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 傷寒方下 (1)
卷十 傷寒方下 (1)
1. 卷十 傷寒方下
(凡七類)
2. 傷寒雜治第十
(論一首,方五十一首,灸法一首)
論曰:凡除熱解毒無過苦酸之物,故多用苦參、青葙、艾、梔子、葶藶、苦酒、烏梅之屬,是其要也,夫熱盛非苦酸之物不解也。熱在身中,既不時治,治之又不用苦酸之藥,此如救火不以水也,必不可得脫免也。又曰,今諸療多用辛甘,薑、桂、人參之屬,此皆貴价難得,常有比行求之,轉以失時。
而苦參、葶藶、青葙、艾之屬,所在盡有,除熱解毒最良,勝於向之貴价藥也。前後數參並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療之,但稍與促其間,無不解也。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病在血脈,針石之所及。病在骨髓,無可奈何。而凡醫治病或言且待使病成乃頓去之,此為妄矣,當預約束家中及所部曲,具語解此意,使有病者知之為要。
治溫氣病欲死方:
苦參一兩,以酒二升煮取一升,盡飲之,當吐,則除諸毒病,服之覆取汗皆愈(張文仲及《肘後》云,治熱毒氣垂死,破棺千金湯。)
白話文:
(討論一篇,提供五十一個藥方,以及一種灸療方法)
討論說:對於清熱解毒,沒有什麼比苦味和酸味的藥物更有效了,因此常用的藥材包括苦參、青葙、艾草、梔子、葶藶、苦酒、烏梅等,這些都是重要的選項。如果熱毒旺盛,非得使用苦酸之物才能解決。熱毒在身體裡,如果不即時治療,或者治療時不使用苦酸類藥物,這就像用錯方法滅火一樣,不可能從熱毒中解脫。另外,現在許多療法偏好使用辛甘的藥材,像是薑、肉桂、人參等,這些藥材價格昂貴且不易取得,常常因此錯過治療時機。
然而,像苦參、葶藶、青葙、艾草這些藥材,隨處可見,對於清熱解毒的效果優於那些昂貴的藥材。在多次實驗後發現,只要遇到體內熱毒的病患,不必嚴格遵守藥方順序,直接使用青葙、苦參、艾草、苦酒來治療,只要稍微調整一下服用間隔,幾乎都能解熱排毒。扁鵲曾說:病在皮膚肌肉層,可以透過熱敷治療;病在血液脈絡,針灸能達到效果;但如果病已入骨髓,那就無計可施了。醫生在治療疾病時,若說要等病情加重再全面治療,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應該事先跟家人或家中的幫傭詳細說明這個道理,讓生病的人瞭解這一點,纔是關鍵。
以下是一個治療高燒不退,病危的藥方:
取一兩的苦參,加入兩升的酒一起煮,煮到只剩下一杯酒的量,然後全喝下。喝了之後可能會嘔吐,但這樣就能排除體內的毒素,喝完後蓋上被子發汗,病就會好。(張文仲和《肘後》都提到,這個藥方可用來治療因熱毒瀕臨死亡的情況,被稱為破棺千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