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三 痔漏方 (3)
卷二十三 痔漏方 (3)
1. 灸法
九漏,灸肩井二百壯。漏,灸鳩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壯。諸漏,灸瘻周圍四畔,瘥。諸惡漏中冷息肉,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六壯。寒熱胸滿頸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胸中有音,喉中鳴,天池主之。寒熱頸頜腫,後谿主之。寒熱酸痟痛,四肢不舉,腋下腫瘻,馬刀,喉痹,髀膝脛骨搖,酸痹不仁,陽輔主之。
白話文:
**九漏:**灸肩井穴兩百壯。
漏: 灸鳩尾骨下凹陷處七十壯。
諸漏: 灸瘻管周圍四邊,可癒合。
諸惡漏中冷息肉: 灸腳踝內側上各三壯,二年後再灸六壯。
寒熱胸滿頸痛: 四肢舉不起,腋下腫,氣上逆,胸中有聲音,喉中鳴響,灸天池穴治療。
寒熱頸頜腫: 後谿穴治療。
寒熱酸痟痛: 四肢舉不起,腋下腫瘻,馬刀,喉痹,髀膝脛骨搖晃,痠麻不仁,灸陽輔穴治療。
寒熱頸腋下腫,申脈主之。胸中滿,腋下腫,馬刀瘻,善自嚼舌頰,天牖中腫,寒熱,胸脅、腰、膝外廉痛,臨泣主之。寒熱頸腫,丘墟主之。腋下腫,馬刀肩腫,吻傷,太衝主之。寒熱頸瘰癧,大迎主之。
白話文:
寒熱併發,頸部和腋下腫脹,申脈經絡關係較大。胸部脹滿,腋下腫脹,類似馬刀形狀的瘻管,常不自覺地咬自己的舌頭和臉頰,前額部位發生腫脹,寒熱交替,胸肋、腰、膝蓋外側疼痛,臨泣穴經絡關係較大。寒熱併發,頸部腫脹,丘墟穴經絡關係較大。腋下腫脹,類似馬刀形狀的肩部腫脹,嘴脣受傷,太衝穴經絡關係較大。寒熱併發,頸部淋巴結腫大,大迎穴經絡關係較大。
2. 五白膏
治鼠漏及瘰癧方。
白話文:
治鼠漏及瘰癧方
鼠漏
- 千金月丹 散服,溫酒調下。
瘰癧
- 白花蛇草 內服,煎湯;外敷,搗敷。
- 珍珠散 外敷,調敷。
- 千金月丹 散服,溫酒調下。
- 天南星 外敷,搗敷。
- 龍骨 沖服,水煎下。
- 黃芪 沖服,水煎下。
- 敗醬草 外敷,搗敷。
- 旱蓮草 外敷,搗敷。
- 大黃 外服,煎湯煺洗。
- 蒼耳子 外敷,搗敷。
- 石膏 外敷,搗敷。
- 乳香 外敷,搗敷。
- 沒藥 外敷,搗敷。
- 當歸 外敷,搗敷。
- 芍藥 外敷,搗敷。
- 靈仙草 外敷,搗敷。
- 二冬(天冬、麥冬) 沖服,水煎下。
- 三子(山藥、茯苓、芡實) 沖服,水煎下。
白牛皮,白馬屎,白豬屎,白羊屎,白雞屎(各一升),漏蘆(二斤)
白話文:
白牛皮,白馬糞,白豬糞,白羊糞,白雞糞(各一公升),漏蘆(兩公斤)
上六味,各於石上燒作灰,研篩,以豬膏一升三合,煎亂髮一兩半,令極沸盡消,乃納諸末,微火上煎五六沸,藥成,去瘡痂,以鹽湯洗淨,帛拭乾,敷此膏。若無痂,亦須湯洗,日再敷。若著膏,當以帛裹上,勿令中風冷,神驗。
白話文:
將肉桂、乾薑、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等六味藥材,分別在石頭上燒成灰並研磨篩濾,再加入豬油一升三合,以及一兩半燒焦的頭髮,大火煮沸煎至頭髮完全溶解,再加入研磨好的藥粉,小火煎五六沸。藥膏完成後,先去除傷口上的痂皮,用鹽水洗淨,用布擦乾再敷上藥膏。如果傷口沒有痂皮,仍需要用湯水清洗,每天敷兩次。敷上藥膏時,應以布包裹傷口,避免接觸風寒,此藥膏有神奇的療效。
