服即吐蟲出,亦治中蠱下血。

又方,蝟皮灰水服方寸匕,亦出蟲。

又方,大戟,斑蝥,五月五日桃白皮(各四分。《必效方》云:取東引者火烘之。)

上三味,治下篩,旦空腹以水一鍾,服八捻。用二指相著如開,頓服之。若指頭相離取藥太過,恐能損人。(《肘後方》云:服棗核大不瘥,十日更一服。《必效方》云:服半方寸匕其毒即出,不出更一服。李饒州云:若酒中得則以酒服,若食中得以飲服之)。

治蛇蠱方(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曰蛇蠱):

大豆末以酒漬,絞取汁,服半升。

治諸熱毒或蠱毒,鼻中及口中出血,醫所不治方:

取人屎尖七枚燒作火色,置水中研之,頓服即愈,亦解百毒時氣熱病之毒,服極神驗。

治蠱吐下血方:

櫸皮(廣五寸,長一尺),蘆荻根(如足大趾,五寸。《小品方》用薔薇根)

上二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極下蠱。

治中蠱下血,日數十行者方:

巴豆(二七枚),芫青,藜蘆,附子,礬石(各二分)

上五味,為末,別治巴豆,合和相得,以綿裹藥如大豆許,納下部中,日三瘥。

又方,苦瓠一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稍稍服之,當下蠱及吐蝦蟆,蝌蚪之狀,一月後乃盡。(《肘後方》云:用苦酒二升煮。)

白話文:

【犀角丸】

主治各種由蠱毒引起的疾病,包括腹部突然劇烈疼痛、飛屍、惡氣以及腫脹等症狀。

配方成分有:犀牛角碎片、鬼臼碎片、桂心粉末、羚羊角碎片(各約12克)、天雄、莽草、真珠(即硃砂)、雄黃(各約30克)、貝殼(5片,燒過)、蜈蚣(5節)、巴豆(50粒)、麝香、射罔(各約雞蛋黃大小,一個)。以上十三種材料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的丸子,每日服用一丸,分兩次服用,需慢慢含化吞下。如果效果不明顯,可適量增加劑量。若突然腹部脹滿或出現飛屍症狀,可服用兩丸,約莫大豆般大小。若是因惡氣引起的腫脹,可將藥物與醋混合塗抹於患處,再將裝有藥物的紅色袋子繫在左手臂上,以避邪驅鬼,解除蠱毒。此藥物可作為緊急情況下的備用藥。

【治蠱毒方】

茜草根、蘘荷根(各約90克),將這兩種藥材切碎,加入四升水煮至剩下兩升,一次性服用完畢。

【其他治蠱毒方】

刺蝟皮灰、亂髮灰(各約1.6平方釐米),生麻子汁(約2公升),桃樹根皮、槲樹背陰面的白色樹皮(各約150克)。先將桃樹根皮和槲樹皮煮成濃稠的汁液約340毫升,再與生麻子汁、亂髮灰混合均勻。患者需在前一晚少吃,第二天早上服用約340毫升的藥汁,不久後,會在盆中吐出類似牛涎和牛胎的東西,以及各種寄生蟲。

【治蛇蠱方】

將大豆磨成粉,用酒浸泡,取出汁液,服用約250毫升。

【治熱毒或蠱毒導致的鼻血或口血】

將七個便便尖端燒成火紅色,放入水中研磨,一次服下,立即痊癒。也可解百毒、熱病、時疫的毒性,服用效果神奇。

【治蠱吐下血】

櫸樹皮(寬約12.5公分,長約30公分),蘆葦根(約大拇指粗,長約12.5公分),將這兩種藥材切碎,加入兩升水煮至剩下一升,一次性服用完畢,能有效治療蠱毒。

【治中蠱下血,每天數十次者】

巴豆(14粒)、芫青、藜蘆、附子、礬石(各約6克)。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巴豆單獨處理,然後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棉布包裹如大豆大小的藥粉,置於下部,每天三次,直至病情好轉。

【其他治蠱毒下血方】

取一顆苦瓠,加入兩升水煮至剩下一升,逐漸服用,能排出體內的蠱毒,甚至能吐出像蝦蟆和蝌蚪的東西,一個月後,所有症狀將消失。

2. 八物茜根湯

治下血狀如雞肝,腹中絞痛難忍者方。

茜根,升麻,犀角(各三兩),桔梗,黃柏,黃芩(各二兩),地榆,白蘘荷(各四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此蠱利血用之。

又方,桔梗,犀角(等分)

上二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不能自服,絞口與之,藥下心中當煩,須臾自靜,有頃下,服至七日止,可食豬脾臟自補養。治蠱下血如雞肝,日夜不解欲死者,皆可用。

治腸蠱,先下赤後下黃白沫,連年不瘥者方:

牛膝一兩捶散切,以醇清酒一升漬一宿,平旦空腹服之,再服便愈。

白話文:

