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三 痔漏方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痔漏方 (7)

1. 蝟皮丸

治痔方(亦治漏)。

蝟皮(一具),礬石,當歸,連翹,乾薑,附子,續斷,黃耆(各二兩),槐子(三兩),乾地黃(五兩)

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集驗方》無礬石、地黃)。

又方,治崩中及痔方。

蝟皮,人參,茯苓,白芷,禹餘糧,乾地黃,槐耳,續斷(各三兩),蒲黃,黃耆,當歸,艾葉,橘皮,白蘞,甘草(各二兩),白馬蹄(酒浸一宿,熬黃),牛角䚡(各四兩),鰻鱺魚頭(二十枚),豬懸蹄甲(二十一枚,熬)

上十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

治痔方:,槐耳赤雞一斤,(即槐檽)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蒲黃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云:治腸痔每大便常有血者。)

又方,桑耳作羹,空腹飽食之,三日食佳。

治痔下血及新產漏下方:

附子,礬石(各一兩)

上二味,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丸,日三,稍加,不過數日便斷。百日服之,終身不發。(《崔氏方》有乾薑一兩。)

治外痔方(亦治惡瘡、瘑瘡):真珠,雄黃,雌黃(各一兩),竹茹(三兩),豬膏(一斤)

上五味,為末,納豬膏中和調,又切亂髮半雞子大和,東向煎三上三下,發焦出,其痔先用鹽湯洗,拭乾後敷之。

治痔下部出膿血有蟲,旁生孔竅方:

以槐白皮一擔銼,納釜中煮,令味極出,置大盆中,適寒溫坐其中,如浴狀,蟲悉出,冷又易之,不過二三度瘥。

治穀道癢痛,繞緣腫起里許欲生肉突出方:

大豆(三升,以水七升,急火煮取四升),槐白皮(三升),甘草(三兩)

上三味,以豆汁煮取二升,浸故帛敷之,冷則易,日三五度。

白話文:

【蝟皮丸】

這是一個治療痔瘡的處方(同時也能治療漏症)。

主要成分包括:一整張的蝟皮,礬石,當歸,連翹,乾薑,附子,續斷,黃耆各二兩,槐子三兩,乾地黃五兩。

將以上十種成分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與梧桐子相近,每次以飲料吞服十五粒,每日二次,逐漸增加至四十粒。(根據《集驗方》,此處不包含礬石和地黃)

另一個治療崩漏和痔瘡的處方如下:

成分包括:蝟皮,人參,茯苓,白芷,禹餘糧,乾地黃,槐耳,續斷各三兩,蒲黃,黃耆,當歸,艾葉,橘皮,白蘞,甘草各二兩,白馬蹄(需浸泡在酒中一夜,再烘烤至黃色),牛角䚡各四兩,鰻鱺魚頭二十枚,豬懸蹄甲二十一枚(需烘烤)。

將以上十九種成分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與梧桐子相近,每次以酒吞服二十粒,每日二次,可逐漸增加劑量。

還有一個治療痔瘡的處方,主要成分為槐耳和一斤重的赤雞,將槐耳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撮,每日三次。

另一個處方是,每次服用一小撮的蒲黃,並用水吞服,每日三次。(《外臺》記載,此方能治療每次排便時常出血的腸痔)

另一個處方是,連續三天食用桑耳羹,直至飽滿。

以下是治療痔瘡出血以及產後漏下的處方:

主要成分為附子和礬石各一兩。

將以上兩種成分研磨成粉,加入白蜜製成丸狀,大小與梧桐子相近,每次以酒吞服兩粒,每日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一般數日內就能見效。若持續服用一百天,終身不會再復發。(《崔氏方》記載,此處需添加乾薑一兩)

以下是一個治療外痔的處方(同時也能治療惡瘡和瘑瘡):

主要成分為真珠,雄黃,雌黃各一兩,竹茹三兩,豬膏一斤。

將以上五種成分研磨成粉,加入豬膏中調和,再加入約半個雞蛋大的亂髮一起攪拌,朝東方煎煮三次,待髮絲變焦後取出。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再塗抹藥膏。

以下是一個治療肛門部位流出膿血且有蟲,周圍出現孔洞的處方:

將一擔的槐樹白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煮沸,待味道完全釋出後,倒入大盆中,調節至適宜的溫度後坐在盆中浸泡,如同沐浴,蟲子會全部出來,待水冷卻後再次更換熱水,通常進行兩到三次就能痊癒。

以下是一個治療肛門瘙癢疼痛,周圍腫脹約一寸,似乎有肉突出的處方:

主要成分為三升的大豆,以七升的水,用大火煮沸後取得四升的豆汁,槐樹白皮三升,甘草三兩。

將以上三種成分以豆汁煮沸後取得兩升的液體,將舊布浸泡在藥汁中敷於患處,待冷卻後再次更換,每日三到五次。

2. 槐皮膏

治穀道癢痛痔瘡方。

槐皮,楝實(各五兩,《外臺》作塵豉),白芷(二兩),當歸(三兩),桃仁(六十一枚),甘草(一兩,《刪繁》作蜂房),赤小豆(二合)