3. 曾青散
治寒熱瘰癧及鼠瘻方。
白話文:
治寒熱瘰癧及鼠瘻方
** перевод** 用於治療寒熱瘰癧和鼠瘻的藥方
繁體中文
-
黃芪 二 兩
-
當歸 三錢
-
生地黃 三錢
-
丹皮 二錢
-
獮薘 三錢
-
香附 三錢
-
白芷 三錢
-
川椒 二錢
-
乳香 二錢
-
沒藥 二錢
-
京三棱 三錢
-
莪朮 三錢
-
土茯苓 三錢
-
澤瀉 二錢
-
黃芪 12 克
-
當歸 15 克
-
生地黃 15 克
-
丹皮 10 克
-
獮薘 15 克
-
香附 15 克
-
白芷 15 克
-
川椒 10 克
-
乳香 10 克
-
沒藥 10 克
-
京三棱 15 克
-
莪朮 15 克
-
土茯苓 15 克
-
澤瀉 10 克
曾青,荏子,礬石(一作礜石),附子(各半兩),栝蔞根,露蜂房,當歸,防風,芎藭,黃耆,黃芩,貍骨,甘草(各二兩),細辛,乾薑(各一兩),斑蝥,芫青(各五枚)
上十七味,治下篩,酒服一方寸匕,日再。
又方,治寒熱瘰癧方。
白話文:
曾青、荏子、礬石(又稱礜石)、附子(各半兩) 栝蔞根、露蜂房、當歸、防風、芎藭、黃耆、黃芩、貍骨、甘草(各二兩) 細辛、乾薑(各一兩) 斑蝥、芫青(各五枚)
另有方劑,用於治療寒熱性瘰癧。
組成:十七味
用法:以酒服下,每次一茶匙,每日兩次。
土瓜根,連翹,龍膽,黃連,栝蔞根,苦參,芍藥,恆山(各一兩)
白話文:
土瓜根、連翹、龍膽草、黃連、栝樓根、苦參、芍藥、恆山(各50公克)
上八味,為末,酒服五分匕,日三。(《翼方》及《外臺》有貍骨一枚。《翼》一方有當歸,無栝蔞、恆山。)
白話文:
上八味研成細末,用酒送服半勺,一天三次。(《翼方》和《外臺》各加了貍骨一枚。《翼方》的方子裡有當歸,沒有栝蔞和恆山。)
4. 薔薇丸
治身體有熱瘰癧,及常有細瘡,並口中生瘡方。
白話文:
治熱瘰癧,口生瘡,常生小瘡方
材料:
- 紅花
- 乳香
- 沒藥
- 山甲穿山甲
- 僵蠶
用法:
-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
- 取一兩粉末,用冷醋調和。
- 外敷於患處。
薔薇根(三兩),黃耆,黃芩,鼠李根皮,栝蔞根,芍藥,苦參,石龍芮,防風(一作防己),白蘞,龍膽(各一兩),梔子仁(四兩)
白話文:
玫瑰根(150 克),黃耆、黃芩、鼠李根皮、栝蔞根、芍藥、苦參、石龍芮、防風(或防己)、白蘞、龍膽(各 50 克),梔子仁(200 克)
上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日再。(《冀方》有黃柏一兩。)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加上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每天服用兩次。(在《冀方》中,還增加了黃柏一兩。)
治瘰癧方:
用白殭蠶,治下篩,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十日瘥。
