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1)
卷十 傷寒方下 (1)
1. 蘆根飲子
治傷寒後嘔噦反胃及乾嘔不下食方。
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生薑(三兩),粳米(三合)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隻,取五升澄清,下藥煮取二升半,隨便飲,不瘥,重作取瘥。
治傷寒後嘔噦方:通草(三兩),生蘆根(切,一升),橘皮(一兩),粳米(三合)
上四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隨便稍飲,不瘥更作,取瘥止。
治傷寒後虛羸少氣嘔吐方:
石膏,麥冬,半夏(各一升),竹葉(二把),人參(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粳米一升,米熟湯成,飲一升,日二服。一方加生薑五兩。(此方是仲景竹葉湯方,前卷汗後門中已有,但少甘草,分兩小別。)
治毒熱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方:
煮馬屎若羊屎汁漬之,日三度。
又方,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至踝上一尺止。
又方,稻穰灰汁漬之。
又方,取好酒煮苦參漬之。
又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取常思草絞取汁漬之(一名蒼耳。)
白話文:
【蘆根飲子】
這是治療傷寒後的嘔吐、反胃,以及乾嘔無法進食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新鮮蘆根(切成小段)、青色竹茹(各一公升)、生薑(三兩)、粳米(三合)
以上四種材料,先用七公升的水煮一隻千里鞋底,煮出五公升的清液後,再加入藥材煮到剩下二公升半,隨時可以飲用。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就重新製作直到病情好轉。
這是另一個治療傷寒後嘔吐的處方:通草(三兩)、新鮮蘆根(切成小段,一公升)、陳皮(一兩)、粳米(三合)
以上四種材料,用五公升的水煮到剩下二公升,隨時可少量飲用。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再次製作,直到病情好轉為止。
這是治療傷寒後身體虛弱、氣短、嘔吐的處方:
所需材料有:石膏、麥冬、半夏(各一公升)、竹葉(兩把)、人參(二兩)
以上五種材料,用十公升的水煮到剩六公升,過濾掉渣滓,加入一公升的粳米,等米熟湯成後,每次飲一公升,每天兩次。另有一個處方會加上五兩的生薑。
這是治療熱毒侵襲手腳導致紅腫、發熱、疼痛的處方:
可用馬糞或羊糞煮汁浸泡患處,一天三次。
另外,濃煮虎杖根,調到適合的溫度,浸泡手腳直到踝骨上方一尺處。
或者,用稻草燒成的灰汁浸泡。
或者,取好的酒煮苦參浸泡。
或者,將豬油和羊糞混合塗抹在患處,效果也很好。
或者,取常思草絞汁浸泡(常思草又名蒼耳)。
2. 漏蘆連翹湯
治時行熱毒變作赤色癰疽丹疹、熱毒赤腫及眼赤痛生障翳方。
漏蘆,連翹,黃芩,麻黃,白蘞,甘草(各二兩),枳實,大黃(各三兩)升麻(二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里久,更服。熱盛者可加芒硝二兩。
白話文:
這份處方是用於治療流行性熱毒所引發的紅色膿包、丹毒疹子,以及由熱毒導致的眼睛紅腫疼痛、產生障礙視線的混濁物。以下為藥方成分及其份量:
- 漏蘆:二兩
- 連翹:二兩
- 黃芩:二兩
- 麻黃:二兩
- 白蘞:二兩
- 甘草:二兩
- 枳實:三兩
- 大黃:三兩
- 升麻:二兩
將上述九種藥材研磨後,加入九升水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每次間隔約一個人步行五里的時間。如果病情熱度較高,可以再額外添加芒硝二兩。
3. 豬膽湯
治傷寒五六日斑出方。
豬膽,苦酒(各三合),雞子(一枚)
上三味合煎三沸,強者盡服之,羸者須煎六七沸,分為二服,汗出即愈。
治人及六畜時氣熱病豌豆瘡方:
濃煮黍穰汁洗之。一莖是穄穰,即不瘥,瘡若黑者,搗蒜封之。
又方,煮蕓薹洗之。
治熱病後豌豆瘡方:
黃連三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頓服之。
又方,真波斯青黛大如棗,水服之瘥。
又方,青木香二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愈。
又方,小豆末、雞子白和敷之。
白話文:
【豬膽湯】
這是治療傷寒五到六天後出現紅斑的藥方。
所需材料:豬膽汁、醋(各約90毫升),雞蛋(一個)。
將上述三種材料混合一起煎煮至沸騰三次,身體較壯實的人可一次全部服用。體質虛弱者需再多煎煮六到七次,分兩次服用,服用後會出汗,病就會好。
這是治療人類及家畜因時節氣候導致的熱性疾病,以及豌豆疹的藥方:
使用濃稠的小米秸稈汁液來清洗患部。若是一根小米秸稈的療效不佳,一旦皮膚上的疹子轉為黑色,就應將大蒜搗碎後敷在上面。
另一個方法,用煮過的油菜來清洗患部。
這是治療熱病後出現的豌豆疹的藥方:
使用黃連三兩,加入兩升水煮至剩餘八合,一次全喝完。
另一個方法,服用與棗子大小相同的純正波斯藍靛,病就會好。
另一個方法,使用青木香二兩,加入三升水煮至剩下一升,一次全喝完,病就會好。
另一個方法,將紅豆磨成粉,與雞蛋白攪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