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二十三 痔漏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痔漏方 (2)

1. 礬石白朮散

治蠐螬漏,始發於頸下無頭尾,如棗核塊累移在皮中,使人寒熱心滿。此得之喜怒哭泣,其根在心。礬石主之,白朮為之佐方。

礬石,白朮,空青,當歸(各二分),細辛(一兩),蝟皮,斑蝥,枸杞,地膽(各一分),干烏腦(三大豆許)

上十味,為末,以醋漿服方寸匕,日三。病在上側輪臥,在下高枕,以便藥流下。

白話文:

[礬石白朮散]

用於治療一種稱為蠐螬漏的疾病,這種病症起初會在頸部下方出現,沒有明顯的頭尾,形狀像棗核般大小的硬塊,並會在皮膚中移動,讓人感到寒熱交加且心胸滿悶。這種病主要是因為情緒過度波動,如喜怒哭泣等,病根在於心臟。主要用礬石來治療,輔以白朮作為配藥。

所需藥材包括礬石、白朮、空青、當歸各二分,細辛一兩,蝟皮、斑蝥、枸杞、地膽各一分,以及幹烏腦約三大豆粒大小。

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每次取方寸匕的量,以醋漿送服,一天三次。如果病竈在身體上半部,則應側躺;若病竈在下半身,則應使用高枕,這樣可以幫助藥物順利流入病竈部位。

2. 地膽甘草散

治浮沮漏,始發於頸如兩指,使人寒熱欲臥。此得之憂愁思慮,其根在膽。地膽主之,甘草為之佐方。

地膽,雄黃,乾薑,續斷,石決明,菴䕡根,龍膽草(各三分),甘草(一分),細辛(二分),大黃(半分)

上十味,治下篩,敷瘡,日四五度。(《古今錄驗》無雄黃,有硫黃)。

白話文:

【地膽甘草散】

用於治療一種名為浮沮漏的病狀,這種病開始會在頸部出現,大小約莫兩指寬,會讓人感到冷熱交錯,非常想躺下來休息。這種病症是由於過度憂鬱和思慮所引發,其根本原因在於膽。主要使用地膽來治療,甘草則作為輔助藥材。

所需藥材如下:地膽、雄黃、乾薑、續斷、石決明、菴䕡根、龍膽草(各取三份)、甘草(取一份)、細辛(取兩份)、大黃(取半份)。

將上述十種藥材進行處理,研磨成粉末後篩選,然後將藥粉塗抹於患處,一天四到五次。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今錄驗》一書中並未記載雄黃,而是有硫黃的使用紀錄。

3. 雌黃芍藥丸

治瘰癧漏,始發於頸有根,初苦痛,令人寒熱。此得之因新沐濕結髮,汗流於頸所致,其根在腎。雌黃主之,芍藥為之佐方。

雌黃,芍藥,茯苓,續斷,乾地黃,空青,礜石,乾薑,桔梗,蜀椒,恆山,虎腎,貍肉,烏腦,斑蝥,礬石(各一分),附子(一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大豆,酒服十丸,日二。

白話文:

[雌黃芍藥丸]

用於治療瘰癧(一種頸部淋巴結核)和漏症(慢性膿瘡),通常開始於頸部,形成有根的病竈,患者初期會感到疼痛,並伴隨寒熱交加的症狀。這種疾病通常是因為洗頭後頭髮未乾,汗水流到頸部所導致,而其根本原因在於腎臟功能失調。雌黃是主要的治療成分,芍藥則輔助其療效。

配方成分包括:雌黃、芍藥、茯苓、續斷、乾地黃、空青、礜石、乾薑、桔梗、蜀椒、恆山、虎腎、狸肉、烏腦、斑蝥、礬石(各取等量的一分),以及附子(取一兩)。

將以上十七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再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同大豆。每日兩次,每次服用十顆,並以酒送服。

4. 斑蝥白芷丸

治轉脈漏,始發於頸,濯濯脈轉,苦驚惕身振寒熱。此得之因驚臥失枕,其根在小腸。(《集驗》作心。)斑蝥主之,白芷為之佐方。

斑蝥,白芷,綠青,大黃(各二分),升麻,鍾乳,甘草,防風,地膽,續斷,麝香,礜石(各一分),人參,當歸,桂心(各二分),白朮,麥冬(各一兩)