又方,貍頭一枚炙,搗篩,飲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故履內氈替燒末五匕,和酒一升,平旦向日服之,強行須臾吐鼠出,三朝服。
又方,貍頭蹄骨等炙黃,搗篩為散,飲服一錢匕,日再。
又方,貓兩眼陰乾燒灰,井花水服方寸匕,日再。
又方,干貓舌為末,敷瘡上。
又方,狼屎灰敷之。
又方,狐頭、貍頭灰敷之。
又方,五月五日取一切種種雜草,煮取汁洗之。
又方,貓腦,莽草(等分)
上二味,為末,著癧孔中。
灸漏方:
葶藶子(一合),豉(一升)
白話文:
治瘰癧方
方一: 使用白殭蠶,研磨成粉,每次服五分之一小湯匙,每天三次,連服十日即可痊癒。
方二: 將狸頭一枚烤焦,研磨成粉,每次服半小湯匙,每天兩次。
方三: 將舊鞋子內的氈子燒成灰,取五湯匙,加入一升酒,於清晨朝向太陽服下,強行催吐直至吐出老鼠狀物體,連服三天。
方四: 將狸頭和蹄骨烤至金黃,研磨成粉,每次服一錢湯匙,每天兩次。
方五: 將貓的兩隻眼珠陰乾燒成灰,用井水沖服半小湯匙,每天兩次。
方六: 將乾貓舌研磨成粉,敷在瘡口上。
方七: 敷上狼屎灰。
方八: 敷上狐狸頭和狸頭灰。
方九: 於五月五日採集各種雜草,煮取汁液清洗患處。
方十: 取貓腦和莽草各一份。
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粉,敷在瘰癧孔洞中。
灸漏方
使用葶藶子(一合)和豉(一升)。
治瘰癧方
方一: 使用白殭蠶,研磨成粉,每次服五分之一小湯匙,每天三次,連服十日即可痊癒。
方二: 將狸頭一枚烤焦,研磨成粉,每次服半小湯匙,每天兩次。
方三: 將舊鞋子內的氈子燒成灰,取五湯匙,加入一升酒,於清晨朝向太陽服下,強行催吐直至吐出老鼠狀物體,連服三天。
方四: 將狸頭和蹄骨烤至金黃,研磨成粉,每次服一錢湯匙,每天兩次。
方五: 將貓的兩隻眼珠陰乾燒成灰,用井水沖服半小湯匙,每天兩次。
方六: 將乾貓舌研磨成粉,敷在瘡口上。
方七: 敷上狼屎灰。
方八: 敷上狐狸頭和狸頭灰。
方九: 於五月五日採集各種雜草,煮取汁液清洗患處。
方十: 取貓腦和莽草各一份。
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粉,敷在瘰癧孔洞中。
灸漏方
使用葶藶子(一合)和豉(一升)。
上二味,和搗,令極熟作餅子,如大錢,厚二分許,取一枚當瘡孔上,作大艾炷如小指大,灸餅上,三炷一易,三餅九炷,隔三日,復一灸。(《外臺》灸瘰癧,《古今錄驗》云:不可灸頭瘡,葶藶氣入腦殺人。)
灸瘰癧方:
白話文:
把上兩種藥材混合研磨,研磨得很細膩,做成大錢大小的餅狀,厚度約兩分(一公分),取出一個餅狀物蓋在瘡口上,用艾草做成一個小指頭大小的艾炷,放在餅狀物上灸,每灸三炷換一個,共灸三張餅狀物,也就是九炷艾。間隔三天後,再用同樣的方式灸一次。(《外臺》記有對瘰癧的灸法,《古今錄驗》中提到:不可灸頭部的瘡,因為葶藶的氣息會進入腦子,造成死亡。)
艾灸瘰癧方
配方:
- 艾絨(艾草葉研碎)
步驟:
- 取適量的艾絨,捏成圓錐形,約拇指般大小。
- 點燃艾絨的尖端,讓其緩慢燃燒,產生溫熱感。
- 將燃燒的艾絨放置在瘰癧(淋巴結腫大)上,距離皮膚約一寸(約3.3公分),持續灸灼10-15分鐘。
- 待艾絨燃盡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棉花輕輕按壓患處,以散瘀活血。