【八物茜根湯】

這是治療大便出血,血色深紅如雞肝,且腹部劇烈疼痛難耐的處方。

藥材包含:茜草根、升麻、犀角(各90克)、桔梗、黃柏、黃芩(各60克)、地榆、白蘘荷(各120克)。

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粗末,加水9公升煮至剩2.5公升,分三次服用。這是專門用來治療寄生蟲導致的血便。

另外有一個處方,桔梗和犀角,兩種藥材等量。

將兩種藥材研成粉末,每次以酒吞服一小勺,每天三次。如果患者無法自行吞服,可以灌入口中,藥效會使患者心煩,但不久就會平靜下來,過一陣子後便會排便,連續服用七天就可以停止,可以吃豬脾臟來滋補身體。這個處方可以治療大便出血如雞肝,日夜不止,瀕臨死亡的情況,都可以使用。

這是治療腸道寄生蟲的處方,患者先是排出紅色血液,然後是黃白色的泡沫,病情持續多年未能痊癒。

取牛膝30克,搗碎切片,浸泡在純淨的酒1公升中,一晚後,在清晨空腹時服用,再服用一次就能痊癒。

3. 北地太守酒

治萬病蠱毒風氣寒熱方。

烏頭,甘草,芎藭,黃芩,桂心,藜蘆,附子(各四兩),白蘞,桔梗,半夏,前胡,麥門冬,柏子仁(各六兩)

上十三味,㕮咀,以曲十斤,秫米一斛,如醞酒法,藥以絹囊盛之,沉於甕底,酒熟去糟,還取藥滓,以青布袋盛,沉著酒底,泥封,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空腹服一合,日三,以知為度。因藥有毒,故以青布盛之。服勿中止。二十日大有病出,其狀如漆。五十日即悉愈。

婦人年五十,被病連年,腹中積聚,冷熱不調,時時切痛繞臍絞急,上氣胸滿,二十餘年,服藥二七日,所下四五升即愈。又有女人病偏枯絕產,服二十日,吐黑物大如刀帶,長三尺許,即愈,其年生子。又有女人小得癲病,服十八日,出血二升半愈。有人被杖,崩血內瘀,臥著九年,服藥十三日,出黑血二三升愈。

有人耳聾十七年,服藥三十五日,鼻中出血三升,耳中出黃水五升而愈。古方云:熹平二年,北地太守臣光上,然此偏主蠱毒。有人中蠱毒者,服無不愈。極難瘥者,不過二七日。所有效莫不備出。曾有一女人年四十餘,偏枯羸瘦不能起,長臥床枕,耳聾一無所聞,兩手不收,已經三載。

余為合之,遂得平復如舊。有人中蠱毒而先患風,服茵芋酒傷多,吐出蠱數十枚遂愈,何況此酒而不下蠱也。嘉其功效有異常方,故具述焉。

白話文:

這是一個古代治療各種疾病,包括蟲毒、風濕、冷熱等症狀的方子,名為「北地太守酒」。

配方成分如下:烏頭、甘草、川芎、黃芩、肉桂、藜蘆、附子各四兩,白芷、桔梗、半夏、前胡、麥門冬、柏子仁各六兩。

以上十三種藥材,研磨後,與十斤麴、一斛黍米混合,按照釀酒的方法來製作,藥材用細密的布袋裝好,沉入缸底。酒釀製完成後,去掉酒糟,再把剩下的藥渣放入青色布袋,同樣沉入酒底,然後密封。秋季需密封七天,冬季則需十天,夏季則需五天。在空腹時服用一合,每日三次,根據身體反應調整服用量。因為藥材中有毒性的成分,所以用青布包裝。服用期間不可中斷。二十天後,會排出像漆一樣的物質,表示體內毒素正在排出。五十天後,身體應已基本康復。

此方對婦女尤其有效。有位五十歲的婦女,多年來腹部積聚塊狀物,冷熱不調,經常感到劇烈疼痛,且伴有上氣不接下氣、胸部脹滿的症狀,服用藥酒二十一天後,排出了四五升的異物,病情得到改善。另有一位女性患者,患有半身不遂和無法生育的問題,服用藥酒二十天後,嘔吐出如刀帶般長約三尺的黑色物質,隨後病癒並當年懷孕。又有一位女性有輕微癲癇,服用十八天後,流出了兩升半的血液,病情得到控制。

此外,有人因受傷導致長期臥牀,內出血淤積,服用藥酒十三天後,排出二三升的黑血,病情得到緩解。

有人耳聾十七年,服用藥酒三十五天後,鼻子出血三升,耳朵流出五升黃色液體,病情得到改善。

據古方記載,熹平二年,北地太守光上奏此方,此方特別針對蟲毒。若中毒者服用,無不痊癒。即使是最難治癒的病症,也不過需服用十四天。所有療效都已詳細記錄。

曾經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半身不遂,瘦弱不堪,長時間臥牀不起,雙耳失聰,雙手無法活動,已持續三年。我為她配製了此藥,她的病情得到了恢復,如同重生。有人因中了蟲毒而先發風濕,服用茵芋酒後出現過量反應,最終吐出數十個蟲子,病情得到改善,更不用說此酒對於蟲毒的效力了。因其療效非同尋常,特此詳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