上七味,㕮咀,以成煎豬膏一斤,微火煎白芷色黃,膏成取摩瘡上,日再,並導下部。(《刪繁》無當歸,治腎勞虛,或酒醉當風,所損腎臟,病所為肛門腫生瘡。因酒勞傷發瀉清血,肛門疼痛,蜂房膏)。

治穀道痛方:

菟絲子熬黃黑,和雞子黃敷之,日二度。

又方,杏仁熬令黃,搗作脂敷之。

治大便孔卒痛,如鳥啄方:

大、小豆各一斗和搗,納二袋中蒸,令極熱,更互坐之瘥。

白話文:

【槐皮膏】

這是一個用於治療肛門瘙癢、疼痛及痔瘡的藥方。

所需材料如下:槐樹皮與楝樹果實各五兩,白芷二兩,當歸三兩,桃仁六十一枚,甘草一兩,以及赤小豆二合。

將上述七種材料切碎,加入一斤豬油,用小火慢煮至白芷轉為黃色,待膏完成後,可塗抹在患處,每日兩次,同時也能導入肛門內使用。

另外,還有一個專門針對肛門疼痛的藥方。首先,將菟絲子炒至黃黑色,混合雞蛋黃,每天敷兩次。或者,可以將杏仁炒至黃色,搗成油脂狀,直接敷在患處。

對於突然發生的大便孔劇烈疼痛,像被鳥啄一樣的情況,有一個應急的處理方法:取一大一小的豆子各一斗,一起搗碎,放入兩個袋子中蒸煮,使其非常熱,然後交替坐在袋子上,能有效緩解疼痛。

3. 灸法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壯。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氣百壯,穴在脊窮骨上。

白話文:

[灸療方法]

對於長期患有寒冷性質的五痔並且有便血的情況,應在脊椎中間的位置進行艾灸,次數為一百次。

若五痔導致便血及無法控制排便的情況,應在回氣穴進行艾灸,次數同樣為一百次。回氣穴的位置在脊椎最下方的骨頭上。

4. 疥癬第四

(論二首,方六十七首,灸法四首)

論曰:凡瘡疥,小秦艽散中加烏蛇肉二兩主之。黃耆酒中加烏蛇脯一尺,亦大效。(《千金翼》云:黃耆酒中加烏蛇脯一尺,烏頭、附子、茵芋、石南、莽草各等分。大秦艽散中加之亦大效。小小疥瘙,十六味小秦艽散亦相當。黃耆酒見前七卷中)。

凡諸疥瘙,皆用水銀、豬脂研,令極細,塗之。

治凡有瘡疥,腰胯手足皆生疵疥者方:

栝蔞根(四兩),薔薇根,雀李根皮,黃連,黃柏,芍藥(各三兩),黃耆,黃芩,當歸,苦參,石龍芮(各二兩),大黃,續斷(各一兩)

上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薔薇飲服二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瘥乃止。若干疥、白癬勿服。(《千金翼》云:癰疽皆可服之。)

治寒熱瘡及風疥、諸雜瘡方:

韭根,礬石,雄黃,藜蘆,瓜蒂,胡粉(各一分),水銀(三分)

上七味,以柳木研水銀使盡,用豬脂一升煮藜蘆、韭根、瓜蒂三沸,去滓,納諸藥和調,令相得即成,以敷之神良。(《救急方》以此用治癬瘡。)

白話文:

【疥癬第四】

在討論了兩篇理論後,提供了六十七種治療方法以及四種針灸療法。

討論部分提到:對於各種瘡疥,可在小秦艽散中加入二兩的烏蛇肉來治療。若在黃耆酒中加入一尺長的烏蛇肉乾,效果也非常顯著。(根據《千金翼》記載,在黃耆酒中加入一尺長的烏蛇肉乾,加上等量的烏頭、附子、茵芋、石南、莽草,使用大秦艽散時加入這些成分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對於輕微的瘙癢問題,十六味小秦艽散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黃耆酒的詳細配方請參考前七卷。)

對於所有類型的疥癢問題,可以用水銀和豬油混合研磨到極細,然後塗抹於患處。

以下是針對身上任何部位出現瘡疥情況的治療方劑:

所需材料:栝樓根(四兩)、薔薇根、雀李根皮、黃連、黃柏、芍藥(各三兩)、黃耆、黃芩、當歸、苦參、石龍芮(各二兩)、大黃、續斷(各一兩)

將上述十三種材料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製成梧桐籽大小的丸藥,每日三次,每次服用二十粒,逐漸增加至三十粒,直到病情好轉即可停止服用。但如果是乾燥性疥癬或白癬,則不建議服用。(根據《千金翼》記載,此方劑對膿腫也有療效。)

以下是針對寒熱性瘡、風濕性疥癬及其他多種複雜性瘡的治療方劑:

所需材料:韭根、礬石、雄黃、藜蘆、瓜蒂、胡粉(各一分)、水銀(三分)

將上述七種材料使用柳樹枝研磨,直至水銀完全溶解。再在一升豬油中煮沸藜蘆、韭根、瓜蒂三次,去除殘渣後,加入其他藥材調和均勻,直到成為膏狀物質,塗抹於患處,效果極佳。(根據《救急方》記載,此方劑可用於治療癬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