上十七味為末,蜜丸如大豆,酒服十丸,日二。勿食菜,慎房室百日。(《外臺》無大黃、桂心、麥門冬、白朮、鍾乳。)

治九漏方:

空青,商陸,知母,貍骨,桔梗,防風,荏子,礬石,黃芩,白芷,芍藥,甘草,雌黃白朮,礜石,地膽,斑蝥,雄黃(等分)

上十八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以酢服三丸,三十日知,四十日愈,六十日平復。百日內慎房室。(一方為散,酢服一刀圭,日二服,老小減半)。

又方,蝟皮(半枚),鯪鯉甲,樗雞(各四枚),鶴骨(六分),蜥蜴,蜈蚣(各一枚),蜀椒,附子,當歸,蜂房,桂心,地榆,通草,乾漆,牡丹皮,薏苡仁,蒺藜子,漏蘆(一作雚蘆),龍膽(一作龍骨),土瓜(各二分),斑蝥(四分),蛇床子,苦參,大黃,蛇蛻皮,雄黃,䕡茹,細辛(各二分)

上二十八味,為末,酒服五分匕,以知為度,日一服。

又方,斑蝥(七枚),蝟皮,真珠,雄黃(各一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半錢匕,日三。

又方,未成煉松脂,填瘡孔滿,日三四度,七日瘥,有神驗。

又方,斑蝥(二七枚),雄黃,桂心,犀角(各一兩)

上四味,為末,酒服一錢匕,日二服,病從小便出。

又方,馬齒莧(陰乾),臘月燭燼(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臘月豬脂和其瘡,先以暖泔清洗淨,拭乾後,以藥敷,日三。

又方,干牛屎,幹人屎(等分)

上二味,搗,先以綿幕瘡上,綿上著屎,蟲聞屎氣即出。若癢即以綿去之,更別取屎及綿著其上如前,蟲盡乃止。

又方,苦瓠四枚,大如盞者,各穿一孔如指大,置湯中煮數沸,取一竹筒,長一尺,一頭納瓠孔中,一頭注瘡孔,冷則易之。

治一切漏方:

斑蝥(四十枚),豉(四十九枚),芫青(二十枚),生大豆黃,地膽(各十枚),蜈蚣(一寸半),犀角,牛黃(各棗核大)

上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須臾多作酸漿粥,冷飲之。病從小便出,視尿盆中如有蟲形狀,又似膠汁,乃病出也。間日一服,飲粥如常。小弱者,隔三、四日。侯無蟲出,瘡漸瘥。特忌油膩,一切器物皆須灰洗,乃作食。(崔氏云:治九漏,初服藥夜少食,明旦服二丸,至七日。

甚虛悶,可煮食蔓菁菜羹,其餘脂膩酸物果子之類,並不得食。人強隔日一服,瘥後仍作二十日將息。不能將息,便不須服)。

又方,煮鹽花,以面擁病上,納鹽花面匡中,厚二寸,其下以桑葉三重籍鹽,候冷熱得所可忍,冷則無益,熱則傷肉,一日一度,候瘰癧根株勢消則止。若已作瘡者,搗穄谷為末粉之。

又方,槲背陰白皮三十斤,銼碎,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去滓,煎如糖。又取都廁上雄雌鼠屎各十四枚燒,令汁盡為末,納煎中。又溫酒一升,投煎中合攪之。羸人服半升,當有蟲出。

又方,霜下瓠花,曝乾為末,敷之。

又方,搗土瓜根敷之,燥則易,不限時節。

又方,死蛇去皮肉取骨,為末,合和封瘡上。大痛以杏仁膏摩之,痛止。

又方,死蛇和臘月豬脂合燒,為末,納孔中。

又方,燒死蜣螂為末,醋和塗之。又死蛇灰醋和,敷之。

又方,故布裹鹽,如彈丸大,燒令赤,為末,酒服之。

又方,服白馬屎汁一升。

又方,豬脂一升,酒五合,煎沸,頓服之。

又方,水研杏仁服之。

又方,鹽、面,和燒灰,敷之。

又方,正月雄狐屎陰乾,搗末,水和服。

治漏作瘡孔方:

用露蜂房為末,以臘月豬脂和,敷孔中。

治漏發心胸以下者方:

松脂,武都雄黃(各三兩)

上二味,和為塊,刀子刮為散,飲服一方寸匕,日二。不瘥,更合。

治漏方:

煅落鐵屑,狗頰車連齒骨(炙),虎屎,鹿皮(帶毛,燒為灰)

上四味,等分,治下篩,以豬脂和,納瘡中,須臾即易,日五六度。

治一切冷瘻方:

用人所吐蛔蟲燒灰,先用甘草湯洗去瘡惡,然後著灰,無不瘥。慎口味。

治鼠瘻腫核痛,未成膿者方:

以柏葉敷腫上,熬鹽著葉上熨之,令熱氣下,即消。

治風漏及鼠漏方:

赤小豆,白蘞,黃耆,牡蠣(等分)

上四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螻蛄瘻方:

先以泔清煮槲葉,取汁洗瘡,拭乾,次以槲葉灰納瘡中。

治蜂瘻方論:

初生狀如桃而癢,搔之則引大如雞子,如覆手者。熬鹽熨之三宿,四日不瘥,至百日成瘻,其狀大如四五寸,石廣三寸,中生蜂作孔,乃有數百。以石硫黃隨多少燃燭燒,令汁出,著瘡孔中,須臾間見蜂數十,蜂盡乃瘥。

治蜂瘻方:

以人屎、蛇蛻灰、臘月豬膏和敷之。

又方,鴉頭燒灰敷之。

又方,取蜂窠燒灰,臘月豬脂和敷孔中。

治蟻漏孔容針,亦有三四孔者方:

用蝟皮、肝、心燒灰,為末,酒服一錢匕。

又方,死蛇腹中鼠,以臘月豬脂煎,候焦去滓,敷之。

又方,取大鮆鮓,燒耕垡土令赤,以苦酒浸垡土時合壁土故熱,以鮆鮓著壁土上,展轉令熱,敷瘡上。

又方,鯪鯉甲二七枚,燒末,以豬脂和,敷瘡上。

又方,半夏一枚搗末,以鴨脂和敷上。

治瘰癧瘻橫闊作頭狀若杏仁形,亦作瘰癧方:

雄雞糞燒灰,臘月豬脂和封之。

治蜣螂瘻方:

用牛屎燒灰,臘月豬脂和敷之。

又方,蜣螂丸(即蜣螂所食之屎)為末敷之。

又方,干牛屎為末敷之,癢即撥卻,更厚封,瘥乃止。

又方,熱牛屎塗之,數易,應有蜣螂出。

治蚯蚓瘻方:

雞屎,蚯蚓屎(等分)

上二味,為末,用壯豬下頜髓和敷之。

治蠍瘻五六孔皆相通者方:

搗茅根汁,著孔中。

治蝦蟆瘻方:

用五月五日蛇頭及野豬脂,同水衣封之。

治蛇瘻方:

用蛇蛻皮燒灰,臘月豬脂和封之。

治蛙瘻方:

用蛇腹中蛙燒灰封之。

治顛當瘻方:

搗土瓜根敷瘥。慎口味。

治雀瘻方:

取母豬屎燒灰,臘月豬脂和敷上,當有蟲出如雀形。

治膿瘻方:

以桃花為末,豬脂和封之。

治石瘻兩頭出者,其狀堅實,令人寒熱方:

以大鈹針破之,次用鼠黏葉二分為末,和雞子白一枚,封之。

又方,搗槐子,和井花水封之。

又方,搗生商陸根,捻作餅子如錢大,厚三分,安漏上,以艾灸餅上,干易之,灸三

四升艾,瘥。(《外臺》灸瘰癧。)

又方,七月七日日未出時取麻花,五月五日取艾等分,合搗作炷,用灸瘡上百壯,(《外臺》灸瘰癧)。