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 婦人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婦人方上 (1)

1. 灸法

初得病,或先頭痛身寒熱,或澀澀欲守火,或腰背強直,面目如飲酒狀,此傷寒初得一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處。第一處去心下一寸名巨闕,第二處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處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壯。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數有異,可繩度隨其長短寸數最佳,取繩從心頭骨名鳩尾頭度,取臍孔,中屈繩取半,當繩頭名胃脘。又中屈半繩更分為二分,從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

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闕。大人可灸五十壯,小兒可三壯,亦隨其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也。

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髮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髮際入發中,灸繩頭名天聰,又灸兩顳顬,又灸兩風池,又灸肝俞百壯,余處各二十壯,又灸太衝三十壯,神驗。

白話文:

[灸法]

剛開始生病時,可能會先出現頭痛、身體發冷或發熱的症狀,或是感到身體像要靠近火源取暖,或者腰部和背部變得僵硬,臉部和眼睛看起來像是喝了酒一樣紅潤,這些都是感冒初期一兩天內常見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強烈的火灸在心臟下方三個位置進行治療。

第一個位置在心臟下方約一寸的地方,稱為巨闕;第二個位置在心臟下方約二寸的地方,叫做上脘;第三個位置則在心臟下方約三寸的位置,被稱為胃脘。每個位置應灸五十壯。

然而,人的身形大小不一,因此可能對寸數的理解有所不同。最理想的作法是用繩子來測量,根據個人的身材長短來決定寸數。從心口骨頭,也就是鳩尾骨開始測量到肚臍,然後把繩子對折,繩頭所在的位置就是胃脘。再將繩子對折一半,分成兩等份,從胃脘向上測量的一段就是上脘。

再往上測量的一段就是巨闕。成人可以灸五十壯,小孩則可以灸三壯,灸壯的數量也可以根據年齡大小來調整。

如果病程已經持續三四天以上,應該先在胸部上方灸二十壯。用繩子從鼻子正上方測量到髮際線,將繩子對折後,從髮際線進入頭髮中,繩頭所在的位置就是天聰,再灸兩側的顳顬、風池,以及肝俞百壯,其他部位各灸二十壯,太衝穴則灸三十壯,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