- 每隔3-5天灸灼一次,7-10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 灸灼時,皮膚會產生溫熱感,如果感到刺痛或灼傷,應立即停止灸灼。
- 患有皮膚潰爛或破損者,不宜灸灼。
一切瘰癧在項上,及觸處但有肉結,凝似作瘻及癰癤者,以獨頭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稱蒜大小,貼癧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一切瘰癧,灸兩胯里患癧處宛宛中,日一壯,七日止,神驗。又灸五里、人迎各三十壯。又灸耳後髮際直脈七壯。又灸患人背兩邊腋下後紋上,隨年壯。
白話文:
所有長在脖子上的淋巴結腫大,以及觸摸時有肉塊,或像瘻管、膿包一樣成形的,可以用獨頭蒜對切,保留蒜心,然後做成艾條,大小依照蒜頭尺寸,貼在淋巴結腫大處艾灸。不要讓蒜皮破掉,治療時只取熱度即可。艾灸七次後換一次蒜頭,每天艾灸,直到腫塊消失。
所有淋巴結腫大,可以在兩側大腿內側患處的凹陷處艾灸,每天一壯,連續七天,效果很好。另外,還可以在五里穴、人迎穴各艾灸三十壯。耳後髮際處的直脈也灸七壯。肩胛骨兩側腋下後面的紋路上,根據年齡艾灸壯數。
5. 腸癰第二
(論三首,方二十九首灸法二首)
白話文:
論三首
方二十九首
灸法二首
論曰:卒得腸癰而不曉其病候,愚醫治之錯則殺人。腸癰之為病,小腹重而強,抑之則痛,小便數似淋,時時汗出,復惡寒,其身皮皆甲錯,腹皮急,如腫狀,其脈數者,小有膿也。(《巢氏病源》云:洪數者,已有膿也。)其脈遲緊者,未有膿也。甚則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中出,或小便出膿血。
白話文:
古人說,如果突然得了腸癰,卻不懂得它的症狀,愚蠢的醫生治療錯誤就會要人命。腸癰這個病,症狀是小腹沉重且脹痛,按壓時會痛,小便頻繁像尿急,經常出汗,又怕冷,全身皮膚像雞皮疙瘩一樣,腹部皮膚緊繃,像是腫起來的樣子,脈搏跳得快,表示已經有少量膿液了。 (《巢氏病源》中說:脈搏跳得很快,表示已經有膿了。)脈搏跳得慢而緊,表示還沒長膿。情況嚴重時,腹部會腫得很大,翻身時能聽到水聲,或者肚臍周圍會長出瘡,或者膿液從肚臍中流出來,或者小便中帶有膿血。
問曰:宮羽林婦病,醫脈之,何以知婦人腸中有膿,為下之即愈。師曰:寸口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干,血為濁敗,小腹痞堅,小便或澀,或復汗出,或復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即為瘀血,血下則愈。
白話文:
有人問道:宮廷樂師的妻子得了病,醫生為她診脈,是如何知道她腸中有膿,服用了瀉藥後就能痊癒的?
老師回答說:寸口脈搏滑數,滑主實,數主熱。滑主榮,數主衛。衛脈數次下降,榮脈滑數上升,榮衛脈互相牽連,血液成為濁敗之物,小腹腫脹堅硬,小便時而澀不通暢,時而汗出,時而惡寒,這是膿已形成的徵兆。如果脈搏遲緩且緊,便是瘀血,血排除在外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