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九 傷寒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九 傷寒方上 (1)

1. 桂枝麻黃湯

服桂枝湯大汗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形如瘧,一日再發,汗出便解者,屬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黃(十六銖),芍藥,生薑(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杏仁(十六枚),大棗(五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麻黃再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適寒溫分再服,取微汗而已。

白話文:

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如果脈搏變得強而大,仍應繼續服用桂枝湯。如果病狀類似瘧疾,一天內反覆發作兩次,且出汗後病症就能緩解的,這種情況適合用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藥材有:桂枝(約40克),麻黃(16克),芍藥,生薑(各約38克),甘草(約30克),杏仁(16粒),大棗(5顆)。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五公升的水,先煮麻黃至水再次沸騰,去掉浮沫,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二公升的藥汁。待藥溫適中,分兩次服用,目的是讓病人微微出汗即可。

2.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喘者方。

桂心,麻黃,甘草,乾薑,芍藥,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許復服之。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若微痢去麻黃加蕘花如一雞子大熬令赤色。若噎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數用神效。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說明「小青龍湯」的適用症狀與製作方法。適用於感冒初期,身體表面的病邪尚未清除,且心下有水氣,會出現乾嘔、發燒、咳嗽,或者口渴、輕微腹瀉、吞嚥困難、小便不順暢、小腹脹滿,或是喘息的情況。

藥材包含:肉桂心、麻黃、甘草、乾薑、白芍、細辛(每樣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兩)。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用水十升煮麻黃,待水分減至八升時,去掉上面的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每次間隔約十里路的距離,也就是說在行進途中可分次服用。

如果感到口渴,則去掉半夏,加栝樓根三兩;如果是輕微腹瀉,去掉麻黃,加蕘花如一雞蛋大小,炒至赤色;如果是吞嚥困難,加附子一顆;如果是小便不順暢、小腹脹滿,去掉麻黃,加茯苓四兩;如果是喘息,去掉麻黃,加杏仁半升,經常使用會有神奇的效果。

3. 四物甘草湯

治傷寒發汗出而喘,無大熱,與此方。

甘草(二兩),麻黃(四兩),石膏(半斤),杏仁(五十枚)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令減二升,納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

白話文:

所需藥材為:甘草二兩,麻黃四兩,石膏半斤,杏仁五十枚。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首先用水七升來煮麻黃,去除浮沫,等到水分減少了二升後,再加入其他所有藥材,繼續煎煮至剩三升,將煎好的藥汁分成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